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教案(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教案(人教版必修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從分三目介紹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第一目“偉大的轉折”實際上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出現(xiàn)的重要前提,當然它也是鄧小平理論出現(xiàn)的直接背景之一。其中,“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圍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講述了偉大轉折的宣言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并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由于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所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的文字與影視資料非常豐富,建議在教學時進行適當補充,以增強學生對這一時期所誕生的偉大理論的感性了解,為深入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地位奠定基礎。
二、
2、教學目標
1、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它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發(fā)展,認識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
2、引導學生歸納、概括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并與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比較。
3、通過分析“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社會百廢待興的形勢,認識鄧小平理論提出的必要性,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認識鄧小平在創(chuàng)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重大貢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3、
難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劃片生,學生差距較大。有些學生在初中歷史已有部分基礎知識,本課主要是提高學生歸納要點和材料解析能力問題。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做完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nèi)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
4、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田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這是20世紀末唱響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詞。歌詞中的“老人”是誰呢?他在中國留下了哪些壯麗的“詩篇”?
教師提示:這位老人就是鄧小平,是他以過人的智慧與膽略揭開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fā)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似春風般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指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繼續(xù)前進的方向。
由此導入新課。
一、偉大的轉折:
1、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參考教材P86“
5、歷史縱橫”)
l 對象:“兩個凡是”
l 影響:打破枷鎖,解放思想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既是粉碎“四人幫”以后的一個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又是黨的建設史上一次空前規(guī)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自我教育運動。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后,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方針。以“高舉毛主席旗幟”、堅持毛澤東思想為借口,繼續(xù)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把“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口號及方針政策,包括對鄧小平的錯誤結論等都以毛主席有過批示為由而加以維護,阻礙撥亂反正工作的進行。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鄧小平等中央負
6、責同志領導和支持下的一場全國范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長期以來“左”的錯誤思想束縛,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2、新理論的宣言書(1978年):
l 報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l 影響: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高度評價這場討論的偉大意義,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的重大貢獻在于,他不僅僅重新確立了我們黨實事求是
7、的思想路線,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聯(lián)系起來,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對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3、偉大的歷史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鄧小平理論的醞釀、準備時期)
l 時間:1978年12月
l 內(nèi)容:①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③改革開放。
l 意義:中國人民開始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拉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
8、全會為起點開辟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后開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所以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過渡:什么是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理論的核心是: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醞釀、準備時期:一次講話和一次會議
一次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促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實現(xiàn)偉大轉折。
一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
9、大”,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午在北京開幕。鄧小平主持開幕式并致開幕詞。開幕詞中首次提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并以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10、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統(tǒng)地提出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一次系統(tǒng)地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設問1: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內(nèi)涵是什么?
教師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一個特殊的經(jīng)濟范疇,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jīng)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chǎn)力落后,商品經(jīng)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必然要經(jīng)歷的特定階段。
設問2:你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基本路線之間的關系?
教師提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
11、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奮斗。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確處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經(jīng)濟建設與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歸納: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三大系統(tǒng)提出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第一次系統(tǒng)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鄧小平理論的概念已經(jīng)提出,理論體系已經(jīng)初步形成。
4、成熟并形成體系:1992年,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回答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稱
12、為“南方談話”。“南方談話”回答了當時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一些重大認識問題。其中,重要的理論包括:
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新概括: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等:“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常計劃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手段?!?
“南方談話”
13、把鄧小平理論提到了新高度,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澳戏秸勗挕睒酥局囆∑嚼碚摮墒觳⑿纬审w系。
5、體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明確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6、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14、。大會通過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小結:鄧小平理論形成階段(四次會議和一次南巡)
過程
主要理論
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級論(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
成熟并成體系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本質論(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
體系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標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最終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結論: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
15、指導思想寫進黨章
九、板書設計
一、偉大的轉折:
1、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新理論的宣言書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醞釀、準備時期:一次講話和一次會議
2、首次提出:
3、初步形成:
4、成熟并形成體系:
5、體系的完整:
6、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
16、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guī),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新境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新貢獻,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fā)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標志著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理論的統(tǒng)一與創(chuàng)新;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們黨和國家全部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準則、根本依據(jù),是指引我們黨和國家新世紀偉大進軍的行動指南。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