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7《寓言二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湘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7《寓言二則》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湘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鷸蚌相爭》
教材分析:
課文主要講了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被蚌鉗住了嘴,雙方都不肯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闡明了一個深刻道理:雙方爭持不下,結(jié)果可能是兩敗俱傷,讓別人從中獲利。重點是通過對寓言故事的解讀,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進一步體會寓言的學習方法。體會文中的寓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只為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zhí)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教學難點】
理解“鷸蚌相爭”的意思及寓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一)歷史故事引入。
戰(zhàn)國時期,趙王要出兵攻打燕國,蘇代以一則寓言故事打消了趙王這個念頭。這則寓言故事和兩種小動物有關。
【設計意圖】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先生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發(fā)展?!币詺v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注意并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出示圖片,認識鷸和蚌。
1.出示鷸的圖片。
(1)板書:鷸。
(2)指導學生觀察圖,看看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
(3)指名說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3、。(鷸的嘴巴又尖又長)
(4)師簡介鷸的生活習性。
2.出示蚌的圖片。
(1)指導觀察,說說蚌有什么特點。(蚌有堅硬的外殼兒)
(2)板書:蚌。
【設計意圖】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對鷸和蚌的動作描寫準確生動,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了解鷸和蚌的外形基本特點,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揭示課題,猜想質(zhì)疑。
1.揭示課題,齊讀。
2.根據(jù)課題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鷸和蚌相互爭吵)
3.再讀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預設:鷸和蚌為什么會爭吵?它們是怎樣爭吵的?結(jié)果怎樣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題目著手,質(zhì)疑問難,引起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
4、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夾 豪 示
(二)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切實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導學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鷸去啄蚌的肉,蚌把鷸的嘴巴牢牢地夾住了,后來互相爭吵,誰也不讓誰,結(jié)果被漁夫一齊捉住了。)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讀書,讓他們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的讀書情況,又教給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三個維度中的“過程與方法”,省時高效。
三、細讀課文,理解寓意
默讀第二、三自然段,分別畫出鷸和蚌說的話。
1.品讀鷸說的話。
(1)通過指名讀
5、、學生評議、老師的示范朗讀 。
(2)指導感情朗讀,讀出鷸當時說話的語氣。
2.指名讀蚌說的話。
(1)指導學生體會蚌當時說話的神態(tài)和語氣。
(2).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3.指導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感受鷸蚌相爭的激烈場面。
【設計意圖】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爭吵的激烈場面,培養(yǎng)語感,領悟故事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揭示寓意。
小結(jié):鷸和蚌就這樣相持著,誰也不讓誰,直到彼此都筋疲力盡,最后都被漁夫捉住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板書:漁翁得利)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品讀理解課文、分角色朗讀體驗鷸和蚌相爭的激烈場面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揭示寓意已經(jīng)水道渠成。
6、
五、總結(jié)升華
你們看,這就是寓言,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說說你曾經(jīng)讀過的寓言故事。
【設計意圖】告訴學生寓言的特點,讓他們談談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激活他們的閱讀積累,給學生推薦課外的閱讀篇目,讓他們的目光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鼓勵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做有智慧的人。
六、作業(yè)設置
1.引導學生議一議:鷸蚌怎樣做才不會被打魚人捉走?
2.布置作業(yè):和鄰居的小朋友說一說《鷸蚌相爭》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鷸 蚌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
教學反思:
我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自由練讀——師生合作——分組朗讀環(huán)節(jié),用讀達到了精講之目的。我進行分組比賽,讓學生充當主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與能力,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激發(fā)了興趣,升華了情感,懂得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