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PPT(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書本簡介書本簡介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是由丹麥著名學者艾斯平艾斯平安德森安德森與1990年編寫的,本書被稱為是一部“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該書自出版以來,已經成為福利國家理論研究引用率最高的著作,被視為福利國家研究領域的經典必讀著作,許多歐洲大學在開設比較資本主義福利制度的三種福利制度類型的課程時將此書作為重要的參考教材,尤其在討論“資本主義的多樣性”時,該書以“非商品化”的方法對資本主義三個福利制度的劃分成為學生討論的焦點,在國內該書也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學生接受和了解,許多高校將之列為教科書或參考書。 .3書本簡介書本簡介本書從宏觀經濟宏觀經濟的視角將社會保障制度看作為一
2、個體制,將福利國家視為一種特殊的政治經濟關系的總和,其中涵蓋了其歷史發(fā)展因素的影響、國家制度安排的特征以及由此決定的國家角色和國家功能的定位、資本主義經濟過程中商品化與非商品化二者之間的矛盾、社會科層化和社會整合等諸多因素。該書以“非商品化”的方法將資本主義的福利制度分為三種模式,即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自由主義模式、歐洲大陸的社會合作保守主義模式和斯勘的納維亞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這三種類型的福利國家各有其制度發(fā)展的歷史淵源和階級發(fā)展的“路徑依賴”,即歸因于三種不同的政治經濟結構。第一種類型注重以市場為基本原則的福利分配注重以市場為基本原則的福利分配,強調資產調查為其基本手段;第二種類型則追求
3、福利覆蓋的面積和范圍追求福利覆蓋的面積和范圍;第三種主要建立在主要建立在“社會社會保險保險”基礎之上,強調家庭應該成為福利供給的核心基礎之上,強調家庭應該成為福利供給的核心。作者在大量運用基本材料的基礎上,試圖對上述三種類型福利國家中的國家、市場與家庭這三個要素的“混合”程度的不同作出定量與定性的分析,從而得出三個要素相對比重的差異性是導致上述三種類型福利國家的差異性的結論。.4 第一編第一編 三種福利國家體制三種福利國家體制第一章:三種福利國家政治經第一章:三種福利國家政治經濟學濟學第二章:社會政策中的非商品第二章:社會政策中的非商品化化第三章:作為分層化體系的福第三章:作為分層化體系的福利
4、國家利國家第四章:養(yǎng)老金體制中的國家第四章:養(yǎng)老金體制中的國家與市場與市場第五章:權力結構中的分配體第五章:權力結構中的分配體制制 第二編第二編:福利國家的就業(yè)結構:福利國家的就業(yè)結構第六章:福利國家與勞動力市第六章:福利國家與勞動力市場體制場體制第七章:充分就業(yè)的制度調節(jié)第七章:充分就業(yè)的制度調節(jié)第八章第八章:三種后工業(yè)社會的就業(yè)三種后工業(yè)社會的就業(yè)路徑路徑第三編第三編:結論:結論第九章:后工業(yè)化結構中的福利國第九章:后工業(yè)化結構中的福利國家體制家體制.5重點講述重點講述 一、什么是福利國家 本書論述的是福利資本主義即福利國家的三種模式,而對福利國家的界定是對其進行進一步分類的基礎,對于福利
5、國家的定義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狹義的觀點,就是把福利國家理解為傳統(tǒng)的社會改良政策領域,即收入轉移和社會服務,有時或提及住房政策。廣義的觀點則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從國家在管理和組織經濟方面的角色去定義,從而將就業(yè)、工資和整個宏觀經濟調控等都看作是福利國家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即“凱恩斯式的福利國家”或稱為“福利資本主義”。對于福利國家的定義,常見的是教科書式的定義:國家對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負有保障責任。作者將“福利國家制度”看作是本書的核心概念,雖沒有做出自己的定義,作者表明從廣義的角度去研究福利國家即認同廣義的福利國家的概念。.6重點講述重點講述 三、為什么出現(xiàn)福利國家三、為什么出
6、現(xiàn)福利國家 對于福利國家的的產生,艾斯平安德森教授的論證核心是資本主義社會政策的非商品化。如何把握作者的論證核心,應從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前商品化開始,了解前商品化到商品化再到非商品化的過程。(一)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前商品化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存在商品形式,中世紀的城鎮(zhèn),人們從事生產并且進行商品交換,也存在著少量的工人,已經存在了勞動力的商品化形式。但是,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傳統(tǒng)的社會生產模式占統(tǒng)治地位,這個時期的生產者、農民、農奴或熟練的工匠無論其工作績效如何,都能得到許多福利。對于農民來說,全家人總能保持適當?shù)淖越o自足;封建勞役也采取了一定程度的互惠形式,并領受領主家長般的幫助;城市生產者一般來
7、說是基爾特或兄弟會的當然成員;而窮人通常能夠從教堂中得到幫助;盡管他們都依靠自己的勞動而生存,但是他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能不完全依賴于工資形式的收入生存。因而,這個時期還不處于商品化階段,而在大部分社會成員中還沒有出現(xiàn)勞動力的商品化形式。.7重點講述重點講述 三、為什么出現(xiàn)福利國家三、為什么出現(xiàn)福利國家(二)資本主義時期與勞動商品化 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勞動的商品化是結伴而來的,這個時期不僅僅是各種生產要素如土地、礦山、森林等全部化為資本化的過程,在前資本主義時期主要依靠自己勞動而生存的社會成員,由于生產資料的剝奪和隨著商品交換的日益頻繁,對市場的依賴增強,在沒有自己財產和其他賴以維持生計的辦法下,不得
8、不惜售自身,維持生存。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不同于其他商品,作者提到,工人必須生存,然后再生產他們自身和他們生活其間的社會,洗衣機可以待價而沽,直至市場上的價格令人滿意為止,但是勞動者為了生存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因而勞動的商品化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最為根本的問題。資本主義就是充分的商品化和市場化,一切物品都可以買賣,并且貨幣成為了勞動商品化的價格尺度,勞動力終于成了自己可以出賣自己的特殊商品。在資本主義社會,與其他商品一樣,勞動力這個商品也存在競爭,也遵循著同樣的供求規(guī)律,競爭越激烈,價格就越低,價格越低廉,工人的生活就越陷入貧困不可自拔。 .8重點講述重點講述(三)勞動力的非商品化與福利
9、國家三)勞動力的非商品化與福利國家 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應對勞動商品化的挑戰(zhàn)的反應,非商品化并不是徹底摒棄作為商品的勞動,這個概念指的是個人或家庭對于以下問題的接受程度:即社會對于在市場參與基礎上的獨立生存的可接受標準。根據(jù)艾斯平安德森的定義,“非商品化”的涵義是指,公民在必要時可以自由地選擇不工作、收入或一般福利。勞動的商品化和非商品化是如何影響到資本主義發(fā)展進而產生福利國家的呢? 首先,勞動商品化的境地導致“非商品化”的工人運動政策。勞動商品化的直接后果是無產階級的產生,當越來越多的人依賴于出賣勞動和工資收維持生活時,無產階級的隊伍逐步擴大。由于勞動力商品受供求規(guī)律和勞動力價格受控于勞動者本
10、身之外的強大力量的原因,勞動力的價格變得越來越低廉,無產階級的生活變得更為困難,這成為導致他們的集體聯(lián)合和工人運動的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商品化的勞動就不會有以非商品化為主旨的工人運動,工人就不可能將商品化作為工人運動政策的主導原則。 .9重點講述重點講述其次,工人運動導致的現(xiàn)代社會權利的確立是對商品化地位的動搖。一方面勞動商品化使得勞動擺脫了封建專制的勞動力控制體系;另一方面,工人運動的結果和現(xiàn)代權利的引入又不同程度地動搖了純粹商品化的地位。于是,在社會群體面前,不同的就業(yè)資源所形成的市場不平等就在“局內人”和“局外人”之間有可能導致出現(xiàn)分裂,使得工人運動難以產生。因此,非商品化的目標增強
11、了勞動者的力量,削弱了雇主的絕對權威,但社會權利的結果卻起到瓦解工人的作用。因此,雖然非商品化福利制度是由工人運動引起的結果,但是也成為資本主義穩(wěn)定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 最后,社會權利導致福利國家的誕生。在前資本主義時期,城市工人中就存在兄弟會、基爾特等工人內部的組織形式,為工人階級中的特定群體提供內部福利保障。這種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也得到發(fā)展,并且資本主義社會本身的一些濟貧制度的存在使得純粹勞動商品化形式并不存在,因此,促進勞動力非商品化的社會福利在資本主義時期同樣得到保存和發(fā)展,而社會權利的引入使得資本主義社會福利支出的規(guī)模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從而導致社會福利的剛性發(fā)展,最終導致福利國家的
12、誕生。.10四、福利國家的三種模式及其特征四、福利國家的三種模式及其特征 艾斯平安德森教授運用非商品化這個工具解釋了福利資本主義或福利國家的產生,在將福利國家分為三個世界或三種模式時其分析的出發(fā)點是社會權利,他的觀點為:社會權利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社會權利的擴展程度越寬,非商品化的程度就高,反之就越低。艾斯平安德森以社會權利的資格條件、收入替代水平以及資格授權三方面作為福利國家的參考系將福利國家分為三種模式: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自由主義模式、歐洲大陸的社會合作保守主義模式、和斯勘的納維亞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11 第一種模式是第一種模式是盎格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自由主義模式撒克遜國家的
13、自由主義模式。 這種模式下社會福利中占據(jù)支配地位的是不同程度地運用經濟調查和家計調查的社會救助,輔之以少量的普救式轉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會保險計劃;這種源于“濟貧法”傳統(tǒng)的制度所給付的對象是那些收入較低、依靠國家救助的工人階層;這種體制的非商品化效應最低,社會權利的擴張受到有效的抑制,建立的社會秩序屬于分層化的類型。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2 第二種模式是第二種模式是歐洲大陸的社會合作歐洲大陸的社會合作保守主義模式保守主義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社會權利的資格以工作業(yè)績?yōu)橛嬎慊A,即以參與勞動市場和社會保險繳費記錄為受益的前提條件,帶有保險的精算性質;這種模式下
14、社會權利的獲得和國家所能提供的非商品化程度以及保險精算程度密切相關,即取決于一個人的工作和參保年限、過去的表現(xiàn)與現(xiàn)在的給付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實行這種模式的國家中“合作主義”思想占有統(tǒng)治地位,其強調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在社會保障中的作用并強調公民的社會權利。其認為合作主義政制是社會福利的重要提供者,國家的作用主要是維護社會階級和地位的差異,保護既有的階級分化現(xiàn)狀。這種制度的典型代表是德國、法國、奧地利橫歐洲大陸國家。 .13第三種模式是第三種模式是斯勘的納維亞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斯勘的納維亞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 這種模式接納了貝弗里奇的普遍公民權原則,這種模式下社會權利的受益資格幾乎與個人的需求程
15、度和工作表現(xiàn)無關,主要取決于公民資格或長期居住資格。由于這種模式下非商品化原則已經擴展到中產階級,因此它所提供的福利水平甚至能夠滿足新中產階級的品味和需求標準,所以其非商品化程度最高。這種模式下,排斥國家和市場、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對立的“人民福利”和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牢牢扎根,成為社會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這種模式的國家數(shù)量比較少,只存在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幾個國家。 .14讀書啟示: 首先就是發(fā)掘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礎或思想背景。艾斯平安德森雖然是通過“非商品化”來分析福利國家的產生和模式的,但是,在他的分析中十分看重各個國家在形成福利制度時的思想基礎,這些思想并不是伴隨福利國家形成的過程而產
16、生的,而是先于各種福利國家模式產生之前就存在,并對各種福利國家模式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書的第一編中首先論述的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遺產,即強調最大限度的自由市場的由主義政治經濟思想、支持父權制度和積極主義永久化的保守主義政治經濟思想和抨擊市場自由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思想,三種政治經濟學思想對不同福利國家模式的產生起了重要作用。而正如作者提到的,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完全屬于某種模式的福利國家,由于福利國家的特點的趨同性,以及后來發(fā)展起來了一些福利國家如后期的日本、新西蘭等國家,對各個國家的福利國家模式的分類變的更為復雜,把握這些國家社會福利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或理論基礎是對這些國家的福利國家模式進行分
17、類的重要依據(jù)。由于社會保障發(fā)展具有剛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便是幾個具有典型代表的福利國家,其福利項目的發(fā)展也越來越相似。所以,如何對新興的福利國家的模式進行定位以及把握各個福利國家的發(fā)展和走向離不開對該福利國家發(fā)展的思想基礎的正確把握。.15讀書啟示: 其次要把握不同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資本主義世界中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一定的歷史背景、思想來源的影響下形成后,它的結構就對它的功能與作用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們將福利制度的功能一概而論,只能得到非?;\統(tǒng)、未及重點的結論。而艾斯平-安德森總結的三種福利制度體系既是歷史塑造的,又將塑造歷史;既來源于工人運動與階級斗爭,又將對社會分層體系造成不同的、相對
18、應的深刻影響;既受到某種思想來源的影響,又成為某種思想的生長與實踐的土壤??梢娢⒂^結構的差異,將在時間的演進中走上差異非常巨大的道路,因此在一開始分析時,就不能忽略結構與制度上的微小差異。 .16讀書啟示: 最后是讀完本書對研究社會保障的視角和把握社會保障自身的規(guī)律有了新的認識。社會保障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等各個學科的交叉點。因此,可以從不同的學科視角下去研究社會保障問題,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社會保障問題,有助于我們更為全面的了解社會保障。但是,無論從哪種角度去思考社會保障,不可忽略的是社會保障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正如艾斯平安德森教授所論證的,從政治經濟學
19、的角度來看,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非商品化”過程的產物,他論證角度為我們更為全面的了解社會保障貢獻了新的視角。同時,通過艾斯平安德森教授對福利國家與就業(yè)的相關聯(lián)系的論述,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結構與福利國家制度密切相關,并且福利國家的結構決定著各國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特征。這表明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旦建立起來,雖然它的發(fā)展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是社會保障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對其他社會因素產生反作用,這不僅是在研究社會保障問題時所應遵循,也是國家在制定社會保障政策是所應遵循的。.17小反思: 讀這本書是相對比較吃力的,困難之處不僅在于閱讀時所面對的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和新概念,還在于本書的嚴禁的論述邏輯。往往讀罷一節(jié)或一章內容,給人的印象是一片空白,過于追求速度卻很難把握住所遇到的概念和理論,過于追求概念卻很難從整體去把握作者的思路。 .18謝謝大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