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一單元第1課沁園 長沙 教案系列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一單元第1課沁園 長沙 教案系列三(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沁園春·長沙》
教材分析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篇是必修1第一單元現(xiàn)代新詩中的開篇之作。本單元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就是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感情。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認識到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逐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在語言品讀中,去理解的,去感悟,去品味情感。
本文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抒寫有利于激發(fā)當代青少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學情分析
作為高一年級的新生,雖然在初中接觸學習過一些篇目新詩,但對于新詩的學習還只
2、是停留在基礎背誦上,鑒賞詩歌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學時,將朗讀作為重點和核心,目的讓學生通過朗讀來學習詩歌,在朗讀中去品味語言,去鑒賞詩歌情感。學習本節(jié)課文可以為詩歌鑒賞提供一定的幫助,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詩歌奠定基礎。本課學習,既是一個引子,又有一個例子,對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鑒賞詩歌能力有所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新詩與現(xiàn)代詩歌的概念,通過對意象的認識,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會和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朗讀中,學會如何朗讀詩歌。
2.反復誦讀詩歌,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背誦詩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
3、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會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2.感悟青年樹立志向?qū)θ松晒Φ闹匾浴?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復吟讀,體會詩歌語言,領會作者情感。
難點
對意象及其特點的分析。
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本節(jié)教學主要運用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結合高一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設計以朗讀教學為主線,通過初讀教學,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的脈絡結構和內(nèi)容,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其次,通過品讀語言教學,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再次,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展開聯(lián)想,背誦全文;最后通過拓展延伸教學,在對比之中,去朗讀,去品味詩歌,增強對詩歌的
4、感受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注明每個環(huán)節(jié)預設的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看今朝,問在座學子,誰主沉???”沒錯,此句化用了本課我們要學習的《沁園春·長沙》中“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币痪?。到底是“誰主沉浮”?今天,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大氣詩作,體會這位偉人青年時代的宏大胸襟和抱負。
二、題解:
提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出現(xiàn)的位置?
(回憶詞的相關知識點:詞的概念,問本詞詞牌和題目)
詞,又稱為長短句,是我國詩歌中的一種題材?,萌芽與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樂(?“燕”通“宴”)曲
5、調(diào)的歌辭,但在發(fā)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diào)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詞牌規(guī)定的?各種詞調(diào)和詞體,都有特定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格律。
“沁園春”是本詞的詞牌名,與詞的內(nèi)容無關。沁園: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jù)《詞譜》載,《沁園春》雙調(diào),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長沙”是詞的題目,和詞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關系。
三.以朗誦促探究
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情朗讀,每讀一次解決
6、一個問題?!?
1、初讀:朗讀全詞─→熟悉上、下片的內(nèi)容。
2、二讀:朗讀上片─→注意字音:沁園春(qìn)百舸(gě)?崢嶸(zhēng róng)
?寥廓(liáo kuò)揮斥方遒(qiú)浪遏飛舟(è)等。
3、三讀:朗讀上片─→把握層次。(1)第一層:交代時間、地點、環(huán)境。(朗讀提示:用敘述語氣,平和、舒緩。)
(2)第二層:由“看”統(tǒng)領,展示湘江秋景圖。
(朗讀提示:想象美的畫面,情緒飽滿,有熱情。)
由“看”領起的內(nèi)容:
遠 望─→“萬山紅遍”(高)[群山]近 望─→“漫江碧透”(低)[江水]仰 視─→“鷹擊長空”(高)[長空]俯 視─→“魚翔淺底”(低
7、)[水面]動作之勁─→“爭”“擊”“翔”
色彩之濃─→“紅”“碧”
數(shù)量之多─→“萬”“層”“百”
競爭之烈─→紅綠爭輝,船只爭流,鷹魚爭樂
(3)第三層:找一找詩歌中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4)第四層:說一說意象的特點。
(提示:這些意象的描寫性語言。)
“萬” “紅遍”字的作用。
“層” “盡染”的作用。
“漫” “碧透” 的作用
8、。
“百” 的作用。
“擊” 的作用。
“翔” 的作用。
(5)第五層:把這些意象及其特點拓寫成一段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
(5)第五層:提問“誰主沉浮”位置的作用。
(朗讀提示:語速稍慢,既是思索,又含肯定答案。)
4、四讀:朗讀下片─→注意讀出感情。
過渡語:上片寫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提出問題,引起回憶。
下片寫昔日之游,憶過去崢嶸,回答上片提出的問題。
提示:
⑴ “攜來百侶曾游”與上片“獨立寒秋”形成對比。
⑵ “憶往昔”的“憶”統(tǒng)領:革命青年的戰(zhàn)斗風格和豪情壯志。
(朗讀提示:語調(diào)高,語氣強,豪情滿懷
9、的。)
⑶ “曾記否”:既是設問,又是回答。
⑷ 下片照應上片。
5、五讀:讀全詞。
6、歸納主題。
主題:本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fā)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學生回答:上片
學生回憶齊背《沁園春·雪》
學生聽讀mp3,標記節(jié)奏、語調(diào)升降。
學生齊讀。
學生對照注釋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認清字形。
找兩個學生代表以競賽形式朗讀。
10、
小組內(nèi)品讀探討。
學生歸納:山、林、江、舸、 鷹、魚
學生分析:在山的描寫上,用“萬”字突出山之多,“紅遍”說明秋天景物之廣,顏色之深。也突出了秋高氣爽,作者才能看得遠,看得清楚。
森林描寫上,用“層”突出森林樹木重重疊疊,面積之大,用“盡染”突出森林樹木全都被染成了紅色,說明秋之深,秋韻之廣闊,秋味之濃厚。
描寫江時,用“漫”字突出了江水勢之大,“碧透”突出了江水碧綠清澈,這為下句的“百舸爭流”做好了鋪墊。
舸時,用“百”字,這里是虛指,說明船只極多,數(shù)量之大。
“擊”字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之強勁有力。
魚兒本在水中游,一個“翔”
11、字,卻寫出在空中游,寫活了這一景象,開拓了一種新的審美想象空間。
小組為單位評出一個寫得最好的。
學生朗讀下片展開想象、深入意境,體會全詞傳達的感情。
學生歸納上下片詩歌的內(nèi)容。
學生:上片:描寫湘江秋日美景圖。下片:回憶往昔崢嶸歲月圖。
學生在背景音樂下,朗讀全詞。
此句是本詩上下片的過渡句,所以在詞的結構上和內(nèi)容上作用關鍵。
由此句引出詞的相關知識點。
兩首詩歌橫向比較,以利于掌握詞牌特點
詩歌本就以多讀多誦為基礎來生發(fā)想
12、象和理解,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對詩歌感情的把握。
通過對意象的認識,初步進行詩歌鑒賞,使學生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利于學生展開想象,把握詩歌的意象特征。
無疑而問,從而引起思緒,過渡到下片。
通過探討品讀揣摩詩歌感情。
學生在宏觀上朗讀涵詠全詞。
課堂小結
2分鐘
詩歌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知人論世,反復朗讀,理清思路,把握意象,展開想象,品味語言。
布置作業(yè)
1分鐘
1、 背誦全詩。
2、 比較分析《沁園春·雪》中的意象及其特點。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意” 詩人的思想感情
上片:
秋景 秋日美景、絢麗恢弘
“象” 所寫的客觀物象
“誰主沉浮”
下片:
抒情 革命精神、豪情壯志
最新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