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土中國》讀后感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鄉(xiāng)土中國》讀后感 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
——讀《鄉(xiāng)土中國》關于中國人情的感想
2010級社會學 李聰聰 學號:12010082137
近日讀了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后頗有感觸。費老先生關于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的認識可謂鞭辟入里,其中讀到他論述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是熟人的社會更是深有觸發(fā)。雖然,中國社會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有了很大變化,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頑強的抵抗力使中國社會的生活的方式,特別是鄉(xiāng)村人民的生活方式依舊沒有西方化,所以費老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給中國鄉(xiāng)村的定位依然適用。古老的智慧其實總是閃光的,正如如今
2、每當經濟危機人們還會去翻看《資本論》一樣。廢話少敘,我來談談在讀《鄉(xiāng)土中國》對中國熟人社會的認識。
中國鄉(xiāng)村是“自來熟”的人的聚集地,他們彼此間很少用契約(只有在重大事情上才會用,如地產、房子等轉讓)。他們彼此的熟悉是城里的人無法想象的。人們從出生開始,別人是在自己眼中過活的,自己是在別人眼中長大的。他們對周圍每個人的性格,每家的具體情況甚至某家有什么可以借用的工具都了如指掌,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熟悉降低了人們交往的心理成本,大家才彼此放心。而城里是由陌生人組成,不但因為厚厚的墻壁阻礙了人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因為相互間了解的缺失而有一層使人不“放心”的心理壁壘。而城里人的流動性帶來物質流通的同時
3、也夾雜了衣角的風塵,這種風是涼的,使人們的心被吹冷,形成天然的防護膜。
在鄉(xiāng)村與城市的二元分割下,不僅因為前者是自己從土地中獲得自給,后者由工資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文化的不同。也許費孝通先生說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在縱向上是歷史趨向,而橫向上應該就可以看做農村和城市了。正因如此,前者生活不緊張但也不清閑,在農村人們從不像城市人那樣過重的看著時鐘過日子(除學生、教員等少數(shù)人外),他們早起一會兒或稍晚些無礙于生活,但他們農活忙起來也不是某些過慣了平穩(wěn)生活、干慣了一如既往的程序工作和不變強度工作的城市人所能承受的。
我敢于說費老先生的社會劃分具有橫向性,更是因為城市與農村的社會團結是不同
4、的。相比于城市,在鄉(xiāng)下人們的宗族觀念是要強烈的多的。雖然中國經過打開國門已有近二百年,學習西方的東西已經普遍的像廚房里的調味味精。但中國鄉(xiāng)村的宗族觀念依然強勢。誰和誰是一個家族的,自己和哪家共祖墳,哪家有事出多大力是有心理清晰界限的。鄉(xiāng)村社會的團結力量依然是“人情味”較濃的社會,縱然如今經濟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但鄉(xiāng)村的宗族與熟悉形成的心里聯(lián)系并不會比經濟聯(lián)系得來的團結力量要弱。
從血緣上來說,鄉(xiāng)村的社會團結和城市相比優(yōu)勢并不太大,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血緣濃度都沒有被稀釋過,無論走到哪里中國人擺在第一位、首先想起和相信的依然是血緣。正如馬克思韋伯在《儒教與道教》中所說“中國很難按照西方的
5、形式來實現(xiàn)這種自由,因為從來就擺脫不了宗族的羈絆。遷居城里的居民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同祖籍的關系,保持著同他出生的村子的一切禮儀性的和個人的關系,因為那里有他所屬宗族的祖田和祖祠。” 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全譯彩圖本),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7頁。
中國人“家”的概念是不能用兩三句話說清的。因為它包含和承載的太多。也正因如此,中國城市建筑的水泥再堅硬也沒有阻隔血緣的凝聚,只是相對于農村大家比鄰而居,城里人相互的日常聯(lián)系和見面的頻數(shù)少了。但這相對于農村宗族團結與城市經濟團結的差距就小得多了。
從法理上說,在中國農村政府的(或說官方的)行政、政策是在人們心里有些另類的。這么說是因為在
6、人們心里約定俗成的習俗辦事規(guī)則和宗族內的通人情的族規(guī)是從心里內化的或者說是自己的,無論怎樣自己的和外來的總有個親疏遠近和差異。而后者總有強行介入的外來者形象。當然農村人嘴上很少如此說出,但心里對此的界定還是較明晰的,這從他們對待民事和官事的態(tài)度和行事方式可以明顯的看出。而在城市似乎禮俗的東西并不被人信服,大家辦事還是最好用契約條例、用規(guī)章落筆成文較為安心。而這種安心與村里人的相比也只是在違反承諾時有據(jù)可查而已,至于心里上使對方不安或使對方承受周圍人的“另眼相看”而帶來的壓力則小的多,因為這里是陌生人的社會,人們更多的是過著事不關己的生活。而在熟人社會里則是要對失信承擔更大的邊際成本的,如果某人
7、失信了,他生活的圈子中的人或者說他生活村莊的人會都知道。在大家譴責過后,下次要準備與他打交道的人都會心存芥蒂。而城市即使失信的某個人被準備與他打交道的人知道,那個準備與他打交道的人也會因為認為有契約做保證來和他交往。
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日常的請人辦事是不需要送禮的,而城市是較注重送禮的。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在中國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大家是由一份“人情”來記住別人的好處的,以便于將來有機會還一份更大的“人情”。這不但是自己的心里債務償還了,在更多還債的同時讓對方有一種要返還債務的感覺。費老先生認為這也是鄉(xiāng)村社會維系往來、維系社會團結的原因。魯斯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講日本人關于恩時說:“在公認的社會人際關系中,
8、巨大的欠恩感推動每個日本人竭盡全力以求報恩?!?魯斯本尼迪克特:《菊與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74頁。
同在儒家大文化圈中,雖然中國人沒有日本人那么強烈的“難以報恩于萬一”的心里負擔,但在中國鄉(xiāng)村當有恩于己的人需要時他們還是會提供無償幫助的。有很多時候他們所做的并不是過分拘于理性的,“人情”是沒有具體數(shù)字衡量的,它只有大小之分,而這個大小也是依人們傳統(tǒng)文化中心里內化的風俗來劃分的。在城市里人們之間不是沒費老先生寫的“人情”交往,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更多是理性的,可計算的交往。城市里因為多是陌生人間的交往,所以在交往時對自己利益的計算衡量就自然出來了。而鄉(xiāng)村人們日常交往之時就不可如此,如
9、果這樣大家會認為他沒有“人情味”,所以只有在正規(guī)的場合(如鄉(xiāng)村的集市上)人們才會理性的計算。這也出現(xiàn)了《鄉(xiāng)土中國》中費老先生所寫到的:“我常見隔壁鄰舍大家老遠的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換清楚之后,又老遠地背回來。他們何必到街集上去跑這一趟呢,在家門前不是就可以交換的么?這一趟是有作用的,因為在門前是鄰居,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當場算清是陌生人間的行為,不能牽涉其他社會關系的。”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4頁。
這主要是繞開鄰居間的“人情”。而城市更加市場化的交易則不會有如此現(xiàn)象。所以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主要區(qū)別和制約因素與這個“人情”是分不開的。
10、
前面我已經說過,鄉(xiāng)村的熟人社會與城市的陌生人社會在主要方面是“人情”與“法理”的社會團結的區(qū)別。而再上升一步說,造成兩者區(qū)分的源頭若一個是循環(huán)論另一個則是進化論了。在鄉(xiāng)村社會的長老統(tǒng)治正如費老先生所言是“社會繼替”的,年長者通過教化這個長者特權過程來對年輕人實施權力,而在彼此熟悉已深入人心的共同風俗下,老者將各種禮俗原原本本地傳遞給下一代人,而下一代人在長久的日常生活中積累對禮俗的知識以便逝世后接禮俗教化的權杖。這種“社會繼替”所帶來的禮俗變化非常小,基本上上一代是怎樣的,下一代也是怎樣。也就是說下一代在禮俗思想統(tǒng)治下的生活方式和上一輩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這樣以代際為周期的循環(huán)就形成了。
城
11、市的陌生人社會由于不是靠大家一致熟悉的禮俗來維持社會關系,而由工作或者說是為生活必須的勞動關系形成的契約關系來維持的。代際傳遞雖也在傳統(tǒng)思維下有很強的復制性,但也不再是簡單循環(huán)的了,不同職業(yè)間的代際流動已是主要趨勢。在城市由于受禮俗的長老統(tǒng)治較為寬松,維持在契約下的關系的變動性更強,特別是相對于鄉(xiāng)村,城市的功能在需要完善的動力下促生社會的更快速分工。社會分工的加快使整個社會的團結更加緊密,但縮小到個體層面,則使個體有更多選擇性。從長的時間層次上看,則更像是生物物種突變更多亞種后經過生存斗爭、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也就是城市陌生社會更接近于進化論。當然這里也只是相對于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來說的。
如今中國社
12、會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在工業(yè)化、城市化的沖擊下已有大批人進入城市務工,與此同時大量城市文化進入鄉(xiāng)村,特別是信息傳播的加速帶來的影響,使得上述“社會繼替”在農村已更趨同于城市的進化論式了。但這種分工帶來的影響依然沒有完全改變鄉(xiāng)村的社會結構,鄉(xiāng)村不同于城市的自治系統(tǒng),依然由家族、長老等傳統(tǒng)勢力所把持,由于中國人傳統(tǒng)的民主思想的缺失,農村的民主選舉依然大部分由村莊內大的家族控制。這回歸到我們從《鄉(xiāng)土中國》中看到的,依舊是“人情”長老制與理性契約的差別。即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的不同。
我對費老先生作品的認識也只是蜻蜓點水的一點,這里也是他對我啟發(fā)掛一漏萬的一些感想。相信老先生學貫中西的智慧結晶將啟迪更
13、多的中外學者對中國社會的認識。
我的大學愛情觀
目錄:
1、 大學概念
2、 分析愛情健康觀
3、 愛情觀要三思
4、 大學需要對愛情要認識和理解
5、 總結
1、什么是大學愛情:
大學是一個相對寬松,時間自由,自己支配的環(huán)境,也正因為這樣,培植愛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學生戀愛一直是大學校園的熱門話題,戀愛和學業(yè)也就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在校期間面對的兩個主要問題。
戀愛關系處理得好、正確,健康,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yè)的催化劑,使人學習努力、成績上升;戀愛關系處理的不當,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降。因此,大學生的戀愛觀必須樹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樹立正
14、確的戀愛觀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從下面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對大學愛情觀。
2、什么是健康的愛情:
1) 尊重對方,不顯示對愛情的占有欲,不把愛情放第一位,不癡情過分;
2) 理解對方,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并以對方的幸福為自己的滿足;
3) 是彼此獨立的前提下結合;
3、什么是不健康的愛情:
1)盲目的約會,忽視了學業(yè);
2)過于癡情,一味地要求對方表露愛的情懷,這種愛情常有病態(tài)的夸張;
3)缺乏體貼憐愛之心,只表現(xiàn)自己強烈的占有欲;
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
4、大學生處理兩人的在愛情觀需要三思:
1. 不影響學習:
大學戀愛可以說是一種必要的經歷,學習是大學的基
15、本和主要任務,這兩者之間有錯綜復雜的關系,有的學生因為愛情,過分的忽視了學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學習的時候就認真的去學,不要去想愛情中的事,談戀愛的時候用心去談,也可以交流下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2. 有足夠的精力:
大學生活,說忙也會很忙,但說輕松也是相對會輕松的!大學生戀愛必須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學習的同時不能因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學習期間,放棄學習而去談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學習和感情。
3、 有合理的時間;
大學時間可以分為學習和生活時間,合理把握好學習時間和生活時間的“度”很重要;學習的時候,不能分配學習時間去安排兩人的在一起的事情,應該以學習為第一;生活
16、時間,兩人可以相互談談戀愛,用心去談,也可以交流下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5、大學生對愛情需要認識與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 明確學生的主要任務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贝髮W時代是吸納知識、增長才干的時期。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認識到現(xiàn)在的任務是學習——學習做人、學習知識、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在校大學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社會實踐中,而不是因把過多的精力、時間用于談情說愛浪費寶貴的青春年華。因此,明確自己的目標,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道路,合理分配好學習和戀愛的地位。
(2) 樹林正確的戀愛觀
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歡的愛情: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
17、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yè)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
擺正愛情與學習、事業(yè)的關系:大學生應該把學習、事業(yè)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學習、事業(yè)的關系,不能把寶貴的大學時間,鍛煉自身的時間都用于談情說有愛而放松了學習。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愛情是奉獻而不時索取,是擁有而不是占有。身邊的人與事時刻為我們敲響警鐘,不再讓悲劇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會重來,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 發(fā)展健康的戀愛行為
在當今大學校園,情侶成雙入對已司空見慣。抑制大學生戀愛是不實際的,大學生一定要發(fā)展健康的戀愛行為。與戀人多談談學習與工作,把戀愛行為限制在社會規(guī)范內,不致越軌,要使
18、愛情沿著健康的道路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所說:“在我看來,真正的愛情是表現(xiàn)在戀人對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tài)度,而絕不是表現(xiàn)在隨意流露熱情和過早的親昵。”
(4) 愛情不是一件跟風的事兒。
很多大學生的愛情實際上是跟風的結果,是看到別人有了愛情,看到別人幸福的樣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產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愛情
(5) 距離才是保持愛情之花常開不敗的法寶。
愛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時間,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的大學生愛情失敗,不是因為男女雙方在一起的時間太少,而是因為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多。相反,很多大學生戀愛成功,不是因為男女雙方在一起的時間太少,而是因為他們準
19、確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時間的多少程度。
(6) 愛情不是自我封閉的二人世界。
很多人過分的活在兩人世界,對身邊的同學,身邊好友漸漸的失去聯(lián)系,失去了對話,生活中只有彼此兩人;班級活動也不參加,社外活動也不參加,每天除了對方還是對方,這樣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發(fā)展,不僅影響學習,影響了自身交際和合作能力。
總結:
男女之間面對戀愛,首先要擺正好自己的心態(tài),樹立自尊、自愛、自強、自重應有的品格,千萬不要盲目地追求愛,也不宜過急追求愛,要分清自己的條件是否成熟。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明確大學的目的,以學習為第一;規(guī)劃好大學計劃,在不影響學習的條件下,要對戀愛認真,專一,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認真對待戀愛觀,做健康的戀愛;
總之,我們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讓大學的愛情成為青春記憶里最美的風景,而不是終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