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1 第32講 百家爭鳴練習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1 第32講 百家爭鳴練習 人民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2講 百家爭鳴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2020·重慶名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復禮為仁”等思想;孟子認為道德修養(yǎng)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實現(xiàn)是遵循道德的結果。據(jù)此可知,他們都強調(diào)( )
A.道德自律理應是個體的自覺追求
B.獨立平等是個體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諧社會
D.諸侯國君是社會道德自律的楷模
解析:選A。根據(jù)材料可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重道德修養(yǎng)在個體價值中的重要作用,故A項正確;封建社會不可能也從來就未實現(xiàn)過所謂的獨立平等,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
2、沒有有關社會和諧的相關提及,故C項錯誤;材料中根本就沒有對所謂諸侯國君的相關提及,而且這種表述也根本不符合常識和邏輯,故D項錯誤。
2.(2020·肇慶模擬)春秋時期成書的《國語》主要記載各國公卿之“語”,而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國策》則主要記載游士之“策”。這種變化表明編者( )
A.注重史書編寫體例的創(chuàng)新
B.推崇法家富國強兵之術
C.對社會權勢變動有所意識
D.全面記錄各國歷史風貌
解析:選C。從材料中《國語》主要記載公卿之“語”,《戰(zhàn)國策》則主要記載游士之“策”可知,這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奴隸制度瓦解、士階層興起的社會權勢變動,故C項正確。
3.(2020·洛陽模擬)孔子為人的道德修
3、養(yǎng)設定了賢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標,并強調(diào)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反映出孔子( )
A.重視人的主體地位 B.強調(diào)理性思考
C.主張維護等級秩序 D.反對貴族專權
解析:選A。由材料“強調(diào)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可知,孔子注重個人的主體地位,故選A項;古希臘哲學家強調(diào)理性,排除B項;材料強調(diào)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其主張維護等級秩序,排除C項;材料強調(diào)的是道德修養(yǎng)而非貴族專權,排除D項。
4.(2020·德州期末)與孔、孟思想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這一“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 )
A.重視禮義道德教育 B.提出“仁政”思想
4、
C.主張治國禮法并施 D.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解析:選C。荀子在繼承孔、孟“禮”的同時,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會實際,故C項正確;孔、孟重視禮義道德的教育,故A項錯誤;“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項錯誤;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法家的思想主張,故D項錯誤。
5.(2020·桂林一模)墨家認為“天”與“鬼”是鉗制人們行為的外在力量,能幫助天下安定,必須服從;喪、葬、音樂不利于積累財富與繁庶人口,這些禮樂制度必須廢除。這反映出( )
A.儒學無法適應社會需要
B.墨家思想具有實用色彩
C.墨學在爭鳴中發(fā)展完善
D.墨家對儒家思想的揚棄
解析:選B。根據(jù)材料“墨家認
5、為‘天與鬼’……能幫助天下安定,必須服從;喪、葬、音樂不利于積累財富與繁庶人口,這些禮樂制度必須廢除”可知,墨家思想具有實用主義的色彩,故選B項。
6.(2020·綿陽二診)韓非子之學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為法家,又歸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這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 )
A.各派學說吸收融合現(xiàn)象 B.法家理論走向系統(tǒng)化
C.厲行“法治”的時代要求 D.文化成為權力的附庸
解析:選A。依據(jù)材料可知,韓非子之學源于儒家理論后成為法家思想,而又歸本于道,這體現(xiàn)了諸子百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故選A項。
7.(2020·廣東六校聯(lián)考)《論語》中,孔子門徒在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上
6、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為八”。這反映出當時儒學的特征是( )
A.思想內(nèi)涵的豐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樣性
C.治國措施的深刻性 D.傳播階層的廣泛性
解析:選A。根據(jù)材料“孔子門徒在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為八’”可知,正是因為儒學思想內(nèi)涵的豐富性才使得儒學在孔子之后出現(xiàn)分歧眾多的情況,故選A項。
8.(2020·烏魯木齊一模)與墨子提出的“兼愛、事鬼、非樂、非命、節(jié)葬”等主張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詰難、批駁局面的思想學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陰陽家
解析:選B。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認天命對人事的支配和影響,認為一個人的富貴貧賤不
7、是天生的,而是努力或不努力的結果,而孔子強調(diào)天命論,由此可知墨家與儒家可能相互詰難,故選B項。
9.(2020·濱州期末)下表反映的是儒法兩大傳統(tǒng)思想流派的吏治觀,據(jù)此可知( )
儒家吏治觀
法家吏治觀
賢者居位:德治
強者為王:刑治
從道不從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薦賢制
形式主義的考試制
“內(nèi)舉不避親”
厲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設事防事
A.兩者基于對人性的不同理解
B.儒家吏治在于維護民權
C.兩者奉行相近似的選官標準
D.法家吏治觀優(yōu)于儒家吏治觀
解析:選A。根據(jù)“賢者居位”“出于公心”“主信忠臣”可知,儒家吏治強調(diào)個人內(nèi)在品性,根
8、據(jù)“形式主義”“以私制私,設事防事”等信息可知法家吏治更注重外在因素,而非內(nèi)在因素,這源于兩者對人性的理解不同,故選A項。
10.(2020·懷化一模)戰(zhàn)國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統(tǒng)一天下學術,秦相國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撰寫的《呂氏春秋》另辟蹊徑,對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整合。這反映了( )
A.呂不韋企圖統(tǒng)一各學派 B.政治局勢影響學術發(fā)展
C.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形成 D.“百家爭鳴”局面結束
解析:選B。根據(jù)題干“秦相國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撰寫的《呂氏春秋》另辟蹊徑,對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整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呂氏春秋》綜合各家學說之長,指導秦國統(tǒng)治階級兼并六國
9、,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并實現(xiàn)長治久安,這體現(xiàn)出政治局勢影響學術發(fā)展,故選B項。
11.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多數(shù)思想家看來,人類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為貴”;人有道德,是“天地之德”;人有知覺,是“天地之心”。這說明該時期( )
A.道德認同意識增強 B.富有人文精神
C.現(xiàn)實功利思想濃厚 D.擺脫宗教束縛
解析:選B。材料“人類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人為貴”“人有道德……”“人有知覺……”,突出人性,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故選B項。
12.(2020·蕪湖三模)錢穆認為: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源于五經(jīng),是人與人、族與族、文與文相接相處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傳統(tǒng)禮樂教化
10、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與宗教相敵對,因此不妨稱之為“人文教”。這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 )
A.是宗法制的產(chǎn)物 B.是一種宗教信仰
C.受宗族觀念影響 D.重視歷史和教育
解析:選D。材料“傳統(tǒng)人文精神源于五經(jīng)”和“傳統(tǒng)禮樂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說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重視歷史和教育,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
13.(2020·全國Ⅰ卷高三五省優(yōu)創(chuàng)名校聯(lián)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古希臘城邦是基于社會分工合作,理想國中各階級具備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達到了“正義”。柏拉圖認為城邦的治理是復雜的藝術,因而對統(tǒng)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
11、面,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城邦的統(tǒng)治者屬于第一等級的公民,統(tǒng)治者的靈魂是由黃金構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鬃泳幾摹渡袝分兴涗浀木?,都是被儒家所認定的“明君賢王”,《尚書》中記錄了上古“明君賢王”在選任繼任者時,是通過大臣舉薦并經(jīng)過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條件,才能最終確定下來的。
——摘編自許天藍《論〈理想國〉的政治
理想——兼與〈尚書〉政治理想之比較》等
材料二 《論語》與《理想國》對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視值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深思。歷史經(jīng)驗證明,道德的軟約束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封建社會的中國統(tǒng)治者最終無不采取了“外儒內(nèi)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圖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終將法
12、律置于道德之上。
——摘編自彭文龍《〈論語〉與〈理想國〉
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柏拉圖與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處。
(2)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柏拉圖與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3)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論語》與《理想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對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答案:(1)相通之處:都倡導賢人治國;都將德、善作為政治的終極目標,試圖建構一個美德政治的國家;都強調(diào)社會等級性;都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
(2)柏拉圖: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凸顯;雅典城邦政局混亂不堪;古希臘人文主義的興起。孔子:社會大變革,禮
13、崩樂壞,社會矛盾激化;上古(商周)時期敬德、重民思想的影響。
(3)啟示: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長治久安的基本方式;必須法治與德治并用,要將法治的理念融于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14.(2020·遼寧重點高中協(xié)作校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當時引起人們思索的問題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礎,社會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約公元前6世紀前后,整個文明核心區(qū)到處都在提出、探討以上這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構成了古典時代偉大的哲學、宗教和社會體系。這些體系的代言人——中國的孔子、希臘的理性主義哲學家,都是同時代的人,這并非偶然之事。因為上述地區(qū),都遇上了同樣的動亂
14、和挑戰(zhàn),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極為不同,從而,各自的發(fā)展方向也明顯不同。
——整理自《全球通史》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者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
解析:首先,根據(jù)題目要求提取兩條或者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如:根據(jù)材料“約公元前6世紀前后,整個文明核心區(qū)到處都在提出、探討以上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孔子、希臘的理性主義哲學家……都遇上了同樣的動亂和挑戰(zhàn),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極為不同”,可以擬定論題:公元前6世紀前后,中國與希臘面對動亂與挑戰(zhàn),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其次,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梢越Y合所學知識,從中國與希臘兩個
15、角度論證這種不同。最后,就所論證的論題作簡要的總結。
答案:示例
論題:公元前6世紀前后,中國和希臘社會主流思想的發(fā)展方向有所不同。
闡述: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其中儒家學者代表自己階層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張,強調(diào)用“禮”“樂”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力圖使每個人的行為都符合“禮”的要求,這種思想逐漸發(fā)展為古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古代希臘的一些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得到發(fā)展,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越來越關注“人”本身,出現(xiàn)了智者學派,他們以人和人類社會作為探索主題,以人的眼光考察社會,強調(diào)人的價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這種思想成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