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分類匯編第十九單元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B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 分類匯編第十九單元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B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考地理 分類匯編 第十九單元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B版)
考點一 水土流失
1.(xx課標全國Ⅰ,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溝由流水侵蝕而成。下圖為切溝景觀。
指出切溝對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切溝分割土地,損壞耕地,妨礙耕作(嚴重時可阻斷交通);加大土壤侵蝕量(切溝形成后,水流集中,沖刷能力增強,水土流失加劇)。
防治措施:調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間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設施(如修建排水溝等);(在水流集中區(qū)域)設置障礙(如草地,灌叢等);在切溝中修建攔水壩(谷坊);切溝填埋。
考點二 荒漠化
2.(xx廣東文綜,3,4分
2、)沙漠中植被的出現(xiàn)可對沙丘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主要作用機制是( )
A.降低風速進而增加風沙流對地表的侵蝕
B.增加風沙流中顆粒物的含量而減少堆積
C.促進風沙流攜沙能力的增強而增大侵蝕
D.攔截風沙流中的懸浮顆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 D
3.(xx課標全國Ⅰ,36,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所示區(qū)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
(1)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qū)冬春季風
3、沙活動的沙源。(6分)
(2)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簡述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7分)
(4)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zhí)岢龇乐未胧?6分)
答案 (1)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區(qū)水深較淺)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
(2)冬春季氣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
(3)(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填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機車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
4、磨損;影響運行列車安全。
(4)(阻沙措施)在鐵路兩側設立阻沙墻(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點三 森林、濕地破壞及其他生態(tài)問題
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含氮化合物濃度增加,產生沉降,是新出現(xiàn)的令人擔憂的全球變化問題。一科研小組選擇受人類干擾較小的某地,實驗模擬大氣氮沉降初期對植被的影響。實驗地植被以灌木植物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數據為實驗地以xx年為基數,xx年實驗中植被的變化值(測量時間為每年9月30日)。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表1
年份
xx
xx
2011
xx
xx
植株數量
灌木植物
1
1.
5、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4.(xx課標全國Ⅰ,7,4分)實驗期間植被變化表現(xiàn)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變 ④植被分布改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5.(xx課標全國Ⅰ,8,4分)實驗期間大氣氮沉降導致灌木、草本兩類植物出現(xiàn)此消彼長競爭的是( )
A.植株數量 B.總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答案 D
6.(xx課標全國Ⅰ,9,4分)根據實驗結果推測,隨著大氣氮沉降的持續(xù),植被未來變化趨勢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縮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縮
D.灌木植物萎縮、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