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課件第一-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國法制史課件第一-秦..(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三編 整合時期第四 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從秦國到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國家,都城,滅亡時間,韓,新鄭,前230年,魏,大梁,前224年,趙,邯鄲,前228年,燕,薊,前222年,楚,壽春,前222年,齊,臨淄,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心集權(quán)制國家。前210年病死于東巡途中。,秦始皇帝,秦代疆域,第一節(jié):法家人物與秦國法制,從商鞅到秦
2、始皇,一、商鞅與秦朝法制,秦朝法制的,奠基人,商鞅前390前338,原名公孫鞅,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又稱衛(wèi)鞅。又因封地在商,世稱商鞅。,商鞅徙木立信授法經(jīng)以相秦商鞅改法為律明法重刑嘉獎告奸嘉獎耕戰(zhàn),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fù)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史記商君列傳,商鞅變法,二、韓,非與秦朝法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影響秦朝兩
3、代帝王,以法為本,獨任法治,法、勢、術(shù)相結(jié)合,燔詩書而明法令,重刑輕罪,三、李斯與秦朝法制,秦朝法制的執(zhí)行者,立郡縣,廢分封,明法度,定律令,焚書坑儒,韓非與李斯,四、秦始皇的法制主見,厲行法家思想,事皆于法,法令由一統(tǒng),民以吏為師,重刑輕罪,以刑殺為威,其次節(jié) 秦朝的立法概況,一、從秦國法到統(tǒng)一以后的秦朝法,二、云夢秦簡,迄今我國所覺察的最早的法律文書。,內(nèi)容包括:,秦 律 秦律十八種、秦律雜抄、效律,法律答問 封診式 為吏之道,云夢秦簡,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出土。共有竹簡一千一百余枚,包含了豐富的秦代法律資料。,右:云夢秦簡,下:出土現(xiàn)場,云夢秦簡,形 式,內(nèi) 容,例 證,律,一般法律,田律
4、 金布律,令,對特定事的命令,國家或君主發(fā)布,制、詔,皇帝的命/令,宣示百官/布告天下,法律答問,有權(quán)的法律解釋,法律答問,式,法律文書規(guī)范,封診式,程、課,行政細則,工人程 牛羊課,廷行事,判案成例,“廷行事”,三、秦朝法律的主要形式,第三節(jié) 秦朝行政法制的創(chuàng)新,一、皇帝制度,1、,名號,帝、王、皇,皇帝,“德兼三皇,功包五帝”,2、,系列相關(guān)制度,詔令制、朝儀制、服輿制、陵寢制,3、確立皇帝集權(quán)專制體制,獨視、獨聽、獨斷,獨權(quán):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監(jiān)察等,秦代陽陵虎符,長8.9厘米。有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12字。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頒發(fā)給陽陵駐守將領(lǐng)的虎符。現(xiàn)藏于中國歷史
5、博物館。,虎符,二、三公九卿制,一三公,二九卿,三、郡縣制,一圍繞郡縣制的爭論,二地方郡縣構(gòu)造的形成,郡郡守、郡監(jiān)、郡尉,縣縣令、縣長,鄉(xiāng)三老、有秩、嗇夫、游繳,亭,里,四、官吏的治理,五、監(jiān)察制度,1、,監(jiān)察機關(guān),2、監(jiān)察法規(guī),第四節(jié) 秦朝的刑事法律,一、犯罪,二、刑罰,秦代刑具,右上:鉗,右下:鐐,類 型,刑 名,羞辱刑,髡、耐、完,經(jīng)濟刑,貲(甲、盾、徭)、贖(耐、遷、宮、死),痛苦刑,笞 、杖,自由刑,城旦舂 鬼薪 白粲 隸臣妾 司寇,流刑,遷、謫,肉刑,黥、劓、刖、宮,死刑,棄市、戮、磔、坑、梟首、,具五刑,株連刑,族、收,秦代的刑罰體系,第五節(jié):秦代司法訴訟制度,級別,機關(guān),職責(zé),
6、中央,皇帝,一切案件的最后決定權(quán),丞相,最高行政長官也處理案件,御史大夫,丞相之副,監(jiān)察百官,廷尉,九卿之一,專司執(zhí)法,地方,郡守,處理郡內(nèi)案件,縣令、縣丞,處理縣內(nèi)案件,鄉(xiāng)嗇夫,處理基層簡單的法律事務(wù),一、秦代的司法機關(guān),1、辭者辭庭。,2、據(jù)犯罪的性質(zhì)分,自訴、公訴。,3、據(jù)訴訟當事人身份分,公室告、非公室告,4、,非公室告、,家罪不受理,例一:,賊殺傷、盜他人為公室;子盜父母,父母 擅殺、刑、髡子及奴妾,不為公室告。,例二:,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而行告,告者罪。,云夢秦簡法律答問,二、秦代的訴訟制度,第六節(jié) 秦制與中華法律傳統(tǒng),一、秦制與君主專制傳統(tǒng)的形成,二、秦制與
7、中國吏治傳統(tǒng)的形成,三、秦制與地方治理體制的形成,四、如何生疏秦朝的法治,五、如何對待秦制中的儒家因素,1、封建等級特權(quán)的維護,2、家族倫理的強調(diào),3、為政倫理的強調(diào),4、生疏:,法家為主,影響深重,不排斥儒家因素以穩(wěn)固統(tǒng)治,其結(jié)合方式影響后世,本章思考題,1、秦代統(tǒng)一的中心集權(quán)的國家體制與前代相比最根本的變化何在?,2、從云夢秦簡可以看出秦代法制的哪些特色?,3、釋義:,云夢秦簡 秦朝法律的主要形式,封 診 式 公室告與非公室告,秦八斤銅權(quán),高5.5厘米、底徑9.8厘米,重2063.5克,權(quán)身鑄有“八斤”二字并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統(tǒng)一度量衡詔文。,秦權(quán),秦代案例:誣告反坐,甲盜羊:乙知,即端告曰甲盜牛,問乙為誣人,且為告不審?當為告盜加贓。,云夢秦簡法律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