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22 愚公移山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22 愚公移山課件 新人教版.ppt(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2愚公移山,1.字音正讀,rn,chnɡ,h,shuānɡ,jīběn,sǒu,ku,cu,2.節(jié)奏劃分(1)方/七百里,高/萬仞(2)吾與汝/畢力平險(3)操蛇之神/聞之(4)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3.詞語理解,阻塞,曲折,繞遠,盡、全,肩負、扛,紛紛地,提出疑問,改變,連詞,況且疑問代詞,哪里,敲、打,指草木,副詞,將近,連詞,況且,代詞,愚公的,副詞,表示詰問,介詞,憑借,連詞,來,介詞,到,介詞,向,疑問代詞,哪里,助詞,不譯,語氣詞,呢,5.常識概要(1)本文選自《》。列子,名寇,又名,前期,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思想代表人物。(2)寓言是用寄寓意味深長的的文學樣式,常帶有的意味
2、。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列子湯問,御寇,戰(zhàn)國,思想家,道家,比喻性的故事,道理,諷刺或勸誡,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一、積累運用,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C,D,4.下面語句與愚公精神不一致的句子是()A.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B.知其不可為而為之!C.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D.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列子》一書中有不少成語,下面是出自其中的兩個,解釋成語的意思。(1)成語:余音繞梁意思:.(2)成語:高山流水意思:.,D,形容歌聲或音樂優(yōu)美,耐人尋味。,后用來指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3、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譯文:.(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譯文:..(3)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譯文:.,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于是(愚公)帶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從這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二、課內(nèi)閱讀,閱讀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問題。7.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雖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B,險峻的大山,阻塞,盡,擔心,,答案:(示例)愚公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因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徹底破壞后,會導致土地沙化、生態(tài)失衡,會給人類生存帶
4、來后患。(只要能從保護大自然的角度來談,言之成理即可),9.翻譯句子。(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譯文:.(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譯文:.10.請站在保護大自然的角度,談談你對“愚公”挖山的看法。,苦于大山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遠路。,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三、課外遷移,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11分),B,C,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文段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說明了移山工程的艱巨,顯示了愚公的氣魄。B.【乙】文段中畫線句“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的節(jié)奏劃分是正確的。C.【甲】【乙】兩文段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
5、】文段將妻子和愚公進行對比,【乙】文段將賣蒜老叟與楊二進行對比。D.【乙】文“賣蒜老叟”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C,14.翻譯下列句子。(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譯文:..(2)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譯文:.,就憑借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樣呢?,楊二特意在十步外擺好姿勢,舉起拳頭用盡力氣向老人打去。,一詞多義巧辨析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比較多。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如本課中的“焉”,在文中出現(xiàn)過三次(如“有
6、子存焉”),意義不一樣。一詞多義是中考文言文考查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題型,既考查文言實詞,也考查文言虛詞。常見題型是選擇題。考查形式: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2.下列句中加點的“(某介詞)”與例句中加點的“”意思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思路點撥:首先,這類題考查的內(nèi)容大都是課本中的重點文言實詞或虛詞(如“之”“其”“以”等),應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梳理總結(jié),并牢記各種不同的用法。,其次,注意從詞義上辨析。“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的“得”是“能夠”的意思;“得志”中的“得”是“實現(xiàn)”的意思。再次,學會從詞性上辨析?!敖渲弧敝械摹敖洹笔莿釉~,告誡;“必敬必戒”中的“戒”是形容詞,謹慎。最后,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行比較分析,能結(jié)合一般的語言習慣,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規(guī)律。如詞性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都可能形成詞語的差別。答案模式:答題時要做到“一讀二憶三猜四驗”。即讀原文,讀原題;憶課文,憶注釋。如果課文中的內(nèi)容無法聯(lián)系,就大膽猜測,大膽設想。最后,將答案帶入句中,聯(lián)系句子和原文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