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 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 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后感
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內(nèi)心難以平靜。片中三道門檻的細節(jié),給人以深刻啟發(fā)。
影片開始的時候,周總理風塵仆仆驅車趕到河北省邯鄲市伯延公社開展調(diào)研,基層干部為了接待他,準備了一盤紅燒肉,當時公社大食堂正在給社員們熬難以下咽的樹葉粥。此時此刻,面對基層干部進屋吃飯的盛情邀請,周總理已跨過門檻的腳收了回來,他轉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
影片進入高潮階段,連弟奶奶為了給周總理做一次拽面,不惜賣掉自己的壽材去換半袋面粉。當連弟爸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拽面出現(xiàn)在周總理面前時,面對基層群眾的真誠邀請,他和鄧大姐心領神會,跨過了那道門檻,吃起了那碗飽含深情厚意的
2、拽面。此時此刻,他們已決定出錢把老人的壽材贖回來,準備離開后還給可愛的老人。
還有一個關于門檻的細節(jié),電影里有所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精彩。在干部社員座談會上,張二廷敢于揭露矛盾,幫助周總理沖破了基層干部的“信息封鎖”,打開了調(diào)研的突破口。總理怕二廷會后產(chǎn)生心理壓力,又得知他的家庭狀況,第二天親自登門拜訪。周總理和二廷,一個門外一個門里,隔著門檻像親兄弟一般談話,還聊起了領養(yǎng)孩子的話題……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中國農(nóng)村最普通的群眾完成了一次心與心的溝通,那道門檻成為他們意見交換、情感融合的交流平臺。
從某種角度而言,電影中的那道門檻極具象征意義,是一個執(zhí)政黨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如何直面民心。在人
3、民群眾掙扎在饑餓生死線上的歷史背景下,總理拒吃紅燒肉,以操守贏得了民心;主動端起連弟奶奶的拽面,以真誠回應了民心;和二廷門檻邊促膝交談,以關懷溫暖了民心。面對三道門檻,周總理的一退一進一次懇談,不僅體現(xiàn)了他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更體現(xiàn)了黨的領袖對民心的敬畏與呵護。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千百年來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國家的力量來源于人民群眾,執(zhí)政黨的未來取決于民心向背。正因如此,影片通過反映周總理在伯延四天四夜發(fā)生的真實故事,用細膩的藝術手法,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之間形成“天下歸心”“萬眾一心”局面的精神條件和情感密碼。
親民的作風。影片充分反映了周總理待
4、民以誠的人格魅力,無論是下到農(nóng)田和社員一起插薯秧,坐在炕上聽連弟奶奶唱戲,還是拉起郭百歲的手喚聲“老哥哥”,與鄉(xiāng)親們一起吃稀粥和代食窩頭,對伯延人民和全體觀眾而言,周總理的真誠質(zhì)樸、善良謙和、平實親切,使他就像自己身邊的慈父、老師、兄長、朋友,消除了與大家的心理距離,凸顯出周總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輝。我想,這一個“親”字,是治愈一切疏遠群眾、漠視群眾、脫離群眾行為的思想良藥。
愛民的情懷。影片中隨處可見的細節(jié),如周總理讓鄧大姐給孕婦送開塞露,讓秘書找來馬車送水,俯身為汪老師浮腫的腳穿鞋,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錢給孩子換上新衣等,動情地描繪出總理與人民甘苦與共、肝膽
5、相照的大愛。畫面中反復出現(xiàn)周總理沉思的神態(tài)和深邃的目光,將他面對人民疾苦時的悲憫凝重、焦灼愧疚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不禁讓人想起艾青的那句名詩“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想,有了這一個“愛”字,就可以真正夯實黨群、干群之間的情感基礎,就能夠激發(fā)出億萬群眾實現(xiàn)夢想的磅礴力量。
為民的擔當。“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在伯延四天四夜的調(diào)研中,周總理踐行了自己的這句名言。其實,他的種種努力就是要求證中央決策失誤造成的嚴重后果,為全國范圍內(nèi)調(diào)整政策、保障民生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需要徹底貫徹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需要極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力挽狂瀾的政治勇氣。我想,這一個“為”字,標注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強調(diào)了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與歸宿。
電影的最后一個鏡頭,是周總理辭別前轉身深情地望著大家,目光溫暖而堅定,仿佛在說,要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我們才能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成功跨越前進途中考驗我們的那一道道“門檻”……
二〇一四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