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專題質檢》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專題質檢(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質檢十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安徽安慶二模,32)在古希臘早期文學作品中,國王和神明之間的關系就像一般人和國王之間的關系一樣。下對上只有遵命,而沒有反對和懷疑的權利。神與國王一樣,有合理寬大的一面,也有偏狹、愚昧的一面。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臘( )
A.社會倫理中的性惡論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義思想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節(jié)
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義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有合理寬大的一面”說明不是性惡論思想,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可知理性是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理解事物的能力,與材料“沒有反對和懷疑的權力
2、”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下對上只有遵命,而沒有反對和懷疑的權力”體現(xiàn)了神的地位,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神與國王一樣,有合理寬大的一面,也有偏狹、愚昧的一面”可知古希臘的神具備人一樣的性格,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色彩,故D項正確。
2.(2018安徽宣城二模,31)蘇格拉底主張,凡是為了一個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做,哪怕受到當權者或任何法庭的強迫,也要不惜任何代價予以抵制——“未經(jīng)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強調(diào)的是( )
A.物質生活 B.科學精神
C.自由權利 D.理性價值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材料“凡是為了一個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做,哪怕受
3、到當權者或任何法庭的強迫,也要不惜任何代價予以抵制——‘未經(jīng)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可知蘇格拉底強調(diào)的是理性價值,故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
3.(2018湖南長郡中學模擬考試一,32)在柏拉圖眼里,荷馬史詩以及悲劇、喜劇(即希臘文藝遺產(chǎn))都是不好的,這是因為文藝只屬于情欲,絕不屬于理智,它不能給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殘人的理性,傷風敗俗。這反映了古希臘( )
A.道德教化問題受到了一定關注
B.人文主義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學家和藝術家沒有社會地位
D.社會世風日下且人情淡薄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柏拉圖反對傷風敗俗的現(xiàn)象,說明道德教化受到關注,故A項正確;人文精神
4、起源階段如智者運動很注重感性,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故B項錯誤;柏拉圖個人觀點不能說明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社會地位,故C項錯誤;柏拉圖的觀點是對古希臘社會重感性的社會的反思,故D項錯誤。
4.“這場運動雖然許多新成就的基礎是古典文化,但是它們很快地超越了希臘、羅馬影響的范疇。它包括一些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別突出的是樂觀主義、世俗主義和個人主義?!痹撨\動最有可能是( )
A.智者運動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答案B
解析智者運動是古希臘文化的一部分,與材料中“超越了希臘、羅馬影響的范疇”不符,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基礎是古典文化”“特別突出的是樂觀主義、世俗
5、主義和個人主義”可知該運動是文藝復興,故B項正確;宗教改革的基礎并非古典文化,也未突出世俗主義,故C項錯誤;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突出理性主義,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5.(2018湖北襄陽一模,33)有人談到欣賞《蒙娜麗莎》的觀感時曾有這樣的感受,認為蒙娜麗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動情,美麗動人而又有點不可接近”。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畫所表現(xiàn)的是對宗教題材的“人”的歌頌
B.是激進的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政治觀的反映
C.刻畫了現(xiàn)實生活中勞動人民的少婦的美麗
D.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學者對藝術欣賞的新情趣
答案D
解析《蒙娜麗莎》并非是宗教題材中的“圣像畫”,故A項錯誤;“激進的資
6、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政治觀”是啟蒙運動的表現(xiàn),故B項錯誤;《蒙娜麗莎》刻畫的是一位城市有產(chǎn)階級的婦女形象,故C項錯誤;《蒙娜麗莎》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突出人的價值,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故D項正確。
6.(2018廣東深圳二模,32)文藝復興后,高聳入云、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師們熱衷于重現(xiàn)古希臘的柱式以及古羅馬的穹頂拱券,從而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表明當時( )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義被弱化
B.幾何學的發(fā)展徹底改變了設計理念
C.復古風格成為建筑領域的主流
D.市民階層追求世俗化的生活體驗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的主要是建筑的風格所體現(xiàn)的追求不同,并不能說明其宗教功能
7、被弱化,故A項錯誤;“幾何學的發(fā)展徹底改變了設計理念”的說法不對,故B項錯誤;“復古風格成為建筑領域的主流”是當時建筑風格變化的一個體現(xiàn),但不是此題的主旨,故C項錯誤;從冷峻陰沉的哥特式建筑到營造出歡快充實的空間感受,這反映的是這一時期人民的思想解放,即追求現(xiàn)實的幸福和現(xiàn)實的享樂,故D項正確。
7.(2018河北衡水金卷全國大聯(lián)考,23)路德對于當時沒有任何神學根據(jù)、夸張地宣傳贖罪券功效的行徑很是氣憤。于是按照當時神學問題辯論的正常慣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將《關于贖罪券效能的辯論》提綱貼在了教堂大門上,提綱中的言辭比較溫和。這說明當時路德( )
A.運用學術辯論手段揭露教會的腐敗
8、
B.信奉“教隨國定”原則
C.號召基督徒為民族國家建立而斗爭
D.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材料中“《關于贖罪券效能的辯論》提綱貼在了教堂大門上,提綱中的言辭比較溫和”可知當時路德運用學術辯論手段揭露當時教會的腐敗,故A項正確;“教隨國定”原則是路德發(fā)動宗教改革的成果,材料中未涉及,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路德號召基督徒為民族國家建立而斗爭,故C項錯誤;材料中路德僅僅是揭露教會,并未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故D項錯誤。
8.(2018福建龍巖二模,33)有學者認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觀、自然觀和人性觀三個層面的重大轉變,都直接或間接地為近代科學之樹的破土而出松動了土壤,輸送
9、了營養(yǎng)。其含義是指宗教改革( )
A.為近代科學發(fā)展消除了體制障礙
B.為近代科學產(chǎn)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C.從根本上消除了科學與宗教對立
D.直接呼喚了科學革命時代的到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觀、自然觀和人性觀三個層面”只涉及宗教,不能說消除了體制障礙,故A項錯誤;思想解放成為近代科學興起的前提,與材料中“為近代科學之樹的破土而出松動了土壤,輸送了營養(yǎng)”相符,故B項正確;“根本上消除了”表述過于絕對化,故C項錯誤;“直接呼喚”與材料中“或間接地”不符,故D項錯誤。
9.“近代心靈的真正問題并不在于天主教與新教之間,也不在宗教與文藝復興之間,而是基督教與啟蒙運動之間
10、。啟蒙運動起始于歐洲,志在理性、科學與哲學。”由此可見,“近代心靈的真正問題”在于( )
A.人性解放 B.道德提升
C.信仰重建 D.理性啟蒙
答案D
解析人性解放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故A項錯誤;道德提升體現(xiàn)在蘇格拉底對智者運動的批判上,故B項錯誤;信仰重建主要指宗教改革,故C項錯誤;材料中“志在理性、科學與哲學”體現(xiàn)理性啟蒙,故D項正確。
10.第一家咖啡館出現(xiàn)在17世紀中葉的倫敦,到18世紀,倫敦、巴黎等城市的咖啡館已經(jīng)數(shù)以百計,在這里,人們隨意地交流思想、議論時政、瀏覽最新的書刊和報紙。咖啡館在當時( )
A.推動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B.促成了英國的議會改革
C.有助于啟
11、蒙思想的傳播 D.開辟了公民參政的途徑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發(fā)生于16世紀,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英國議會改革是在19世紀30年代開始,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到18世紀,倫敦、巴黎等城市的咖啡館已經(jīng)數(shù)以百計,在這里,人們隨意地交流思想、議論時政、瀏覽最新的書刊和報紙”可知18世紀咖啡館里人們思想自由,交流時政,推動啟蒙思想的傳播,故C項正確;人們在咖啡館里交流思想,與參政無關,故D項錯誤。
11.(2018河南洛陽第一次統(tǒng)一考試,23)下表為18世紀中葉—1770年間法國著名思想家的書籍出版情況(1 000—2 000冊/版)。這表明法國( )
思想家
作
12、品名稱及出版數(shù)量
伏爾泰
《老實人》43版
《哲學通信》35版
盧梭
《新愛洛依斯》70版
《盧梭全集》18版
狄德羅
《百科全書》24 000套
A.民眾文化水平提髙
B.啟蒙思想家的社會地位較高
C.圖書出版事業(yè)發(fā)達
D.啟蒙思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答案D
解析根據(jù)表格中法國啟蒙思想家書籍的多次再版,能夠直接反映出當時啟蒙思想社會影響力的擴大,故D項正確,A、B、C三項錯誤。
12.17—18世紀歐洲的知識階層以法語為共同語言,普魯士國王和俄國女皇只愿意說法語。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yè)革命的拓展 B.殖民霸權的變遷
C.啟蒙運動的發(fā)展
13、D.科學革命的影響
答案C
解析18世紀法國工業(yè)革命還未開始,因此這種現(xiàn)象不是工業(yè)革命拓展的結果,故A項錯誤;17—18世紀英國掌握殖民霸權,與材料法國的影響無關,故B項錯誤;這種現(xiàn)象反映出啟蒙運動的高潮出現(xiàn)在法國,影響到歐洲一些專制國家,故C項正確;17—18世紀科學革命促成啟蒙運動的發(fā)生,但只有法國啟蒙思想的傳播才影響到歐洲不同社會階層,可見科學革命的影響不是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啟蒙運動致力于改善人類的現(xiàn)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是把他們看成烏托邦分子或者集權主義
14、者,這在哲學上是錯誤的,從歷史而言則是荒謬的。事實上,他們實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試圖以求實際、講原則的方式解決問題……啟蒙運動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種榜樣供當代知識分子奮力追趕,也展示了一種與壓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權和不合時宜的文化實踐做斗爭的樣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納《重申啟蒙:
論一種積極參與的政治》
材料二 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如果現(xiàn)在有人問:“我們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確實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
15、
——摘編自[德]康德《什么是啟蒙運動》
材料三 啟蒙哲人對批判的推崇及其對形而上學的正當批判明顯地表明,啟蒙運動不是理性的時代,而是一次理性主義的造反。這場造反表現(xiàn)為兩種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一方面反對把理性說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導的行動精神的論斷。另一方面否定那種認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現(xiàn)象,都可以通過研究而得到闡明的觀點。主張批判至上,絕不意味著理性萬能。這是一項要求有權質疑一切的政治主張,而不是要求宣稱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駕馭。
——[美]彼得·蓋伊《啟蒙時代》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啟蒙思想家判斷問題的標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們針對“壓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張。(6分)
(2)根據(jù)材
16、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的原因,并解釋“但確實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的理由。(10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觀點。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該觀點的認識。(9分)
參考答案(1)標準:理性。
主張:民主;人民主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
(2)原因:封建專制的壓制,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縛。
理由:啟蒙思想家們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發(fā)展人文主義;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時代。
(3)觀點:啟蒙運動不是理性的時代,而是一次理性主義的造反。
認識:啟蒙思想家們否定理性是萬能的,認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駕馭一切。我們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氣,另一
17、方面要避免教條、僵化。
14.(2018廣東五校聯(lián)考,4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
中國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紀
范縝的著作《神滅論》堅持了物質第一性的原則,系統(tǒng)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體)是互相結合的統(tǒng)一體
古羅馬的奧古斯丁認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級的,最高的、絕對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體美是低級的、相對的美
13世紀
朱熹認為:“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為學。”《朱子語類》載,“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馬斯·阿奎納認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塵
18、世的幸福,但這種幸福是暫時的、虛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換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
16世紀
王陽明強調(diào)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xiàn)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馬基雅維利認為,共和國不會像獨裁君主那樣限制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和參與精神,因此共和國比君主國更能長治久安,更善于調(diào)動公民精神投入戰(zhàn)爭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紀中國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對比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12分)
參考答案示例
論題:古代中國和意大利的社會思想有不同的發(fā)展方
19、向。
闡述:中國傳統(tǒng)儒學沒有關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國是一個沒有主體宗教信仰的社會。由于中國社會長期盛行自然經(jīng)濟,儒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是強調(diào)加強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從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時期的朱熹、王陽明,都強調(diào)加強個人修養(yǎng),這成為統(tǒng)治階級控制社會大眾的思想工具。
意大利長期盛行有神論,是一個有主體宗教信仰的社會,社會主流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漸打破宗教的束縛。在古羅馬時期強調(diào)宗教美是最高的、絕對的,反映當時宗教統(tǒng)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紀有所進步。承認社會大眾對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觀點束縛這種追求。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發(fā)展起來,要求打破宗教束縛追求個人幸福。16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意大利出現(xiàn)了代表新興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政治意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