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詩詞三首 第二課時》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13)詩詞三首 第二課時(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長郡芙蓉中學2019屆初三上期語文教案
(13)詩詞三首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序號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詞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2、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3、熟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兩首詩詞
三、教學難點
了解用典等詩歌表現(xiàn)用法,領悟其蘊含的人生哲理、情懷
四、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講授法
五、 教學過程
(一)詩歌體裁知識了解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文學史上三座綺麗的高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其體裁之完整,技巧之純熟,風格之遒
2、勁,境界之高遠,都達到了完美與輝煌,堪稱中國傳統(tǒng)詩歌之集大成者。
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種獨立的重要的文學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聲”(燕樂)而創(chuàng)作的歌詞,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漸脫離按曲拍謙詞的束縛,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以格律詩的形式流傳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際民間流行的“俗謠俚曲”,因而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鄉(xiāng)土風味。
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
(一)題解、作者生平
這是一首贈答詩。唐敬宗寶歷二年(826),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
3、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酬,答詩,以詩相答的意思。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 ,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期詩人、哲學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楊柳枝》(一)、《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其詩結有《劉賓客集》。
(二)讀出節(jié)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三)賞讀詩歌
1.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交代:貶地之荒僻,貶時之漫長。
心情:痛苦、孤寂。
2.頷聯(lián)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xiàn)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特點:用典。
現(xiàn)狀:寫回鄉(xiāng)所見,人事俱非,今昔對比,恍如隔世。
心情:百感交集,感慨萬分。
3. 頸聯(lián)寫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原意是表達對現(xiàn)實的憤懣:“沉舟”與“病樹”自比遭貶;“千帆過”與“萬木春”則比喻被貶后,新貴們仕途得意,抒發(fā)身世之感。這兩句詩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
5、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 或可理解為詩人心胸豁達。
4.結合詩題,說說尾聯(lián)的用意。
點明酬謝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詩人雖遇挫折而意志不衰,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5.小結
思想感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水調歌頭
(一)了解詞的常識
詞來源于民間,原是配樂的歌詞。后樂譜失傳,學者依椐前人的詞制成圖譜,詞人按圖譜填詞。填詞依據(jù)的樂譜叫詞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詞牌” (如“水調歌頭”、“浣溪沙”、“如夢令”、“
6、相見歡”、“蘇幕遮”)。其作用是規(guī)定一首詞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
詞在形式上具有律詩的一些特點,只是句子一般長短不齊。詞的段落叫做闋,也叫做片。詞也是講究押韻的。有的詞還有小序。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chǎn)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jù)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fā)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二)朗
7、讀指導
水 調 歌 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題解及作者、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其作用是規(guī)定一首詞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此詞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緣由、目的。當時蘇軾任密州太守,
8、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詞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最高官至禮部尚書。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被人彈劾“謗訕朝廷”,下獄,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貶謫到黃州、惠州、瓊州等地。一生坎坷,飄零不定。蘇軾的學識廣博,他開豪放詞風,蘇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有《東坡樂府》流
9、傳于世。
(四)詩歌研讀
1、詞的上闋寫了什么?
上闋:飲酒問月,(寫景)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
(抒發(fā)對政治的感慨)
2、“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庇泻魏x?
我想架著風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宮殿,高高在上,讓人經(jīng)受不住那份清寒。這句話反映了詞人對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產(chǎn)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但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也是針對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
3、詞的下闋寫了什么?
下闋:對月懷人,(抒情)抒發(fā)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
10、)
4、從詞的下闋可看出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
下闋緊承上闋仍然寫月:“_____ ,____ ,_______?!睂懺鹿獾囊苿雍驮孪碌牟幻咧??!癬_______, _______________”這一問轉入了抒發(fā)懷人之情,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憩F(xiàn)了詞人由心中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心理變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钡臅邕_安慰之語。
(五)詩歌品讀
1、分別找出詞中蘊含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生哲理 :“
1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品讀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關于祝福流傳千古的名句。只希望人人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的月光。詞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離的人們從共賞明月中互相慰籍,互相祝福,希望大家歲歲平安,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詞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樂觀的情懷。
(六)積累
古往今來,月亮經(jīng)常是人們抒寫情懷的對象。寫月的名句不勝枚舉,你知道哪些寫月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畎?
月亮傳達思鄉(xiāng)、懷人、憶舊之情
六、 作業(yè)布置
1、 背誦默寫詩詞兩首
2、完成語文《能培》練習
七、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八、 教學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