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 第十四章 第一講 機械振動練習(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 第十四章 第一講 機械振動練習(含解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機械振動
[A組·基礎題]
1.擺長為L的單擺做簡諧運動,若從某時刻開始計時(取t=0),當運動至t=時,擺球具有負向最大速度,則單擺的振動圖象為下圖中的( D )
2.一個單擺在地面上做受迫振動,其共振曲線(振幅A與驅動力頻率f的關系)如圖所示,則( B )
A.此單擺的固有周期約為0.5 s
B.此單擺的擺長約為1 m
C.若擺長增大,單擺的固有頻率增大
D.若擺長增大,共振曲線的峰將向右移動
3.(多選)某質點做簡諧運動,其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為x=Asin t,則質點( AD )
A.第1 s末與第3 s末的位移相同
B.第1 s末與第3 s末的速度相同
2、
C.3 s末至5 s末的位移方向相同
D.3 s末至5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4.(多選) 細長輕繩下端拴一小球構成單擺,在懸掛點正下方二分之一擺長處有一個能擋住擺線的釘子A,如圖所示.現(xiàn)將單擺向左方拉開一個小角度,然后無初速地釋放.對于以后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 )
A.單擺往返運動一次的周期比無釘子時的單擺周期小
B.擺球在左右兩側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樣
C.擺球在平衡位置左右兩側走過的最大弧長相等
D.擺線在平衡位置右側的最大擺角是左側的兩倍
5.(多選) 如圖所示,在光滑桿下面鋪一張可沿垂直桿方向勻速移動的白紙,一帶有鉛筆的彈簧振子在B、C兩點間做機械振動
3、,可以在白紙上留下痕跡.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10 N/m,振子的質量為0.5 kg,白紙移動速度為2 m/s,彈簧彈性勢能的表達式Ep=ky2,不計一切摩擦.在一次彈簧振子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圖線,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C )
A.該彈簧振子的振幅為1 m
B.該彈簧振子的周期為1 s
C.該彈簧振子的最大加速度為10 m/s2
D.該彈簧振子的最大速度為2 m/s
6.(多選)(2018·長春模擬)如圖所示為同一地點的兩單擺甲、乙的振動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D )
A.甲、乙兩單擺的擺長相等
B.甲擺的振幅比乙擺大
C.甲擺的機械能比乙擺大
D
4、.在t=0.5 s時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擺
E.由圖象可以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從圖中可得兩單擺的周期相同,所以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可得兩單擺的擺長相同,A正確;從圖中可得甲的振幅為10 cm,乙的振幅為7 cm,故B正確;由于兩者質量未知,所以無法判斷機械能大小,C錯誤;在t=0.5 s時,甲擺經過平衡位置,振動的加速度為零,而乙擺的位移為負且最大,則乙擺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故D正確;由于不知道擺長,只知道擺長相同,所以無法求解重力加速度,E錯誤.
[B組·能力題]
7. (多選)(2019·蘭州一中期中)一根不可伸長的細線.上端懸掛在O點,下端系一個小球,如圖甲所示,某
5、同學利用此裝置來探究周期與擺長的關系.該同學用米尺測得細線兩端的長度,用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二者相加為l,通過改變細線的長度,測得對應的周期T,得到該裝置的l-T2圖象如圖乙所示.利用所學單擺相關知識,選擇下列說法正確的選項(取π2=9.86)( BCD )
A.T=2 s時擺長為1 m
B.T=2 s時擺長為0.994 m
C.擺球半徑為0.006 m
D.當地重力加速度為9.80 m/s2
解析:設擺長為l′,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l′=l-0.006 m)并結合圖乙推導得:l=0.006+T2,可知為l-T2圖象的斜率,所以有:==,解得:g=9.80 m/s2,故D正
6、確;由單擺的周期公式有:l′=T2=×22=0.994 m,故B正確,A錯誤;由圖乙可知,l-T2圖象沒有經過坐標原點,同時由l=0.006+T2可知,縱軸的截距為球的半徑,故半徑為r=0.006 m,選項C正確.
8.(多選) (2018·河南豫北名校月考)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木質框架放在水平桌面上,框架上懸掛一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彈簧下端拴接一質量為m的鐵球.用手向下拉一小段距離后釋放鐵球.鐵球便上下做簡諧運動,則( BCE )
A.彈簧處于原長時的位置是鐵球做簡諧運動的平衡位置
B.在鐵球向平衡位置運動的過程中,鐵球的位移、回復力、加速度都逐漸減小,速度增大
C.若鐵球
7、的振動周期恰好等于以鐵球平衡時彈簧的伸長量為擺長的單擺周期,則該鐵球的周期T=2π
D.若彈簧振動過程的振幅可調,則當框架對桌面的壓為零時,彈簧的壓縮量為
E.若彈簧振動過程的振幅可調,且保證木質框架不會離開桌面,則鐵球的振幅最大是
解析:平衡位置是振子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所處的位置,鐵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其所受的重力大小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即mg=kx,此時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故選項A錯誤;振動中的位移是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動物體所在位置的有向線段,因而鐵球向平衡位置運動時位移逐漸減小,而回復力與位移成正比,故回復力也減小,由牛頓第二定律a=得,加速度也減小,鐵球向平衡位置運動時,回復力與速度方向
8、一致,故小球的速度逐漸增大,故選項B正確;單擺周期公式T=2π,根據平衡條件有kL=mg,聯(lián)立解得T=2π,故選項C正確;當框架對桌面壓力為零瞬間,彈簧對框架向上的作用力等于框架重力Mg,則輕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力F=Mg=kx,解得彈簧的壓縮量為x=,故選項D錯誤;框架重力為Mg,當鐵球處在最高位置,即彈簧被壓縮時,框架受到豎直向上的彈力等于Mg,此時框架對桌面的壓力恰好減小為零,根據胡克定律,這時彈簧被壓縮Δl=,鐵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彈簧被拉長Δl0=,振幅是鐵球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最大振幅Am=Δl+Δl0=,因此鐵球的振幅只要不大于,框架就不會離開桌面,故選項E正確.
9.(多選
9、)(2018·合肥八中模擬)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l,擺球直徑為d,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為t.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CD )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秒表過早按下
D.實驗中誤將51次全振動數記為50次
E.實驗中誤將49.5次全振動數記為50次
解析:本實驗測量g的原理是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根據此公式變形得到g=.測擺線時擺線拉得過緊,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大,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錯誤;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
10、,使擺線長度增加了,而測得的擺長偏小,則測得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項正確;開始計時,秒表過早按下,測得單擺的周期偏大,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C項正確;實驗中誤將51次全振動數為50次,測得單擺的周期偏大,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蔇項正確;實驗中誤將49.5次全振動數為50次.測得周期偏小,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E項錯誤.
10.甲、乙兩個學習小組分別利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1)甲組同學采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A.該組同學先測出懸點到小球球心的距離L,然后用秒表測出單擺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請寫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g= (用所測物理量表示).
B.在測量擺長后
11、,測量周期時,擺球振動過程中懸點O處擺線的固定出現(xiàn)松動,擺長略微變長,這將會導致所測重力加速度的數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乙組同學在圖甲所示裝置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速度傳感器,如圖乙所示.將擺球拉開一小角度使其做簡諧運動,速度傳感器記錄了擺球振動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得到如圖丙所示的v-t圖線.
A.由圖丙可知,該單擺的周期T= s;
B.更換擺線長度后,多次測量,根據實驗數據,利用計算機作出T2-L(周期平方—擺長)圖線,并根據圖線擬合得到方程T2=4.04L+0.035.由此可以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m /s2.(取π2=9.86,結果保
12、留三位有效數字)
解析:(1)A.根據T=2π,T=
可得g=.
測量周期時,擺球振動過程中懸點O處擺線的固定出現(xiàn)松動,擺長略微變長,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小,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
(2)根據簡諧運動的圖線知,單擺的周期T=2.0 s;
根據T=2π得T2=L,
知圖線的斜率k==4.04,
解得g=9.76 m/s2.
答案:(1) 偏小 (2)2.0 9.76
11. 有一彈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B、C之間做簡諧運動,已知B、C間的距離為20 cm,振子在2 s內完成了10次全振動.若從某時刻振子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t=0),經過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1)求振
13、子的振幅和周期;
(2)在圖中作出該振子的位移—時間圖象;
(3)寫出振子的振動方程.
解析:(1) 振幅A=10 cm,
T= s=0.2 s.
(2)振子在周期時具有正的最大加速度,故有負向最大位移,其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
(3)設振動方程為y=Asin(ωt+φ)
當t=0時,y=0,則sin φ=0
得φ=0或φ=π,當再過較短時間,y為負值,
所以φ=π
所以振動方程為y=10sin(10πt+π) cm.
答案:(1)10 cm 0.2 s (2)圖見解析
(3)y=10sin(10πt+π) cm
12.(2018·長沙模擬)如圖所示,有一個擺長為l的單擺,現(xiàn)將擺球A拉離平衡位置一個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靜止釋放,A擺至平衡位置P時,恰與靜止在P處的B球發(fā)生正碰,碰后A繼續(xù)向右擺動,B球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運動,與右側的墻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當B球重新回到位置P時恰與A再次相遇,求位置P與墻壁間的距離d.
解析:擺球A做簡諧運動,當其與B球發(fā)生碰撞后速度改變,但是擺動的周期不變.而B球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再次相遇的條件為B球來回所需要的時間為單擺半周期的整數倍,=n(n=1,2,3,…).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解得d= (n=1,2,3,…).
答案: (n=1,2,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