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選修外國詩歌散文欣賞第7單元自主閱讀堤契諾日、京都四季知能優(yōu)化演練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語文選修外國詩歌散文欣賞第7單元自主閱讀堤契諾日、京都四季知能優(yōu)化演練含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學生用書 P90~P91]
一、基礎考查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炙熱(zhì) 粗獷(kuànɡ) 古剎(chà) 亙古(ɡèn)
B.淙淙(cónɡ) 焚燒(fén) 剔透(tī) 佛龕(kān)
C.綺麗(qí) 瞥見(piē) 跌宕(dànɡ) 紙屑(xiè)
D.咫尺(zhǐ) 嗜睡(shì) 裊裊(niǎo) 揣度(dù)
解析:選B。A項,獷ɡuǎnɡ;C項,綺qǐ;D項,度duó。
2.下列各項中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
A.徜徉 針灸 安詳 渙然冰釋
B.躑躅 拜
2、謁 碣石 煞有介事
C.鬢角 杳然 端祥 纏綿悱惻
D.茶甌 惦記 慪氣 醍醐灌頂
解析:選C。C項,祥—詳。
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進入高三以來,張三同學晚上總是連續(xù)學習到第二天凌晨兩點左右,節(jié)假日也不休息娛樂,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則不足為訓。
B.聽說了這件事,他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似乎已減去六七分了。
C.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D.全國交通發(fā)展很快,邊遠山區(qū)人民對汽車也已熟視無睹了。
解析:選D。熟視無睹: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改為
3、“司空見慣”,指對某些事情表現出很常見的樣子,不覺得很奇怪。
4.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任何社會文化的雅與俗往往有一種向對方靠攏的本然傾向
②社會底層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將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擴大對全社會的影響
④同時,出于獵奇或調節(jié)的目的而從俗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
⑤社會上層往往向社會底層強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漸被雅化
A.①②⑥④⑤③ B.⑤②⑥①③④
C.⑤③②⑥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解析:選D。①是總說“雅”與“俗”特點,⑤③④②⑥是分說“雅”與“俗”內容。⑤說的是“雅”的擴展,③
4、是對⑤的進一步說明,④講“雅”向“俗”靠攏的傾向;②說的是“俗”向“雅”靠攏的傾向,⑥是講“俗”向“雅”靠攏的結果。
5.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如今,他已是個不大不小的十一歲少年,他也感受到季節(jié)交替的空氣、秋收后的懶散、夏天的厭膩,并迎向亟須休息、夢幻般的冬天。
B.讀罷赫爾曼·黑塞所著的《堤契諾秋日》,我明白:不僅外國有人找到了“桃花源”,而且還在“桃花源”里安家落戶。
C.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我在艱苦的那幾年苦苦思索,寫了許多詩畫,但那都只是聊以自慰的絢麗幻影。
D.萬物均有靈性,散文、詩、畫都是他與萬物對話的橋梁。他希望借此靈性的溝通,而與萬物相融合。
解析
5、:選D。A項,“秋收后的懶散、夏天的厭膩”兩句對調;B項,“不僅”和“外國有人”對調;C項,應改為“寫了許多詩,畫了許多畫”。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有幾年,堤契諾的夏天依依不舍地不肯離去。在炙熱、暴風雨頻繁的那幾年中,在八月底或九月初左右,夏日持續(xù)了幾天的狂風暴雨后,又戛然停止,夏天突然變得既老邁又衰弱,然后尷尬地消失無蹤。但這幾年則有好幾個星期都沒有暴風雨,甚至也沒有雨,那樣安靜而友善的夏日,就和施蒂弗特作品中所描寫的夏日一樣,是如此地澄藍、金黃、平和與溫柔,間或穿插著焚風對著樹木吹上一兩天,提早搖落栗樹綠色多刺的果實,將藍色更添上一層藍,讓暖紫、明亮
6、的山脈顯得更明亮,為蟬翼般剔透的空氣增添了一分透明。漸漸地,樹葉在數周里悄悄變色,葡萄葉變成黃、褐或紫色,櫻桃樹轉為緋紅,桑樹染上金黃色,在深藍的金合歡中提早變黃的橢圓葉片,就像渙散的星光閃爍著。
6.找出這段文字中描寫色彩光線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澄藍、金黃……綠色多刺的果實,將藍色更添上一層藍
7、,讓暖紫、明亮的山脈顯得更明亮等。
7.“尷尬”一詞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貼切、傳神。將夏天擬人化,生動形象。
8.這一段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段總寫堤契諾夏末秋初的明麗、澄澈景色。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農 家
[德]黑塞
當我重新見到阿爾卑斯山南麓這塊土地時,我仿佛覺得自己從流亡中回到了故鄉(xiāng),仿佛終于又站在我理應站的山的那一邊。這里,太陽更親切,群山更紅,這里生長栗子、葡萄、無花果。人們善良、友好、彬彬有禮,雖說他們都很貧窮,他們所建造的一切,看來是那么好,那么恰當而可愛,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圍墻、葡萄山的石階、道路、種植地和梯田,這一切既
9、不新也不舊,這一切仿佛不是靠勞動建造的,不是用腦筋想出來的,不是巧奪天工的,而是像巖石、樹木、苔蘚一樣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圍墻、房屋、屋頂,這一切都是由同樣的褐色片麻巖石砌成的,這一切相輔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沒有一樣看來是陌生的、懷有敵意的和粗暴無情的,一切都顯得親切、歡暢和睦鄰友好。
你愿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圍墻上,巖石上或者樹樁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論你坐在哪里,你周圍都是一幅畫和一首詩,你周圍的世界匯成優(yōu)美而幸福的清音。
這里是貧窮農民居住的一個田莊。他們沒有牛,只有豬、羊和雞,他們種植葡萄、玉米、果樹和蔬菜。這里的房屋全部是石頭砌成的,連地板和樓梯也是,兩根石柱間一道
10、鑿成的石階通往場院。不論在哪兒,植物和山頭之間,都浮現出藍色的湖光。
憂和慮仿佛已留在雪山那邊了。處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間,人們的憂慮實在是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難,又是那么至關重要。不然的話,人該怎樣生活呢?面對真正的不幸,人們煞費苦心,郁郁寡歡。在這里,不存在難辦的問題。生存無須辯護,思索變成了游戲。人們感覺到: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不是萬念皆滅。我想再增一對眼睛,一葉肺。我把雙腿伸進草叢里,并希望它們變得更長一些。
我愿成為一個巨人,那樣,我就可以把頭枕在積雪旁一處高山牧場上的羊群中間,我的腳趾則伸進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戲水。我就可以這樣躺著,永遠不站起
11、來,在我的手指間長出灌木叢,在我的頭發(fā)里開出杜鵑花,我的雙膝變成前山,我的軀體上將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這樣躺上千萬年,對著天空眨眨眼睛,對著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噴嚏,便是一陣雷雨。我呵上一口氣,積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個世界也死了。隨后我在宇宙中漂洋過海,去取一個新的太陽。
這一夜我將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樣!世界在做什么?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樣!但是,這兒的山上還開放著一朵櫻草花,葉子上銀珠點點;那兒山下的白楊樹,甜蜜的微風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間,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亂飛——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著幸福的歌,它哼著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12、
9.作者重新見到阿爾卑斯山南麓這塊土地時,為什么感到自己仿佛“從流亡中回到了故鄉(xiāng)”?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為這兒沒有一樣看來是陌生的、懷有敵意的和粗暴無情的,一切都顯得親切、歡暢和睦鄰友好。(意思對即可)
10.第四段中作者為什么說“我想再增一對眼睛,一葉肺”?作者寫“雪山那邊”有什么作用?
答: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為世界(農家)美麗,生命短暫,作者想再增一對眼睛多看看,再增一葉肺多呼吸,盡情享受(體味)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2)以雪山那邊人們的“憂慮”生活同雪山這邊人們的“幸福”生活進行對比,抒發(fā)了自己對充滿“憂慮”生活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11.蜜蜂的歌有什么思想內涵?為什么說“它
14、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蜜蜂的歌是幸福、永恒的歌,有著農家質樸美麗、溫暖幸福、親切歡暢的特色。蜜蜂的歌代表著“我”的理想和追求。
12.作者筆下的“農家”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什么異同?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之處:“農家”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存在,“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與世隔絕。相同之處:它們都代表著作者的理想,表現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意思對即可)
三、語言表達
13.(原創(chuàng))閱讀以下材料,根據要求作答。
張某原來在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前不久,他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新崗位。沒過多久,他卻感到情緒低落、渾身不舒服,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近日,他來到中南醫(yī)院心理科咨詢,
16、心理專家黃懷鈞教授經過仔細詢問,認為張某的反常表現是手機“惹的禍”。被診斷其表現與手機的使用有關,屬于“手機依賴癥”。原來從事銷售工作的張某因為聯系業(yè)務,手機整天響個不停。換了負責質量檢驗的崗位后,他不再頻繁使用手機。以前整天響個不停的手機聲音沒有了,這讓他覺得非常不適應,仿佛與外界失去聯系,整天生活在焦慮中,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你從以上材料中得到一種什么啟示?(40字以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機擴大了我們的生活視野和領域,但切勿本末倒置讓它主導生
17、活的一切。
14.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橫線處寫出五個關鍵詞。
記者從中國最大的煤層氣開發(fā)公司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煤礦瓦斯事故是我國煤礦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僅根據最近15年的統(tǒng)計,因瓦斯事故而死亡的人數約占煤炭行業(yè)工傷事故死亡人數的30%~40%,占重大事故的70%~80%,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億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瓦斯 威脅 煤礦 安全 損失
15.(2011年高考湖南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
18、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
本報北京4月28日電 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 370 536 875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區(qū)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1 339 724 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萬人,與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間人口凈增長量1.3億相比,減少了5 600萬人。十年人口數字的變化反映出,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以控制,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城鎮(zhèn)化進程步伐加快,同時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加快、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等挑戰(zhàn)。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全國男性人口占51.27%,女
19、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66 557萬人,占總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數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
(選自《人民日報》2011年4月29日頭版,有刪節(jié))
請從上述消息中,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新聞短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讀懂材料——試題所給新聞,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短評的寫作。本題所給新聞分為兩個段落,從縱向和橫向的角度就我國人口進行了對比:第一段,從縱的方面講,凈增數量變少了,城鎮(zhèn)化步伐加快了,老齡化趨勢加快了,流動人口規(guī)模在擴大,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第二段,從橫的方面講,強調了男女性別比例、城鎮(zhèn)戶口人數和人口數量前五名的省份。我們可從以下角度分析。①人口變化成績方面的角度:“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以控制”“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城鎮(zhèn)化進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現狀面臨挑戰(zhàn)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加快”“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出生人口性別比
21、偏高”;③上述兩個方面中的每一個點都可作為一個角度;④整體的角度:對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作整體評論;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數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數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與“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相結合的角度;“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城鎮(zhèn)化進程步伐加快”相結合的角度等。答題一般應符合如下要求:體裁是新聞短評,是基于所提供的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評論,要有自己對事實的看法即觀點,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結構基本完整。角度的選擇不能脫離所提供的新聞事實。
答案:(示例)《人民日報》2011年4月29日頭版刊登了《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的重要新聞。新聞從縱向和橫向的角度就我國人口進行了對比。這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是為我國制定相關政策來服務的。根據人口數據的變化,我們可以展望未來,可以預見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并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人口數據的變化警示我們,在今后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要注意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要注意性別比的問題,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力度。
最新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