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會學之心理學相關理論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老年社會學之心理學相關理論PPT課件(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INTIMATE RELATIONSHIP老 年人之親密關系 -社會 心理學視角初探老年人心理學理論1老年人心理功能的變化2老年社會學理論3親密關系4目錄CONTENTS一 老年人心理學理論1、個體的心理老化理論 ( 1)摹本理論 ( 2)行為學說 ( 3)脫離學說 ( 4)適應學說( 1)摹本理論 老年時期表現(xiàn)出青少年時期的特質的摹本現(xiàn)象稱為摹本理論。該理論認為,老化現(xiàn)象作為成熟期后所表現(xiàn)的變化是發(fā)育期的一種復制。即老年期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的某些特質在其發(fā)育期時就已經得到了表現(xiàn),而且這些特質在發(fā)育期后仍得以保存,并一直持續(xù)到了老年期。( 2)行為學說 伴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加,感覺、知覺、認知功
2、能、精神運動功能、記憶、思考、學習能力、感情以及綜合性的適應性等都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從年齡來看對人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即個體的老化可以從其行為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 此理論認為當感覺、知覺功能隨年齡增加而衰退時,個體從周圍獲取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 會迅速減退,這給個體帶來的影響就是感覺到自己 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狹窄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狹窄 ,加之老年人 學習興趣、好奇心學習興趣、好奇心 減退等原因,影響了老年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容易進一步造成老年人的非活動行為( 3)脫離學說 強調從個體角度觀察個體與社會間的相互關系發(fā)生變化的狀況。該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在社會中與他人的聯(lián)系越來越少,關
3、系也越來也弱,最終造成個體與社會的相互脫離。 脫離過程三階段: A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與他人交往的 數(shù)量數(shù)量 及 相互的作用相互的作用 發(fā)生了變化,不僅交往人數(shù)減少,而且與他人接觸的頻度和時間也減少。 B老年人與他人相互作用的 方式和性質方式和性質 發(fā)生了變化,造成人際關系變化。 C老年人 性格變化表面化性格變化表面化 ,如孤獨、自我封閉等性格的傾向越來越嚴重( 4)適應學說 以人的適應性為基點的理論。認為老年期主要變化是 人際關系人際關系 變化,而且老年期是 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容易受到威脅和傷害的時期。 科技進步使年輕人優(yōu)勢容易被發(fā)揮出來;相對,老年人由于年齡增大,生理機能、心理適
4、應能力等各方面的降低都會對老年人造成不利影響,這也是造成老年人自尊心減弱主要原因。 “ 適應 ” 在人際關系上有兩個目的: A人際關系增多會減輕其不安感 B從他人那里得到的積極反饋可以增強其自信心與自尊心。2、老年人心理及人格類型理論 ( 1)人生回顧理論(布特勒, 1963) ( 2)老年人格類型理論( Recichard、 Livson、 peterson) ( 3)生命周期理論 ( 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階段發(fā)展理論( 1)人生回顧理論 (布特勒, 1963) 理論認為,老年人已經認識到自己時日無多而接近死亡,因此在心理上產生了 “ 人生回顧過程 ” 反映在其人格特征上就是一種懷念往事的
5、現(xiàn)象。 回顧往事的方式包括:與親朋好友或年輕人談論往事(糧票的故事);懷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回顧自己童年時期家鄉(xiāng)的生活及文化等。( 2)老年人格類型理論( Recichard、 Livson、 peterson) 成熟型 搖椅型 防衛(wèi)型 憤怒型 自怨自艾型成熟型 從幼年到中年一般 事業(yè) 有成,能夠正確認知自己和社會。對于退休和老化等各種問題能泰然處之,不悲觀也不退縮,既不過于進取也不過與防衛(wèi)。搖椅型 消極依賴、不拘小節(jié)型。滿足于既成事實,認為老化并不恐懼,退休是一種責任的解脫,正好不為工作煩惱而可以安享晚年,對于 社會活動一般漠然處之社會活動一般漠然處之 。防衛(wèi)型 性格剛強,有獨立見解。防衛(wèi)心很強,
6、固執(zhí)刻板,年輕時勤奮努力,重視 事業(yè) 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年老退休時最不適應,一般依賴于各種社會活動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獨立性,以消除對衰老的恐懼。憤怒型 年輕時沒什么 事業(yè) 成就,甚至可能有失敗經歷,因此到老年時會時常感到年齡的威脅和悲哀,會將自己的失敗原因歸咎于環(huán)境對他人與社會的滿腹怨言,憤世嫉俗,甚至與別人發(fā)生沖突,從而導致自己情緒方面失衡和生理方面的疾病。自怨自艾型 年輕時期 事業(yè) 沒有什么成就而將責任歸咎于自己,埋怨自己少壯不努力而虛度終生,認為自己是凄涼的失敗者,只有死亡才得以解脫。始終處于一個心理郁悶、沮喪和消沉的心境中。沒有絕對,混合型是有的!( 3) 生命周期理論(埃里克森, 19
7、61) 人生有八階段,每階段都有 認同認同 危機,成功解決危機個性發(fā)展就順利,解決失敗則個性某方面發(fā)展就不完全或困難。 自我完整性與絕望感 人生的最后階段 老年人有更多時間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若在成年期有些 事業(yè)事業(yè) 的成就,對家庭社會有 貢獻貢獻 ,他就會對自己的一生感到滿足,從而產生人生是完美的感覺,若在年輕時一事無成,便會常想起自己走錯的路而認為錯失了許多機會,到了老年更無機會重新發(fā)展,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種絕望中而悲觀消沉、孤獨。 此理論較為重視健康的成熟和適應,認為人格的發(fā)展受某一階段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過去人生經驗過程影響。( 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階段發(fā)展理論 老
8、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其人格和社會性會發(fā)生變化。其過程是漸進的。七階段根據(jù)人的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劃分。 第一階段:尊重智慧勝過體力。進入中年期的人們,往往更重視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與智慧來適應社會的需求。閱歷是中年和老年人最大的財富。 第二階段:社會的人際關系勝過兩性間的人際關系。中老年人往往不再把異性作為性的對象,而是作為朋友對待,并努力發(fā)展新的、更具深度的人際關系。中老年人會更看重知己的價值。 第三階段:情緒的淡漠勝過情緒的豐富。中老年人對于社會的熱門話題、人物、活動開始缺乏興趣,很少參與,把注意力較多的轉向自己內心世界。 第四階段:心理上的刻板勝過隨和性。經過幾十年生活,老年人逐漸形成起來
9、的對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已經比較固定,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相當固定,形成一套比較模式化的行為方式。這一階段,老年人開始在心理上有閉鎖的傾向,對于新理論或新思想不宜接受。 保持心理上的隨和性和開放性,要有勇氣并努力探索新思想觀念,并保持這種勇氣。 第五階段:關心自己勝過工作。進入老年期后,離開工作崗位進入到退休生活,更加關心自己并對自己形成新的評價標準,這個評價價值單純以自己的 為人為人 為依據(jù),與工作業(yè)績無關。 第六階段:關心身體健康勝過關心心理健康。由于體力衰退,身體健康經常出現(xiàn)問題,于是老年人往往十分關注生理健康。 增加社會交往,以充實內心的心理生活。 第七階段:以自我超脫來戰(zhàn)勝對死亡的恐懼。隨年
10、齡進一步增長,老年人逐漸感到死亡逼近,特別容易產生恐懼感。 以自我超脫的態(tài)度來看待和面對死亡,可以通過繼續(xù)為社會做貢獻實現(xiàn),如幫助他人、加強友誼等。 一位來自河北保定的網友投訴,某養(yǎng)生機構向其母親兜售藥品和保健品,短短 4個月時間,母親已經消費了近 15萬元。這家養(yǎng)生機構專門向老年人兜售藥品、保健品,老人貨到付款之后,會再接到 “ 專家 ” 的電話,繼續(xù)推銷,他們不開任何票據(jù),也不留任何銷售信息,快遞打印單上也沒有單位地址。 來自江蘇宜興的范女士投訴,當?shù)赜泄驹谕其N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床,一張床貴的要 7萬元,便宜的也要 2萬元左右,身邊的老人都著迷似的去體驗這種床還有該公司的其他產品,而且要
11、聽課,這些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家把自己的積蓄全都花在這樣的產品上,而且就像抽了鴉片一樣上癮。二、老年人心理功能的變化 1、老年人智力的變化 2、老年人記憶的變化 3、老年人個性的變化 4、老年人情緒和情感的變化個性變化 三類型:更加成熟、年輕時期的某些性格特征的顯現(xiàn)、出現(xiàn)與年輕時期正好相反的性格特征。 老年人個性模型類型: ( 1)重建型:新活動替代舊活動。 ( 2)聚焦型:精心選擇想參加的活動,放棄某些活動,對新活動很挑剔。 ( 3)脫離型:心甘情愿放棄以前的角色和職責。 ( 4)堅持型:堅持中年期模式以回避自己對衰老的憂慮。 ( 5)退縮型:逐漸與世隔離來回避對衰老的憂慮 ( 6)尋求援助型
12、:當發(fā)現(xiàn)某個可以依賴的人時,就會對生活很滿意。)尋求援助型:當發(fā)現(xiàn)某個可以依賴的人時,就會對生活很滿意。 ( 7)冷淡型:大部分時間都很閑散,早放棄了生活,認為自己無能力應)冷淡型:大部分時間都很閑散,早放棄了生活,認為自己無能力應對周圍環(huán)境。對周圍環(huán)境。 ( 8)紊亂型:活動層次較低,心理功能較差。)紊亂型:活動層次較低,心理功能較差。情緒和情感變化 老年人情緒會變得比較脆弱,對事情發(fā)生發(fā)展比較擔心和膽怯,生怕向壞處發(fā)展,情緒方面相應的不太能接受悲慘的事情,喜歡接觸輕松和樂觀的事物,性情變得像小孩子,喜歡與小孩子玩。有如下特征: A關切自身健康狀況的情緒活動增強。老年女性,懷疑在患病和有失眠
13、現(xiàn)象的人數(shù)多于男性。 B對于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和情感流露更傾向于控制。掩飾自己真實感受。 C消極悲觀的負性情緒逐漸開始占上風。較多的表現(xiàn)出失落感、孤獨感、疑慮感、抑郁感、恐懼感等消極情緒和情感 D興趣出現(xiàn)變化。對事物關注程度淡化,對事物關注面趨于狹窄,對新事物缺少激情等方面。三、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與精神問題 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理因素:身體衰老是最先、最直接引發(fā)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疾病纏身,感到恐懼、悲傷甚至絕望輕生;死亡的危險和挑戰(zhàn),死亡恐懼癥。 社會因素:離退休導致了老年人主導活動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從職業(yè)角色轉變?yōu)殚e暇角色,意味著經濟收入減少,喪失獲得滿足感、充實感和成就感的途徑,
14、打破工作時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從主體角色退化為配角。 老年人的家庭狀況:退休后,家庭成為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和精神寄托。家庭日益小型化,與子女分居使老年人喪失子女照顧,感到寂寞孤獨。家庭經濟狀況好會顯得信息十足,反之則可能形成自卑感;人際關系方面主要為與晚輩間關系上,從與子女交往中活動愛與尊重。但代購可能引發(fā)親自矛盾 婚姻狀況:離婚、喪偶、再婚 社會環(huán)境因素:老年福利保障及社會文化 2、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與精神疾患 ( 1)心理問題 A離退休后的心理適應 B自我評價的下降 C對身心功能減退的不安 D對生理疾病的不安和對死亡的恐懼 E由于生活事件引發(fā)的心理問題 ( 2) 精神疾患 老年癡呆癥、老
15、年性格異常、老年期神經癥(老年焦慮癥、老年抑郁癥、老年疑病癥) ( 3)其他行為問題 強迫行為、攻擊行為、好爭斗行為、偏執(zhí)性幻想、自我中心、沮喪三、老年社會學理論 1、微觀層面:脫離理論、活動理論、角色理論、連續(xù)性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相互作用理論 2、宏觀層面:老年亞文化理論、年齡層次理論、老齡化的政治經濟理論 學派分類: A功能派:運行規(guī)范機制調適達到社會結構的平衡。脫離理論、活動理論、連續(xù)性理論、角色理論、年齡分層理論、現(xiàn)代化理論。 B互動派:研究老年人微觀社會群體關系及他們的社會狀態(tài)和秩序是如何建立的。 社會交換理論、相互作用理論、老年亞文化理論。 C沖突派:研究社會群體間緊張關系與沖突,及這些沖突如何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集中探討權利、不平等和斗爭問題。老齡化的政治經濟理論。四、老年人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