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5單元 24《編鐘》課件3 語文S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5單元 24《編鐘》課件3 語文S版.ppt(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S版 六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五單元,編鐘,,,,,,,西周青銅編鐘,理解生字、新詞,jun 鐫 刻 : 雕刻。 xi 拆 卸 :拆解。 lin 淚 水 漣 漣 :形容不斷流淚的樣子。 (淚流滿面 淚如雨下 熱淚盈眶),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是古人把不同的鐘按照音調(diào)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鐘架上面而制成的。通過用木槌敲擊來演奏樂曲。既可以用于獨奏、合奏、也可以為歌舞伴奏。,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每套編鐘的個數(shù)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鐘多用于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 傳. 每逢征戰(zhàn)、朝見或祭祀等活動
2、時,都要演奏編鐘。,請看下面課文結(jié)構(gòu)圖,朗讀第 2自然段,體會曾侯乙編鐘的重要的價值。(用橫線畫出文中原句),1、“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全、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2、這套編鐘以恢弘的氣勢、精湛的鑄造工藝、非凡的音樂效果以及內(nèi)容豐富的樂律銘文震驚了世界! 全文的中心句.,曾侯乙編鐘資料小編 原名稱: 曾侯乙編鐘 年代: 中國戰(zhàn)國時代 材料: 木 青銅 收藏地: 湖北省博物館 出自: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 規(guī)格: 架長748厘米,寬335厘米,高273厘米 重4400公斤,曾侯乙編鐘的科技含量,在今天,鑄鐘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編鐘形體很大,高度超過一
3、米五,制造時需要用136塊陶制的模子組合成一個鑄模,灌注攝氏近1000度的銅水才能得到。從出土得編鐘來看,它們不僅音調(diào)準確,而且紋飾極為精細,這說明商周時期對青銅模具的制造技術(shù)運用的極為熟練。,讀課文,圍繞下列問題討論:,1.曾侯乙編鐘有哪些特點?,2.曾侯乙編鐘有什么價值?,曾侯乙編鐘的價值: 1、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 2、恢宏的氣勢,精湛的鑄造工藝,非凡的音樂效果,內(nèi)容豐富的樂律銘文。,曾侯乙編鐘的特點: 造型設(shè)計精巧 音樂性能良好,編鐘的發(fā)聲原理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diào)就高,音量也??;鐘體大,音調(diào)就低,音量也大, 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曾侯
4、乙編鐘”的三次演奏,第一次奏響:1978年 1978年8月1日。建軍節(jié)。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是日下午,歷史上的第一場,曾侯乙編鐘原件演奏音樂會在駐隨炮師某部禮堂舉行。這是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fā)出它那雄渾而又浪漫的千古絕響。 首次奏響編鐘應(yīng)該敲什么曲子?作為音樂會主持人的譚老反復(fù)思考決定曲目要表現(xiàn)“古今中外”。于是,音樂會發(fā)東方紅為開篇,接著是古曲楚殤,外國名曲一路平安、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最后以反映共產(chǎn)主義的國際歌樂曲落幕。音樂會持續(xù)了兩個小時,演出結(jié)束時,聽從竟一時“癡迷”,停頓數(shù)秒,才掌聲雷動,許多人淚水漣漣。,第二次奏響:1984年 1984年,為慶祝新
5、中國成立35周年,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chuàng)作曲目楚商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第三次奏響:1997年 1997年,著名音樂人譚盾為慶祝香港回歸創(chuàng)作大型交響樂天地人時,由國家特批再次敲響了編鐘。,拓展練習(xí),1.用一句話贊美編鐘。 2.設(shè)計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jié)目單。 3.有感情的朗讀編鐘賦,遠古遺韻 鐘鳴端午 中國編鐘古樂藝術(shù)鑒賞音樂會 2009年5月27日,端午前夜,寧波東港喜來登酒店宴會廳,節(jié)目單 1.編鐘古曲迎賓曲2.中國十大古曲春江花月夜3.鐘、磬合奏竹枝詞4.編鐘古樂八音合鳴5.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6.編鐘、古箏合奏綠島小夜曲7.編鐘樂歌橘頌8.編鐘古樂漁舟唱晚9.鐘、磬、鼓合奏歡樂頌10.編鐘古樂送別,編鐘賦,歷史的濃煙淡了 淡化為氤 氳yn yn的白煙裊裊 有雷霆從地平線滾過華夏 一縷民族的精魂 從土地里 掘起永恒,時光靜默流逝 流逝成震動著的編鐘棒 敲 響了龍的信念 直了龍的脊梁 有思緒從亙古反饋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課堂小結(jié),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它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一鐘雙音的神奇;它有著最好的音樂性能和非凡的音樂效果;它是中華的又一瑰寶;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才能的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