《2015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社科科普文 第10課 米洛斯的維納斯 公開課學案 北京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社科科普文 第10課 米洛斯的維納斯 公開課學案 北京版必修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米洛斯的維納斯
一、學習目標
1.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初步領略“斷臂的維納斯”之美。
2.初讀課文,劃出關鍵語句,并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
3.提出疑問,找出初次閱讀后理解上的障礙,以便帶著問題繼續(xù)學習。
二 、學習過程
1.閱讀參考資料,初步領略“斷臂的維納斯”之美。(結合作業(yè))
2.初讀課文,畫出文中關鍵(重要)語句(所謂關鍵語句,指本文那些直接陳述或解說作者觀點的語句。文中有些并不直接說明觀點但對表明觀點起重要提示作用的語句,也可畫出。)并積累字詞 。
攫?。╦ué) 矯(jiǎo)揉造作 豐腴(yú) 脊(jǐ)背 毋庸贅言(zhuì) 氣氛(fēn) 回
2、溯(sù) 迥然不同(jiǒng) 玉笏(hù) 擎(qíng) 馳騁(chěng)
矯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3. 思考:在欣賞米洛斯的維納斯時,作者產生了一個怎樣的念頭?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 通過再次閱讀與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殘缺美”這一美學理念。
2.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理清結構層次,形成整體認識。
3.領悟文中闡述的美學主張
3、,以期提高藝術欣賞水平。
二 、學習過程
1.再次閱讀文章2、3兩段,判斷下列表述的正誤。并請說明理由(要依據(jù)原文)。
(1)第2段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明維納斯雕像的雙臂是在轉運過程中被人有意隱藏了的,目的就是超越時空,從特殊轉向普遍,借舍棄部分來獲取某種藝術上的完整。
判斷:
理由:
(2)第3段作者從雕像的藝術效果方面肯定了維納斯雕像失去雙臂以后反而獲得了更高的藝術價值,或者說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
4、奮然一躍”。
判斷:
理由:
2.默讀文章4、5兩段,指出下面表述與原文不符之處:
第4段中,作者通過復原雙臂前后藝術效果的對比,批判那些復原方案都是毫無根據(jù)、缺乏考證的。第5段中作者又運用假設,從自我情感角度指出復原方案的不可行,反面映襯了雕像現(xiàn)存形態(tài)的無可取代的藝術魅力。
3. 閱讀6、7兩段,討論回答:
為什么說維納斯雕像“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而不能是其他部位呢?
5、
4.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
第1自然段:提出想法---必須失去雙臂。
第2-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6、
第6-7自然段:
5. 你讀懂了嗎?
①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7、
②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6. 閱讀延伸—藝術規(guī)律
①形體的“殘缺”有時卻成就了 。
②藝術的創(chuàng)作貴在給人留下 ,藝術形象的意義由讀者來填補,完善,闡釋,就能從虛無中見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秘,無限的美。
比如繪畫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技巧:
6.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作業(yè)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