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高中地理教學“就地取材”的實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農(nóng)村高中地理教學“就地取材”的實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農(nóng)村高中地理教學“就地取材”的實踐
摘要:農(nóng)村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可從農(nóng)村學生生活著手,通過就地取材方式來談“地”說“理”,讓地理教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高中;地理教學;就地取材
學習地理可看作是在談“地”說“理”,參悟地之道理。新課標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教學中,可從農(nóng)村學生生活著手,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身邊的地理問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嘗試去解釋、探究,努力實踐因地制宜思想,通過就地取材方式談“地”說“理”,讓地理學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自制學具明地球之理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
2、運動”是最具規(guī)律、最需掌握技巧的部分之一。其中,光照圖的判讀與應用是重要的載體和考查方式。如何把握地球運動規(guī)律?如何準確判讀光照圖?除常規(guī)講授、畫圖、多媒體等手段外,“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踐”,可與學生一起就地取材自制學具。制作原理:光照圖中,光線與晨昏線始終保持垂直關(guān)系;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周期性的“回歸運動”;同時,若始終保持同一側(cè)視視角,晨昏線相對于地軸也周期性的做著“鐘擺運動”。材料準備:廢舊硬紙板一塊,透明塑料薄板一塊,印鈕一枚,圓規(guī)、量角器、剪刀、膠水。制作步驟:第一步是將硬紙板和透明塑料薄板取等大的圓形。透明塑料板留一處拇指大小的突出邊緣,畫上小紅太陽表示太陽直射點;
3、連接太陽直射點和圓心,表示太陽直射光線,在光線上加箭頭;畫一條與光線垂直的直徑表示晨昏線,標上直角符號;將太陽直射點對面的半圓畫上陰影表示夜半球;均勻畫4條平行于太陽直射點光線的箭頭表示太陽光線組。第二步是將廢舊硬紙板圓形用白紙覆蓋、美化,畫一條直徑表示赤道,然后用量角器取23.5、66.5,畫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黑色虛線),再畫10N、40N兩條代表性緯線(紅線),以備日后學習、理解使用。第三步是將兩個等大的圓形板重疊,透明板在上,取圓心處用印鈕固定,在硬紙板上太陽直射點一側(cè)的南北回歸線邊緣加上障礙物,以防太陽直射點“越界”。第四步是校準、美化,完成學具制作。通過自制學具,學生能更了解光
4、照圖中緯線的由來,各種線、面之間的關(guān)系,深刻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和晨昏線的“鐘擺運動”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提升探索欲與動手能力;學具在手,可隨時隨地研究、分析地球運動,既形象又便利,深入淺出,有利于學生對地球運動知識和規(guī)律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學習趣味,提高學習興趣與能力。
二、切身感受析自然之理
自然地理是地理學科的精髓,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是其它學科無法媲美的。曾當過地理教師的毛主席說過:“農(nóng)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蔽挥陂L三角農(nóng)村的我們有著得天獨厚親近自然的條件,充分利用好身邊資源,對自然地理的學習與感受、理解將更勝一籌?!盁崃Νh(huán)流”是大氣運動部分的重難點之一。晚自習前,將
5、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帶到村廣場比賽:放飛孔明燈,看誰能放飛上天,誰的能飛更高更遠。經(jīng)過十來分鐘的努力,5個小組放飛成功?;氐浇淌液?,學生仍情緒不減,筆者自然而然引導學生分析孔明燈放飛成功與否的原因。最終,學生分析探究出原理: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而冷卻收縮會下沉。如此,學生學習理解熱力環(huán)流過程就相對形象、簡單,更能觸類旁通地促進對熱力環(huán)流實例“城郊風”、“山谷風”、“海陸風”等的理解與應用。筆者所在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理論上夏季高溫多雨,但實際感覺是每年夏季前后天氣變化較大: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陰雨連綿,7、8月盛夏三伏天炎熱干燥,而后時常又狂風暴雨。以此貼身體會到的情境引入新課并引導學生
6、理解,在大的氣候背景下,影響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最后,通過學習,學生歸納總結(jié):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陰雨連綿即梅雨是受江淮準靜止鋒的影響,7、8月伏旱是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狂風暴雨的臺風是熱帶氣旋,能降溫解暑?!俺R姷奶鞖庀到y(tǒng)”中的鋒面還非常適合每年秋冬的第一學期學習。因為秋冬時節(jié)明顯受到冷鋒過境的影響:氣溫下降,天氣惡劣,冷鋒過境前、時、后天氣狀況差異非常明顯。所以,可以結(jié)合當天天氣狀況,利用鋒面圖等工具,請學生做“天氣預報員”,分析當天天氣的成因并預測未來天氣變化趨勢。這樣,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心靈。
7、
三、親身體驗悟環(huán)境之理
農(nóng)村地區(qū)理應是受人口壓力、環(huán)境破壞較小的地區(qū),但實際環(huán)境現(xiàn)狀不容樂觀。筆者帶領(lǐng)學生在村里、鎮(zhèn)上徒步一圈,學生關(guān)注到身邊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農(nóng)村垃圾亂拋亂扔,固體廢棄物污染既不美觀也不衛(wèi)生;清澈的河流已然不多,特別是人口集中地區(qū),河流污染非常嚴重,黑水、臭水觸目驚心;招商引資來的化工企業(yè)源源不斷排放著刺鼻的污染氣體…學生們心情都很沉重,認識到污染就在身邊,應從自身做起,改善生活習慣,防治污染,刻不容緩。這比在課堂上空洞講述、放幾張圖片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共鳴和重視,發(fā)自內(nèi)心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促進環(huán)保行動。對于“溫室效應”產(chǎn)生的全球變暖問題,學生雖都有所了解,但同樣感觸不夠深。可引導學生,其實“溫室”就在身邊,如教室南墻、北墻均是大玻璃窗,光線從南邊玻璃窗射進教室。若門窗緊閉,那教室就好似一個小溫室,室內(nèi)溫度明顯高于外界,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較為溫暖。還可就地取材,與學校附近的大棚種植戶聯(lián)系,帶領(lǐng)學生參觀溫室大棚,體會反季節(jié)蔬菜大棚的溫室效果,提升環(huán)境認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