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作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作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作用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界的共識。作為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熱點之一。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為課改的熱點談幾點認識:
一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
2、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興趣,增加體驗,培養(yǎng)能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
(1)收集。
3、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
(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4、設計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
5、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fā)展過程,主動地發(fā)現(xiàn)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yǎng)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此課時,采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后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不能比擬的。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
6、,相對于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蘊含著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發(fā)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于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著音樂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yè)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于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鐘啟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
7、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崩碚摰年U述,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活動與生活緊緊相連,能把學生帶入現(xiàn)實社會之中,產生親切感,使其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梢姅祵W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 實踐活動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tǒng)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
8、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fā)現(xiàn)其本質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獲得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么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
9、”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xiàn)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著,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么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后,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里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么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
10、在聯(lián)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fā)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四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xiàn)。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常可以揚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
11、發(f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顒涌梢栽诮處煹膮⑴c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
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又如:小學數學第七冊教材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后,我指導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折疊出它的,并用自己最喜歡
12、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并用,啟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的折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由學生提出,規(guī)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夠不拘泥于書本,不依常規(guī),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fā)現(xiàn)、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五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
13、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xiàn)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huán)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俊薄盀槭裁淬y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于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
14、養(yǎng)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xiàn)實中的事物建立聯(lián)系。
2.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fā)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么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guī)“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
15、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