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高一歷史人民版必修2專題4 第1課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年春高一歷史人民版必修2專題4 第1課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課件(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專題四專題四第第1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專題四專題四整體感知整體感知2知識梳理知識梳理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拓展深化拓展深化5隨堂演練隨堂演練6強化作業(yè)強化作業(yè)7情境導入情境導入1情情 境境 導導 入入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在女童五六歲時開始用5尺長2寸寬的布條,把腳緊緊地纏住,使4指下屈壓至足心,變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叭缃鹕彙背蔀橹袊圆B(tài)美的象征,給女子帶來了無限痛苦。近人林紓曾寫道:“小腳婦,誰家女,裙底弓鞋三寸許。下輕上重怕風吹,一步艱難如萬里”中華民國成立后多次明令禁止纏足,得到普遍響應,當時
2、有的婦女唱道:“大腳好,大腳樂,去操作,多快活”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婦女纏足的陋俗逐步被廢除。近代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習俗方面有哪些變化?其變化的原因有哪些?整整 體體 感感 知知本課第一、二、三、四目分別講述近代以來中國在衣、食、住和習俗方面的變遷。知知 識識 梳梳 理理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1變化趨勢: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_轉變。平民化平民化 2近代服飾的變化:變化男子服飾女子服飾傳統(tǒng)服飾_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晚清女子的著裝寬松肥大,遮蓋了女性的曲線新式服飾(1)鴉片戰(zhàn)爭后,_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后流行開來(2)辛亥革命后,_ 大為流行
3、,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1)開始向合身適體、短袍窄袖的方向發(fā)展,_是這方面的典范(2)20世紀20年代后,經過改革與創(chuàng)新后的旗袍,成為城鎮(zhèn)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長袍馬褂長袍馬褂西裝西裝中山裝中山裝旗袍旗袍西式服式傳入中國,引發(fā)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中山裝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產物,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反映了人們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方面的變化。3現(xiàn)代服飾的變化:(1)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與_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山裝和以_、連衣裙為特征的蘇式服裝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2)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軍裝和“_”盛行,藍、綠、黑、白成為服
4、裝的主要顏色,式樣和顏色趨于_。(3)改革開放以后:受_和港臺、歐美等文化的影響,開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時尚、穿得個性過渡。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列寧裝列寧裝 干部服干部服單調單調 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民眾服飾和人們生活的變化呈現(xiàn)階段性特點。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有_、粵菜、川菜、淮揚菜四大傳統(tǒng)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更加鮮明。2西餐:(1)傳入:從19世紀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來華,西餐隨之傳入。魯菜魯菜(2)區(qū)別:在烹飪方式、_、就餐環(huán)境、禮節(jié)要求等方面都與中餐存在明顯區(qū)別。(3)影響:_中常用的原料大量進入百姓飯桌。一批專門生
5、產西式食品的食品廠開始出現(xiàn)。西菜、西點成為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種類食品種類 西餐西餐1.社會生活的變遷往往發(fā)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有哪些?(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學東漸的影響早,也較為深入。(2)這些地區(qū)在歷史上商品經濟比較繁榮,人民的思想比較開放,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較小,而封建統(tǒng)治基礎相對較為薄弱。(3)這些地區(qū)人員混雜、流動性特別強,家庭宗族的血緣關系受到嚴重沖擊,個性比較自由。三、居室建筑的演進1傳統(tǒng)民居:(1)地位:蘊涵著深刻的_,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2)代表:_是北方地區(qū)的典型民居。文化內涵文化內涵四合院四合院2西式住房:(1)出現(xiàn)。鴉片戰(zhàn)爭后,在_等外國人集中居住
6、區(qū)開始大量出現(xiàn)。20世紀30年代前后,_等地開始出現(xiàn)完全歐化的新式住宅。(2)影響:中國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點,_成為典型特征。租界租界京、津京、津中西合璧中西合璧 四、習俗風尚的變革1變革原因:_、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以及_等,都對社會習俗的變革產生重大影響。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改革開放改革開放 2.導致近代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西方禮儀的傳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及改革開放的推動。教育的普及,人們思想的解放。2表現(xiàn):(1)婚姻風俗。古代:締結婚姻憑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_,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婚姻禮俗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F(xiàn)代:_
7、、_成為一種時尚。清末民初清末民初戀愛自由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婚姻自主(2)喪葬禮俗。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統(tǒng)喪禮和帶有強烈西方色彩的新式喪禮并存,傳統(tǒng)喪禮趨于_。新中國成立后:土葬改為_。(3)其他習俗。民國成立后,男子_,女子迫令放足。_在官方活動中得以實施。_取代了傳統(tǒng)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jié)。簡化簡化 火葬火葬剪辮易服剪辮易服公歷公歷點頭鞠躬點頭鞠躬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共和、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點頭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為社交的常見禮節(jié),既體現(xiàn)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趨勢,也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和等級秩序的進步的革命意義。在近代新潮沖擊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碰撞
8、的過程;也是近代中國人追求民主、進步、文明的過程,實質上是社會生活近代化的過程。女子在獲得_的同時,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受教育權利受教育權利 3.近代以來新式禮俗的出現(xiàn),是不是取代了傳統(tǒng)禮俗?不是。近代以來新式禮俗出現(xiàn),但傳統(tǒng)禮俗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實際上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呈現(xiàn)出新舊交融、東西碰撞的特點。同時,廣大農村的傳統(tǒng)習俗長期沿襲,改變緩慢。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史料】材料一1912年3月5日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通令:“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發(fā)之制,悉以腥膻之俗,當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執(zhí),從容就義;或遁入緇流,以終余年今者滿廷已覆,民國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滌舊染之污,作新國之民
9、?!薄耙猿斔?,而壯觀瞻?!辈牧隙?新中國成立初期)受當時強勁的革命思潮的影響,中國人的服飾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呈現(xiàn)出學習借鑒蘇聯(lián)服飾的趨勢。在當時,服裝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載著表達政治傾向和社會主義國際陣營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的政治使命。列寧裝、依照蘇聯(lián)坦克兵服裝設計的“坦克服”、根據蘇聯(lián)款式仿制的各種“布拉吉(連衣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閃耀在民眾服裝中的亮麗風景。彭國亮印象中國民生記憶六十年材料三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興起,在“破四舊”運動中,誰的穿戴如果被認為不符合無產階級式樣,或帶有“封、資、修”的影響,就會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來,強制剪掉頭發(fā),撕爛衣服,紅衛(wèi)兵拿著剪刀
10、專干此事,小腳褲管是他們最為仇視的對象,見了就剪。彭國亮印象中國民生記憶六十年【問題】(1)依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以來社會服飾變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著名歷史學家馮爾康先生曾說:“冠服、發(fā)型的形成同人們的政治意識緊密聯(lián)系?!币虼?,在特定歷史時期,相對應的服飾就成為特定的政治符號。請依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提示】(1)因素: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政治變革的促進;外來文化的滲透。(2)論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創(chuàng)立民國,隨后中山裝、西裝以及改進后的旗袍流行,凸顯了人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新中國成立初,中山裝
11、、列寧裝、連衣裙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象征著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及中蘇友好關系的開創(chuàng)?!拔幕蟾锩睍r期,民眾服飾的式樣和顏色趨于單調,軍裝和“干部服”的盛行,體現(xiàn)了極“左”的革命色彩。拓拓 展展 深深 化化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的原因及特點1原因(1)西方國家對中國侵略的客觀影響(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西方國家把以工業(yè)文明、科學文化和生活方式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國。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會近代文明的窗口,后經通商口岸逐漸向中國內地輻射。(2)政府政策的影響:清政府開辦商埠,發(fā)展近代工商業(yè);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改革傳統(tǒng)社會風氣的政令。如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3)
12、近代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隨著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礎設施逐步興起,人們的生活習俗也隨之發(fā)生變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斷傳播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展,都沖擊著舊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生活的演變。2特點(1)發(fā)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們社會生活近代化進程明顯,農村和內地變化不大。(2)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受西方舶來文明影響深刻,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化色彩。(3)變化過程中既有新舊沖突,又有東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來越明顯。(4)經歷了一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向西方學習的過程。(5)隨著中國民主進程的發(fā)展而不斷加深。(6)變化首先從通商口岸開始,逐步向內地擴展,這與資本主義
13、列強勢力的侵入路線相同。(7)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雖有較明顯變化,但始終保持著民族特色。(2013濰坊模擬)1930年內政年鑒的調査:山東、山西、河南纏足之風依然很盛江蘇、浙江、廣東纏足風俗基本上已經消失。這一現(xiàn)象不能說明()A傳統(tǒng)觀念影響深遠B國民革命推動了風俗變革C社會風俗深受地區(qū)開放程度的影響D沿海地區(qū)嚴令禁止纏足【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分析,1930年“山東、山西、河南纏足之風依然很盛”,說明盡管社會運動推動了社會變革,但是傳統(tǒng)觀念影響仍在,A、B正確。但是“江蘇、浙江、廣東纏足風俗基本上已經消失”說明了地區(qū)差距;C體現(xiàn)了原因。D不符合史實。隨隨 堂堂 演演
14、 練練1(2013福建學業(yè)水平測試)香港歌星張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把笱b”開始傳入中國是在()A鴉片戰(zhàn)爭后 B洋務運動后C民國建立后D國民革命后【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再認再現(xiàn)能力。以西裝為代表的洋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的。2在“歐風美雨”的影響下,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生活也異彩紛呈。下列服飾既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滿漢風格的是()【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于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裝開始在中國流行
15、,北伐戰(zhàn)爭時期始漸流行新式旗袍,3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旗袍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與舊制迥然不同,成為兼收并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準服裝。A、B兩項與題意不符,D項只符合“中西合璧”特點。3(2013長春模擬)19世紀晚期出版的瀛壖雜志記載:“近來風俗日趨華靡,衣服僭侈,上下無別,而滬為尤甚。洋涇浜負販之子,猝有厚獲,即御狐貉,炫耀過市,真所謂彼其之子,不稱其服也?!边@些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包括()平等思想的傳播通商口岸的開設民主政權的建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ABCD【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社會的變遷。由材料“19世紀晚期”可知當時適逢晚清統(tǒng)治時期,辛亥革命尚未進行,故不正確。4下圖所
16、示的餐館在中國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A廣州B杭州C北京D濟南【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圖片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的能力。最早的西餐館伴隨西方列強的侵略較早地出現(xiàn)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生活方式便移植過來,注意題中“最早”的限定語。5在清末民初最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A張三穿著西裝去訪友B李四在上海吃“中西大餐”C民國成立時城市中的人們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王小姐身穿潔白的婚紗和愛人走入婚姻的殿堂【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史實的能力。因為西裝和西餐在鴉片戰(zhàn)爭后就已傳入中國,所以A、B兩項是有可能的;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所以D項也是有可能的。而C項所說屬傳統(tǒng)的婚姻,在民國時已改革。所以C項最不可能出現(xiàn)。強強 化化 作作 業(yè)業(yè)(點此鏈接)(點此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