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章 直線、多邊形、圓 1 第二課時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北師大版選修4-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一章 直線、多邊形、圓 1 第二課時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學案 北師大版選修4-1(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二課時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對應學生用書P5]
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論
定理內容
符號語言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如圖,若a∥b∥c,則=
推論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如圖,若a∥b∥c,則==
2.三角形內角平分線定理
定理內容
符號語言
三角形內角平分線定理
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分對邊所得的兩條線段與這個角的兩邊對應成比例
如圖,AD為∠A的平分線,則=
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條件是什么?
提示:
2、定理的條件應給出一組平行線,至少三條,可以推廣到多條但要注意對應成比例.
2.線段的比與比例線段有何異同?
提示:線段的比是兩條線段而言的,而比例線段是對四條線段而言的.線段的比有順序性,a∶b與b∶a通常是不相等的.比例線段也有順序性,如線段a,b,c,d成比例,與線段a,c,b,d成比例不同.
3.三角形內角平分線定理中能否寫成AB·DC=BD·AC?
提示:可以.但要注意其對應成比例不變.
[對應學生用書P5]
利用定理證明比例式
[例1] 如圖,AD為△ABC的中線,在AB上取點E,AC上取點F,使AE=AF,求證:=.
[思路點撥] 本題主要考查利用平行線分線
3、段成比例定理證明比例式.解答此題時,可考慮過C作CM∥EF,補一個平行四邊形求解.
[精解詳析] 如圖,過C作CM∥EF,交AB于點M,交AD于點N.
∵AE=AF,∴AM=AC.
∵AD為△ABC的中線,
∴BD=CD.
延長AD到G,使得DG=AD,則四邊形ABGC為平行四邊形.
∴AB=GC.
∵CM∥EF,∴==,∴=.
又AB∥GC,AM=AC,GC=AB,
∴==.∴=.
1.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證明比例式時,當不能直接證明要證的比例成立時,常把線段的比轉化為另兩條線段的比.
2.當題中沒有平行線條件而必須轉移比例時,常添加輔助平行線,從而達到轉移比
4、例的目的.
1.AD為△ABC的中線,過C作任一直線交線段AB及中線AD于F,E.求證:=.
證明:作FK∥AD交BC于點K,則有=.
又=,=,
CD=BD,兩式相乘,
得=,即=,
∴===,
∴=,又=,∴=.
利用定理證明乘積式
[例2] 如圖所示,已知直線FD和△ABC的BC邊交于D,與AC邊交于E,與BA的延長線交于F,且BD=DC,求證:AE·FB=EC·FA.
[思路點撥] 本題只需證=即可.由于與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必須尋找過渡比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因此考慮添加平行線構造過渡比.
[精解詳析] 過A作AG∥BC,交DF于G點,如圖所示.
∵A
5、G∥BD,∴=.
又∵BD=DC,∴=.
∵AG∥BD,∴=.
∴=,即AE·FB=EC·FA.
證明乘積式時先轉化為比例式,再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證明,必要時添加輔助平行線.
2.如圖已知,點E是?ABCD邊CD延長線上的一點,連接BE交AC于點O,交AD于點F.求證:OB2=OE·OF.
證明:因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AB∥CD,AD∥BC.
由AB∥CE,得=.
由AF∥BC,得=.
所以=(等量代換).
即OB2=OE·OF.
定理的應用
[例3] 如圖所示,∠A=∠E,=,BD=8,求BC的長.
[思路點撥]
6、 本題主要考查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求線段長.解此題時,由于BC和BD是對應線段,因此只需得出AC∥DE即可.
[精解詳析] ∵∠A=∠E,∴AC∥DE,
∴=,∴=,∴BC=4.
在列比例式求線段的長時,應盡可能將需求的線段寫成比例式的一項,以減少比例變形,減少錯誤.
3.如圖,EF⊥FD,AB⊥FD,CD⊥FD,EF=1.5,AB=2.5,F(xiàn)B=2,BD=6,求CD的長.
解:由EF⊥FD,AB⊥FD,CD⊥FD,得EF∥AB∥CD.
過E作EH⊥CD于H,交AB于G,
則EH∥FD,則EF=GB=HD,EG=FB,GH=BD,
AG=AB-EF=2.5-1
7、.5=1,
===,
所以CH=4,所以CD=CH+HD=4+1.5=5.5.
本課主要考查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難度較低,屬中低檔題.
[考題印證]
如圖,設D是△ABC的邊AB上的一點,D點沿著平行于BC的方向移動到AC邊上的E點,再由E點沿著平行于AB的方向移動到BC邊上的F點;再由F點沿著平行于CA的方向移動到AB邊上的G點……這樣每沿著平行于某邊的直線移動到另一邊算作一次,那么最多n次,D點可回到原出發(fā)點,則n的值為 .
[命題立意]
本題主要考查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應用.
[自主嘗試] 當D點是AB邊的中點時,只需3次;
當D點是AB邊
8、上除中點外的任一點時,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得
======,
∴=,
即=,
∴BD=BM,可知D點與M點重合,
∴n=6.
答案:6
[對應學生用書P7]
一、選擇題
1.如圖,已知AA′∥BB′∥CC′,AB∶BC=2∶1,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AB=A′B′ B.AB∶AC=2∶3
C.A′C′=2BC D.CC′=2AA′
解析:選B ∵=,∴=.
∴=.∴=,即=.
2.如圖,AD是△ABC的中線,E是CA邊的三等分點,BE交AD于點F,則AF∶FD為( )
A.2∶1 B.3∶1
9、C.4∶1 D.5∶1
解析:選C 過D作DG∥AC交BE于G,
∴DG=EC,又AE=2EC,
∴AF∶FD=AE∶DG=2EC∶EC=4∶1.
3.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是AD上一點,連接CE并延長交BA的延長線于點F,則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AEF=∠DEC B.FA∶CD=AE∶BC
C.FA∶AB=FE∶EC D.AB=DC
解析:選B 對于A,根據(jù)對頂角相等,此結論正確;
對于B,分析可得FA∶FB=AE∶BC,所以此結論錯誤;
對于C,根據(jù)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得,此結論正確;
對于D,由平行四邊形性
10、質知,正確.
4.如圖,在△ABC中,AE∶EB=1∶3,BD∶DC=2∶1,AD與CE相交于F,則+的值為( )
A. B.1
C. D.2
解析:選C 過點D作DG∥AB交EC于G,
則===,
而=,即=.∴AE=DG.
∴AF=DF,EF=FG=CG.
∴+=+=+1=.
二、填空題
5.如圖,正方形ABCD中,過點D作DP交AC于點M,交AB于中點N,交CB的延長線于點P.若MN=1,PN=3,則DM的長為 .
解析:∵AD∥BC,AN=NB,∴==1.
∵PN=3,∴DN=3.
∵MN=1,∴DM=D
11、N-MN=2.
答案:2
6.(廣東高考)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點E在AB上且EB=2AE,AC與DE交于點F,則= .
解析:由CD∥AE,得△CDF∽△AEF,
于是=2=2=9.
答案:9
7.如圖,體育興趣小組選一名身高1.6 m的同學直立于旗桿影子的頂端處,其他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同學測得該同學的影長為1.2 m,另一部分同學測得同一時刻旗桿影長為9 m,那么旗桿的高度是 m.
解析:由題意得1.6∶1.2=旗桿的高度∶9.所以旗桿的高度為12 m.
答案:12
8.如圖,在△ABC中,D是AC的中點,E是BD的中點,直線
12、AE交BC于F,則的值為 .
解析:過點D作DM∥AF交BC于點M,
∵點E是BD的中點,
∴在△BDM中,BF=FM.
∵點D是AC的中點,
∴在△CAF中,CM=MF.
∴==.
答案:
三、解答題
9.已知線段OA⊥OB,點C為OB中點,D為線段OA上一點.連接AC,BD交于點P.如圖,當OA=OB,且D為OA中點時,求的值.
解:過D作DE∥CO交AC于E,
因為D為OA中點,
所以AE=CE=AC,=,
因為點C為OB中點,所以BC=CO,=,
所以==,
所以PC=CE=AC,
所以===2.
10.如圖,AB⊥BD于B,CD⊥B
13、D于D,連接AD,BC交于點E,EF⊥BD于F,求證:+=.
證明:∵AB⊥BD,CD⊥BD,EF⊥BD,
∴AB∥EF∥CD,
∴=,=,
∴+=+===1,
∴+=.
11.已知?ABCD的對角線交于點O,點P是直線BD上任意一點(異于B,O,D三點),過P點作平行于AC的直線,交直線AD于E,交直線BA的延長線于F.
(1)若點P在線段BD上(如圖所示),試說明:AC=PE+PF.
(2)若點P在BD或DB的延長線上,試探究AC,PE,PF滿足的等量關系式(只寫出結論,不作證明).
解:(1)延長FP交DC于點G,
因為AB∥CD,AC∥FG,
所以四邊形AFGC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AC=FG(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因為EG∥AC,
所以==(被平行線所截的線段對應成比例);
又因為OA=OC,所以PE=PG,
所以AC=FG=PF+PG=PE+PF.
(2)若點P在BD延長線上,AC=PF-PE.如圖所示.
若點P在DB延長線上,AC=PE-PF.如圖所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