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專版)2019年中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第4章 圖形的初步認(rèn)識與三角形 第13講 三角形及其性質(zhì)(精講)練習(x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宜賓專版)2019年中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一編 教材知識梳理篇 第4章 圖形的初步認(rèn)識與三角形 第13講 三角形及其性質(zhì)(精講)練習(xí)(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十三講 三角形及其性質(zhì)
宜賓中考考情與預(yù)測
宜賓考題感知與試做
1.(2017·宜賓中考)如圖,BC∥DE,若∠A=35°,∠C=24°,則∠E等于( B?。?
A.24° B.59° C.60° D.69°
(第1題圖) ?。ǖ?題圖)
2.(2015·宜賓中考)如圖,AB∥CD,AD與BC交于點E.若∠B=35°,∠D=45°,則∠AEC= 80°?。?
3.(2015·宜賓模擬)如圖,在△ABC中,D、E分別為邊BC、AB的中點,AD、CE相交于點O,AB=8,BC=10,AC=6,則OD= ?。?
宜賓中考考點梳理
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
三角形的
2、邊角關(guān)系
1.三邊關(guān)系:三角形的任何兩邊的和 大于第三邊 ,任何兩邊的差 小于第三邊?。?
2.內(nèi)角和與外角和
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 180° ;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
3.內(nèi)外角關(guān)系
(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 等于 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 大于 任何一個與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
三角形中的重要線段
四線
圖示
性質(zhì)
備注
中線
BD=DC
重心: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
高線
AD⊥BC,即
∠ADB=
∠ADC=90°
垂心:三角形三條高線的交點
角平
分線
∠1=∠2
內(nèi)心: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3、到三邊的距離相等
中
位
線
DE∥BC且DE=BC
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中位線
1.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2和4,則該三角形的周長可能是( C?。?
A.6 B.7 C.11 D.12
2.如圖,在△ABC中,∠BAC=x,∠B=2x,∠C=3x,則∠BAD=( B )
A.145° B.150° C.155° D.160°
(第2題圖) ?。ǖ?題圖)
3.如圖,在△ABC中,點D在AB上,點E在AC上,DE∥BC.若∠A=62°,∠AED=54°,則∠B的大小為( C?。?
A.54° B.62° C
4、.64° D.74°
4.如圖,A、B兩點被一座山隔開,M、N分別是AC、BC的中點,測量MN的長度為40 m,那么AB的長度為( B?。?
A.40 m B.80 m
C.160 m D.不能確定
5.如圖,在Rt△ABC中,∠C=90°,AC=3,BC=4,∠ABC的平分線交邊AC于點D,延長BD至點E,且BD=2DE,連結(jié)AE.
(1)求線段CD的長;
(2)求△ADE的面積.
解:(1)設(shè)CD=x.過點D作DH⊥AB,垂足為點H.
∵BD平分∠ABC,∠C=90°,
∴DH=DC=x,則AD=3-x.
∵∠C=90°,AC=3,BC=4,
∴AB=
5、5,∴sin ∠BAC==,
∴=,∴x=,
即CD=;
(2)由(1)可得S△ABD=AB·DH=×5×=.
∵BD=2DE,∴==2,
∴S△ADE=×=.
中考典題精講精練
三角形三邊的關(guān)系
【典例1】已知a、b、c是△ABC的三邊長,a=4,b=6,設(shè)三角形的周長是x.
(1)直接寫出c及x的取值范圍;
(2)若x是小于18的偶數(shù),①求c的長;②判斷△ABC的形狀.
【解析】(1)利用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可得出c的取值范圍,進(jìn)而得出答案;
(2)①根據(jù)偶數(shù)的定義,以及x的取值范圍即可求解;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1)∵a=4,b=6
6、,
∴2<c<10,
則12<x<20;
(2)①∵x為小于18的偶數(shù),12<x<20,
∴x=16或x=14.
當(dāng)x=16時,c=6;
當(dāng)x=14時,c=4;
②當(dāng)c=6時,b=c,△ABC為等腰三角形;
當(dāng)c=4時,a=c,△ABC為等腰三角形.
綜上所述,△ABC是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內(nèi)角和及外角的應(yīng)用
【典例2】
(2018·宜昌中考)如圖,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線BE交AC的延長線于點E.
(1)求∠CBE的度數(shù);
(2)過點D作DF∥BE,交AC的延長線于點F,求∠F的度數(shù).
【解析】(1)
7、先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求出∠ABC=90°-∠A=50°,由此求出外角∠CBD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角的平分線的定義即可求出∠CBE的度數(shù);
(2)先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得出∠CEB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即可求出∠F的度數(shù).
【解答】解:(1)∵在Rt△ABC中,∠ACB=90°,∠A=40°,∴∠ABC=90°-∠A=50°,∴∠CBD=130°.∵BE是∠CBD的平分線,
∴∠CBE=∠CBD=65°;
(2)∵∠ACB=90°,∠CBE=65°,∴∠CEB=90°-65°=25°.∵DF∥BE,∴∠F=∠CEB=25°.
三角形中重要線段的應(yīng)用
【典例3】如圖,在△
8、ABC中,點M為BC的中點,AD平分∠BAC,且BD⊥AD于點D,延長BD交AC于點N.若AB=12,AC=18,則MD的長為 3?。?
【解析】根據(jù)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zhì)可得BD=DN,AB=AN,再求出CN,然后判斷出DM是△BCN的中位線,再根據(jù)“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解答.
三角形的作圖應(yīng)用
【典例4】如圖,△ABC中,
∠BAC=90°,AD⊥BC,垂足為D.求作∠ABC的平分線,分別交AD、AC于P、Q兩點,并證明AP=AQ.(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解析】利用基本作圖(作已知角的平分線)作BQ平分∠ABC即可;證
9、明∠APQ=∠AQP即可得結(jié)論.
【解答】解:BQ就是所求作的∠ABC的平分線,P、Q就是所求作的點.
證明:∵AD⊥BC,
∴∠ADB=90°,
∴∠BPD+∠PBD=90°.
∵∠BAC=90°,∴∠AQP+∠ABQ=90°.
∵∠ABQ=∠PBD,∴∠BPD=∠AQP.
∵∠BPD=∠APQ,∴∠APQ=∠ AQP,
∴AP=AQ.
1.長度分別為2、7、x的三條線段能組成一個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C )
A.4 B.5
C.6 D.9
2.已知a、b、c是△ABC的三條邊長,化簡|a+b-c|-|c-a-b|的結(jié)果為( D?。?
A.2a+2b-
10、2c B.2a+2b
C.2c D.0
3.一次數(shù)學(xué)活動課上,小聰將一副三角板按圖中方式疊放,則∠α等于 75° W.
(第3題圖) ?。ǖ?題圖)
4.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圖擺放,其中∠C=∠F=90°,∠A=45°,∠D=30°,則∠α+∠β等于( B?。?
A.180° B.210°
C.360° D.270°
5.如圖,M是△ABC的邊BC的中點,AN平分∠BAC,BN⊥AN于點N,延長BN交AC于點D,已知AB=10,AC=16.
(1)求證:BN=DN;
(2)求MN的長.
(1)證明:∵AN平分∠BAC,
∴∠1=∠2.
11、
∵BN⊥AN,
∴∠ANB=∠AND=90°.
在△ABN和△ADN中,
∵∠1=∠2,
AN=AN,
∠ANB=∠AND,
∴△ABN≌△ADN(A.S.A.),∴BN=DN;
(2)解:∵△ABN≌△ADN,
∴AD=AB=10,
∴CD=AC-AD=16-10=6.
又∵點M是BC的中點,BN=DN,
∴MN是△BDC的中位線,∴MN=CD=3.
6.如圖,在△ABC中,∠ACB=90°,CD為△ABC的角平分線.
(1)求作:線段CD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C、BC于點E、F,垂足為O(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求證:△COE≌△COF.
(1)解:線段CD的垂直平分線EF如圖所示;
(2)證明:∵∠ECO=∠FCO,CO=CO,∠COE=∠COF=90°,
∴△COE≌△COF(A.S.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