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歷史》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船的歷史》教學反思(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船的歷史》教學反思
《船的歷史》教學反思1
昨天,上了公開課,課題為《船的歷史》。只是當時沒有時間去復盤,今日得閑,故準備反思一下。
上課伊始,我以一張船的圖片導入,告訴學生船是我們最常見的運輸工具之一。緊接著就向學生發(fā)問了,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船的知識,你們還想研究關于船的什么問題。這兩個小問題在課前任務單中就有涉及,課前我也特意強調他們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寫在任務單上,所以當我在課堂上拋出這兩個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回答熱情是一波高于一波的。由此可見,課前任務單起到了我想要的效果。而緊接著順著學生提出的想研究問題,我順其自然的擺出了要學習的課題——船的歷史。
要知道船的
2、歷史,必須得先認識船。所以我以PPT顯示了一些船的照片,讓學生自己先來認一認,然后我們一起來驗證。在認識這些船后,我請同學們根據(jù)這些船的先后順序為他們排個序。同學們很快就給出了自己的排序,但是最終卻出現(xiàn)了意見不一樣的地方,有人認為核潛艇出現(xiàn)在游輪的后面,有人則認為核潛艇出現(xiàn)在游輪的前面。
于是,我正好抓住這個契機,從我們能夠明確的認知——搖櫓木船出現(xiàn)在游輪前面——出發(fā),引導學生關注這兩種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很快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造船材料不同、體積不同、載重量不同、動力不同和速度不同等等。經(jīng)過這些方面的對比后,學生更加明確了,一般后出現(xiàn)的船,他們的技術要求是更高一些的。
然
3、而,在這里我卻失去了一次讓學生思維進階的機會,因為我本可以在這里再次提出前面排序過程中出現(xiàn)的沖突,讓學生從動力和技術層面等分析,核潛艇確實是出現(xiàn)在游輪之后的??墒?,我卻以一個小視頻總結了船的歷史,這從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然而卻讓學生失去了思維進階的機會,實在是有些遺憾。
在講完了船的歷史,讓學生明確了船還會繼續(xù)發(fā)展之后,我話鋒一轉,對學生說到,不管船如何發(fā)展,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獨木舟。接下里,我們就開始進行獨木舟的研究了。此處,我覺得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分水嶺,因為在此之前,我感覺我的前面把控的還是很好的,可是從這里開始之后,課堂節(jié)奏就有些不好把控了。
我覺得主要原
4、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我自己沒有準備充分,比如一些注意事項沒有強調清楚,導致一些學生擅自改動實驗材料的結構,還有就是實驗材料確實很難找到,導致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另一個原因是由于實驗器材嚴重匱乏,同學們平時很少有機會能夠動手實踐,所以一些好的習慣還尚未形成,導致課堂紀律有些失控。
不過,好在學生還是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親自感受了獨木舟穩(wěn)定性差,裝載量小的特點,并且通過自己的擺放認識到要想使獨木舟不容易側翻,必須使它受力均勻。
最后,我通過一個小問題——獨木舟穩(wěn)定性差,裝載量小,那么我們該如何來改進呢?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結束了今天的課程。
《船的歷史》教學反思2
5、第一個班我按照教參和書上的步驟上,發(fā)現(xiàn)講完聚焦和探索過后,做獨木舟時間不夠。我把這節(jié)課進行了調整。
我上網(wǎng)找了很多關于船的資料,結合本單元作業(yè)設計內容。我將本課做了一些調整。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船的研究興趣,課堂的前十分鐘,我主要對本單元進行了一個大的概括。
提問:
你都見到過哪些船?
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出發(fā),這時候學生興趣比較高漲,每個班的學生都說了很多。
你想做一搜船嗎?
五年級的男生相對于女生來說對這一單元感興趣,表現(xiàn)出了對做船的熱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似乎不是有很大的興趣。我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學生內驅力?從被動到主動的轉換。
我們這一段時間就開始
6、研究船
引出《船的歷史》這一課
一、聚焦
關于船,你知道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得很多,五年級的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知道很多關于船的知識。因此探索部分的討論我換成了獨自填寫表格,最后全班交流。
過渡:船是人類偉大的發(fā)明
提問:從古至今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人們都發(fā)明過哪些船呢?
對于船的種類學生見到很多,我特意加了一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提醒孩子們關注船的演變,這時候大部分孩子說不出來。
這時候視頻《船的歷史》
看視頻的同時,讓孩子們觀察從古至今船的啊些方面發(fā)展了。
填完船的比較這一個表格,第一節(jié)課差不多就下課了。
獨
7、木舟實驗放在了第二課時,
開課以前,對船的知識我進行了回顧,特意強調船在那些方面有了改變。世界上第一種船是獨木舟,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
這個實驗很簡單,第一個班做的時候,僅僅是做獨木舟實驗,孩子們沒有帶著問題去做,沒有思考。因此做實驗之前,我專門強調,你的獨木舟可以載重多少,為什么?
讓孩子們觀察不同形狀的.獨木舟,猜一猜哪一個的載重好。
第二個小實驗是比較形狀不同,船的阻力不同。這個實驗效果不佳,在操作上面有一些問題。這個我沒有想到好的方法解決,以后老師們上課的時候我來吸取經(jīng)驗。
《船的歷史》教學反思3
在科學課中有不少內容與科學史相關,其中五年級科學下冊
8、的《船的歷史》也是典型的科學史的內容。那遇到這樣的內容我們到底要教給孩子什么呢?學生又能學會什么呢?
這就是我們需要考慮和關注的問題。如果僅僅讓教學停留在學生對教材中6艘船的排序,那教了和沒教又有怎樣的差別呢?教材中為什么要學生對比搖櫓木船和輪船呢?這兩艘船的不同不是非常明顯嗎?如何重點利用這兩艘船的不同帶領學生去總結出船的發(fā)展歷程,還能讓學生遷移到其他事物的發(fā)展歷程呢?這便是本課的重點。
一、知道什么?還想知道——關注船的項目式學習的項目發(fā)布
課堂開始,我們需要了解學生關于船已經(jīng)知道的內容,這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前概念,確定教學重難點,也能讓學生充分表達,相互印象,同時激發(fā)
9、學生的探究欲望。關于船你還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讓孩子們隨意表達,教師也要有意識地進行分類,幫助孩子意識到孩子們的問題都在為后面造一艘船做準備。孩子們的問題大致可以聚焦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材料、動力、浮力、承重力……等問題。
二、船的排序——關注事物發(fā)展歷程:簡單——復雜
關于船的排序,孩子們的爭議一般集中在潛艇和郵輪上。到底誰早誰晚個人覺得不是本課重點,因為教材中并未明確指出它們分別是誰,具體到某一艘,或許結論就不再適用。但有爭議剛好能幫助我們借助常見的典型代表分析船的發(fā)展歷程。
借助搖櫓木船和輪船對比,分析在以下方面上(體積、功能、載重量、材料、動力……)兩者的不同,
10、梳理船的發(fā)展歷程,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制作到不容易制作。至于游輪和潛艇到底誰先誰后,學生此刻會有自己的論斷,有學生說潛艇在水下行駛肯定比游輪在水面行駛更容易;有學生說游輪載重量那么大,這個制作困難也是很難克服的。但是具體誰先誰后可以由學生課后繼續(xù)去研究。此處最好能借助板書幫助學生梳理,感覺課堂上生成事物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時孩子們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也正是作為課堂要教給孩子們的東西——可以遷移運用。
教師自己需要知道更多關于船的故事和常識:世界上第一艘輪船,美國在1807發(fā)明的。最早的潛艇是1624年荷蘭人所制作的人力木制潛艇。1860年意大利發(fā)明家制造了搜裝有
11、浮沉裝置的潛艇。
三、聚焦獨木舟——關注獨木舟的特點,為后續(xù)船模制作提出挑戰(zhàn)
對于世界上的第一艘船孩子們是很感興趣的,教師要充分挖掘網(wǎng)絡信息,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為后續(xù)研究做準備。很幸運的是,在20xx年自己參加了一次夏令營,本次夏令營的主題就是船,有幸去浙江蕭山的兩湖博物館去親眼目睹了這艘世界上的第一艘獨木舟。在給孩子們分享時他們格外的專注。再請孩子們想一想,8000年前古人是如何制造出了它,也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再到后面研究獨木舟特點時(不穩(wěn)定、載重量少),孩子們不會只發(fā)現(xiàn)它的缺點而忽略了古人的勞動智慧。
我想,這樣的一堂課仍然是不完美的,但是只要老師能帶著思考去上,帶著對教材的專研去上,總能帶給孩子們更多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