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期末復習一 平行線校本作業(yè) (新版)浙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期末復習一 平行線校本作業(yè) (新版)浙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期末復習一 平行線
復習目標
要求
知識與方法
了解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
平行線的概念及表示
圖形平移的意義及性質
理解
在圖形中辨認同位角、內錯角及同旁內角
平行線的基本事實,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平行線的判定及性質
作一個圖形平移后所得的圖形
運用
平行線判定及性質的綜合運用
圖形平移在自然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必備知識與防范點
一、必備知識:
1. 在同一平面內, 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 一條直線平行于已知直線.
2. 平行線的判定:
2、,兩直線平行; ,兩直線平行; 互補, .
3. 平行線的性質:
兩直線平行, 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 .
4. 平移不改變圖形的 和 . 一個圖形和它經(jīng)過平移所得的圖形中,兩組對應點的連線 (或在同一直線上)且 .
二、防范點:
1. 平行線概念注意不要遺漏在同一平面內的前提.
2. 平行線判定及性質注意同旁內角是互補關系,不是相等.
例題精析
考點一 平行線的概念
例1 下列說法正確的個
3、數(shù)有( )
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③若線段AB與CD沒有交點,則AB∥CD;④若a∥b,b∥c,則a與c不相交.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反思:平行線概念有個在同一平面內的前提,注意不要遺漏;不相交的線段也不一定平行.
考點二 三線八角
例2 (1)如圖,∠1與∠2是( )
A. 對頂角 B. 同位角 C. 內錯角 D. 同旁內角
(2)如圖,用數(shù)字標出的八個角中,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分別有哪些?請把它們一一寫出來.
4、
反思:判斷三線八角關鍵看兩個角的邊所成的圖形,“F”形為同位角,“Z”形為內錯角,“U”形為同旁內角.
考點三 平行線的判定及性質
例3 如圖,已知∠1=∠2=120°,∠3=100°.
(1)直線l1與直線l2平行嗎?為什么?
(2)求∠4的度數(shù).
反思:判定平行往往是找尋一組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而求角度常要用到平行線的性質.
例4 如圖,已知DE∥BC,EF平分∠DEC,且∠ABC=55°,∠C=70°.
(1)求∠DEF的度數(shù);
(2)請判斷EF與AB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反思:此類問題往往通過第
5、3個角為橋梁建立角之間的關系,找準第3個角是解題的關鍵.
考點四 平移的性質及其應用
例5 如圖,點A,B,C都在格點上,請按要求回答問題或畫圖:
(1)先將三角形ABC向右平移 格,再向上平移 格,可以得到三角形A1B1C1;
(2)先將三角形ABC向右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5格,并記兩次平移后的三角形為三角形A2B2C2,請畫出這個三角形A2B2C2;
(3)連結AA2,BB2,CC2,圖中一共有 組平行線(圖中不包括△A1B1C1).
例6 把兩個大小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重疊在一起,將其中一個三角形沿著點B到C方向平移到三角形
6、DEF的位置,AB=6,DH=2,平移距離為3,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
反思:用平移解決實際問題,往往是運用平移的性質求出角的度數(shù)或線段的長度,在解決過程中要合理運用轉化思想.
校內練習
1.如圖,已知直線l1∥l2,將一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圖所示的位置放置,∠1=25°,則∠2等于( )
A. 30° B. 35° C. 40° D. 45°
2. 如圖所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片ABCD沿EF折疊,若∠EFG=50°,則∠DEG的度數(shù)為 .
3. 某地下車庫出口處“兩段式欄桿”如圖1所示,點A是欄桿轉動的
7、交點,點E是欄桿兩段的連接點. 當車輛經(jīng)過時,欄桿升起的兩個位置如圖2所示,其中EF始終與BC平行,則∠1,∠2,∠3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
4. 如圖,已知∠B=∠C.
(1)若AD∥BC,則AD平分∠EAC嗎?請說明理由;
(2)若∠EAC+∠BAC=180°,
AD平分∠EAC,則AD∥BC嗎?請說明理由.
5. 已知,如圖,EF∥AD,∠1=∠2.
(1)求證:DG∥AB;
(2)若∠CGD=80°,∠1=40°,求∠CAD的大小.
參考答案
期末復習一 平行線
【必備知識與防范點】
1. 不相交 有且只有
8、2. 同位角相等 內錯角相等 同旁內角 兩直線平行
3. 同位角 互補
4. 形狀 大小 平行 相等
【例題精析】
例1 B
例2 (1)B (2)同位角∠2與∠8,∠3與∠7,∠4與∠6;內錯角:∠1與∠4,∠3與∠5,∠2與∠6,∠4與∠8;同旁內角:∠3與∠6,∠2與∠5,∠2與∠4,∠4與∠5.
例3 (1)平行,理由如下:
設∠2的對頂角是∠5,∵∠5=∠2=∠1=120°,∴l(xiāng)1∥l2.
(2)∵l1∥l2,∴∠4=∠3=100°.
例4 (1)∵DE∥BC,∠C=70°,∴∠DEC=180°-∠C=110°,∵EF平分∠DEC,∴∠DEF=∠CE
9、F=∠DEC=55°.
(2)EF與AB平行,理由如下:
由(1)得∠DEF=55°,又∵DE∥BC,∴∠EFC
=∠DEF=55°,∵∠ABC=55°,∴∠EFC=∠ABC,∴EF∥AB.
例5 (1)5 1 (2)畫圖略 (3)6
例6 15
【校內練習】
1. B
2. 100°
3. ∠2=∠1+∠3
4. (1)∵AD∥BC,∴∠B=∠EAD,∠C=∠DAC,∵∠B=∠C,∴∠EAD=∠DAC,∴AD平分∠EAC.
(2)∵AD平分∠EAC,∴∠EAD=∠DAC,又∵∠EAC+∠BAC=180°,∴2∠DAC+∠BAC=180°,又∵∠B=∠C,∴2∠C+∠BAC=180°,∴∠DAC=∠C,∴AD∥BC.
5. (1)∵EF∥AD,∴∠2=∠3,∵∠1=∠2,∴∠3=∠1,∴DG∥AB.
(2)∠CAD=4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