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第2課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學案 人民版必修2
《(江蘇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第2課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學案 人民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第2課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學案 人民版必修2(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2課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學習目標] 學測要求 高考要求 1.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了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3.理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4.了解我國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港口城市、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和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 5.理解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特區(qū)的創(chuàng)辦;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的開辟;上海浦東的開發(fā)和開放;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一、工作重點的轉移 1.召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2.主要內容 (1)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
2、指導方針。 (2)政治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 (3)經濟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3.歷史意義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開始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3)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4)標志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到來。 [易混易錯] 1976年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但是當時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社會主義建設依然“以階級斗爭為
3、綱”,繼續(xù)延續(xù)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左”傾錯誤并未完全消除。 [圖解識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二、改革:從農村到城市 1.農村改革 (1)原因:農村經濟體制問題嚴重。 (2)措施: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3)過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fā)實行包產到戶。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聯(lián)產到組和試行包產到組等責任制。 ③1980年9月,“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責任制迅速推廣。 (4)意義:是農村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 2.城市改革 (1)背景:農村改革突破性
4、進展的推動。 (2)開始: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yè)轉向國有企業(yè)。 (3)內容 ①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企業(yè)活力。 ②管理體制: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4)結果 ①到1987年,全國有80%的國營企業(yè)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 ②企業(yè)內部進行的以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也迅速推進。 [易混易錯]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沒有所有權。 [圖解識記]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 三、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實行對外開放是
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2.過程 (1)設立經濟特區(qū) ①背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②設立: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qū),后來又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qū)。 ③意義:經濟特區(qū)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時間:1984年5月,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等共14個沿海港口城市。 ②措施:擴大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自主權,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③意義:增強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活力。 (3)開辟經濟開
6、放區(qū):自1985年起,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和環(huán)渤海地區(qū)開辟經濟開放區(qū)。 (4)開發(fā)開放浦東:1990年4月,做出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地區(qū)的決策,這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 3.對外開放格局 (1)格局: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初步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對外開放格局。 (2)特點: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3)意義: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思維點撥] 經濟特區(qū)的“特殊性” (1)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特區(qū)建設以吸收和利用外資為主。 (2)特殊的管理權限: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jié)為主,對外商投資給予優(yōu)
7、惠和方便。 (3)特殊的經濟結構: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 [圖解識記] 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主題一 經濟體制改革 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史料一 “改革從農村開始不是偶然的,當時有二億五千萬人吃不飽肚子,吃飯問題成為最緊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經沒有出路了?!? 幾千戶、上萬戶并為一公社,實行統(tǒng)一核算。公社實行供給制,助長了平均主義。 史料二 用農民的話來說:“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完成國家的,交足集體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農民取得了農產品的實際支配權。所以說這種辦法“責任明確,利益直接,方法簡單,群眾放心”。 史料三 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各項農村政
8、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國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促進農業(yè)從自給半自給經濟向著較大規(guī)模的商品生產轉化,從傳統(tǒng)農業(yè)向著現(xiàn)代農業(yè)轉化?!覀儸F(xiàn)在正進入城鄉(xiāng)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大發(fā)展的時期。 ——1983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 思考 (1)根據(jù)史料一,分析經濟體制改革為什么首先從農村開始? (2)據(jù)史料一、二,指出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在經營方式和產品分配方式方面的變化。 (3)根據(jù)史料三并結合相關史實,從農業(yè)與市場關系變動的角度分析我國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所產生的意義。 提示 (1)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人民公社體制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業(yè)發(fā)展,必須進行改革。 (2)變化:經營方式上,從公社集中計劃經營到家
9、庭承包經營;分配方式上,從平均主義的配給制到按勞分配的轉變。 (3)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注重農業(yè)的市場導向,發(fā)展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為后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史料 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所有制結構圖(改編自國家統(tǒng)計局《新中國五十五年統(tǒng)計資料匯編》) 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什么變化?它表明所有制轉變的方向是什么?這種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 提示 變化: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比重明顯下降,城市個體及其他經濟占有較大比重。方向:由單
10、一公有制經濟向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影響:調動了工人生產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原因、特點及實質 (1)原因 ①人民公社體制超越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②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十分緩慢,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 ③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方針。 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及其實行具有群眾基礎。 (2)特點:它以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為前提,堅持了農村的社會主義制度;它把統(tǒng)一經營和家庭分散經營有機結合起來,既發(fā)揮了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優(yōu)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
11、積極性;它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創(chuàng)舉。 (3)實質: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質上是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的調整,是從根本上解放農村生產力。 主題二 新時期的對外開放 1.背景 史料 現(xiàn)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yè)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總之,三十幾年的經驗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 思考 據(jù)史料,概括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原因。 提示 吸取歷史上閉關鎖國的教訓,順應世界潮流實行對外開放。 2.過程 史料 因為絕大部分海外華僑都是來自廣東和福建省的,所以兩省被認為是吸引海外華僑投資者的最理想的
12、地點。 ——柯林·麥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來的中國——改革、現(xiàn)代化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思考 中國最早設置的經濟特區(qū)有哪些?據(jù)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央選擇此處設立經濟特區(qū)的原因。 提示 最早特區(qū):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原因:克服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打破封閉狀態(tài),以經濟特區(qū)為窗口向西方學習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條件優(yōu)越:如位于東南沿海,隸屬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便于吸引外資;資源比較豐富;遠離國家政治經濟權力中心,環(huán)境相對寬松、干擾少,有利于改革試驗。 3.特點 史料一 為了使各國經濟聯(lián)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fā)展空間更加
13、廣闊,我們可以用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qū)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 思考 依據(jù)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 提示 我國對外開放從沿海到內地,由點到線再到面,逐步開放的特點。 史料二 中國進出口總額發(fā)展變化圖 ——摘自金勇進主編《數(shù)字中國》 思考 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國新時期外貿狀況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
14、 (1)全方位:全面對外開放,對全世界開放。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堅持對外開放。 (2)多層次:通過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沿邊和沿江地區(qū)以及內陸省會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3)寬領域:對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技術市場、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yè)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服務業(yè)等領域。 全面理解經濟體制改革 1.必要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高度集中、高度統(tǒng)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15、這種經濟體制存在著嚴重弊端,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繼續(xù)發(fā)展,所以必須改革原來的經濟體制,才能使社會主義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3.目的: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目的是解放發(fā)展生產力。 4.本質: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和方面。改革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5.基本特點 (1)由群眾自發(fā)到政府推動、推廣。 (2)從個別地區(qū)先行試點到全國逐步推廣。 (3)從農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進。 (4)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16、 1.(2017·江蘇揚州高一第二學期期末)“這次會議的偉大功績,就在于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边@次會議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四大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材料“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可以判斷是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拋棄了文化大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
17、思想路線,故B項正確。 2.(2017·江蘇南京高一第二學期期末)下表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糧油產量統(tǒng)計表,此表反映了當時中國( ) 時間 糧食產量(萬噸) 油料產量(萬噸) 1978年 304.77 5.21 1980年 320.56 7.69 1984年 407.31 11.91 A.市場經濟已取代計劃經濟 B.農村經濟改革成效明顯 C.城市改革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 D.城鄉(xiāng)經濟交流穩(wěn)步發(fā)展 答案 B 解析 市場經濟已取代計劃經濟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故A項錯誤;1978年到1984年糧食產量和油料產量顯著增加,表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見成效,故B項
18、正確;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是城市改革,故C項錯誤;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糧油產量統(tǒng)計表表明農業(yè)的增產增收,沒有涉及到城鄉(xiāng)經濟交流,故D項錯誤。 3.(2018·江蘇淮安學業(yè)水平一模)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40年來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南通市城區(qū)人均GDP僅為408元,1986年超過千元(1 055元)。材料表明20世紀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 B.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D.閩東南經濟技術開放區(qū)的設置 答案 A 解析 題目考查1986
19、年以前南通市城區(qū)的發(fā)展原因,利用時間排除發(fā)生于21世紀初的C項;B項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原因;D項對南通經濟沒有影響,區(qū)域不符合;A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了南通市城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故A項為正確答案。 4.(2017·江蘇鹽城高一第二學期期末)1985年3月,國務院批復:上海市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范圍除老市區(qū)外,還包括上海市所轄的十個縣的城關區(q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集中安排工業(yè)、科研項目的重點衛(wèi)星城鎮(zhèn)。該批復出現(xiàn)的背景是( ) A.設立上海經濟特區(qū) B.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C.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答案 B 解析 上海不是經濟特區(qū),故A項錯誤;1984年,中國開放了1
20、4個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根據(jù)材料提供的時間可以得出該批復出現(xiàn)的背景是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故B項正確;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是20世紀90年代,故C項錯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2001年,故D項錯誤。 5.(2017·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圖是“1979~1985年中國吸收和利用外資總額”示意圖,與之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有( ) ①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 ②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坶_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荛_發(fā)開放上海浦東地區(q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1979~1985年中國吸收和利用外資總額”示意圖可以判斷A項正確;④與材料所述時間不符,排
21、除。 6.(2017·江蘇揚州高一第二學期期末)1990年,鄧小平與幾位中央領導同志談話說:“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贝撕蟀焉虾8闫饋淼囊粋€重要決策是( ) A.把上海列為沿海開放城市 B.開發(fā)開放浦東 C.開辟經濟開放區(qū) D.開始推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時間是1990年,國家1990年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成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故B項正確。 一、選擇題(1~10題為基礎達標題,11~15題為能力提升題) 1.(2018·江蘇高郵高一第二學期期中)一首首老歌都是一個個時代風貌的
22、縮影。有首歌這樣唱道:“爺爺說那一年變化很大。報紙上天天討論真理標準,安徽的農民偷著把地分啦!北京城開了一冬天的會,早春的雷聲震撼了華夏?!迸c該首歌曲創(chuàng)作直接對應的歷史背景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成功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 C.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全面展開 答案 C 解析 三大改造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在1956年,材料的內容是在20世紀70年代,故A項錯誤;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是在1976年,材料的內容是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故B項錯誤;“北京城開了一冬天的會,早春的雷聲震撼了華夏”指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
23、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故C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故D項錯誤。 2.1982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國農業(yè)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边@些形式不同的責任制“不要變動”的原因是( ) A.引導農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C.實現(xiàn)了農業(yè)生產經營權高度集中 D.改變了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答案 B 解析 農業(yè)集體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中,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壓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等各種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B項正確。 3.(20
24、17·南通高二學測模擬)下圖反映的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農產品商品化發(fā)展情況,對圖中數(shù)據(jù)變化的原因解讀正確的是( ) A.農業(yè)合作化運動開展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 D.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改變 答案 B 解析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導致糧食商品率和農副產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項正確。 4.下列圖片體現(xiàn)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三個階段。這三次調整都( ) A.遵循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B.適應了不斷變化的具體國情 C.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持續(xù)發(fā)展 D.堅持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 答案 D 解析 第一階段,實行農業(yè)的公
25、有化改造,第二階段公有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第三階段依舊保留了集體土地所有制,只是實現(xiàn)了家庭承包,經營權下放,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實行公有制,故D項正確。 5.(2017·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1985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一批省屬企業(yè)下放給所在地(市)領導管理,下放的企業(yè)中有南京機床廠、江南水泥廠、江蘇玻璃廠等34個省屬企業(yè)。該決定主要是為了( ) A.調整工業(yè)布局 B.實行政企分開 C.增強企業(yè)活力 D.鼓勵租賃經營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內容是對企業(yè)的改革,而此時企業(yè)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增強企業(yè)活力,故C項正確。 6.(2017·江蘇無錫學業(yè)水平模擬)1985年8月28
26、日,鄧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xiàn)在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時,發(fā)展一點個體經濟,吸收外國的資金和技術,歡迎中外合資合作,甚至歡迎外國獨資到中國辦工廠,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边@一講話( ) A.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指導思想 B.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 C.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展 D.決定開放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開放區(qū) 答案 C 解析 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所有制形式多樣化和吸收外資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展,故C項正確。 7.(2017·無錫高二檢測)“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省際人口遷移人數(shù)約為100萬人左右,
27、2000年即迅速增長到1 000多萬人,到2005年,全國流動人口達1.47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 4 779萬人”。其中,改革開放初期省際人口遷移主要是流向( ) A.廣東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答案 A 解析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省是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快速發(fā)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故A項正確;海南省、四川省和安徽省在改革開放初期是重要的勞動力輸出地,故B、C、D項錯誤。 8.鄧小平1984年10月說:“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止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贝撕螅袊? ) A.設
28、立了深圳等經濟特區(qū) B.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C.確定對外開放戰(zhàn)略決策 D.開辟了經濟開放區(qū) 答案 D 解析 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qū)在1980年,故A錯誤;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在1984年5月,故B錯誤;確定對外開放戰(zhàn)略決策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故C錯誤。 9.(2017·東城期末)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險業(yè)提供的GDP由7.02億元增長到34.04億元。對此,《上海通史》認為,上海金融保險業(yè)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釋放。“制度釋放”的具體表現(xiàn)有( ) ①經濟特區(qū)的設立?、诔鞘薪洕w制改革的實行?、垩睾8劭诔鞘械拈_放 ④浦東的開發(fā)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29、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上海并非經濟特區(qū),故①錯誤;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增強了上海金融業(yè)的活力,故②正確;上海屬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確;浦東的開發(fā)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故④錯誤;選擇C項符合題意。 10.(2017·揚州期末)1990年鄧小平視察上海時指出,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qū)那樣,早幾年開發(fā)就好了。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后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現(xiàn)在就要做起。據(jù)此,中央采取的重大舉措是( ) A.建立上海經濟特區(qū) B.設立上海為沿海開放城市 C.在上海設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30、D.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20世紀90年代上海開放的具體表現(xiàn)為浦東的開發(fā)開放,故D項正確。 11.(2018·江蘇揚州高三上學期期末調研題)《鄧小平文選》第二卷載述:“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應,說是‘砍旗’,這倒進一步引起我的興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這場爭議的意義大了?!边@表明當時( ) A.“左”傾錯誤思想亟待消除 B.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人心 C.真理標準問題形成普遍共識 D.媒體存在否定馬克思主義傾向 答案 A 解析 由“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一
31、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應,說是‘砍旗’”,說明“左”傾錯誤思想亟待消除,故A項正確;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故B項錯誤;從材料看真理標準問題并未形成普遍共識,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報刊的學術爭論,并非否定馬克思主義,故D項錯誤。 12. 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分布表(單位:萬個) 年份 農業(yè) 工業(yè) 建筑業(yè) 交通運輸業(yè) 商、飲、服務業(yè)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數(shù)據(jù)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 )
32、 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 B.城鄉(xiāng)一體化逐步實現(xiàn)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 D.工業(yè)結構趨于合理 答案 A 解析 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極大的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有助于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因此出現(xiàn)材料中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農業(yè)以外的其他行業(yè),故A項正確。 13.(2018·江蘇南通三模)下圖為1980年10月16日,我國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fā)的一份營業(yè)執(zhí)照。它反映出當時我國( ) A.單一所有制結構已發(fā)生變化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建立 D.公有制經濟逐步失去主體地位 答案 A 解析 題干中“1980
33、年10月16日”,此時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開始,單一的公有制被打破,故A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應該是1984年,故B項錯誤;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建立,在21世紀初,故C項錯誤;公有制經濟逐步失去主體地位,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 14.“可以劃出一個有明確地域界線的區(qū)域,實行類似特區(qū)的政策……引進先進技術和科技項目,開發(fā)新產品,興辦新企業(yè)。同時,促進老企業(yè)的技術改造,優(yōu)化經濟結構,帶動各自腹地經濟的發(fā)展……”。材料中的“區(qū)域”是( ) A.特別行政區(qū) B.民族自治區(qū) C.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D.浦東新區(qū) 答案 C 解析 特別行政區(qū),與材料中“實行類似特區(qū)的政策……引進先
34、進技術和科技項目”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所述是經濟而非民族區(qū)域自治區(qū),與材料中“實行類似特區(qū)的政策……引進先進技術和科技項目”不符,故B項錯誤,D與材料“帶動各腹地經濟的發(fā)展”不符,故D項錯誤。 15.(2018·江蘇高郵高一第二學期期中)鄧小平同志1992年春在南方視察時曾說:“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qū)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xiàn)在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當時沒有把上海列為經濟特區(qū),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謹慎?、诮洕母飮H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經濟基礎薄弱?、車怂枷虢夥懦潭炔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 答案 D 解析 改革開放初期沒有把上海列為經濟特區(qū)是因為謹慎小心,當時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故①正確;經濟改革不存在國際阻力,因為這是我國內政問題,故②錯誤;上海自身經濟基礎較好,故③錯誤;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時,由于思想不夠解放,所以沒有把上海列為經濟特區(qū),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 二、判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 16.(2018·江蘇南京學業(yè)水平模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決定在農村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從此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 答案 B 解析 十一屆三中全會并沒有決定在農村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故題
36、目說法錯誤。 17.(2018·江蘇高郵高一第二學期期中)“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種情形在浦東開發(fā)后得到徹底改觀,浦東新區(qū)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yè)和現(xiàn)代工業(yè)基地,也成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 答案 B 解析 浦東開發(fā)、開放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故題目說法錯誤。 三、材料題 18.(2017·江蘇南京高一第二學期期末)經濟結構的變動通常表現(xiàn)為所有制結構、產業(yè)結構等的調整。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摧毀了中國自身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瓦解著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經濟,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面臨
37、“千古未有之變局”。 ——摘自《歷史學家茶座》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國所有制結構變動表 類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 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 合作社經濟 19.1% 53.4% 公私合營經濟 0.7% 7.3% 私有制 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不足1% 個體經濟 71.8% 7.1% 材料三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xiàn)。導致這種變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據(jù)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所有制結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出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
38、及其對我國社會性質產生的影響。 (3)據(jù)材料三,指出這一時期我國所有制結構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有何積極作用? (4)綜上所述,就近現(xiàn)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過程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 (1)表現(xiàn):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洋務運動的出現(xiàn);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原因:外國的入侵(或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2)變化:由私有制為主轉變?yōu)楣兄普贾鲗У匚弧R蛩兀喝蟾脑斓耐瓿伞? 影響: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3)變化:由單一公有制經濟轉變成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積極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活力,推動經濟快速發(fā)展。 (4)認識:由被動變化到主動變化。 17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