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吳林街道中學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232 平行線的性質教案 (新版)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吳林街道中學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232 平行線的性質教案 (新版)北師大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2.3.2平行線的性質教案
教學目標
1、熟練應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別直線平行的條件解決問題.
2、逐漸理解幾何推理的要領,分清推理中“因為”、“ 所以”表達的意義,從而初步學會簡單的幾何推理.
3、經歷觀察、討論、推理、歸納等活動, 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能夠應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解決問題.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準確及熟練應用.
教法與學法指導:
平行線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不僅是研究其他圖形的基礎,而且在實際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關知識,對學
2、生更好的認識世界、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學中我鼓勵學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充分交流.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性質和判定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別直線平行的條件.請同學們回答下面的問題.
問題1: 平行線的性質有哪幾條?
問題2:判別直線平行的條件有哪幾個?你現(xiàn)在一共有幾個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
問題3:在應用二者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生1:平行線的性質有: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
3、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生2:判定有: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生3:使用判定時是已知角的相等或互補說明二直線平行;
使用性質時是已知二直線平行說明角的相等或互補.
問題4:如圖2.3—1,直線a,b被直線c所截,
(1)當∠1=∠2時,你能結合圖形用推理的方式來說明
a∥b嗎?
(2)若∠2+∠3=180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總結已有的知識,并通過問題4 這個基本圖形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推理的方法來說明理由,滲透運用學過的定義、定理公理進行
4、推理的意識,從而為本節(jié)課進行幾何推理做好鋪墊.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例1. 如圖2.3—2 :
(1)若 ∠1 = ∠2,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jù)是什么?
(2)若∠2 = ∠M,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jù)是什么?
(3)若 ∠2 +∠3 =180 ,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根據(jù)是 什么?
解:(1)∠1 與 ∠2是內錯角,若 ∠1 = ∠2,則根據(jù)“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得BF∥CE;
(2)∠2 = ∠M是同位角,若∠2 = ∠M,則根據(j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得AM∥BF;
(3)∠2 與∠3是同旁內角,若 ∠2 +∠3 =180 ,則根據(jù)“同旁內角相等
5、,兩直線平行”,得AC∥MD.
說明:學生先自己讀題、識圖,找出已知條件,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從分析角的位置關系入手,以便從復雜圖形中剝離出基本圖形,然后對照兩直線平行的條件作出判斷.對于個別學生找錯線的情況教師要糾正清楚.
例2 :如圖2.3—3, AB∥CD,如果 ∠1 =∠2,那么 EF 與 AB 平行嗎?說說你的理由.
解:因為 ∠1 = ∠2,
根據(jù)“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所以 EF∥CD.
又因為 AB∥CD,
根據(jù)“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
所以 EF∥AB.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讀圖、理解題意,啟發(fā)學生由已知的條件
6、可以推導出什么結論,并讓學生知道第一步推理的結論可以作為后面推理的條件.
例3:如圖2.3—4,已知直線 a∥b,直線 c∥d,∠1 = 107,求 ∠2, ∠3 的度數(shù).
解:因為a∥b,
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
所以 ∠2 = ∠1 = 107 .
因為 c∥d,
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
所以 ∠1 + ∠3 = 180 ,
所以 ∠3 = 180- ∠1 = 180-107
= 73 .
設計意圖:例1,由于有了第引入的問題4的鋪墊,學生的探究方向就會比較明確.
7、例2,比例1多了一步推理,例3,兩組平行線的選擇應用.三個問題層層遞進,但目的均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進行推理的能力.
三、隨堂練習,鞏固提高
1. 如圖2.3—5,已知=105,=75,你能判斷a∥b嗎?
2.3-6
2.如圖,2.3—6,已知AB∥DF,DE∥BC,∠1=65,求∠2,∠3.
3.如圖2.3—7,AE∥CD,若 ∠ 1 = 37 ,∠D = 54 ,求 ∠2 和∠BAE 的
8、度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練習1是判別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練習2是平行線的性質的應用;練習3則是性質與判定的綜合應用. 三者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說理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說明:由于初次接觸較嚴格的推理論證,學生需要的時間會較長,而且在書面表達方面還有些欠缺,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空間,并可通過板書為學生進行推理示范.對于題1,有學生認為,是同位角,教師要及時糾正. 同時可進一步得出: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對于2教師引導學生可總結出: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于另一個角的兩邊,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
四
9、、合作探究,深化拓展
如圖2.3-8,2.3-9所示,已知AB∥CD,分別探索下列兩個圖形中∠D與∠E,∠B的關系,并加以說明.
解析:
方法1:過點E作一條直線EF使EF∥AB(如圖2.3-10)可得到BEF=B,又已知AB∥CD,可得EF∥CD,可推出FED=D.
方法2:要說明D+E+B=360,設法把這三個角分成兩組,使每組角的和為180即可.故作EF∥AB(如圖2.3-11)使圖中出現(xiàn)兩組同旁內角.
2.3-11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探究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探究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圖形的能力.通過運用新知來進一步探討得出新結論進一步發(fā)展
10、學生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歸納能力、探索新知能力.
說明:由于此類題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陌生,所以教師可先提示學生用兩角器測量一下得到360,進一步引導學生做輔助線的方法.此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探究能力挖掘他們的潛力,由學生完成過程.
四、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本節(jié)課是對我們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應用和提高.那么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生: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應用.
在應用它們時,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使用判定時是已知角的相等或互補說明二直線平行;
使用性質時是已知二直線平行說明角的相等或互補.
在寫幾何推理的過程中,因為和所以分別表達的意義是什么?根據(jù)是什么?
生:因為
11、表達的是已知條件,所以是推導出的結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本節(jié)課的內容,指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力求讓學生的能力在反思中提升。
五、達標檢測,反饋矯正
基礎題
2.3-12
1.如圖2.3-12直線a,b被直線c所截 ,
(1) 如果a∥b,∠1=60,那么∠2,,∠3,∠4為多少度。為什么?
(2) 如果∠1=60,∠3=120,直線a、b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2.如圖2.3-13,a∥b, ∠1=65∠2=140,則∠3等于( )
A.100 B.105 C.110 D.115
提高題
3.如圖2. 3-14,已知∠1=∠2,AC∥E
12、D,試說明AB∥FD.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當堂檢測及時獲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確哪些學生需要在課后加強輔導,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促學
必做題:課本習題54頁習題2.6的第1,2題.
選做題:課本習題54頁習題2.6的第6題.
板書設計
2.3平行線的性質(2)
平行線的判定
平行線的性質
例1
例2
例3
學生板演區(qū)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基礎上,開始的深入的學習.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能熟練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直線平行
13、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為后面學習證明打下基礎.從新課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進行建構,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恰當確立教學起點,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在練習的設置過程中,從易到難,由簡單的平行線性質的應用到兩步或三步的推理,層層遞進,學生容易接受.而且,還設計了知識的拓展提高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性質和判定的理解.但是因為學生初次接觸正規(guī)的推理,有的還不能理解它的意義,不知應該說什么,根據(jù)什么,得出什么,哪個放前提哪個放結論還不能充分的理解,導致出現(xiàn)錯誤.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同時,學生對基本圖形的認識能力仍有待提高.
對于探究題的安排,我希望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力爭“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是題量偏大,時間太吃緊,以至于下課了還沒處理完,今后在教學中可以再精選精講上下功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