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走 近 細 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 1 章 走 近 細 胞(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 一 章 走 近 細 胞
第1、2節(jié) 從生物圈到細胞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一、選擇題
1.(2010·山東煙臺期中) 在“細胞學說”最初創(chuàng)立時,其主要內(nèi)容中不準確
的一項是( )
A.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及其產(chǎn)物構成
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體,具有自己的生命
C.細胞對與其他細胞共同構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發(fā)現(xiàn)了細胞,并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
解析:A、B、C三選項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羅伯特·虎克發(fā)現(xiàn)了細胞,
但細胞學說主要是由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的.
答案:D
2。
2、細胞的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在( )
①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DNA分子等②真核細胞細
胞核內(nèi)染色體中含有DNA,原核細胞擬核中含有DNA③真核細胞多種多樣,
原核細胞多種多樣,而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又不一樣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細胞的基本結構以及遺傳物質的相似性體現(xiàn)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而細胞
的多種多樣則體現(xiàn)了細胞的多樣性。
答案:C
3.(2009·廈門外國語學校月考Ⅰ) 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生物的細胞與組織,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 cm,若改用
3、
3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調(diào)整在1.5 cm左右
B.若載玻片上有d字母,則視野下呈現(xiàn)p字母
C.觀察向日葵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時,若將玻片標本向右方移動,則視野下保
衛(wèi)細胞向左方移動
D.視野下觀察到眼蟲游向右上方,則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以便追蹤
解析:A錯誤,放大倍數(shù)越大,玻片與物鏡的距離越小。在顯微鏡的視野里
看到的是倒立的虛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故B、C、D三選項正確。
答案:A
4.若以圖代表與生命系統(tǒng)相關概念的范圍,其中正確的是( )
選項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細胞
組織
B
個體
種群
群落
C
生態(tài)系
4、統(tǒng)
群落
種群
D
組織
系統(tǒng)
器官
解析:a、b、c三者的關系是系統(tǒng)層次依次由大到小相互包含的,而生態(tài)
系統(tǒng)是由群落及其無機環(huán)境構成的,不同的種群組成群落,符合這一關
系.
答案:C
5。某單細胞生物,體內(nèi)不具有葉綠體但有葉綠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 B。異養(yǎng)生物 ?。?無核膜的生物 D.有線粒體的生物
解析:單細胞生物其體內(nèi)不含葉綠體而含葉綠素,說明該生物是原核生
物。原核細胞同真核細胞相比,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
膜)??疾樵松铮毎┑慕Y構特點。
答案:C
6.下列屬于細胞的是( )
5、A.膠原纖維? ?B。肌纖維 ? ?C.神經(jīng)纖維???D。彈性纖維
解析:肌細胞呈纖維狀又叫肌纖維。神經(jīng)纖維是指神經(jīng)細胞長的樹突、
軸突及外面的髓鞘,是神經(jīng)細胞的一部分;而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是非
細胞的蛋白質成分.
答案:B
7。(常考易錯題)如果把細胞攪碎,細胞將死亡,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如
果把病毒攪碎,病毒也將失去活性。這說明( )
A.細胞和病毒失活是因為破壞了它們的化學成分
B.細胞和病毒被攪碎后都失活,可見兩者的特點是一致的
C.單細胞生物和病毒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很差
D.細胞和病毒都有嚴整的結構
解析:病毒雖然無細胞結構,但它由
6、蛋白質衣殼與核酸構成,病毒必須
保持其結構完整性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現(xiàn)象。病毒與細胞一樣均有嚴整的結
構。
答案:D
8.(2010·湖北百校聯(lián)考)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單細胞生物結構共性的是( )
A。都具有遺傳物質
B.都具有選擇透過性的膜結構
C。都具有核糖體
D。都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解析:單細胞生物既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在原核細胞中沒有膜結構
的細胞器。
答案:D
9.(2009·廣東六校聯(lián)考Ⅱ)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了同一裝片4次,每次
僅調(diào)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請問其中視野最暗
的是( )
解析:用顯微
7、鏡觀察物像時,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視
野越暗。
答案:A
10。(2010·山東棗莊模擬)下列關于玉米、藍藻和變形蟲細胞結構和生理功
能的正確敘述是( )
A.都能進行細胞分裂,都有細胞周期
B。遺傳物質都是DNA,細胞內(nèi)都有轉錄和翻譯過程
C.細胞內(nèi)都含有核糖體,但都不含中心體
D。三者的原生質層都有選擇透過性,都能選擇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質
解析:玉米和變形蟲細胞屬于真核細胞,藍藻屬于原核細胞.只有連續(xù)分裂
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無論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都含有核糖體,變形蟲細
胞中含有中心體;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細胞才具有原生質層.
答案:B
8、
11.(2010·揚州調(diào)研)下列關于HIV、幽門螺桿菌、人體腫瘤細胞的敘述,正確
的是( )
A.都含有DNA ? ? B.都具有增殖能力
C。都屬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體
解析:HIV沒有細胞結構,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進行增殖;幽門螺桿菌通過
分裂增殖,人體腫瘤細胞能 惡性增殖;HIV中不含DNA;幽門螺桿菌屬
于原核生物,人體腫瘤細胞是人體中病變的真核細胞;HIV不含核糖體.
答案:B
12。下表為病毒、細胞及其它結構的大小,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原核細胞直徑的
大小范圍( )
項目
最小
的病毒
核糖體
支原體細胞
細菌
細胞
9、動植物
細胞
原生動
物細胞
直徑
(微米)
0.02
0.025
0。1~0.2
1~2
20~30
數(shù)百~
數(shù)千
A.0。02~0。2微米?? ?? B。0.1~2微米
C.1~2微米?? ???D.0.1~數(shù)千微米
解析:表中支原體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最小為0.1微米,最大為2微米,
因此原核細胞直徑大小范圍為0.1~2微米。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改編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德國科學
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兩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
和呂克·蒙塔尼。其中,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
10、的獲獎成就是發(fā)現(xiàn)了艾
滋病病毒(HIV)。如圖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及其增
殖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統(tǒng)中的細胞。HIV在結構上與大腸桿菌最顯著的差
異是。
?。ǎ?HIV進入細胞后,能以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并整合到被感染細
胞的染色體上。
(3)病毒是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命體,它的主要生命活動必須在細胞內(nèi)實現(xiàn).病
毒與細胞在起源上的關系是人們很感興趣的問題,目前主要存在兩種觀點: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細胞;②生物大分子→細胞→病毒。
請根據(jù)上述資料并結合你所學的相關知識,找出支持第二種觀點的依據(jù)。
11、 。
(4)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從而起到
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艾滋病病人能否通過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為什么? 。
(5)由于HIV變異有 等特點,給疫苗的研究帶
來了很大困難。
解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2)HIV侵入T淋巴細
胞,將病毒RNA注入T淋巴細胞,其遺傳物質的表達過程是:
12、病毒RNA逆
轉錄DNA轉錄RNA翻譯蛋白質。(3)HIV本身缺乏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
酶,必須在胞內(nèi)寄生才能增殖,當艾滋病的病原體處于細胞外時,該病原
體不能增殖.(4)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而病毒中并沒有肽聚糖。
(5)HIV是RNA病毒,其遺傳物質RNA是單鏈結構,更容易發(fā)生變異,即
變異頻率高,且變異是不定向的,給疫苗的研究帶來了很大困難。
答案:(1)T淋巴HIV沒有細胞結構(2)RNA逆轉錄HIV(自身)DNA
(3)病毒全部營寄生生活,必須依靠其他活細胞才能進行增殖。故應先有細
胞后出現(xiàn)病毒(4)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而不含肽聚
13、糖,故青霉素對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5)突變頻率高、突變的不
定向性
14。(原創(chuàng)題)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普通光學顯微鏡,
試回答:
(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
大該標本的 .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nèi)看到一行
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細胞
個。
(3)在光照明亮的實驗室里,用白色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失水之后的細胞,
在顯微鏡視野中能清晰看到細胞壁,但看不清楚細胞膜是否與細胞壁發(fā)
生質壁分離,為便于判明,此時應( )
14、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4)某同學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紗布擦試鏡頭, 再在一干凈載玻
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塊植物組織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顯
微鏡載物臺正中央,并用壓片夾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降至
欲接近玻片標本時停止。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
緩緩上升鏡筒。請指出該同學操作中不正確的地方并改正。
.
15、(5)在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如果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
方,應向 移動玻片,方能使要觀察的物像位于視野的中央;
在玻片上寫一個字母“b”,則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觀察到的是 。
(6)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圖像(D中細胞取自豬的
血液).
科學家依據(jù) 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屬于原核
細胞的是 (填標號)。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
標號), A、B所示細胞都有的細胞器是 .提取細胞膜時通常
選用D圖中的細胞,原因是 .
16、解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2)細胞
在視野中排成一行,換高倍 物鏡后放大倍數(shù)(長度)為原來的4倍看
到的細胞數(shù)應為原來的1/4。(3)顯微鏡觀察物像時視野要有一定的亮
度,但物像相對無色透明時,應盡量減少光線的進入,使視野相對暗
一些,所以要選用平面鏡和小光圈。(4)用一塊潔凈紗布擦試鏡頭是錯
誤的,顯微鏡要用專門的擦鏡紙擦試;載玻片上放入切片后沒蓋蓋玻
片,標本制作切片后一定要蓋蓋玻片。(5)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6)圖示可知B為原核細胞,其余都為真核細胞,區(qū)分依據(jù)是有無以核膜
為界限的細胞核;B圖是藍藻細胞的結構模式圖,無葉綠體,但能進行光
合作用,C圖是葉肉細胞的結構模式圖,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提
取細胞膜時通常選用D圖中的
紅細胞,原因是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無線粒體等
細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是細胞膜.
答案:(1)長度或寬度(2)2(3)D(4)①“用一塊潔凈的
紗布擦試鏡頭"改為“用專門的擦鏡紙擦試鏡頭";②放入植
物組織切片后沒加蓋蓋玻片,應加蓋蓋玻片(5)左上方“q”
(6)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BC核糖體紅哺乳動物成熟的
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具膜的細胞器
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