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競賽專題復習 第一篇 代數(shù) 第4章 方程組試題2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數(shù)學競賽專題復習 第一篇 代數(shù) 第4章 方程組試題2 新人教版(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4.2應用題
4.2.1★小倩和小玲每人都有若干面值為整數(shù)元的人民幣,小倩對小玲說:“你若給我2元,我的錢數(shù)將是你的倍,”小玲對小倩說:“你若給我元,我的錢數(shù)將是你的2倍.”其中為正整數(shù).求的可能值的個數(shù).
解析設小倩、小玲分別所擁有的錢數(shù)為元、元,、為非負整數(shù).于是由題設可得
消去得,
.
所以,3,5,15,得,5,6,11,從而分別為8、3、2、1,分別為14、7、6、7.
4.2.2★甲、乙兩人從相距120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對而行,6小時后相遇.如果甲、乙每人各多行2千米,那么相遇地點距前一次相遇的地點3千米,求原來甲、乙的速度.
解析設原來甲、乙的速度分別為千米
2、/時,千米/時,則有
.
如果甲、乙每人各多行2千米,則有
,
解得或
所以,甲、乙原來的速度分別是13(千米/時)、7(千米/時);或者7(千米/時)、13(千米/時).
4.2.3★長90米的列車速度是每小時54千米,它追上并超過長50米的列車用了14秒,如果這兩列火車相向而行,從相遇到完全離開要用多少時間?
解析 兩列火車的追及問題中,(車速車速2)追及時間兩列火車的長度之和.丙列火車的相向
相遇問題中,(車速車速2)相遇時間兩列火車的長度之和.
設長90米的列車速度為(米/秒),長50米的列車速度為(米/秒).
對于追及,則有,解得(米/秒).
所以,兩列火車相向
3、而行從相遇至完全離開時所用時間為(秒).
評注對于火車行程問題,首先將火車的運動情況分析清楚,再運用一些常用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求解即可.
4.2.4★火車通過長82米的鐵橋用了22秒,如果它的速度加快1倍,通過162米長的鐵橋就只用了
16秒,求這列火車原來的速度和它的長度.
解析設這列火車原來的速度為米/秒,它的長度為米.則依題意有
解得.即這列火車原來的速度為8米/秒,它的長度為94米.
4.2.5★某人騎自行車從地到地,途中都是上坡或下坡路,他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下坡,以
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上坡.從地到地用了50分鐘,從地返回地用了小時.求、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設從
4、地到地,上坡路有千米,下坡路有千米,則
解得(千米).
所以,、兩地相距7千米.
4.2.6★★甲、乙二人騎車在400米環(huán)形跑道上進行萬米比賽.同時出發(fā)后,乙速大于甲速,在第15分鐘時甲加快速度,在第18分鐘時甲追上乙并開始超過乙,在第23分鐘時,甲再次追上乙,而在第23分50秒時,甲到達終點,那么乙到達終點時所用的時間是多少分鐘?
解析設出發(fā)時甲的速度為米/分,乙的速度為米/分,第15分鐘甲加速后的速度為米/分,依題意得
解得,,.
所以,乙到達終點的時間為(分).
4.2.7★★甲、乙兩人在圓形跑道上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按相反方向跑步.甲速每秒6米,乙速每秒7米,直到它們
5、第一次又在處相遇之前,在途中共相遇多少次?
解析假設跑道長為,甲、乙第一次又在處相遇時所用時間為,甲、乙相遇一次,則跑過的路程為一圈即.
設甲、乙第一次又在點相遇時共跑了圈,則甲、乙兩人第一次又在點相遇所跑過的路程為,即
.
甲、乙第一次又在處相遇時,乙比甲多跑了一圈,
,
解得,則途中相遇次數(shù)為(次).
即他們第一次又在點相遇之前,在途中共相遇12次.
評注因為每圈相遇一次,最后一圈相遇點,故為次(起始點不算在內(nèi))
4.2.8★★某船往返于甲、乙兩港之間,順水而下需用8小時,逆水而上需要12小時,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該船順水而行是逆水而行所花時間的,那么逆水而行需幾小時?
6、
解析 設甲、乙兩港之間距離為,該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千米/時,水速為千米/時,水速增加后為千米/時.
依題意得
解得
,,.
所以水速增加后,該船逆水而行所需時間為
(小時).
評注 解流水問題只要抓住基本公式:順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則很多該類型
題目都可以通過列方程組迎刃而解,上下坡問題跟流水問題也有類似之處.
4.2.9★★★甲、乙兩人同時從圓形跑道上同一點出發(fā),沿順時針方向跑步,甲的速度比乙快,過了一段時間,甲第一次從背后追上乙,這時甲立即背轉身子,以原來的速度沿逆時針方向跑去,當兩人再次相遇時,乙恰好跪了4圈,試問甲的速度是乙的幾倍?
解析 本題是甲
7、、乙兩人跑圓圈,先同向,后反向.就問題的實質來說,跑圓圈和跑直線的思考方法相同.如果設甲的速度為,乙的速度為,跑道一圈的長為.則有,乙跑4圈的速度是,距離為.再設乙跑4圈所用的時間為,于是.
所以,問題轉化為如何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關于、、的表示時間的關系式就可以了.
設甲的速度為,乙的速度為,跑道一圈的長為,那么有
.
由于,所以原方程可化為
,
即.
本題要求的是甲的速度是乙的多少倍,所以,我們只需求出為某一常數(shù)即可.于是,方程可化為
,
解得
,或(舍去).
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倍.
評注 本題中是多設的未知數(shù),它對于列方程來說起到了橋梁作用,使列方程變得思路簡單,易
8、于理
解,在方程列出后,直接相約(或相消),又立即去掉了多設的未知數(shù).這種方法稱為設輔助元法.
4.2.10★★小王沿街勻速行走,發(fā)現(xiàn)每隔6分鐘從背后駛過一輛18路公交車,每隔3分鐘迎面駛來一輛18路公交車.假設每輛18路公交車行駛速度相同,而且18路公交車總站每隔固定時間發(fā)一輛車,
問:發(fā)車間隔的時間是多少分鐘?
解析 設18路公交車的速度是米/分,小王行走的速度是米/分,同向行駛的相鄰兩車的間距為
米.
每隔6分鐘從背后開過一輛18路公交車,則
.①
每隔3分鐘從迎面駛來一輛18路公交車,則
.②
由①,②可得,所以.
即18路公交車息站發(fā)車間隔的時間是4分鐘.
4
9、.2.11★★兩地相距120千米,已知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時5千米,摩托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
50千米,摩托車后座可帶一人.問有三人并配備一輛摩托車從地到地最少需要多少小時?(保留1位小數(shù))
解析 記此三人為甲、乙和丙,甲開摩托車后座帶乙人,三人同時出發(fā),甲和乙到地所用時間設為小時,并且放下乙,乙繼續(xù)步行,到達地所用時間設為小時,而甲馬上折返,在地遇到丙后,攜帶丙乘摩托車駛向地,為了與乙同時到達地,和應當滿足如下方程:
①甲和乙到達地時,丙到達地(見下圖)步行的路程是千米;
②之間的距離是千米;
③甲折返與丙在地相遇所用時間是小時;
④丙步行到地,所用時間是小時;從地乘摩托車到所
10、用時間是
小時;而乙乘摩托車到地,所用時間是小時;從地步行到達地所用時
間是小時.
從上述分析,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
解得,.
所以,有三人并配備一輛摩托車從地到地最少需要小時.
4.2.12★★一工人在定期內(nèi)要制造出一定數(shù)量的同樣零件,若他每天多做10個,則提前天完成,
若他每天少做5個,則要誤期3天.問他要做多少個零件?比定期是多少天?
解析 設這個工人要做個零件,定期為天,則他每天做個零件.根據(jù)題目條件,若他每天多做10個,則可減少天工期.所以,同理,可列另一個方程.即可得方程組
解得
所以,工人要做1350個零件,此定期為27天.
4.2.13★★某
11、項工程,如果由甲、乙兩隊承包,天完成,需付180000元;由乙、丙兩隊承包,天完成,需付150000元;由甲、丙兩隊承包,天完成,需付160000元.現(xiàn)在工程由一個隊單獨承包,在保證一周完成的前提下,哪個隊承包費用最少?
解析 設甲、乙、丙單獨承包各需、、天完成,則
解得
再設甲、乙、丙單獨工作一天,各需付、、元,則
解得
于是,由甲隊單獨承包,費用是
(元).
由乙隊單獨承包,費用是
(元).
而丙隊不能在一周內(nèi)完成.所以由乙隊承包費用最少.
4.2.14★★已知甲、乙、丙三人,甲單獨做這件工作所用時間是乙、丙兩人合作做這件工作所用時間的倍,乙單獨做這件工
12、作所用時間是甲、丙兩人合作做這件工作所用時間的倍,求丙單獨工作所用時間是甲、乙兩人合作做這件工作所用時間的幾倍.
解析 甲、乙、丙獨立完成這一工作分別需、、天,再設整個工程是1.于是,乙單獨做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丙是,這樣乙、丙合做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那么乙、丙合作這項工作所用的時間應是天,依題意有
解得
所以
故丙獨立完成這一工作需要的時間是甲、乙兩人合作完成同一工作所需的時間的倍.
.
4.2.15★★某商店經(jīng)銷一種商品,由于進貨價降低了,使得利潤率提高了,那么原來經(jīng)銷這種商品的利潤率是多少?
解析 本題雖然題干很短,但牽涉到的商業(yè)方面的概念及公式還是很豐富的.這里,寫出
13、幾個與利潤有
關的“盈虧”公式:
(1)利潤售出價進貨價;
(2)利潤率;
(3)進貨價.
本題涉及兩種情況,可設原進價為元,銷售價為元,并表示出按原價銷售的利潤率和按新價銷
售的利潤率,再根據(jù)兩者之間的關系,得出與的數(shù)量關系,最后代入求值.
設原進貨價為元,銷售價為元,由公式(2)有
按原價銷售的利潤率為:;
按新價銷售的利潤率為:.
依題意列方程
.
解方程得.
因此,原來經(jīng)銷這種商品的利潤率
.
評注 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有關營銷類應用問題已屢見不鮮,對這類問題,學生首先要了解一些
日常的基本常識和有關名詞,如進貨、售出價、利潤、利潤率、盈利、虧本等,
14、同時要掌握好基本關系公式,巧妙地建立關系式.
4.2.16★★現(xiàn)有一塊黃銅和一塊青銅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銅,的鋅和的錫.已知青銅含的銅,的鋅和的錫,而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求黃銅含有銅和鋅之比.
解析 設黃銅中含銅,則含鋅.黃銅和青銅的混合物中含黃銅,青銅.則
由①,得,③
由②,得,④
由③、④,得.
所以,黃銅含有銅和鋅之比是.
4.2.17★★李明、張斌、王鋼三人去文具店買練習本、圓珠筆和橡皮,李明買了4本練習本、一支圓珠筆和10塊橡皮,共付了11元,張斌買了3本練習本、一支圓珠筆和7塊橡皮,共付了8.9元,王鋼買了一本練習本、一支圓珠筆和一塊橡皮共付了多少錢?
解析
15、設、、分別表示1本練習本、1支圓珠筆和1塊橡皮的價錢(以角為單位),得方程組
這是一個三個未知數(shù)二個方程的不定方裎,想從中求出、、是很難的,但問題是要我們求的值,故②①得
.
因此,王鋼買1本練習本,1支圓珠筆和1塊橡皮共付了4.7元.
4.2.18★★學校用一筆錢買獎品,若以一支鋼筆和2本日記本為一份獎品,則可買60份獎品;若以1支鋼筆和3本日記本為一份獎品,則可買50份獎品,問這筆錢全部用來買鋼筆或日記本,可買多少?
解析 由于這筆錢是未知的,若直接依題目要求去設未知數(shù),則不易列方程.故像這類題目必需間接設
元.設鋼筆元/支,日記本元/本,則這筆錢可表示為:或.
所以.
16、
得.
于是,這筆錢全用于買鋼筆,可買
(支);
這筆錢全用于買日記本,可買
(本).
4.2.19★★甲、乙、丙三人共解出100道數(shù)學題,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60道題,將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題叫做難題,3人都解出的題叫做容易題,試問:難題多還是容易題多?(多的比少的)多幾道題?
解析設有道難題,道容易題,中等的(兩人解出的)題為道,則由題意可得方程組:
①②,得
.
所以,難題多,難題比容易題多20道.
4.2.20★現(xiàn)有甲、乙、丙三種貨物,若購買甲3件,乙7件,丙1件共需315元;若購買甲4件,
乙10件,丙1件共需420元,問要購買甲、乙、丙各一件共需多少元?
解
17、析 設甲、乙、丙三種貨物每件分別為元、元、元.依題意,得
①②,得
.
所以,購買甲、乙、丙各一件共需105元.
4.2.21★★甲、乙、丙、丁四人,每三個人的平均年齡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齡分別為29、23、21和17,這四人中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的差是多少?
解析 設四個人的年齡分別為、、、,根據(jù)題意有
由上述四式可知
比較⑤、⑥、⑦、⑧知,最大,最小,⑤⑧得.
所以,即這四個人中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的差為18.
4.2.22★★★現(xiàn)在父母年齡的和是子女年齡和的6倍;2年前,父母年齡和是子女年齡和的10倍;6年后,父母年齡的和是子女年齡和的3倍,問共有多少子女?
解
18、析 設現(xiàn)在父母年齡之和為歲,子女年齡之和為歲,子女共有人,由題意得
① 代入②、③,得
②
兩式相減,得,所以,子女共有3人.
4.2.23★★★★一次數(shù)學競賽出了、、三道題目,25個學生每人至少能解出一道題目.在這些不能解的學生中,能解的人數(shù)等于能解的二倍;在能解的學生中,至少還能解別的一題的人數(shù)比不能解別的題目的人數(shù)少一個.如果正好能解一道題目的學生中,有一半不能解.問有多少學生正好能解出這道題目?
解析 由題意可知,本題涉及的量很多,如果采用直接成間接設元都很難列出方程,因此我們可以采用
設輔助未知數(shù),以此作為橋梁建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最后,消去輔助未知數(shù),從而獲得所要
19、的答案.
設,,分別表示正好能解,與,與與的學生人數(shù),則依題意可得
其中,.,,,,都是非負數(shù).
由①和③,得
,⑤
而②可寫成 ,⑥
而④可寫成⑦
由⑤、⑥、⑦得,即
.⑧
代入⑥,得.⑨
因為,,所以由⑧和⑨分別得
,.
但是是整數(shù),所以.
所以,有6個學生正好能解出這道題目.
§4.3含絕對值的方程組
4.3.1★方程組的解的個數(shù)為( ).
A.1 B.2 C.3 D.4
解析若,則于是,這不可能.
若,則于是,解得,進而求得.
所以,原方程組的解為(,)(,9),只有1個解.故選A.
4.3.2★如果和是非零實數(shù),使得和,那
20、么等于( ).
A.3 B. C. D.
解析 將代入,得.
(1)當時,,方程,無實根;
(2)當時,,得方程,,解得,正根舍去,從而.
于是.
故.
因此,結論(D)是正確的.
4.2.3★★解方程組
解析 由①得
.
因為,所以,所以③
把③代入②,得
,
即.把代入①,得
,
即,于是.
由時,得.
故原方程組的解為
4.3.4★★解方程組
解析 由①得或.即或.
可得方程組(①)或(②)
解方程組(①):由,解得或,再代入,得方程組
(①)的解或
解方程組(②)得或
綜上所述,原方程組的解為
4.3.5
21、★★求方程組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解的組數(shù).
解析 設.,則原方程組可化為
兩式相減并化為
,
則或.
由此可得
由第一個方程組解得
(,)(0,0),(4,4);
由第二個方程組解得
(,)(,),(,).
由(,)的第一組解推得(,)(0,0);其他三組解每組可推得(,)的4組解.所以,原方程組共有13組不同的實數(shù)解.
4.3.6★★★解方程組:
這里、、、是已知的兩兩不同的實數(shù).
解析因為、、、是兩兩不同的實數(shù),又方程組中交換下標、的位置方程組不變,所以可先設.此時方程組可寫成
①②,得
.
②③,得
.
③④,得
.
由于、、、兩兩不同,所以
⑤⑦,得代入⑥式,得.更由⑤式,得,.故
.
將代入①式,得.
所以在的條件下,已知方程組的解為,.
在一般情況下,設,這里、、、是1、2、3、4的一個排列,則方程組的解是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