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物理總復習 第十二章 2 第2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碰撞 爆炸 反沖練習(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物理總復習 第十二章 2 第2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碰撞 爆炸 反沖練習(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動量守恒定律 碰撞 爆炸 反沖
【隨堂檢測】
1.一彈丸在飛行到距離地面5 m高時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為甲、乙兩塊水平飛出,甲、乙的質(zhì)量比為3∶1,不計質(zhì)量損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圖中兩塊彈片飛行的軌跡可能正確的是( )
解析:選B.彈丸爆炸瞬間爆炸力遠大于外力,故爆炸瞬間動量守恒.因兩彈片均水平飛出,飛行時間t= =1 s,取向右為正,由水平速度v=知,選項A中,v甲=2.5 m/s,v乙=-0.5 m/s;選項B中,v甲=2.5 m/s,v乙=0.5 m/s;選項C中,v甲=1 m/s,v乙=2 m/s;選項D中,v甲=-1 m/s,v乙=2
2、m/s.因爆炸瞬間動量守恒,故mv=m甲v甲+m乙v乙,其中m甲=m,m乙=m,v=2 m/s,代入數(shù)值計算知選項B正確.
2.(2019·金華質(zhì)檢)如圖所示,游樂場上,兩位同學各駕著一輛碰碰車迎面相撞,此后,兩車以共同的速度運動;設(shè)甲同學和他的車的總質(zhì)量為150 kg,碰撞前向右運動,速度的大小為4.5 m/s,乙同學和他的車的總質(zhì)量為200 kg,碰撞前向左運動,速度的大小為4.25 m/s,則碰撞后兩車共同的運動速度為(取向右為正方向)( )
A.1 m/s B.0.5 m/s
C.-1 m/s D.-0.5 m/s
解析:選D.兩車碰撞過程動量守恒
3、
m1v1-m2v2=(m1+m2)v
得v=
= m/s=-0.5 m/s,故D正確.
3.(2019·紹興聯(lián)考)如圖所示,兩小車A、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質(zhì)量分別為m和2m,一輕質(zhì)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小車上,開始時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用手固定兩小車.現(xiàn)在先釋放小車B,當小車B的速度大小為3v時,再釋放小車A,此時彈簧仍處于拉伸狀態(tài);當小車A的速度大小為v時,彈簧剛好恢復原長.自始至終彈簧都未超出彈性限度.求:
(1)彈簧剛恢復原長時,小車B的速度大??;
(2)兩小車相距最近時,小車A的速度大??;
(3)求兩小車相距最近時,彈簧彈性勢能大?。?
解析:(1)設(shè)彈簧剛恢復原長時,小車
4、B速度為vB,
以A、B兩車和彈簧為研究對象,小車B速度為3v開始到小車A速度為v過程,此系統(tǒng)動量守恒,列方程有:
2m·3v=2m·vB+m(-v)
解得vB=3.5v;
(2)兩小車相距最近時速度相同,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2m×3v=(2m+m)vA
解得vA=2v;
(3)從彈簧剛恢復原長到兩小車相距最近過程用能量守恒定律有
E彈=×2mv+mv2-×3m·v
解得E彈=mv2.
答案:(1)3.5v (2)2v (3)mv2
4.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AB與粗糙斜面BC在B處通過圓弧銜接,質(zhì)量M=0.3 kg的小木塊靜止在水平面上的A點.現(xiàn)有一質(zhì)量m=0.2 kg的
5、子彈以v0=20 m/s的初速度水平射入木塊(但未穿出),它們一起沿AB運動,并沖上BC.已知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斜面傾角θ=4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木塊在B處無機械能損失.試求:
(1)子彈射入木塊后的共同速度的大?。?
(2)子彈和木塊能沖上斜面的最大高度.
解析:(1)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子彈與木塊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向右為正方向,共同速度為v,則mv0=(m+M)v,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8 m/s.
(2)子彈與木塊以v的初速度沖上斜面,到達最大高度時,瞬時速度為零,子彈和木塊在斜面上受到的支持力N=(M+m)gcos θ,受到的摩擦力
f=μN=μ
6、(M+m)gcos θ.
對沖上斜面的過程應(yīng)用動能定理,設(shè)最大高度為h,
有-(M+m)gh-f=0-(M+m)v2,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h≈2.13 m.
答案:(1)8 m/s (2)2.13 m
5.兩滑塊a、b沿水平面上同一條直線運動,并發(fā)生碰撞;碰撞后兩者粘在一起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從光滑路段進入粗糙路段.兩者的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求:
(1)滑塊a、b的質(zhì)量之比;
(2)整個運動過程中,兩滑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與因碰撞而損失的機械能之比.
解析:(1)設(shè)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a、b碰撞前的速度為v1、v2.由題給圖象得
v1=-2 m/
7、s ①
v2=1 m/s ②
a、b發(fā)生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后兩滑塊的共同速度為v.由題給圖象得
v= m/s ③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1+m2)v ④
聯(lián)立①②③④式得
m1∶m2=1∶8. ⑤
(2)由能量守恒得,兩滑塊因碰撞而損失的機械能為
ΔE=m1v+m2v-(m1+m2)v2 ⑥
由圖象可知,兩滑塊最后停止運動.由動能定理得,兩滑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
W=(m1+m2)v2 ⑦
聯(lián)立⑥⑦式,并代入題給數(shù)據(jù)得
W∶ΔE=1∶2.
答案:(1)1∶8 (2)1∶2
【課后達標檢測】
一、不定項選擇題
1.(2019·嘉興質(zhì)檢)質(zhì)
8、量相等的A、B兩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A球的動量是7 kg·m/s,B球的動量是5 kg·m/s,A球追上B球發(fā)生碰撞,則碰撞后A、B兩球的動量可能值是( )
A.p′A=6 kg·m/s,p′B=6 kg·m/s
B.p′A=3 kg·m/s,p′B=9 kg·m/s
C.p′A=-2 kg·m/s,p′B=14 kg·m/s
D.p′A=-4 kg·m/s,p′B=17 kg·m/s
答案:A
2.(2019·臺州調(diào)研)如圖所示,子彈水平射入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靜止的木塊,子彈未穿透木塊,此過程木塊的動能增加了6 J,那么此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可能為( )
9、A.16 J B.2 J
C.6 J D.4 J
答案:A
3.(2019·浙江十校聯(lián)考)將靜置在地面上,質(zhì)量為M(含燃料)的火箭模型點火升空,在極短時間內(nèi)以相對地面的速度v0豎直向下噴出質(zhì)量為m的熾熱氣體.忽略噴氣過程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則噴氣結(jié)束時火箭模型獲得的速度大小是( )
A. v0 B. v0
C. v0 D. v0
答案:D
4.(2019·金華質(zhì)檢)兩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mA=1 kg,mB=2 kg、vA=6 m/s、vB=2 m/s.當A追上B并發(fā)生碰撞后,兩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
10、′A=5 m/s,v′B=2.5 m/s
B.v′A=2 m/s,v′B=4 m/s
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
解析:選B.雖然題中四個選項均滿足動量守恒定律,但A、D兩項中,碰后A的速度v′A大于B的速度v′B,必然要發(fā)生第二次碰撞,不符合實際;C項中,兩球碰后的總動能Ek′=mAv′+mBv′=57 J,大于碰前的總動能Ek=mAv+mBv=22 J,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B項既符合實際情況,也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故B項正確.
5.一中子與一質(zhì)量數(shù)為A (A>1)的原子核發(fā)生彈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靜止,則碰撞前與
11、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為( )
A. B.
C. D.
解析:選A.設(shè)中子的質(zhì)量為m,則被碰原子核的質(zhì)量為Am,兩者發(fā)生彈性碰撞,據(jù)動量守恒,有mv0=mv1+Amv′,據(jù)動能守恒,有mv=mv+Amv′2.解以上兩式得v1=v0.若只考慮速度大小,則中子的速率為v′1=v0,故中子碰撞前、后速率之比為.
6.(2019·溫州質(zhì)檢)如圖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兩個木塊A、B中間夾一被壓縮的彈簧,當彈簧被放開時,它們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飛離桌面落在地上.A的落地點與桌邊的水平距離為0.5 m,B的落地點與桌邊的水平距離為1 m,那么( )
A.A、B離開彈簧時
12、的速度之比為1∶2
B.A、B質(zhì)量之比為2∶1
C.未離開彈簧時,A、B所受沖量之比為1∶2
D.未離開彈簧時,A、B加速度之比為1∶2
解析:選ABD.A、B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動量守恒,A、B兩物體的落地點到桌邊的距離x=v0t,因為兩物體的落地時間相等,所以v0與x成正比,故vA∶vB=1∶2,即A、B離開彈簧時的速度之比.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A∶mB=2∶1.未離開彈簧時,A、B受到的彈力相等,作用時間相同,沖量大小也相同.未離開彈簧時,F(xiàn)相等,m不同,加速度a=,與質(zhì)量成反比,故aA∶aB=1∶2,故A、B、D正確,C錯誤.
7.對下列幾種物理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
13、的是( )
A.擊釘時,不用橡皮錘僅僅是因為橡皮錘太輕
B.跳遠時,在沙坑里填沙,是為了減小沖量
C.易碎品運輸時,要用柔軟材料包裝,船舷常常懸掛舊輪胎,都是為了延長作用時間以減小作用力
D.在車內(nèi)推車推不動,是因為合外力沖量為零
解析:選CD.擊釘時,不用橡皮錘是因為橡皮錘與釘子的作用時間長;跳遠時,在沙坑里填沙,是為了延長人與地的接觸時間,所以A、B錯誤;據(jù)動量定理F·t=Δp知,當Δp相同時,作用時間越長,作用力越小,故C項正確;車能否移動或運動狀態(tài)能否改變?nèi)Q于外力的作用,與內(nèi)部作用無關(guān),所以D項正確.
8.質(zhì)量為M、內(nèi)壁間距為L的箱子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間有一質(zhì)
14、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與箱子底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初始時小物塊停在箱子正中間,如圖所示.現(xiàn)給小物塊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塊與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間,并與箱子保持相對靜止.設(shè)碰撞都是彈性的,則整個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動能為( )
A.mv2 B.v2
C.NμmgL D.NμmgL
解析:選BD.設(shè)系統(tǒng)損失的動能為ΔE,根據(jù)題意可知,整個過程中小物塊和箱子構(gòu)成的系統(tǒng)滿足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則有mv=(M+m)vt(①式)、mv2=(M+m)v+ΔE(②式),由①②聯(lián)立解得ΔE=v2,可知選項A錯誤、B正確;又由于小物塊與箱壁碰撞為彈性碰撞,則損耗的能量全部用于摩擦生
15、熱,即ΔE=NμmgL,選項C錯誤、D正確.
二、非選擇題
9.(2019·杭州質(zhì)檢)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0.5 kg的小球A以2.0 m/s的速度和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1 kg的另一大小相同的小球B發(fā)生正碰,碰撞后它以0.2 m/s 的速度反彈.求:
(1)原來靜止小球B獲得的速度大??;
(2)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
解析:(1)A、B兩小球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設(shè)小球B的速度為v,則mAvA=mAvA′+mBv,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1 m/s.
(2)由A、B兩小球組成的系統(tǒng)能量守恒有
mAv=mAv′+mBv2+ΔE
解得ΔE=0.385 J.
答案:(1)1.
16、1 m/s (2)0.385 J
10.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M=2 kg的帶有弧形軌道的平臺置于足夠長的水平軌道上,弧形軌道與水平軌道平滑連接,水平軌道上靜置一小球B.從弧形軌道上距離水平軌道高h=0.3 m處由靜止釋放一質(zhì)量mA=1 kg的小球A,小球A沿軌道下滑后與小球B發(fā)生彈性正碰,碰后小球A被彈回,且恰好追不上平臺.已知所有接觸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為g.求小球B的質(zhì)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解析:設(shè)小球A下滑到水平軌道上時的速度大小為v1,平臺水平速度大小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0=mAv1-M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Agh=mAv+Mv2
聯(lián)立解得v1=2 m/
17、s,v=1 m/s
小球A、B碰后運動方向相反,設(shè)小球A、B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2.由于碰后小球A被彈回,且恰好追不上平臺,則此時小球A的速度等于平臺的速度,有
v′1=1 m/s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Av1=-mAv′1+mBv2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Av=mAv′+mBv
聯(lián)立上式解得mB=3 kg.
答案:3 kg
11.(2019·寧波質(zhì)檢)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A、mB的兩個彈性小球A、B靜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 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將B球釋放,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再將A球釋放.當A球下落t=0.3 s時,剛好與B球在地面上方的P點處相碰.碰撞時間極短,
18、碰后瞬間A球的速度恰好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忽略空氣阻力及碰撞中的動能損失.求:
(1)B球第一次到達地面時的速度;
(2)P點距離地面的高度.
解析:(1)設(shè)B球第一次到達地面時的速度大小為vB,由運動學公式有vB=①
將h=0.8 m代入上式,得vB=4 m/s. ②
(2)設(shè)兩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1(v′1=0),B球的速度分別為v2和v′2.由運動學規(guī)律可得v1=gt ③
由于碰撞時間極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兩球相撞前后的動量守恒,總動能保持不變.規(guī)定向下的方向為正,有
mAv1+mBv2=mBv′2 ④
mAv+mBv=mBv′ ⑤
設(shè)B球與地面相碰后的速度大小為v′B,由運動學及碰撞的規(guī)律可得v′B=vB⑥
設(shè)P點距地面的高度為h′,由運動學規(guī)律可得
h′= ⑦
聯(lián)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條件可得
h′=0.75 m.
答案:(1)4 m/s (2)0.75 m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