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羅縣泰美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6 黃河頌(第2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博羅縣泰美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6 黃河頌(第2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6 黃河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xiàn)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
2. 激發(fā)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為中華之強盛而努力學習的自信心。
【學習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生自由朗誦課文,小組朗誦展示,推薦課堂朗誦展示。
合作探究:在大量朗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問題,并展示。
1.詩人從那三個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
2.詩句“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中“望”字,把它換成“看”字好不好?為什么?
3.“??!黃河
2、!”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所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為什么說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5.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三、精讀精練:閱讀全詩,回答完成下列各題。
1
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黃河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它表現(xiàn)出我們的民族精神?!币痪?,你認為“民族精神”是指一種什么精神?
3.這首詩歌寫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邊扮演?”你知道在歷史上,在黃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請簡述其事跡。
4.“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的含義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類文品讀】
黃河頌
浩瀚
3、壯闊的黃河,奔騰澎湃,流經黃土高原。黃河流域是黃種人滋生繁衍的地區(qū),也是軒轅黃帝居住營衛(wèi)的所在。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得到這份自然的恩賜,瓜瓞綿延,永無止境,與山川相輝映,與日月共長久。
據(jù)遠古記載,黃河流經壺口、華陰、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則巋然屹立于濁浪怒濤之中,顯示出堅忍不拔的氣概。砥柱之北的大陽縣也因處于大河之陽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為河北縣,其后乃改稱平陸。小縣得大名,實為鮮見。
黃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適宜農業(yè)的經營。炎黃子孫得天獨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經之營之,日臻文明。淳樸勤儉的風俗,早見于《詩經·國風》的歌育;也深得吳國季札的稱道;太史公著《
4、貨殖傳》、班孟堅撰《地理志》,亦皆頌揚不止。而關西尚雄武,山東稱儒雅,兩漢將相洵出其間,稱為盛世,隋唐而后,更見發(fā)揚。
自遠古時起,黃河流域即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傳說,就未遠離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輾轉遷徒于其間。由秦漢以迄唐宋,咸陽、長安、洛陽、開封,迭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薈萃,歷久不衰。奔騰的黃河,激勵人民向外發(fā)展,齊魯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漢武,親臨東海上。雖說是景慕神仙,實際是謀圖海外開拓。而張騫鑿空,甘英遠行,始知西域的廣大無垠。海上三神山誠渺茫難稽,日南交趾的設郡,漢遷使者遂得遠至已不程國。以今地按之,已達到印度南部海岸。這種向往開拓的精神,歷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5、
黃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區(qū),又有瑰麗的文化,但與北方草原相毗鄰,不免引起游牧族類騷擾。為了促進文化發(fā)展,也為了使農業(yè)地區(qū)不受蹂躪,從戰(zhàn)國時起,就修建了長城,歷秦漢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長城,黃河流域的文化不僅受到了保護,而且更顯得采。長城并未使黃河流域受到封閉,也并未使人趨于保守?;羧ゲ●Y騁于祁連山下,徐自為筑城于盧胸山旁,竇憲勒銘于燕然山側,王越取勝于紅鹽池畔,都是不以長城為限。而參于可汗道的建筑,絲綢之路的暢通,又皆顯示出沒有受到任何的阻隔。這些都是開拓和進取,而不是封閉和保守。黃河的激蕩和奔放,是不會使人封閉和保守的。
近世以來,黃河屢經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
6、作用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造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如果除舊布新,有所改革,黃河必能充分恢復它原來的哺育力量,中華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興,益臻于繁榮富強!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浩瀚( ) 繁衍( ?。【拺眩ā 。》簽E( ) 蹂躪( )
2.兩篇《黃河頌》雖體裁不同,但都會激起我們自豪之感,讀罷全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3.本文向我們介紹了黃河哪些方面的知識?
4.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可是近世以來,黃河屢經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以喚起人們對黃河的保護?
【總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