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45 機械波新人教版選修3-4
- 資源ID:100774232 資源大小:2.40M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2積分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45 機械波新人教版選修3-4
課時作業(yè)45 機械波
時間:45分鐘
1.(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D )
A.海豚有完善的聲吶系統(tǒng),海豚發(fā)出的聲波比無線電波傳播的速度快,方向性好
B.蝙蝠利用超聲脈沖導航,當它飛向某一墻壁時,接收到的脈沖頻率大于它發(fā)出的頻率
C.聲波擊碎玻璃杯的實驗原理是共振
D.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兩列波能產生穩(wěn)定的干涉
解析:海豚有完善的聲吶系統(tǒng),海豚的聲吶系統(tǒng)發(fā)出的是超聲波,故A錯誤;蝙蝠利用超聲脈沖導航,當蝙蝠飛向某一墻壁時,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它接收到從墻壁反射回來的超聲脈沖頻率大于它發(fā)出的頻率,故B正確;當聲波的頻率等于玻璃杯的固有頻率時,玻璃杯震蕩最劇烈,最容易被擊碎,即聲波擊碎玻璃杯的實驗原理是共振,故C正確;根據干涉產生的條件可知,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兩列波能產生穩(wěn)定的干涉,故D正確.
2.(多選)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向人體發(fā)射一組超聲波,其遇到人體組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類似回聲),通過探頭發(fā)送和接收超聲波信號,經過電子電路和計算機的處理,形成了我們今天的B超圖象(如圖甲所示).圖乙為儀器檢測到發(fā)送和接收的超聲波圖象,其中實線為沿x軸正方向發(fā)送的超聲波,虛線為一段時間后遇到人體組織后沿x軸負方向返回的超聲波.已知超聲波在人體內傳播速度約為1 500 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 )
A.根據題意可知此超聲波的頻率約為1.25×105 Hz
B.圖乙中質點A在此后的1 s內運動的路程為1 500 m
C.圖乙中質點B此時沿y軸正方向運動
D.圖乙中質點A、B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由圖象可知該超聲波的波長為12 mm,波速為1 500 m/s,T==,可得f=1.25×105 Hz,T=8×10-6 s,故A選項正確;質點A振動的路程s=×4A=2 000 m,故B選項錯誤;虛線為沿x軸負方向返回的超聲波,可知質點B此時沿y軸正方向運動,故C選項正確;圖乙中質點A、B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D選項錯誤.
3.(多選)均勻介質中相距為a的兩個波源S1和S2,振動頻率均為f,產生的簡諧橫波沿其連線相向傳播,振幅為A,波速為v.O為S1S2的中點,如圖所示.已知兩波源的振動方向和初始相位均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E )
A.質點O的振動頻率為f
B.質點O的振動頻率為2f
C.質點O的振幅為2A
D.只要不滿足a=n(n=1,2,3…),質點O的振幅就一定小于2A
E.質點O的振動可能與波源S1、S2不同步
解析:S1和S2的振動在O點疊加,路程差x1-x2=0,所以O點為振動加強點,即振幅為2A,頻率仍為f,故A、C正確,B、D錯誤;只有到波源的距離等于波長整數倍的質點的振動才與波源同步,所以質點O的振動可能與波源S1、S2不同步,故E正確.
4.(多選)波源S在t=0時刻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振動,形成向左、右兩側傳播的簡諧橫波.a、b、c和a′、b′、c′是沿波傳播方向上的間距為2 m的6個質點,Sa=Sa′=2 m,t=0時刻各質點均處于平衡位置,如圖所示.已知波的傳播速度為4 m/s,當t=0.25 s時波源S第一次達最高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D )
A.t=5.25 s時質點b′處于波谷
B.t=1.35 s時質點a的速度正在增大
C.波傳到c質點時,質點c開始向上振動
D.任意時刻質點a與質點a′的振動狀態(tài)完全相同
E.若接收器向距它20 m的波源S勻速遠離,接收器接收到的頻率將大于1 Hz
解析:當t=0.25 s時波源S第一次達最高點,波源S振動了周期,波的周期為T=4×0.25 s=1 s,波傳到b′質點的時間為t== s=1 s,則T=5.25 s時,b′質點已經振動了4.25 s=4T,又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則t=5.25 s時質點b′處于波峰位置,選項A錯誤;波傳到a質點經歷的時間是=0.5 s,則t=1.35 s時,a質點已經振動了0.85 s=T+T,又a質點初始時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動,則知t=1.35 s時質點a在波谷與平衡位置之間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正在增大,選項B正確;因波源S起振方向向上,則當波傳到c質點時,質點c的振動方向向上,選項C正確;因質點a與質點a′與波源距離相同,則任意時刻質點a與質點a′的振動狀態(tài)完全相同,選項D正確;波的頻率為1 Hz,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若接收器向距它20 m的波源S勻速遠離,則接收器接收到的頻率將小于1 Hz,選項E錯誤.
5.(多選)如圖甲所示,在水平面內,有三個質點a、b、c分別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已知ab=6 m,ac=8 m.在t1=0時刻a、b同時開始振動,振動圖象均如圖乙所示,所形成的機械波在水平面內傳播,在t2=4 s時c點開始振動( ABC )
A.該機械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2 m/s
B.該列波的波長是2 m
C.兩列波相遇后,c點振動加強
D.兩列波相遇后,c點振動減弱
E.兩列波相遇后,c點振動先加強后減弱
解析:a點振動產生的機械波最先到達c點,則根據關系式v=可知波速v==2 m/s,選項A正確;由于v=,則λ=vT=2 m/s×1 s=2 m,選項B正確;a波比b波早到達c點的時間t=-==1 s,即兩列波到達c點時,使c點振動加強,產生共振,由于兩列機械波頻率相同相干涉,故c總是振動加強點,選項C正確,選項D、E錯誤.
6.(多選)圖(a)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P是平衡位置在x=1.0 m處的質點,Q是平衡位置在x=4.0 m處的質點;圖(b)為質點Q的振動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E )
A.波向左傳播
B.波速為40 m/s
C.t=0.10 s時,質點P向y軸正方向運動
D.從t=0到t=0.05 s,質點P運動的路程為20 cm
E.從t=0到t=0.25 s,質點Q運動的路程為50 cm
解析:由(a)和(b)兩圖可知,波向右傳播,A項錯誤.由(a)圖可知波長λ=8 m,由(b)圖可知周期T=0.2 s,則波速v==40 m/s,B項正確.由于t=0.10 s=,則t=0.10 s時P處在波谷與平衡位置之間且向y軸正方向運動,C項正確.從t=0到t=0.05 s的這內,P運動的路程小于20 cm,D項錯誤.0.25 s=1T,則從t=0到t=0.25 s時間內,質點Q運動的路程為5A=5×10 cm=50 cm,E項正確.
7.如圖所示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圖象.此時質點P的運動方向沿y軸負方向,且當t=0.55 s時質點P恰好第3次到達y軸正方向最大位移處.問:
(1)該簡諧橫波的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從t=0至t=1.2 s,質點Q運動的路程L是多少?
(3)當t=1.2 s時,質點Q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s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1)此波沿x軸負向傳播;
在t1=0到t2=0.55 s這段時間里,質點P恰好第3次到達y正方向最大位移處,則有T=0.55 s,解得T=0.2 s
簡諧波的波長為λ=0.4 m,則波速v==2 m/s;
(2)在t1=0至t3=1.2 s這段時間里,質點Q恰經過了6個周期,即質點Q回到始點,由于振幅A=5 cm,所以質點Q運動的路程為L=4A×6=4×5×6 cm=120 cm;
(3)質點Q經過6個周期后恰好回到始點,則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為s=2.5 cm.
答案:(1)2 m/s,沿x軸負向傳播 (2)120 cm
(3)2.5 cm
8.(2019·山東聊城一模)(多選)某橫波在介質中沿x軸傳播,圖甲是t=1 s時的波形,圖乙是介質中x=2 m處質點的振動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E )
A.波沿x軸正向傳播,波速為1 m/s
B.t=2 s時,x=2 m處質點的振動方向為y軸負向
C.x=1 m處質點和x=2 m處質點振動步調總相同
D.在1 s的時間內,波動圖象上任意質點通過的路程都是10 cm
E.在t=1 s到t=2 s的時間內,x=0.5 m處質點的運動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解析:由甲圖知,波長λ=2 m,由乙圖知,質點的振動周期為T=2 s,則波速為v==1 m/s,由乙圖知,t=1 s時刻,x=2 m處質點向上運動,根據甲圖可知,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故A錯誤;由乙圖知,t=2 s時刻,x=2 m處質點的振動方向為y軸負向,故B正確;因Δt=1 s=,則在x=1 m處質點和x=2 m處質點相距半個波長,振動步調總相反,故C錯誤;1 s的時間內,波的圖象上任意質點通過的路程都是兩個振幅,為10 cm,故D正確;在t=1 s到t=2 s經歷的時間為Δt=1 s=,t=1 s時刻x=0.5 m處的質點位于波峰,則在t=1 s到t=2 s的時間內該質點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故E正確.
9.(2019·四川成都一診)(多選)兩波源分別位于x=0和x=20 cm處,從t=0時刻起兩波源開始振動,形成沿x軸相向傳播的簡諧橫波Ⅰ和Ⅱ,如圖所示為t=0.04 s時刻兩列波的圖象.已知兩波的振幅分別為A1=2 cm,A2=3 cm,質點P的平衡位置在x=1 cm處,質點Q的平衡位置在x=18 cm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CE )
A.兩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相同
B.Ⅰ和Ⅱ兩列波的波長之比為12
C.t=0.05 s時,質點P向下振動,質點Q的坐標為(18 cm,-3 cm)
D.Ⅰ和Ⅱ兩列波將在t=0.1 s時相遇,之后疊加形成穩(wěn)定的干涉圖樣
E.t=0.12 s時,x=10 cm處的質點位移為零
解析:由圖可知,簡諧橫波Ⅰ的起振方向沿y軸負方向,簡諧橫波Ⅱ的起振方向沿y軸正方向,而波源的起振方向與波前質點的起振方向相同,故A錯誤;由圖可知簡諧橫波Ⅰ的波長為λⅠ=2 cm,簡諧橫波Ⅱ的波長為λⅡ=4 cm,則Ⅰ和Ⅱ兩列波的波長之比為12,故B正確;由圖可知,t=0.05 s時質點P處在平衡位置且正向下振動;質點Q處在負向位移最大處,同時質點并不隨波遷移,則質點Q的坐標為(18 cm,-3 cm),故C正確;兩列波的波長不相等,波速相等,所以兩列波的頻率不相等,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干涉圖樣,故D錯誤;由波的圖象和波的平移法可知t=0.12 s時,簡諧橫波Ⅰ在x=10 cm處的質點處在平衡位置,簡諧橫波Ⅱ在x=10 cm處的質點也處在平衡位置,所以此處的質點位移為零,故E正確.
10.(2019·河南濮陽一模)如圖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P為傳播方向上一質點,圖象為t=0時刻的波形,此時P點的縱坐標為 cm.若經過時間Δt=0.1 s,P點首次到達波峰.求:
(1)波的傳播速度v;
(2)從t=0時刻起,再經過t=0.5 s質點P的位置坐標和在這段時間內P運動的路程.
解析:(1)根據波形可知:λ=1 m,質點振幅A=2 cm
由圖象可知,波動方程為y=0.02sin2πx(m),將P點縱坐標代入,結合圖象解得P點的坐標為
由于經過時間Δt=0.1 s,P點首次到達波峰,即P點左側相鄰的波峰傳播到P點,距離等于Δx= m= m
波的傳播速度v=
代入數據可得v=1.25 m/s
(2)波的傳播方向上任意質點的振動周期T=
代入數據可得T=0.8 s
假設質點P在此過程中振動了n個周期,則t=nT
代入數據可得n=
t=0時刻P向上振動,t=0.5 s時P點首次到達波谷位置,所以質點P運動的路程s=(2-)+2A=(6-) cm
此時P在波谷位置,所以P點坐標為.
答案:(1)1.25 m/s (2) (6-) cm
11.有兩列簡諧橫波a、b在同一介質中分別沿x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兩列波在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已知a波的周期Ta=1 s.
(1)求兩列波的傳播速度大??;
(2)從t=0時刻開始,最短經過多長時間平衡位置在x=1.0 m處的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為0.16 m?
解析:(1)由題圖可知a、b兩列波的波長分別為λa=2.5 m,λb=4.0 m,兩列波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為v==2.5 m/s
(2)a波的波峰傳播到x=1.0 m處經歷的時間
ta==(m=0,1,2,…)
b波的波峰傳播到x=1.0 m處經歷的時間
tb==,Δx=1.5 m,(n=0,1,2,…)
又ta=tb=t 聯(lián)立解得5m-8n=1
分析知,當m=5、n=3時,x=1.0 m處的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為0.16 m,經過時間最短.
將m=5代入t=,解得t=5.4 s
答案:(1)2.5 m/s (2)5.4 s
8
- 注意事項
-
本文(2020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45 機械波新人教版選修3-4)為本站會員(Sc****h)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