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建湖縣裴劉學校 周華
【教與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xiàn),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新式教育體制的擬定及科舉制度廢除等史實;了解民國時期著名文學藝術家魯迅、徐悲鴻、聶耳、冼星海、郭沫若、趙樹理、丁玲及主要成就。
②指導學生歸納本課文藝成就,提高歸納、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分析民國時期時代特征,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編演短劇,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歷史有直觀、深刻的印象,從而揭示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指導學生歸納民國時期文藝成就,創(chuàng)制表格,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條理清晰,以便從
2、宏觀上把握知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通過對民國時期文藝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與學重點及處理】
①科舉制度廢除。利用已有知識,創(chuàng)設短劇《蔡元培訪談》,突出重點;②近代文藝成就。閱讀歸納,制作表格《民國時期文藝成就》。
【教與學難點及處理】
①知識點雜亂,頭緒多;②郭沫若歷史劇《屈原》的思想性。通過搜索知識要點,編寫提綱突破難點①;通過討論及編演歷史小話劇突破難點②。
【教與學方法】
討論法,活動法,多媒體教
3、學手段。
【學習準備】
①預習搜索本課知識要點。②學生課前通過網(wǎng)絡等渠道搜集有關民國時期文藝作品的資料,加深對作家、作品的了解。③編排短劇《蔡元培訪談》;歷史小話劇《屈原》(片段)。
【教與學滲透】
①通過上網(wǎng)查詢有關資料及剪輯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②通過編演短劇滲透相關語文學科知識。③通過歌曲欣賞演唱滲透音樂學科知識。
【教與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及相關圖片。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還記得我國古代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的嗎?舊式學堂和科舉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你知道新式學堂在中國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中國第一所國立的綜合性大
4、學是什么?今天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是如何創(chuàng)辦起來的?
??
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
?“
二、自主學習,建構知識:
(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學。)
1、我國近代前期的新式教育體制是怎樣逐步建立起來的?
2、近代進步文學、藝術家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3、清朝晚期為什么要變革教育制度?
4、對照《奏定學堂章程》里的中學里的課程,課時與今天課程、課時設置,看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有這種不同?
5、出示魯迅《狂人日記》中的一段,播放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看他們各主要怎樣的主題思想?
三、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采
5、用同桌→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
㈡師生合作:(共同探究解決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知。)
1、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開始學習西方,改革教育,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創(chuàng)辦京師大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后來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體制,廢除科舉制度。
2、清朝的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頭腦,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為清朝統(tǒng)治者培養(yǎng)了忠實的奴仆。而清朝后期隨著閉關政策的破產,與西方國家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而科舉制度培養(yǎng)的人才越來越不能夠滿足形勢的需要,所以清政府開始逐步變革教育制度,向新式教育制度邁進。
6、
3、《奏定學堂章程》設有“讀經”“講經”課,我們的課程表沒有。它里面沒有我們今天的化學、音樂等課程。另外,我們今天的政治課它叫“修身”,數(shù)學課它叫“算學”,生物課它叫“博物”,美術課它叫“圖畫”,體育課它叫“體操”。
兩者相比較,最大的差別在于《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有“讀經”“講經”,而且所占課時比例很大,反映出它還帶有濃厚的封建主義的色彩。
4、魯迅的《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大膽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在中華民族的危急關頭,激發(fā)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爭取民族解放的信心和斗志,建國時被定為國歌。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近代中國
7、教育大事記
?(一)1862年,京師同文館正式成立,以培養(yǎng)外語翻譯和外交人才。這是清政府創(chuàng)建的第一所新式學堂,開創(chuàng)了近代中國官辦新式教育的先河。
?(二)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洋務派又陸續(xù)開辦了一批科學技術學堂和軍事學堂,如福州船政學堂(1866年)、天津電報學堂(1879年)、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880年)等。
(三)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共計120名幼童赴美留學。在這些小留學生當中,便有后來成為我國著名鐵路工程師的詹天佑。
(四)1877年,清政府派遣福州船政學堂30名學生分赴英、法學習海軍,這也是第一批留學歐洲的中國學生。在這批留學生中,便有后來成為我國著名思想
8、家的嚴復。
(五)1898年,作為戊戌變法時期的“新政”之一,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這是我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六)1911年,留美學務處下設的肄業(yè)館建成并改名為清華學堂(因在北京西郊“清華園”舊址上修建而得名)。清華學堂最初僅是一所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用來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預備學校,后來發(fā)展為今天的清華大學。
?(七)1904年1月,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階段。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且在全國普遍實行的學制。
?(八)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
9、6年)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延續(xù)了1 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
2、《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當每一個中國人聽到《義勇軍進行曲》時,都會被它激昂的歌詞和雄壯的旋律所感動??赡阒浪窃鯓诱Q生的嗎?
?1934年,在中華民族的危急關頭,戲劇家田漢決定寫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劇本《風云兒女》。劇本的主要內容是,生活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下的知識分子辛白華,在經過一番苦悶、彷徨之后,勇敢地走出書齋、沖向抗日前線的故事。在劇本中,田漢為主人公安排有創(chuàng)作長詩《萬里長城》的情節(jié),該詩的最后一節(jié),后來便成了電
10、影《風云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1935年2月,當田漢剛剛完成劇本梗概后,便不幸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隨后,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譜曲的任務便交給了年僅23歲的音樂家聶耳。在為《義勇軍進行曲》譜曲時,聶耳把對祖國、對人民的一腔赤誠和對敵人的無比憤恨,傾注到了每一個音符當中。僅經過兩夜工夫,聶耳便把曲子的初稿譜好了。由于白色恐怖的迫害,聶耳離國赴日。在到達日本后不久,他就把《義勇軍進行曲》的定稿寄回了祖國。
1935年5月,隨著電影《風云兒女》在全國的公演,影片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也迅速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鼓舞著一批又一批中國人奔赴國難、奮勇向前。
3. 詹天佑不掠人之美
11、
火車自動掛鉤是美國人伊利·漢爾頓·詹內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詹內于1868年4月21日獲得了這項發(fā)明的專利權。后來,詹內繼續(xù)改進,并于1873年4月29日獲得第二次專利權。
詹內發(fā)明的火車自動掛鉤與現(xiàn)今火車使用的自動掛鉤基本一樣。詹內發(fā)明的火車掛鉤,英語寫作“Janney CoupIer”。我國早期鐵路材料目錄把它簡譯為“詹氏車鉤”。由于詹天佑是我國早期最著名的鐵路工程師,所以,有些人誤以為火車自動掛鉤是詹天佑發(fā)明的。像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啟恒、李希泌著《詹天佑和中國鐵路》一書中,有一幅火車自動掛鉤照片,題目是“詹天佑自動掛鉤”。
據(jù)說,詹天佑生前曾聽說過這種誤傳,他誠懇地對周圍的人說:“請同事
12、們幫助我解釋解釋,沒有這件事?!焙髞?,詹天佑編著《新編華英工學字匯》,書中收錄“詹氏車鉤”這個詞條,在音譯時,詹天佑有意不用“詹”字,改用“鄭”字,譯為“鄭氏車鉤”。
這一字之差見精神。它表現(xiàn)出詹天佑嚴肅、誠實,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4. 徐悲鴻秩事
1941年,蔣介石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立中央大學的進步師生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紛紛口誅筆伐。在中大藝術系任教的徐悲鴻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盤溪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后,滿懷悲憤畫了一幅《怒貓圖》,圖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貓立于巨石上,豎起兩耳,怒睜著一雙像電燈泡一樣閃閃發(fā)光的圓眼睛,貓須挺直如利錐,咬牙切齒,微張巨口,面向紙外作捕鼠狀。圖上沒有題詞,只寫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個小字,并蓋上了悲鴻名章。不久田漢來訪,悲鴻將此畫給他看,田漢贊不絕口,當即吟詩一首,用遒勁的書法寫在畫幅的右上角。詩云:“已是隨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連宵,共嗟鼠輩驕橫甚,難怪悲鴻寫怒貓?!痹娭袑π毂檺墼鞣置鞯恼x感給予褒揚。
五、反思總結,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