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案8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案8頁(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第四單元可分兩塊內容“巖石”和“礦物”,前三節(jié)課主要探究“巖石”后三節(jié)課主要探究“礦物”,前三節(jié)探究“巖石”課是相互聯(lián)系,逐步深入的。第一課“各種各樣的巖石”就是讓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運用多種感官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獲取巖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關巖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據一定的特點對巖石進行簡單的分類。第二課“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是在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外部特征基礎上深入觀察巖石的結構和顆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實驗)來觀察巖石,初步認識常見的幾種巖石的
2、顯著特征,并利用這些顯著的特征,根據資料能夠對巖石進行識別,初步了解構成巖石的顆粒,為第三課“巖石的組成”打下學習基礎,第三課則更深入地讓學生分析構成巖石的顆粒即巖石構成巖石的礦物。
本節(jié)課圍繞兩個探究活動展開:一是進一步觀察巖石。對板巖、花崗巖、大理巖、石灰?guī)r等幾種常見的巖石進行進一步的觀察,以了解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為主要的觀察目的,通過新的觀察方法和簡單的實驗,認識幾種常見巖石的顯著特征 ,關注巖石的本質特征。二是識別巖石。要求學生在進一步觀察巖石的基礎上,綜合概括不同編號巖石的顯著特征,并根據巖石的顯著特征,對照巖石資料來識別巖石,最后驗證自己的判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3、、初步認識板巖、砂巖、花崗巖、大理巖、石灰?guī)r、礫巖等幾種常見巖石的顯著特征。
2、不同種類的巖石在結構和構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記錄、描述幾種常見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
2、根據巖石的顯著特征對照有關資料識別巖石。
3、根據需要對巖石進行觀察、比較、及查閱相關資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觀察、比較、記錄、描述的重要性。
2、通過組內分工合作,描述匯報,說說猜猜的組織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意識。
3、培養(yǎng)收集、研究巖石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記錄、描述幾種巖石的特征。
難點:根據巖石的特征對照資料識別巖
4、石。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1號花崗巖、2號大理巖、3號石灰?guī)r、4號板巖、5號砂巖、6號礫巖、鑷子、滴管、滴瓶、稀鹽酸、放大鏡、碟子、水杯、濕毛巾。
2、演示實驗:巖石標本、滴管、稀鹽酸、滴瓶、碟子、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幾種常見的巖石圖片)它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巖石,要說說猜猜這些巖石,首先得認識它們。
二、觀察巖石實驗
1、(出示:花崗巖、礫巖)討論觀察方法
2、交流反饋
3、指導滴稀鹽酸的方法
4、討論觀察記錄表
5、學習溫馨提示
三、學生觀察實驗
四、實驗匯報
五、鑒別巖石
1、剛才同學們對巖石進行了描述,接下來,我們來
5、看一看地質學家是怎樣描述巖石的?
2、學生閱讀
3、根據巖石資料識別六塊巖石分別叫什么名字?(出示課件)說說你判斷的理由。
4、(出示課件)對照泡泡圖,驗證鑒別結果。
5、說說猜猜六塊巖石
六、總結談話
板書設計:
摸 顆粒
顏色
認 (放大鏡) 條紋
識
6、 看 ……
幾 (滴稀鹽酸)
種
常
見 聽
的
巖
石
聞
第二部分 試教體會
讓探究的天空更蔚藍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試教體會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7、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因此,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有效性,將是決定能否達到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這一目標的關鍵。
一、巧鋪搭石是有效探究的前提
探究材料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教師精心設計、選擇、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探究式教學得以開展的根本,是學生參與實踐,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因此,我根據本課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具體情況精心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可操作性的六塊巖石。比如:在選取板巖、石灰?guī)r和頁巖的時候,教材上說敲擊
8、板巖有清脆的聲音,而敲擊頁巖沒有砰聲,經過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敲擊板巖和頁巖發(fā)出的聲音沒有明顯的區(qū)別,所以板巖和頁巖只能選取其中的一種。如果選取板巖和石灰?guī)r的話,這兩塊巖石在顆粒顏色、顆粒粗細、顆粒的結構上比較相似,在視覺上造成模糊的感覺,顯然,只停留在表面的觀察是難以區(qū)別出來的,必然會促使學生進一步仔細地去探究它們內部的不同點。而在選取石灰?guī)r時發(fā)現(xiàn)許多石灰?guī)r上有很多白色的雜質,看上去像是白色條紋,試教的時候,學生往往把這些雜質當作石灰?guī)r的顯著特征來描述,于是,我又對每一塊巖石作了精心地挑選。
其次,在學生對某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時,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如試教時,在觀察實驗的一開始就
9、給學生提供了稀鹽酸的滴瓶、滴管,學生對這些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把老師布置的觀察任務拋到了腦后,再加上我老是擔心完不成“任務”,給學生12分鐘時間去觀察6塊巖石,可想而知,學生對巖石的觀察只有草草收場!造成學生描述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團糟。于是,我在巖石的數(shù)量上作了調整,讓學生自主選擇4塊巖石進行仔細地觀察,在學生對巖石的顆粒、巖石結構等充分觀察后發(fā)放稀鹽酸,還留給學生對所收集的事實進行交流、梳理、思考、完善的時間。所以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巖石描述得比較到位,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是有效探究的關鍵
精心選擇活動材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課堂教學,服務于學生,使他們有效地進行科學探究,如何使這些結構
10、性材料發(fā)揮它的最大效用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試教前,學生對于巖石及觀察巖石的方法究竟掌握到何種程度是個未知數(shù),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巖石的方法及觀察巖石什么內容的指導上是盲目的。結果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收效卻不大,學生對于層理、條紋、顆粒結構等眾多的新名詞新概念還是一籌莫展,再讓四年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對巖石特征的觀察、記錄,真是難上加難!要突破這個難點,我首先想到的是源頭問題——我們的學生對巖石及觀察巖石的方法等等的前概念究竟有多少?在反復鉆研教材及參考資料后,發(fā)現(xiàn)了第四單元可分兩塊內容“巖石”和“礦物”,前三節(jié)課主要探究“巖石”后三節(jié)課主要探究“礦物”
11、,前三節(jié)探究“巖石”課是相互聯(lián)系,逐步深入的。第一課“各種各樣的巖石”就是讓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運用多種感官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獲取巖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關巖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據一定的特點對巖石進行簡單的分類。第二課“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是在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外部特征基礎上深入觀察巖石的結構和顆粒,能夠初步認識常見的幾種巖石的顯著特征,并利用這些顯著的特征,根據資料能夠對巖石進行識別,初步了解構成巖石的顆粒,為第三課“巖石的組成”打下學習基礎,第三課則更深入地讓學生分析構成巖石的顆粒即巖石構成巖石的礦物。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對教案又作了全新的設計。現(xiàn)在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12、首先在試教班級先上了第一課,因為這是開展第二課教學的基本前提。第一環(huán)節(jié)初步觀察巖石刪掉,因為是屬于第一課的內容。本課主要圍繞著兩個探究活動展開:一是學生自主探究,進一步觀察巖石。在觀察、記錄、描述巖石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提煉巖石的顯著特征。二是識別巖石,根據巖石的顯著特征,借助資料來分析、鑒別巖石的種類。在指導觀察時,我把重心落在指導觀察巖石的顆粒及滴稀鹽酸看反應上,對于其他難以理解的概念輔以形象的感性圖片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又對觀察記錄表作適當?shù)恼{整,用打“√”的方法來降低學生記錄的難度。在學生觀察巖石時,又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這6塊巖石雜亂無序且不能深入。再加上過早的發(fā)放稀鹽酸,學生特別熱衷
13、對新鮮事物的研究,整個探究活動費時而無效。因此,我讓學生在觀察巖石8分鐘后再來領取稀鹽酸,在溫馨提示里特別強調自主選擇喜歡的4塊巖石,分工合作,一塊一塊地觀察。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潛心、細致地觀察巖石。學生在匯報時,起先允許借助觀察記錄表描述巖石的特征,然后給學生梳理、完善觀察結果的時間,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巖石,接著出示兩塊看上去比較相似的巖石讓學生比較著描述出它們的異同,在閱讀了巖石專家對巖石特征的描述后,讓學生提煉每塊巖石的顯著特征來識別巖石,最后用巖石顆粒泡泡圖來驗證判斷。這樣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學生對巖石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這是對學生有效探究最好地詮釋!
三、激情導趣是有效探究的法寶
興趣
14、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變傳授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娛樂電視經常有說說猜猜這一節(jié)目,我將這一活動在課前作為游戲形式引入課堂,通過學生描述猜測本班同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悟到只有抓住人物顯著特征進行描述方能獲取成功的道理,又為下面巖石教學中抓巖石的顯著特征說說猜猜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實屬一舉兩得!在引題環(huán)節(jié),把六塊巖石做成卡通人物,以有請今天說說猜猜的主角閃亮登場切入主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在根據巖石顆粒情況鑒別觀察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泡泡圖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顯得比較復雜,很難理清頭緒,因此讓學生用心鑒別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于是,我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改為:人人手拿
15、巖石,巧設為巖石找家的游戲,學生探究的熱情被激活了,紛紛舉起巖石,目不轉睛地跟著大屏幕上的箭頭尋找?guī)r石的家。然后問學生為巖石找到家了嗎?當看到為巖石找到家的學生一臉的興奮時,我就知道這不僅是學生對巖石的明顯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經歷了認認真真鑒別巖石的過程。在學生全面認識了巖石之后,我又設計了說說猜猜的環(huán)節(jié),明確的游戲規(guī)則實際上是在進一步強調要抓住巖石的顯著特征來描述,描述的同學興致勃勃,猜的同學興趣盎然。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何樂而不為?
此外,本課教學也給我留下了不少困惑:教師本身缺乏有關巖石的知識,是指導學生認識巖石的很大障礙!學生對許多專業(yè)詞語的理解程度
16、如何把握?表格的簡化設計,降低了學生記錄的難度,但是否會影響學生記錄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敲擊巖石聽辨聲音更科學?怎樣辨別巖石顆粒結構是松散還是緊密?其標準是什么?
第三部分 個人簡介
96年參加工作,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從教科學五年來,注重課堂教學中有效探究的研究,現(xiàn)任臺州學院附屬小學科學教師。以下是近年來獲得的榮譽:
1、2008年獲臺州市教學大比武一等獎;
2、2008年獲臺州市教學能手稱號;
3、2008年獲臨海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
4、2007年獲臨海市教科研先進個人稱號;
5、2006年獲臺州市級課題成果二等獎;
6、撰寫的多篇論文獲臺州市一、二等獎;
7、主持多個課題的研究,其中獲臺州市級課題研究優(yōu)秀結題的2項;
8、多次承擔臨海市級公開課、研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