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暖花開》的教學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面朝大海暖花開》的教學案例(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教學案例
杜相玲
[教學設想]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新編省編教材職教課本第三冊中的一篇詩歌。本詩淺顯易懂,但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將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由淺入深、不斷深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以“三自”貫穿課堂——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本詩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步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反復誦讀,理解與感悟由淺入深,逐步遞進。
這樣做的理論依據(jù)是:新課程改革主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要尊重、傾聽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合理引導,使學生產(chǎn)生更精彩的觀點。
教學過程是:(一)賞讀:教師范讀,學生初
2、步欣賞詩歌的美,聽讀之后說說自己對這首詩的整體感知;(二)品讀:學生自讀全詩,推測判斷一下詩人的情況;教師介紹詩人的情況(自殺結局、單調生活與孤獨心靈),讓學生再讀本詩,說說自己新的理解與感悟;三讀本詩,欣賞研究本詩的藝術價值;討論交流之后,教師介紹一篇賞析文章,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教師介紹詩人之死的文章《海子:詩與死》,再讓學生四讀本詩,深入體會,并說說此時的理解與體驗。(三)誦讀:賞讀、品讀之后,配樂誦讀此詩。(采用滾讀和齊讀的不同形式,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詩歌,誦讀時力求達到詩歌和心靈的共鳴。)多種形式的誦讀和感悟之后,請每個學習小組找出代表說一句最有感受的話。
課時安排:一課時
3、。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趣
某個初春的傍晚,天空飄著細雨,海子去到一間飯店對老板說:我給你朗誦自己的詩歌,你給我酒喝。老板看著這個身材不高,頭發(fā)又長又亂,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不能在這里朗誦你的詩。2001年,“人民文學詩歌獎”在空缺了兩年之后,授予給了海子和另一位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二. 講授新課
(一)賞讀
聽教師朗誦,學生聽讀之后說說自己最初的感受:讀了這首詩,你一定會受到感染和影響,請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準備,然后進行小組交流。之后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發(fā)言。
課后補記——
彭娟:這首詩有
4、某種吸引力,感覺很輕松。
李莎:寫的是一種平凡、幸福的生活。
王靜:讀完這首詩,讓人覺得自己十分幸福,覺得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
邢嬡萌:我感到了生活非常美好。
奚蘊麗:這首詩語言并不是十分華麗,但是能讓人產(chǎn)生一種親切、放松的感覺, “活著”真好。
(二)品讀
1、學生自讀全詩,推測一下詩人的情況:請自讀,透過本詩,想象推測一下,詩人是個怎樣的人?
先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課后補記——
王繡:作者很樂觀,很善良,對生活充滿希望。
閆麗:詩人大概是長期經(jīng)歷著某種“痛苦”,終于有一天,他掙脫了,可以做一個幸福的人,可以誠摯的祝福自己熱愛的人了。
宋甜甜:我覺得作者是
5、個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覺得她是一個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斷追求幸福的人。
彭娟:作者可能是一個游牧詩人,家住在農村,生活水平不高,最大的愿望是周游世界。他以前可能不幸福。
王靜:我想既然第一句為“從明天起……”那么當時作者一定不幸福,但作者樂觀,易于滿足。
初宇:詩人住在海邊,房子周圍有花。
李莎:全詩提到過四次“幸?!?。開頭兩段都是以“從明天起”開頭的。詩人可能經(jīng)歷著讓他高興的事,正被幸福包圍著,也有可能是作者剛剛走出了低谷,遠離了挫折。
教師介紹詩人的情況。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懷寧縣高河查灣。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yè)后任教于中國
6、政法大學。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海子的生前好友、詩人西川回憶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可見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詩歌事業(yè)中,達到了忘我的境地,以犧牲塵世的幸福生活為代價了。
海子也是一個沉湎于心靈孤獨之旅的詩人,一個理想主義的詩人。他具有復雜性格,二重人格,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墮入塵世成為俗人。
2、再讀本詩,說說自己新的理解與感悟:聽了剛才的介紹,請再讀本詩,然后說說自己新的理解與感悟。
7、課后補記——
王靜:聽完老師對海子的悲慘一生的介紹,再讀這首詩,的確是能夠看出海子對幸福的渴望。最后幾個“愿你”,也是他對其他人的一種祝福吧,“只愿”也說明了他的無奈,他的處境艱難。
黃倩:我覺得詩人雖然希望自己的明天能夠幸福,但更多的是祝福別人,自己“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孫建慧:“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體現(xiàn)作者熱愛美好人間,厭惡人間的丑惡。
姜新梅:從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的孤獨,他祝福所有的人在塵世獲得幸福,而他自己卻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3、三讀本詩,欣賞體會本詩的藝術價值
邊讀邊體會,然后小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課后補記——
姜新梅:全詩描繪了一個“世外
8、桃源”,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熱愛與憧憬,也給讀者無盡的想象。
王亞飛:整首詩語言簡單,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蘊含著豐富、真摯的感情。
夏文泉:這首詩歌以“從明天起”開頭,描繪著一幅明天的美麗畫卷。最后一段有三個“愿你”,強烈表達了作者肯定世俗生活,但又不愿墜入世俗生活的思想。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第一段及詩歌題目前后呼應,再次表達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渴望,對世外桃源的向往。
余莉萍:這首詩的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人無限的遐想。大海是寬廣的,春天是美好的。
4、教師介紹一篇他人的賞析文章
文章主要段落的起始句是: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
9、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欢毑熘?,會發(fā)覺海子對塵世幸福的“熱愛”是有限的?!腥朔治龊W诱f:“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強悍的第二自我的長時間的沖突,使他的詩一再出現(xiàn)雅各森布所說的‘對稱’?!薄硗猓@首詩的審美意象也很值得品味一番。一是意象空曠;二是以實顯虛,以近顯遠;三是語言純粹、本真。……當然,這首詩的風格,以輕柔、明麗見長,卻也不無稚嫩之處,缺少一點凝重感、厚重感?!?
這是劉真福先生的《明麗的畫,空靈的心》以此來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師再介紹一篇關于海子詩與死的文章
文章題為《海子:詩與死》,介紹
10、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海子的精神世界,理性地看待他的死亡。
文章主要段落的起始句是: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靜靜的海子躺在鐵軌上,在他的身上是打開的《圣經(jīng)》。遠方,火車呼嘯而來,一代天才詩人由此走向了另一個世界?!W邮且曉姙樯模娛撬膶懻蘸捅憩F(xiàn),也是他生命的毀滅與終結。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他最后自殺時的全部的死亡意識和死亡景象,而且它們是那么的生動和真實?!绾W拥纳爸劣盐鞔ㄋf,海子是一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詩中一個重要的命題……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討過自殺的方式,而最終選擇了臥軌,……詩人選擇鐵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斷裂的身體
11、。海子在死前的相當長的時間時里,是有精神分裂傾向的,直至后來發(fā)展為精神分裂癥?!虼耍覀冇欣碛上嘈?,詩人的斷裂的身體的死亡意象和選擇鐵軌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可以說是為先聲的。……海子去山海關時帶了四本書……對于海子選擇山海關,朱大可認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我們注意到,詩人的詩中多次提到山脈和海洋?!W邮?月25日去山海關的,在山海關徘徊了一個下午和一個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開始向臥軌的地方走去,并最終選擇了黃昏時分。而讓我們如遭電擊的是,就是黃昏時分,我們也在詩中找到了它的死亡意象……至此,我們己經(jīng)在詩人的詩中發(fā)現(xiàn)了他最后死亡時的全部死亡景象……當詩成為詩人的生命,成為詩人的信仰,詩與死
12、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義……
5、四讀本詩,深入體會
請大家?guī)еF(xiàn)在的心情,現(xiàn)在的體驗,自讀全詩。邊讀,邊體會。
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教師也禁不住放聲朗讀了起來,學生自然而然地跟讀起來,特別是讀到最后一節(jié)三個祝福,真摯而強烈。
6、說說此時的閱讀體會
課后補記——
彭娟:看了有關海子及死亡的文章之后再來讀本詩,感覺到自己曾經(jīng)的判斷和感受是很膚淺的。作者是痛苦的,但他憧憬希望;他是封閉的,但他渴望溝通。
王迅:再讀海子的詩,我感到了他內心的痛苦。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也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孫成霞:我覺得作者在那樣的心境中仍關心著別人,希望別人得到幸福,
13、他有著海一樣的胸懷,春天一樣的明麗。
(三)誦讀
1、賞讀、品讀之后,配樂誦讀此詩。采用滾讀和齊讀的不同形式,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詩歌,讓學生在詩歌的溫馨祝福與詩人的冷峻死亡的強烈對比中,調整自己的價值觀、生死觀,珍惜詩人的祝福,珍惜生活的美好。誦讀時力求達到詩歌和心靈的共鳴。
2、每人說一句最有感觸的話,作為學習本詩的結束語
課后補記——
王靜:我們不僅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要勇敢地直面生活。
夏文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幸福的人!
孫亞楠:我們生活在這世上,我們應該對生活充滿信心,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快樂,體驗生活帶給我們的酸甜苦辣,這也是一種體驗,這也是一種財富。
吳
14、娟:雖然作者生前的生活貧窘,但他留給我們的詩是無價的。
課后反思
這首詩的特點是語言清新明朗,意象單純明凈,詩情溫暖美好,是詩人真誠良知的體現(xiàn),詩的背后卻藏著一顆高貴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紹作者,只需引導學生逐步體味詩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豐富而又復雜的內心世界。另外,職業(yè)學校特別是幼教專業(yè)的學生擅長朗讀,喜歡詩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師生的交流較多。所以針對學生和這首詩歌的特點,在教師的不斷引導和感染下,學生不斷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產(chǎn)生了很多新鮮、精彩的觀點。學生不斷深入地基礎是貫穿課堂的不同形式的朗讀。有目的的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推敲詩歌的脈絡和節(jié)奏,詩歌的內蘊會越來越清晰;充分理解內容之后的誦讀,更可以使學生和詩人心靈達到共鳴。以次達到體驗美好詩情,理解詩人生命中的兩難心境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