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餅問題教學設計 (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烙餅問題教學設計 (3)(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烙餅問題》教學設計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實驗小學 亢秀萍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shù)學廣角——烙餅問題”。
背景分析:烙餅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的內(nèi)容,是教材改編后新增加的內(nèi)容。主要目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向?qū)W生滲透一些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教學目標是通過烙餅問題,使學生熟悉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初步感受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烙餅問題”不僅僅對于學生是生疏的,對于廣大數(shù)學
2、教師也是生疏的,好多老師在教學時不知該如何去處理和把握。今年,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田忌賽馬》一課,通過撲克牌比點數(shù)大小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悟出了田忌賽馬中孫臏取勝的策略,得到學校老師們的一致贊同,也因此,大家建議我再試上一節(jié)大家感覺最難教學的課——《烙餅問題》,于是,我就結(jié)合自己前一屆的教學體會和眾多老師的設想,設計執(zhí)教了這節(jié)課。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3、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
3、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逐漸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尋找合理、快捷的烙餅方案。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預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考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煮熟一個雞蛋要用8分鐘時間的話,那煮熟5個雞蛋得用多長時間?
生1:用40分。
生2:如果放在一起煮的話,用8分鐘就夠了。
師:40分鐘是怎么煮的?
生:一個一個煮的。
師:那你們喜歡哪種煮法?為什么?
生:喜歡放在一起煮,因為這樣可以節(jié)約時間。
師:節(jié)約的就只是時間嗎?
生:還有電。
師:也就是資源。那是不是不管煮多
4、少個雞蛋都只用8分鐘?
生:還要看鍋里放下還是放不下。
師:看來,很簡單的一個煮雞蛋問題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其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走進廚房去研究下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jié)課的伊始,我從生活中“煮雞蛋”的簡單事例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回顧平時怎樣合理安排操作能節(jié)省時間,為新知教學滲透優(yōu)化思想做好準備。】
二、 理解題意,探索新知
師(出示教材主題圖):誰來說一說小紅的媽媽是怎樣烙餅的?
生1(描述圖意):媽媽說:“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
師(追問):每次只能烙兩張餅是
5、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只能放兩張餅。
師:那放一張可以嗎?三張呢?(然后課件出示鍋里放一張餅和兩張餅的動畫過程)。
師: 兩面都要烙是什么意思?
生:(邊說邊用手勢比劃):兩面都要烙就是要烙這個餅的兩個面。
師:(一邊拿出1個教具鍋和1個圓片一邊說):我有1口鍋和1張餅(學生笑),誰想來當當小廚師給大家表演一下怎么把餅烙熟?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我先烙一個面,再烙另一個面。
師:也就是說每張餅都要烙正反兩個面才能烙熟對嗎?
生(齊):對。
師:媽媽說烙一面要3分鐘,那么烙熟這一張餅至少要用……
生:(搶答):6分鐘。
師(拿出第2個圓
6、片裝糊涂):烙1張餅至少需要6分鐘,那烙2張餅一定最少需要12分鐘了?
?。▽W生遲疑了一下,個別學生點頭,多數(shù)學生急切地舉手)
師:這么多同學有不同想法,那你們覺得需要幾分鐘?
生:6分鐘。
1正 2正 3分鐘
2張餅 共6分鐘
1反 2反 3分鐘
師:咦,烙1張餅和烙2張餅為什么用時同樣多呢?
生6:因為媽媽說了鍋里每次能烙2張餅,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把2張餅放到鍋里一起烙(教師根據(jù)學生說的拿教具演示),先一起烙正面3分鐘,再一起烙反面3分鐘,一共6分鐘。
師(贊許
7、地):不管鍋里放一張還是兩張餅,每烙一面用的時間也就是烙一次用的時間,板書:每烙一面(次)用三分鐘
【設計意圖:“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是活動的基礎,是操作活動得以進行的基點和前提。但學生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在解讀主題圖時,常表現(xiàn)為照本宣科,淺嘗輒止。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通過對信息的解讀,使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內(nèi)涵,使學生深刻理解到烙餅的規(guī)則。】
二、探究方法,建構(gòu)模型
?。? 探究方法,把握核心
師:看來,你們對烙餅的要求已經(jīng)理解了,現(xiàn)在我們來看小紅的問題:爸爸、媽媽和我每人一張,怎么才能讓大家盡快吃上餅?
師:小紅的媽媽要烙幾張餅?最快是什么意思?
8、
生1:就是要求烙3張餅,最快就是用的時間盡可能的少一些。
師(提出要求):你打算怎么烙這三張餅?要用多長時間?,請同學們靜靜地想一想,也可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擺完后想一想能不能用文字、畫圖或表格等方式把你烙餅的過程記錄下來,再算一算你用了幾分鐘。
生1:我準備一張一張的烙,這樣一共用18分鐘。
生2:我準備先烙2張,然后再烙1張,這樣一共用12分鐘。
生3:先烙第一張餅和第二張餅的正面,然后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烙第一張餅的反面和第三張餅的正面,最后烙第二和第三張餅的反面,這樣一共用9分鐘。
要求學生把烙法在練習本上寫下來,然后動手操作模擬烙餅,再口述一遍烙法。
師
9、:你們喜歡哪種烙法?這種烙法為什么比別的烙法省時?原因在哪?
生:第三種烙法的鍋里時刻有兩張餅。
師:那也就是說不省時的烙法鍋里有空地方,而省時的烙法鍋里一直有兩張餅,這就說明要想省時就需要把鍋怎樣?
生:需要把鍋填滿。教師板書并投影出示:烙餅的最佳方案是每一次盡可能地把鍋占滿,這樣就既不浪費資源,又能節(jié)省時間。
【設計意圖:“如何盡快烙好3張餅”是本課的關(guān)鍵也是難點,在探究3張餅的最優(yōu)烙法時,我讓學生借助學具、動手操作、直觀演示,結(jié)合課件演示兩種烙法的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充分利用鍋內(nèi)的空間,使得每次鍋里同時烙兩張餅,也就是把鍋占滿,這樣最節(jié)省時間。】
三:總結(jié)方法,探究規(guī)律
1、脫
10、離學具,思考4張餅的最優(yōu)烙法
(1)設問:不擺學具,想一想: 如果要烙4張餅,怎樣烙才能最節(jié)省時間?5張、6張、7張呢?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烙法。
張數(shù) 烙法 最少用時
2 6分
3 9分
4 2張+2張 12分
5 2張+3張 1
11、5分
6 2張+2張+2張 18分
7 2張+2張+3張 21分
2、回頭觀察我們的烙餅過程,你有發(fā)現(xiàn)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當餅的張數(shù)是雙數(shù)時,可以2張2張地烙;當餅的張數(shù)是單數(shù)時,先2張2張烙,剩下的3張用烙3張餅的輪換烙法烙,這樣所用的時間最少。
生2:每烙一面用的時間X張數(shù)=烙餅所用最少時間
3、驗證:很快算出烙8張餅最少用多長時間?3x8=24分鐘
寫出烙法驗證是否就是用24分鐘。
4、很快算出全班同學每人吃一張餅最少得用多長時間?
【設計意圖:
12、本環(huán)節(jié)中,我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習情境,從探究烙2張和3張餅的最省時的方法入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烙多張餅的最佳方法和所用的最短時間。學生由操作到擺脫學具;由動作思維到抽象思維,層層深入,探究出烙餅張數(shù)與所用最短時間之間的關(guān)系,領(lǐng)悟到“運籌思想”的真諦?!?
四、深化理解,拓展思維
設疑: 假如媽媽的這個鍋再大一點,每次最多能烙3張餅,情況還跟兩張餅的一樣嗎?
附:用一個平底鍋烙餅,每次可以烙3張餅,每面要烙3分鐘。如果有6張餅,兩面都要烙,至少需要多分鐘?如果鍋里每次可以烙4張餅呢?
(1)引導學生先用總結(jié)出來的公式進行計算,然后再寫出烙餅過程進行驗證,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烙每面的時間X張數(shù)
13、=烙餅所用最少時間這個公式只適用于鍋里烙兩張這種情況,然后再引導學生得出統(tǒng)一的算法。
(2)總結(jié):總面數(shù)=餅數(shù)2 總次數(shù)=總面數(shù)每次烙的張數(shù)
最少用時=烙每面的時間次數(shù)
師:其實生活中真正烙餅時,還要考慮到口感、方便等因素,很少會這樣烙餅。但是在烙餅的方法中卻蘊含了合理安排、優(yōu)化方法、最大化利用資源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這種數(shù)學思想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都能用到。
【設計意圖:其實,“烙餅問題”是一種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優(yōu)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此題作為知識學習后的一種延伸,旨在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
14、力。】
教后體會:這節(jié)課作為一種嘗試,所以執(zhí)教前我閱讀了大量的教學資料和教學設計,因此,我想通過自己一系列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明白,兩張餅和三張餅的烙法是最基本的,只要會烙兩張餅和三張餅,不管有多少張餅都可以在此基礎上烙出,除此之外,還想要學生知道用烙一面餅的時間乘餅數(shù)就是烙餅所需最少時間只限于鍋里最多放兩張餅這一種情況,因此想給學生推導出烙餅問題計算最少用時的統(tǒng)一公式:總面數(shù)=餅數(shù)2 總次數(shù)=總面數(shù)每次烙的張數(shù) 最少用時=烙每面的時間次數(shù)。但是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并正確應用這個公式,遇上鍋里能同時放4張餅、8張餅等情況的時候,他們還是一籌莫展。這些都迫使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發(fā)現(xiàn),滿鍋原理才是烙餅問題的根本所在,不管鍋里能放幾張餅,也不管烙多少張餅,只要不空鍋,就是最節(jié)省時間的。悟出這點后,我隨即改進了自己的教學方法,感覺學生學習起來輕松順利多了。也因此,我認識到,我們教師的教學要讓學生把握其根本原理,而不是幾個簡單的公式,更不是單純的模仿和照本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