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高中地理選修六人教版 練習:4.4生物多樣性保護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編高中地理選修六人教版 練習:4.4生物多樣性保護 Word版含答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編地理教學資料
2019.4
第四節(jié) 生物多樣性保護
基礎鞏固
1目前在長江口相繼建起了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qū)、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與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等。其主要目的是( )
A.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B.增加入海徑流
C.豐富旅游資源 D.保護長江口生物多樣性
解析:隨著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及上中游人為因素的影響,三角洲濕地面積減少,三峽工程的建設使中華鱘洄游路線被阻斷。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態(tài)變得越來越差,一些水生生物及鳥類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能夠使長江口生
2、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答案:D
2生物多樣性不包括( )
A.遺傳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
C.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性 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解析: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有機體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復合體之間的多樣性和變異性。具體包括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最基本層次)——包括地球上整個空間的物種;遺傳多樣性(微觀層次)——指物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同種內兩個隔離地理種群間及單個種群內個體間的遺傳變異;生物群落多樣性或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宏觀層次)——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變化。
答案:C
3下列關于物種滅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森林、草地、
3、濕地的破壞導致物種滅絕
B.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
C.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
D.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
解析:森林、草地、濕地為動物提供棲息地,它們的破壞會導致物種滅絕。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更多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答案:C
4下列關于物種滅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就是物種多樣性
B.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
C.物種滅絕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所以我們人類不必杞人憂天
D.目前,地球上的物種數量為500萬~5 000萬,物種豐富,所以生物多樣性減少不會對人類產生影響
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
4、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故A項錯?;蚴俏锓N的組成部分,物種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中心,所以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物種滅絕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但由于人類活動的干預,物種滅絕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樣性減少。由于食物鏈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種植物,往往有10~30種依附于這種植物的動物和微生物也隨之消失,而每一個物種的消失又減少了自然和人類適應變化條件的余地,所以人類應該保護生物多樣性。
答案:B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物種滅絕是一種偶然的不幸事件
B.地球上的物種以生活在熱帶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種最豐富
C.化石證據表明,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
5、為600萬年
D.迄今人們還未能確切地知道地球上的物種有多少,但生物學家估計有5億種
解析:物種的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自古就有,并不是偶然現象。生物物種的平均壽命為500萬年,哺乳動物的平均壽命為600萬年。據生物學家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現有500萬~5 000萬種。
答案:B
6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些物種的分布范圍較廣,沒法采取保護措施
B.物種滅絕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
C.人類的一些技術發(fā)明得益于從生物的器官和行為得到的啟示
D.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不要食用野生動物,要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
解析:應根據物種的不同分布狀況和其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保護
6、措施,如就地保護或遷地保護等,A項說法錯誤。
答案:A
讀漫畫,完成第7~8題。
7這幅漫畫可以用來說明( )
A.駱駝是由羊進化來的
B.草原逐漸進化為沙漠
C.物種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改變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D.一個物種滅絕后,又有新的物種產生,因此,人們不必擔心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8針對漫畫中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護和改善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防止進一步惡化
B.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對人類沒有影響,所以可任其發(fā)展
C.在此地區(qū)大面積植樹造林,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張
D.圖示環(huán)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
解析:讀漫畫解此題需搞清四個問題:一是森
7、林、草地、濕地的破壞導致物種滅絕;二是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三是物種滅絕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四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成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內容。然后分析各選項作出判斷。
答案:7.C 8.A
9讀下面“近300年來世界物種滅絕的趨勢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 自然保護區(qū)是人類為了保護動物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選擇的典型區(qū)域,我國自然保護區(qū)事業(yè)從無到有,蓬勃發(fā)展。自1956年建立首個自然保護區(qū)至今,已經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qū)1 757個,其覆蓋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約13.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88個,有22處自然保護區(qū)被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
(1)最近300年
8、里,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呈 的趨勢。?
(2)試分析物種滅絕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自然原因: ;?
人為原因: 。?
(3)人類為何要盡力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4)我國將自然保護區(qū)分成三大類:綜合生態(tài)保護區(qū)、野生生物保護區(qū)和自然遺跡保護區(qū)。其劃分依據是( )
A.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對象
B.自然保護區(qū)的位置
C.自然保護區(qū)的級別
D.自然保護區(qū)的經濟價值
解析:由近300年來世界物種滅絕的趨勢圖可以看出,隨著人口的迅速增加,物種滅絕加速。物種滅絕是自然現象,而人類活動加快了物種滅絕的速度。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維護生態(tài)平衡,維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生物還具有很高的經濟
9、價值。題中劃分自然保護區(qū)的依據是保護對象的不同。
答案:(1)加快
(2)在生物競爭中自然淘汰 人類破壞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環(huán)境
(3)一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維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二是許多生物的利用價值還有待于人類研究和開發(fā)利用,能給后代留下廣闊的生存選擇空間。
(4)A
能力提升
1近年來,建設防護林提倡多樹種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產品多樣化
B.美化林區(qū)環(huán)境
C.降低植樹成本
D.增強林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解析:防護林建設提倡多樹種搭配的根本目的是使林區(qū)生產者多樣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復雜化,從而增強林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答案:D
分析下表資料,完成第2~3
10、題。
全球物種數目統(tǒng)計(單位:種)
類別
所有物種
瀕危物種
哺乳類
4 629
1 096
鳥類
9 672
1 107
爬行類
6 900
253
兩棲類
4 522
124
淡水魚類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總計
320 723
29 285
2資料顯示,全球各物種中,瀕危物種所占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 )
A.哺乳類、兩棲類 B.鳥類、爬行類
C.高等植物、兩棲類 D.哺乳類、淡水魚類
3哺乳動物和鳥類瀕?;蚴芡{的共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棲息地的喪失 B.偷獵
C.外來
11、物種入侵 D.其他原因
解析:第2題,通過計算便可以得出結論。第3題,哺乳動物和鳥類受威脅的原因,主要是棲息地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
答案:2.A 3.A
讀圖,完成第4~5題。
景觀示意圖
4下列各地物種最豐富的是( )
A.① B.④ C.⑤ D.⑥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俄羅斯國土面積很大,所以物種較豐富
B.剛果民主共和國位于剛果盆地中,是熱帶雨林氣候,所以物種較豐富
C.中國人口很多,所以物種較豐富
D.美國經濟十分發(fā)達,所以物種較豐富
解析:第4題,考查物種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①地為熱帶雨林氣候,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種
12、最豐富。第5題,生物學家估計生物物種有500萬~5 000萬種,其中約3/4在熱帶地區(qū)。俄羅斯國土面積很大,但處于高緯地區(qū),所以物種較少;剛果民主共和國位于剛果盆地中,是熱帶雨林氣候,所以物種較豐富;中國物種較豐富,但和人口數量無關;美國物種較豐富,但和其經濟發(fā)達程度無關。
答案:4.A 5.B
6我國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遭到人類破壞后,產生的后果有( )
A.農業(yè)和森林病蟲害劇增
B.物種增加
C.冬季平均氣溫升高
D.霧日增加
解析:西雙版納的原始熱帶雨林被破壞后,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生物物種減少,使農業(yè)和森林的病蟲害劇增,冬季平均氣溫下降,相對濕度下降,霧日減少。
答案:
13、A
7我國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其主要目的是( )
A.為人類保護珍奇的動物
B.保護好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資源
C.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D.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觀賞內容
解析:我國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目的是保護珍貴的、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地帶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意義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準以及預測人類活動將會產生的后果;貯備物種,它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它是研究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過程、各種生物的生態(tài)和生物學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實驗的場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學價值,它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此題要
14、注重區(qū)別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與它所產生的作用。
答案:C
8我國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獵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是( )
A.土地因此荒蕪導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劇
C.藏羚羊尸體腐爛,污染大氣
D.生物多樣性減少
解析:藏羚羊是我國珍貴的保護動物,大量偷獵藏羚羊會造成藏羚羊的滅絕。
答案:D
9北極熊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北極熊體內積累的多氯聯苯等物質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下降,北極熊的數量明顯減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其生存環(huán)境惡化?、诤K兊迷絹碓较?導致其飲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其健康?、軜O地考察人員使用的
15、交通工具產生的噪聲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使北極熊失去原有的生存環(huán)境;另外,根據題干信息,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富集,威脅了北極熊的生存。
答案:D
讀圖,完成第10~12題。
近300年來世界物種滅絕原因
10下列關于哺乳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哺乳動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兩者比重共達30%左右
B.外來物種入侵也是哺乳動物受威脅的重要原因,比重達20%左右
C.哺乳動物不會滅絕
D.以上說法都正確
11下列關于鳥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鳥類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棲息地
16、的喪失和外來物種入侵,三者比重達80%
B.北美候鴿的滅絕只是一種偶然現象
C.鳥類受威脅的最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比重達60%
D.以上說法都正確
12該圖主要說明了( )
A.鳥類滅絕只和棲息地的喪失有關
B.棲息地的喪失是生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
C.外來物種入侵能使生物多樣性增加,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引入外來物種
D.以上說法都正確
解析:第10題,注意讀圖分析,哺乳動物受威脅的兩大原因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的比重超過60%。哺乳動物也會滅絕,因為任何物種的滅絕都是正常的自然現象。第11題,鳥類受威脅的最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其他都不是主要
17、原因;人類活動加速了北美候鴿的滅絕進程,不是一種偶然現象。第12題,該圖主要說明哺乳動物和鳥類受威脅的幾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棲息地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C項說法本身有錯誤,外來物種的入侵會導致本地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答案:10.B 11.C 12.B
有人說,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培育的優(yōu)質水稻若申請專利,他將成為世界級大富翁。而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種是利用西南地區(qū)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雜交產生的。據此完成第13~15題。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意義重大,人類應加以保護
B.人類只需要保護對人類有貢獻的物種
C.解決糧食問題,發(fā)
18、展農業(yè)生產不需要科技創(chuàng)新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4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護全球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
B.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資源儲備的一種方式
C.各種自然資源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D.生物資源的人口承載力是無限的
15影響這一現象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
A.我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豐富
B.國家政策和措施
C.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
D.農業(yè)技術進步
解析:第13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fā)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人類應加以保護;物種的作用不僅僅是對人類的影響,還有對整個生態(tài)
19、系統(tǒng)的影響,因此人類不能僅保護對人類有貢獻的物種;要解決糧食問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就要科技創(chuàng)新。第14題,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正反映了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資源儲備的一種方式。第15題,農業(yè)技術進步是雜交水稻成功進行的基礎。
答案:13.A 14.B 15.D
16下面圖1示意我國西北沙漠邊緣某灌溉農業(yè)試驗田周邊1998年至2010年的生物多樣性指數變化,圖2示意該地土壤含鹽量與生物多樣性指數的關系。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圖1
圖2
(1)指出1998—2010年該灌溉農業(yè)試驗田生物多樣性指數的變化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簡述圖中所反映生態(tài)問題的防治措施。
解
20、析:第(1)題,2004年以前隨灌溉面積的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多,2004年之后隨著土壤含鹽量的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第(2)題,科學灌溉、保護植被、加強監(jiān)測等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1)特點:生物多樣性指數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原因:2004年前,隨著灌溉農業(yè)的發(fā)展,農田周邊土壤水分條件改善。2004年后,隨著試驗田周邊土壤表層鹽分積累,出現次生鹽堿化。
(2)加強監(jiān)測等管理措施;改進灌溉技術,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退耕還草,保護天然植被。
17(2016·課標全國文綜Ⅱ)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陜西南部的秦嶺地區(qū)是我國大熊貓分布的重點區(qū)域。該地區(qū)曾經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區(qū),2
21、0世紀70年代開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業(yè)在該區(qū)內進行采伐作業(yè),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圖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該地區(qū)大熊貓棲息地范圍的變化。
(1)描述該地區(qū)大熊貓棲息地范圍的變化。
(2)分析導致該地區(qū)大熊貓棲息地范圍變化的人為原因。
(3)說明協調道路建設與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的主要途徑。
解析:考查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第(1)題,抓住圖中所示不同年份分布范圍的圖例信息,主要從面積大小和變化方向兩方面進行分析解答。結合圖示信息分階段分析描述即可:整體為片狀——碎片狀——向北、向西擴大。20世紀70年代(1976年),棲息地呈片狀;到80年代后期
22、(1987年)面積退縮,碎片化嚴重;90年代至21世紀初(2000年),棲息地面積碎片化趨勢減弱,分布范圍有向北、向西擴展的趨勢。第(2)題,材料中提供的人類活動對森林面積的影響和圖示中交通工程的建設是分析該題的關鍵。按照上題的時間步驟逐一解釋原因即可,植被破壞(棲息地減小)——修建道路,棲息地被割斷(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積擴大。該題關鍵結合材料尋找關鍵信息。第(3)題,理解交通工程建設對野生動物棲息環(huán)境的破壞和遷徙路線的阻斷是本題的關鍵,要從減輕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合理規(guī)劃建設線路、保護野生動物遷徙路線、設置野生動物穿越通道等方面思考。
答案:(1)20世紀70年代(1976年),棲息地連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積退縮,碎片化嚴重;90年代至21世紀初(2000年),棲息地面積碎片化趨勢減弱,分布范圍有向北、向西擴展的趨勢。
(2)大規(guī)模采伐森林(對植被破壞大),導致棲息地縮小;修建道路(國道、省道以及林區(qū)采伐道路),導致棲息地碎片化;人類干擾活動大幅度減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秦嶺隧道通車等),植被得到了較快恢復,促進大熊貓棲息地恢復與擴展。
(3)合理規(guī)劃,道路選線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地;在經過野生動物棲息地時,建設野生動物穿越道路的生態(tài)廊道;修建道路時盡量減少周邊植被的破壞,保護道路施工遭破壞的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