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依法治教 (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關于校園傷害事故的危害的認識
2010-05-04上午9時40分,江蘇泰興市泰興鎮(zhèn)中心幼兒園發(fā)生一起傷人事件,原因是一男子持刀沖入校園砍傷31人。這是繼4月28日廣東湛江雷州雷城第一小學殺人血案,3月23日在福建南平實驗小學兇殺案后發(fā)生的又一起校園傷人慘案。于是有安全專家緊急呼吁:校園安全教育極需加強,學校、公安機關、家長三方要聯(lián)合行動起來加強校園安全防范和保衛(wèi)工作。
一、犯罪的原因
1. 犯罪人工作上的原因。
2. 社會的原因。
3. 生理、心理因素。
但是要為什么把矛頭都指向了孩子?這反映了這些人的弱者地位,硬的不敢碰,只有發(fā)泄在弱小的孩子身上,多么可悲,多么值
2、得我們深思??!這顯然是扭曲的人格和報復社會的心理造成的。同時我們有的部門對心理的研究不能忽視,比如就有些案件經(jīng)常會給作案者扣上精神病的帽子,但到底是什么情形,這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分析的。
二、大多學校預案形同虛設,沒有實際上的作用
校園安全受到如此嚴峻的挑戰(zhàn),學校必須要全面動員起來。目前多數(shù)學校都有安全預案,包含內(nèi)容齊全,但是卻缺乏可操作性;另外,校園安全預案是快速反應對策,要事先防范作好相應的預案。目前很多預案并沒有發(fā)揮實際作用,學校應該加強安全教育,讓它成為所有孩子頭腦中的防范知識和必備的防范技能。
三、作案者有共同特征
在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里就在幼兒園和中小學發(fā)生了
3、如此惡劣三起惡性傷人事件,不得不讓我們震驚。作案者手段極其殘忍,必須受到最嚴厲法律制裁。我們分析這三起發(fā)生在學校的惡性傷人事件,發(fā)現(xiàn)作案兇手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大多都接受過高層次教育,而且有良好的職業(yè)。
2.作案者均為40—50歲的成年人。
3.都是因為在社會或者工作單位中的“失意”才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些都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從這些特點里我們要找犯罪的深層次原因。
四、中小學生被害高發(fā)區(qū)域總是在學校及其周邊
這三起校園砍殺事件其選擇對象和作案手段是多么的相似,被害人大多是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沒有自我保衛(wèi)的能力,在遇到突發(fā)事件的時候不知道怎么逃。
4、從而得出結(jié)論:校園的高聚集性對犯罪,對犯罪分子來說是比較容易實施的犯罪行為的。
五、可操作對策及措施
1.以預防性預案為主,迅速補充攺寫學校安全預案。
2.逐一查找安全隱患,迅速開展學校平安大檢查。
3.加強學校門衛(wèi)制度,上課時不許會客。學校大門可以隨便進出的行為應該被禁止。
4.學校安全保安配備問題應該及早提上日程,每個學校大門門衛(wèi)保安不少于二人。
5.加強學校安全硬件配備,各級部門要及時把平安款項統(tǒng)一撥款到位。
6.某些學校硬性規(guī)定開門時間關門時間,這也是不太合理的。學校不應設定開關校門的時間。
7.警察應介入管片學校平安。派出所、分局,如果附近有學校有幼兒園的話,應該有
5、警力來保護。
8.教育部要統(tǒng)編安全教材。學校要長期開設安全教育課程,保證每學期有四課時以上的安全教育課程。一學期進行一次疏散演練,以應對突發(fā)事件。
9.每個中小學生都應該有一本安全教育讀本。
10.家長也應該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比如女孩的性侵害問題,交通安全、意外傷害等,這些在以前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們,我們周圍不光有鮮花,還有大灰狼。
六、學校、家長、公安機關三家必須聯(lián)手聯(lián)動,從而保衛(wèi)校園安全
這樣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們一定要痛定思痛,讓整個社會高度重視,特別是教育部門,公安部門和家長更要長期關注,如果我們再不采取措施,再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就沒辦法面對孩
6、子,就對不起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就不會心安!
結(jié)論: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對生命和健康的無謂毀壞,是一種道義上的罪惡,對可預防的事故,不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負有道義上的責任,采用先進技術(shù)手段加強管理,有效的預防和減少事故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一種相對被動的姿態(tài)接受著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運用《學校安全管理制度》來保障學生和學校財產(chǎn)的安全,但近期以來,校園傷害事故一直時有發(fā)生,使我們不得不以第一人的角度來重新思考這個長久以來反復強調(diào)的安全管理問題。
把學校安全管理上升到'道義'的高度,無疑是制度人性化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用傳
7、統(tǒng)的觀點來看,對教師來說,對從事學校工作的人來說,以前主要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能保質(zhì)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是最終目標,但我們很少深入地去想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的人的心理是怎樣的一個狀態(tài),他(她)對正在從事的工作究竟能重視到什么程度,我們真的重視一嗎?如果我們將安全管理納入'道義'的范疇,為我們每一個在學校工作的人提了個醒,使我們意識到,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它更是一種尺度,考量著我們的態(tài)度、觀念甚至是品格。一次工作上的失誤,不再是'百密一疏'或是'難免出錯'就可以一筆帶過的,它沖擊著我們每個人的道德大廈,使肇事者不再那么容易釋然,而能在負疚的心理中深刻解剖自己,從反省中獲得深刻的教訓,而這樣所起到的警攝作用更是傳統(tǒng)管理觀念望塵莫及的。
總之,換個角度認識安全管理,也許正是有效提高學校安全管理的一條新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