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第十三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細胞生物學第十三章(4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衰老癥狀與原因分析,衰老癥狀,原因分析,皮膚干燥、發(fā)皺,頭發(fā)變白,老人斑,飲食減少,細胞水分減少,體積減小,細胞內的酶活性降低,細胞內色素的累積,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衰老(aging,senescence,senility)又稱老化,,,通常指生物發(fā)育成熟后,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加,機能減退,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性下降,結構中心組分退行性變化,趨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現(xiàn)象。,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現(xiàn)象,衰老過程發(fā)生在生物界的整體水平、種群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層次。生命要不斷的更新,種族要不斷的
2、繁衍。而這種過程就是在生與死的矛盾中進行的。至少從細胞水平來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第一節(jié) 細胞衰老,一、細胞衰老的概念,人的壽命應該有多長?,哺乳類動物的壽命應該是其生長期的7倍。,人的生長期是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因此人的壽命應該為100-175歲,正常應該是120歲。,“衰”是指功能或體力的減退。,“老”是指年齡超過某一界限。,衰老是機體在退化時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亂的綜合表現(xiàn),是不可逆的生命過程。衰老是客觀存在的,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機體的衰老與細胞的衰老是相關聯(lián)的。,衰老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生理性衰老、病理性衰老、心理性衰老,“,衰,”,與,“,老,”,二、細
3、胞衰老的特征,(一)形態(tài)變化,衰老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細胞皺縮,膜通透性、脆性增加,核膜內折,細胞器數(shù)量特別是線粒體數(shù)量減少,胞內出現(xiàn)脂褐素等異常物質沉積,最終出現(xiàn)細胞凋亡或壞死??傮w來說老化細胞的各種結構呈退行性變化.,核,增大、染色深、核內有包含物,染色質,凝聚、固縮、碎裂、溶解,質膜,粘度增加、流動性降低,細胞質,色素積聚、空泡形成,線粒體,數(shù)目減少、體積增大、,mtDNA,突變或丟失,高爾基體,碎裂,尼氏體,消失,包含物,糖原減少、脂肪積聚,核膜,內陷,(二)分子水平的變化,衰老細胞會出現(xiàn)脂類、蛋白質和DNA等細胞成分損傷,細胞代謝能力降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DNA:復制與
4、轉錄受到抑制,但也有個別基因會異常激活,端粒DNA丟失,線粒體DNA特異性缺失,DNA氧化、斷裂、缺失和交聯(lián),甲基化程度降低。,2.RNA:mRNA和tRNA含量降低。,3.蛋白質:含成下降,細胞內蛋白質發(fā)生糖基化、氨甲?;?、脫氨基等修飾反應,導致蛋白質穩(wěn)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自由基使蛋白質肽斷裂,交聯(lián)而變性。氨基酸由左旋變?yōu)橛倚?4.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屬離子Ca2+、Zn2+、Mg2+、Fe2+等丟失,酶分子的二級結構,溶解度,等電點發(fā)生改變,總的效應是酶失活。,5.脂類: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間或與脂蛋白之間交聯(lián),膜的流動性降低。,三、細胞衰老的分子機理,關于衰老的
5、機理具有許多不同的學說,概括起來主要有,差錯學派(Error theories),和,遺傳學派(Genetic/Programmed theories),兩大類,前者強調衰老是由于細胞中的各種錯誤積累引起的,后者強調衰老是遺傳決定的自然演進過程。其實,現(xiàn)在看來兩者是相互統(tǒng)一的,(一)差錯學派,細胞衰老是各種細胞成分在受到內外環(huán)境的損傷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復,使“差錯”積累,導致細胞衰老。根據(jù)對導致“差錯”的主要因子和主導因子的認識不同,可分為不同的學說,1代謝廢物積累(waste product accumulation),細胞代謝產(chǎn)物積累至一定量后會危害細胞,引起衰老,哺乳動物脂褐質的沉積
6、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脂褐質是一些長壽命的蛋白質和DNA、脂類共價縮合形成的巨交聯(lián)物,次級溶酶體是形成脂褐質的場所,由于脂褐質結構致密,不能被徹底水解,又不能排出細胞,結果在細胞內沉積增多,阻礙細胞的物質交流和信號傳遞,最后導致細胞衰老,,如老年性癡呆(AD)就是由-淀粉樣蛋白沉積引起的,因此-AP可做為AD的鑒定指標。,2自由基學說(free radical theories),自由基是一類瞬時形成的含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團,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統(tǒng)。,主要包括:氧自由基(如羥自由基OH)、氫自由基(H)、碳自由基、脂自由基等,其中OH的化學性質最活潑。,人體內,自由基的產(chǎn)生有兩方面,:,一是環(huán)
7、境中的高溫、輻射、光解、化學物質等引起的外源性自由基,;,二是體內各種代謝反應產(chǎn)生的內源性自由基,。內源性自由基是人體自由基的主要來源,其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有:由線粒體呼吸鏈電子泄漏產(chǎn)生;由經(jīng)過氧化物酶體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等催化底物羥化產(chǎn)生。此外,機體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中還可通過非酶促反應產(chǎn)生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對電子,具有,高度反應活性,,可引發(fā)鏈式自由基反應,引起DNA、蛋白質和脂類,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等大分子物質變性和交聯(lián),損傷DNA、生物膜、重要的結構蛋白和功能蛋白,從而引起衰老各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實驗表明DNA中
8、OH8dG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OH8dG完全失去堿基配對特異性,不僅OH8dG被錯讀,與之相鄰的胞嘧啶也被錯誤復制。,正常細胞內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統(tǒng),,包括,酶系統(tǒng)和非酶系統(tǒng),,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非酶系統(tǒng)有維生素E、醌類物質等電子受體。Orr WC和Sohal RS(1994),將銅鋅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基因導入果蠅,使轉基因株具有3個拷貝的SOD基因,其壽命比野生型延長1/3。,3.線粒體DNA突變(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9、),在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過程中,大約有1-4%氧轉化為氧自由基,也叫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因此線粒體是自由基濃度最高的細胞器。,mtDNA裸露于基質,缺乏結合蛋白的保護,最易受自由基傷害,而催化mtDNA復制的DNA聚合酶不具有校正功能,復制錯誤頻率高,同時缺乏有效的修復酶,故mtDNA最容易發(fā)生突變,。mtDNA突變使呼吸鏈功能受損,進一步引起自由基堆積,如此反復循環(huán)。衰老個體細胞中mtDNA缺失表現(xiàn)明顯,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許多研究認為mtDNA缺失與衰老及伴隨的老年衰退性疾病有密切關系。,(二)遺傳學派,認為衰老是遺傳決定的自然演
10、進過程,一切細胞均有內在的預定程序決定其壽命,而細胞壽命又決定種屬壽命的差異,外部因素只能使細胞壽命在限定范圍內變動,1程序性衰老(programmed senescence),程序性衰老理論認為,,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都由基因程序控制的,,衰老實際上是某些基因依次開啟或關閉的結果。例如在小鼠肝中,胚胎早期表達的胞質丙氨酸轉氨酶(cytosolic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cAAT)為A型,隨后停止表達,但是在衰老時則表達B型cAAT,其它類似的衰老標志物(senescence markers)也有報道,如肝臟中的衰老標志蛋白2(senescence mark
11、er protein 2)也是在老年期表達。,此外程序性學派還認為衰老還與,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退行性變化以及免疫系統(tǒng)的程序性衰老有關,。,2復制性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概念:關于細胞增殖能力和壽命是有限的觀點,細胞,至少是培養(yǎng)的二倍體細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 壽命;它們的增殖能力不是無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這就 是,Hayflick界限,。,癌細胞或培養(yǎng)的細胞系是不正常細胞,其染色體數(shù)目或形態(tài)已經(jīng)不同于原先的細胞,細胞的增殖能力與供體年齡有關,物種壽命與培養(yǎng)細胞壽命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二倍體細胞的衰老是由細胞本身決定的,決定細胞衰老的因素在細胞內部,不是外
12、部的環(huán)境,是細胞核而不是細胞質決定了細胞衰老,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細胞來源,人胚肺成纖維細胞,中年人成,纖維細胞,老年人成,纖維細胞,可增殖,代數(shù),40-60,20,2-4,不同年齡來源的人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代數(shù),子女的壽命與雙親的壽命有關;,各種動物都有相當恒定的平均壽命和最高壽命;,成人早衰癥,:平均,39,歲時出現(xiàn)衰老,,47,歲生命結束;,嬰幼兒早衰癥,:,1,歲時出現(xiàn)明顯的衰老,,1218,歲生命結束,,早衰癥患者,體內,解旋酶,發(fā)生突變。,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壽命僅,3.5,天,該蟲,age-1,單基因突變,可
13、提高平均壽命,65%,,提高最大壽命,110%,。,3、衰老基因學說,研究表明當細胞衰老時,一些衰老相關基因(SAG)表達特別活躍,其表達水平大大高于年輕細胞,已在人1號染色體、4號染色體及X染色體上發(fā)現(xiàn)SAG。,用線蟲的研究表明,基因確可影響衰老及壽限,,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壽命僅3.5天,該蟲age-1 單基因突變,可提高平均壽命65%,提高最大壽命110%,age-1突變型有較強的抗氧化酶活性,對H2O2、農(nóng)藥、紫外線和高溫的耐受性均高于野生型。,對早老綜合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體內解旋酶存在突變,該酶基因位于8號染色體短臂,稱為WRN基因。對AD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與
14、4個基因的突變有關,其中淀粉樣蛋白前體基因(APP)的突變,導致基因產(chǎn)物淀粉蛋白易于在腦組織中沉積,引起AD。,第二節(jié) 細胞凋亡,一、細胞死亡的概念,二、細胞的死亡形式,細胞死亡,(cell death),:,細胞生命現(xiàn)象不可逆的停止。,1.,壞死性死亡,(necrosis),2.,細胞凋亡,(apoptosis),1.,細胞壞死(細胞被動性死亡),細胞壞死,是病理條件下細胞死亡的過程。,早期表現(xiàn)為細胞膜破裂,線粒體腫脹。,繼而溶酶體破裂,細胞內容物流出,引起炎癥,。,判斷細胞是否死亡,常用細胞活體染色方法進行鑒別,由于細胞死亡時,細胞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喪失原有功能及增殖能力,可被,伊文思藍、
15、洋紅、甲基藍,等.,染色時間不能太長,凡未染或染色及淺的細胞是有活力的,而染色深的細胞是無活力的死細胞,胞質內蛋白變性、凝固或碎裂,以及嗜堿性核蛋白的降解,細胞質呈現(xiàn)強嗜酸性,故壞死組織或細胞在蘇木精/伊紅染色切片中,胞質呈均一的深伊紅色,FDA:雙醋酸熒光素,熒光法:,染色法:,2.,細胞凋亡,(細胞主動性死亡),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1997年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錄及引用論文檢索,,全世界自然科學,研究中論文發(fā)表最集中的三個領域分別是:,細胞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細胞凋亡,(cell apoptosis);,基因組
16、與后基因組學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細胞凋亡現(xiàn)象最早是1965年Kerr在大鼠肝細胞中發(fā)現(xiàn)的,當時他稱這種現(xiàn)象為“皺縮型壞死”。1972年,Kerr,Wylle和Curry在許多正常組織中觀察到一種與經(jīng)典的細胞壞死形態(tài)特征不同的現(xiàn)象:細胞收縮、細胞碎片、散在不完整細胞等,據(jù)此,他們首次提出apoptosis一詞。國內常譯為細胞凋亡、細胞凋落、細胞凋謝、細胞衰亡等,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細胞凋亡。強調這一過程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學過程。,近10年來對細胞凋亡的研究日漸重視,現(xiàn)代研究結果表明:細胞凋亡不僅是認識細胞死亡過程的基礎,而且對胚胎發(fā)育、造血、免疫、乃至腫瘤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的提出,細胞凋亡研究的模式生物,細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學意義,概念:,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控制,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生物學意義:,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個體發(fā)育的正常進行,自穩(wěn)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方面都起著非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