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理論》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埃里克森的理論》PPT課件.ppt(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開卷考試題目 任選以下理論中的2個對自我進行分析,或者結合實踐(所見、所感、所想)對所選的2個理論進行案例分析。 要求:必須手寫(如打印則無成績);分析深刻透徹、所用理論多者得分高。 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 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埃利斯ABCDE情緒管理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說 阿德勒的“自卑、補償與超越”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任課教師:吳松全 哈工大理學院黨委書記 聯(lián)系方式:wusongquan@;13936166847,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 八階段理論,吳松全 wusongquan@ 13936166847,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是美國著名精
2、神病醫(y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自我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fā)展持續(xù)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所謂“環(huán)境決定” 孟母擇鄰三遷; 國外有研究表明:在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天賦占10%,機遇占5%,而領導和老師對被培養(yǎng)對象的影響卻占了85%之多. 皮格馬利翁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熱愛雕塑的人物。他曾經(jīng)對著自己雕出的美女像神魂顛倒,癡迷不已。后來美女雕像竟化為真人,與他相親相愛。 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
3、注意和期待,而是被埋沒在人群中,那么他很可能就這樣一直平庸下去;而當他被周圍人寄予厚望并頻頻受到鼓勵時,他卻能宛若新生,仿佛突然間充了電一樣,做出一番令人不可思議的“壯舉”。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頓,你的譏笑中可能有愛迪生,你的罵聲中可能有愛因斯坦……”,許多事實證明,人的品格、性格、能力等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取決于周圍環(huán)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對自己的期待。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人都是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都是自己信念的形象。 我的姥爺說:這孩子將來能寫一手好字。 你太讓我們失望了;(我相信你……) 當一個人相信了自己是怎樣的人,就很可能成為
4、這樣的人。這可以叫做“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譚洪崗,埃里克森(E.H.Erikson ) 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怎樣→我要去哪里→我怎樣去那里,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zhì),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這階段嬰兒對母親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嬰兒感到所處的環(huán)境是個安全的地方,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擴展為對一般人的信任。,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 把握住“度”的問題,才
5、有利于在兒童人格內(nèi)部形成意志品質(zhì)。 如果成人過分愛護他們,處處包辦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們動手;或過分嚴厲,這也不準那也不許,稍有差錯就粗暴地斥責,甚至采用體罰。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濕了褲子,成人就對其打罵,使孩子一直遭到許多失敗的體驗,就會產(chǎn)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nèi)疚的沖突 如果成人對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責,那么,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表現(xiàn)出很大的積極性與進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采取否定與壓制的態(tài)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游戲是
6、不好的,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chǎn)生內(nèi)疚感與失敗感(所謂內(nèi)疚感,就是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做壞了事情),這種內(nèi)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如果他們能順利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chǎn)生自卑。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于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zhì)。 有時所謂的“失敗”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敗,只是沒有達到自己或者父母、教師、兄弟姐妹等確定的標準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青少年對周圍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與新的
7、思考方法,他們經(jīng)??紤]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從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中,從自己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中,逐漸認清了自己。此時,他們逐漸疏遠了自己的父母,從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解脫出來,而與同伴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連續(xù)之感,也認識到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與性格上的相同與差別。認識到自己的現(xiàn)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系,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會同一感。 埃里克森認為,這種同一感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系,以便能順利地進入成年期。否則就會產(chǎn)生同一性的混亂。如:懷疑自我認識與他人對自己認識之間的一致性;做事情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與
8、獲得成就之間的關系。同一性混亂,還表現(xiàn)在對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看不清,要么持對立情緒,要么盲目順從等。在兩性問題上也會發(fā)生同一性的混亂,認識不到兩性之間的同一與差異等。 楊康與郭靖;《無間道》;網(wǎng)游的迷失,生父在埃里克森誕生之前就棄家出走了。他三歲時,母親嫁給了一個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兒科醫(yī)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時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但他總是出現(xiàn)這種感覺:無論如何,他不屬于父母親,并幻想能成為“更好的父母”的兒子。 埃里克森那種不屬于他的家庭的感覺為這樣一種事實而不斷加?。耗赣H和繼父都是猶太人,而他卻由于斯堪狄那維爾血統(tǒng)而長的身材高大,碧眼金發(fā)。在學校,人們說他是猶太人,而在
9、繼父的祖廟里,卻叫他為異教徒。由此想來,為什么“同一性危機”的概念能成為后來埃里克森理論上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不足為怪了。,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風險與他人發(fā)生親密的關系。因為與他人發(fā)生愛的關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為一體,這樣就會產(chǎn)生自我犧牲或損失。 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包括友誼與愛情。親密的社會意義,是個人能與他人同甘共苦、相互關懷。親密感在危急情況下往往會發(fā)展為一種互相承擔義務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10、不相互關心與幫助,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苦惱情境之中。 要主動體驗親密和孤獨的感覺。,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關注的沖突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chuàng)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品質(zhì)。 這一階段有兩種發(fā)展的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向積極方面發(fā)展,個人除關懷家庭成員外,還會擴展到關心社會上其他人,關心下一代以至子孫后代的幸福。他們在工作上勇于創(chuàng)造,追求事業(yè)的成功,而不僅是滿足個人需要;另一種可能性是向消極方面發(fā)展,即所謂“自我專注”,就是只顧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顧他人的困難和痛苦,即使有創(chuàng)造,其目的也完全是為了
11、自己的利益。,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diào)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埃里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lián),構成一個循環(huán)或生命的周期。,埃里克森(E.H.Erikson ) 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怎樣→我要去哪里→我怎樣去那里,埃里克森在分析每個階段時,都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對任何人都信任,不信任感也有一點用處,有了不信任感后,對于外界的危險會有一種準備,對于外界不愉快的事情可有一種預期,否則一遇社會挫折就感到不可思議或束手無策,不利于自我的成長。但埃里克森認為
12、,在人際關系中信任與不信任感要有一定的比例,信任感應該多于不信任感,以有利于心理發(fā)展。,他還認為,自主感也不能無限制地發(fā)展,也必須有一定的懷疑感與羞恥感,如果過分相信自己,以后就不容易適應社會準則,變得獨斷孤行。埃里克森認為,自主感應強于懷疑感與羞恥感。兒童的勤奮感中也應該有一點失敗的經(jīng)驗,以便今后能經(jīng)受住失敗的挫折,但又不能過分地經(jīng)常地遭受失敗,經(jīng)常失敗就會產(chǎn)生自卑感。,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發(fā)展的八個階段,從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與社會文化因素的關系,也可以看到自我與社會生活在個體人格發(fā)展中的作用。他的八個階段是他臨床經(jīng)驗的總結,尚缺乏嚴格的科學事實作依據(jù),但比起弗洛伊德強調(diào)本能的生物學觀點來,側重了社會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識形成與發(fā)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論有相對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學界有相當太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發(fā)展的八個階段在具體的年齡段上的劃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們看到自己所屬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齡時不必沮喪。,重要啟示 不是所有人都有毛病, 只是所有人都還有可以更完善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