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創(chuàng)新學校高中語文 第三專題 直面人生 12 漁父導學案 蘇教版必修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東臺市創(chuàng)新學校高中語文 第三專題 直面人生 12 漁父導學案 蘇教版必修5(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漁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
2、過程和方法: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思考人生重大抉擇,養(yǎng)成對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
學習重難點:(1)疏通課文,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
(2)思考人生重大抉擇,養(yǎng)成對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作者簡介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名平,戰(zhàn)國時楚人。作品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懷王重用,后因小人讒言被放逐。楚國被秦滅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
2、滅,傳說屈原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資料鏈接
(1)背景知識
關于本文作者,漢王逸《楚辭章句》云:“《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說:“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鼻昂竺?。自此,或論為屈原之作,或論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聚訟紛云。今人持后說者居多。然無論作者為誰,本文均不失為一篇展現屈原偉
3、大人格的力作。
關于漁父其人,自《莊子?盜跖篇》中提到孔子見漁父一事后,即成為后世詩文稗說中的隱逸高士。然是否確有其人其事,卻查無實據。故而屈原江畔遇漁父之事,亦當為民間傳說、楚人口碑,本文則應當作為一篇虛擬的寓言來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將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贊揚屈原人格則可,用為史實則不可征信。
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長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羅。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為背景,從篇中“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設置的具體時間地點,是在進入沅江之后,懷石沉湘之前。此時屈原已有以身殉國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話可當作他的臨終遺言來讀。
(
4、2)《楚辭》
楚辭是指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具有楚國鮮明的地方色彩,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起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俺o”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文獻,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匯編成集,稱為《楚辭》?!稗o”即文辭之意,故也寫作“楚詞”。從此,“楚辭”既是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也是一種文學體制的名稱?!俺o”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
5、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
《楚辭》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將“騷體”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的源頭。特別是《楚辭》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濃郁的情感、豐富的想象、瑰麗的文辭,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它的比興寄托手法,不僅運用在遣詞造句上,且能開拓到篇章構思方面,為后人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楷模。而它對其后的賦體、駢文、五七言詩的形成,又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
-
(3)名句分享
“悲苦時高歌一節(jié)離騷,千古的志士淚涌如潮;那淺淺的一彎汨羅江水,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 ?
6、 ——余光中????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李白《紅山吟》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
——李元度題汨羅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遙和湘靈曲;湖南草綠,三疊重招宋玉魂。
——汨羅屈子祠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漁父 枯槁 三閭大夫 渾濁 凝滯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新沐者必彈冠 汶汶/汶川
7、莞爾而笑 鼓枻 滄浪 濯吾纓
4 整理文中的文言現象。
(1)通假字:
①漁父:“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②子非三閭大夫與:“與”通“歟”。
(2)古今異義:
①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②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加以描述)
③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泥,執(zhí)著。今指①停止流動,不靈活;②凝聚)
④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⑤何故至于斯(至于:到 同義詞連用。今指①表示到某種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3)特殊句式:
省略句——①行吟(于)澤畔(省略介詞)②不復與(之)言
8、(省略介詞賓語)
被動句——①是以見放②圣人不凝滯于物
倒裝句——①身之察察(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察察之身
②物之汶汶(之,定語后置的標志):汶汶之物
(4)多義虛詞:而、于、以
(1)而:
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連詞,表轉折)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2)于:
圣人不凝滯于物(介詞,表被動關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詞,引進動作對象,到)
葬于江魚之腹中(介詞,在)
(3)以:
是以見放(介詞,因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詞,拿、用)
可以濯吾纓(介詞,表目的
9、,用來)
合作探究:
1.文中從哪些方面描繪屈原的?這些描寫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屈原形象?
A.肖像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畫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狀態(tài),體現他當時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人生態(tài)度。
B.動作 ——“游于江潭,行吟澤畔”表現心事重重、憂國憂民。
C.語言 ——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激憤郁悶。
在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世界,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不茍合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顯示了他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同時也說明他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包含著一種執(zhí)著無怨無悔的決絕。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
10、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這一段表現出一種激憤之情,更加表明了屈原堅定的立場,為了堅持理想犧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現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生態(tài)度。
2.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具有怎樣的處世態(tài)度?塑造這一形象,對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作用?
(1)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處世態(tài)度。作者還刻畫出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tài)。
(2)對比、襯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文章后一段說的兩個選擇
11、,說明漁父其實還是很想為國家做一點事情的,但現實很殘酷,世界很黑暗,不如不當。是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所以,漁父的隨遇而安其實更具有悲劇性,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罷了。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屈原,漁父面臨困頓,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賞誰的做法呢?不同的選擇間,你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請同學們寫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1)屈原——壯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氣節(jié)
漁父——超然的活:以隱守志--自由的靈魂
在他們影響下,后世涌現出一批在生存還是毀滅面前做出自己莊嚴選擇的人,文革的時候就有同樣很多人面臨生死的抉擇。每一種選擇都是有其存
12、在的意義的。正如屈原選擇了投江而死,他們的這種選擇不是輕生,不是茍活,不是怯懦,不是逃避,恰恰相反,這種選擇里折射出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崇高理想的捍衛(wèi)。每一份選擇都是順應他們心靈呼喚的莊嚴承諾,他們也因此而提升了他們的生命價值。
(2)“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時的發(fā)問。如何解答好這個問題,真讓世人難為。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孟子卻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逼鋵崳c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與生的價值,“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才是價
13、值之根本。
檢測清盤: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B
A.漁父/漁夫 枯槁/蒿萊 渾濁/混濁 彈冠/彈冠相慶
B.滄浪/滄海 凝滯/凝絕 蒙塵/蒙垢 新沐/沐猴而冠
C.汶汶/汶川 濯洗/擢升 鼓枻/泄氣 闔閭/三閭大夫
D.逋慢/餔糟 淈泥/掘墓 歠醨/啜泣 紅纓/櫻木花道
2、下列各項中,不含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D
A.顏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何故深思高舉 D.行吟澤畔
3、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C
A.身之察察 B.物之汶汶
C.是以見放 D.石之鏗然有聲者
4、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D
A.漁父莞爾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B.圣人不凝滯于物/何故至于斯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可以濯吾纓
D.滄浪之水清兮/而蒙世俗之塵埃
答案:BDDC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