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突破篇 1.1.6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地域分異規(guī)律課時沖關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突破篇 1.1.6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地域分異規(guī)律課時沖關練(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突破篇 1.1.6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地域分異規(guī)律課時沖關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xx·湘潭模擬)讀圖,某海輪由①點出發(fā),沿點虛線路徑經(jīng)②、③、④三處,返回原地?;卮?、2題。
1.沿途經(jīng)歷的地理現(xiàn)象可信的是( )
A.就海水的平均溫度而言,①>②>③>④
B.②處附近海域因離岸風,盛行上升流,餌料豐富,形成漁場
C.從③到④途中,發(fā)現(xiàn)沿岸自然帶依次出現(xiàn)熱帶荒漠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體現(xiàn)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D.航行中一直順水順風
2.甲、乙、丙、丁處分布有熱帶雨林,關于其成因正確的敘述是( )
A.甲處
2、受赤道低壓帶的影響,且位于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B.乙處受赤道低壓帶的影響,且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C.丙處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D.丁處受赤道低壓帶的影響,且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解析】1選C,2選A。第1題,圖中顯示的①②兩處位于南美大陸東部海域,沿岸流經(jīng)的是巴西暖流;圖中③④兩處位于非洲大陸的西部海域,沿岸流經(jīng)的是本格拉寒流,結合圖中顯示的緯度位置,可以判斷四處海水的平均溫度排序為①>④>②>③;②處附近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影響,風向應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圖中從③到④途中,出現(xiàn)的沿岸自然景觀主要呈現(xiàn)荒漠—草原—森林的變化,反映的是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
3、異規(guī)律;海輪航行過程中在從②到③的途中主要是逆風。第2題,甲位于赤道上的亞馬孫平原,主要是因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發(fā)育了熱帶雨林帶;乙處位于巴西高原的東南部沿海,因沿岸暖流流經(jīng),且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發(fā)育了熱帶雨林帶;丙、丁的熱帶雨林帶的成因均與甲相似。
栓皮櫟的樹皮在樹干水分較少時采剝,風干后作為制造軟木塞的材料。右圖是某國示意圖,栓皮櫟主要生長在該國的南部地區(qū)?;卮?、4題。
3.該國采剝栓皮櫟樹皮的最佳季節(jié)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該國南部沿海地區(qū)的植被( )
A.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C.具有耐
4、旱的特征
D.具有耐寒的特征
【解析】3選B,4選C。第3題,該國位于大陸的西岸,其南部所處緯度為北緯30多度,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適宜栓皮櫟樹皮的采剝。第4題,該國南部沿海地區(qū)為地中海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為適應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特征,植被樹葉表層有蠟質,具有耐旱的特征。
【誤區(qū)警示】第4題,分不清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的地區(qū)分布差別而錯選A項。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氣候區(qū)。
(xx·潮州二模)甲、乙兩圖分別代表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坡上的植被分布,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讀圖回答5、6
5、題。
5.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帶是( )
A.熱帶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6.形成東坡植被⑤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大氣環(huán)流 B.地形 C.洋流 D.人類活動
【解析】5選D,6選B。第5題,植被⑥位于安第斯山脈西坡,南緯30°~37°之間大陸西岸,應該為地中海氣候區(qū),對應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第6題,東坡植被⑤地處南緯30°~50°之間安第斯山脈的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降水較少,形成溫帶荒漠。
7.(xx·韶關二模)能正確反映河流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降雨強度、表層巖性和相對高度關系的是(
6、)
【解析】選D??疾榈乩憝h(huán)境的整體性。河流含沙量高,泥沙沉積作用強,河床抬升,相對高度增大。
8.(xx·珠海二模)讀某區(qū)域圖,關于圖中沼澤形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B.河流有凌汛,容易泛濫
C.緯度較高,蒸發(fā)較弱 D.距北冰洋近,降水豐富
【解析】選D。沼澤地位于西伯利亞地區(qū),河流沿岸地勢較低,積水較多;本區(qū)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fā)較弱;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有結冰期,容易形成冰凌洪水,這些都是造成沼澤地廣布的主要因素。該區(qū)雖然北部靠近北冰洋,但是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國西南部波爾多市(0°34′E,44
7、°50′N)的大西洋畔,它的東邊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續(xù)向內(nèi)陸推進,它吞沒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給附近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據(jù)此回答9、10題。
9.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風將沙吹向岸邊,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擋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D.寒流流經(jīng)具有降溫減濕作用
10.該地景觀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
A.從赤道到兩極的(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C.非地帶性規(guī)律
D.垂直分異規(guī)律
【解析】9選A,10選C。第9題,因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
8、國西南部波爾多市
(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可以判斷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影響,因此該沙丘是盛行西風將沙吹向岸邊,不斷沉積而成的。第10題,該沙丘東面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理論對應的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出現(xiàn)沙丘景觀,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非地帶性規(guī)律。
11.(xx·梅州一模)沙漠地區(qū)的湖泊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有著重要的影響,下圖為我國某湖泊周邊環(huán)境示意圖。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A.移動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B.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動沙丘
C.移動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移動沙丘、半固定沙丘
【解析】選A。讀圖,根據(jù)圖
9、例判斷湖泊所在地為低洼處,周圍地勢較高。湖泊與河流附近水源較多,丙應是草甸;乙距離河湖較遠,水分較少,應是半固定沙漠;甲距水源最遠,缺少植被保護,可能是移動沙丘。
二、非選擇題(共56分)
12.圖1為“某山地植被垂直變化示意圖”,圖2為“該山地所在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圖”。圖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類型的氣候區(qū),丁是該山地所屬的氣候區(qū)。讀圖回答問題。(28分)
(1)判斷甲、乙兩氣候區(qū)的變化屬于哪一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并分析其主導因素是什么?
(2)③處氣候是否符合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
(3)圖1中①②兩處的自然帶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帶的是哪一個?其判斷理由是什
10、么?
(4)結合氣候類型說明丙處植被具有的特征。
【解析】第(1)題,甲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變化體現(xiàn)了以水分為主導因素的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第(2)題,③處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與山脈對海洋水汽的阻擋作用有關,屬于非地帶性現(xiàn)象。第(3)題,根據(jù)①自然帶下面為山地針葉林帶即可判斷。第(4)題,丙為地中海氣候,植被屬于常綠硬葉林。葉片常綠、堅硬,根系發(fā)達,具有耐旱的特征。
答案:(1)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主導因素是水分。
(2)不符合,屬于非地帶性現(xiàn)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因素影
11、響。
(3)①?!∨袛嗬碛桑荷降卮怪弊匀粠У姆植碱愃朴谟沙嗟赖絻蓸O的自然帶分布,圖中顯示①處下方為山地針葉林帶,由此可判斷①處為高山草甸帶。
(4)丙地為地中海氣候區(qū),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葉片常綠、堅硬,根系發(fā)達,具有耐旱的特征。
13.地理環(huán)境特征既有整體性,又有差異性;自然環(huán)境既有地帶性,也有非地帶性。閱讀下圖,回答問題。(28分)
(1)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 、
。
(2)從氣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說明甲地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
(3)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12、
(4)丙地雖然地處沿海地區(qū),卻出現(xiàn)荒漠景觀,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題,根據(jù)所學知識甲地和乙地都是熱帶雨林氣候,丙地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亞馬孫平原,濕熱的氣候和平坦的地形決定了該地的水文和植被特點。第(3)題,乙地與甲地自然帶都為熱帶雨林帶,其形成與地形、信風和暖流有關。第(4)題,丙地地處西風帶的背風坡,雖然地處沿海地區(qū),但降水稀少。
答案:(1)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2)該地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終年高溫多雨;同時這里還有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兩者的結合,形成了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也造就了一片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qū),從而形成了該地的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特征。
(3)乙地處于迎風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帶來的海洋水汽影響;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經(jīng),起到增溫增濕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與甲地相同的熱帶雨林帶。
(4)丙地地處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難以獲得西風從海洋帶來的水汽,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