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二 地球運動規(guī)律考點概述素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二 地球運動規(guī)律考點概述素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專題二 地球運動規(guī)律考點概述素材
1.主要考點:①光照圖;②晝夜問題;③正午太陽高度;④時間計算。
2.命題形式:主要通過光照圖或結合區(qū)域地理知識來考查,多以選擇、填空兩種題型出現(xiàn)。
3.能力要求: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讀地理空間的能力、計算能力。
一、地球運動基本特征
運動方式
自轉
公轉
備注
繞轉中心
地軸
太陽
地軸傾斜并指向北極星
方向
自西向東 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判斷東、西經(jīng)首先要確定自轉方向
周期
①恒星日:自轉360°②太陽日:自轉360°59′
①恒星年:公轉360°②回歸年:太陽直射點
2、的變化周期
重點掌握太陽日、回歸年的變化規(guī)律
速
度
角速度
15°/小時(極點除外)
近日點(1月初)速度快遠日點(7月初)速度慢
公轉的速度包含角速度、線速度。
線速度
1 670·cosθ(千米)
兩者關系
黃赤交角(23°26′)
不是固定不變的
二、地球運動地理意義
1.地球自轉地理意義。
(1)晨昏線(圈)(注:陰影為夜)。
①晨昏線(圈)幾種形態(tài):
晨昏線與極圈相切的幾種情況圖(夏至日)
②晨昏線(圈)與經(jīng)、緯線(圈)關系:
角β(晨昏線(圈)與經(jīng)線(圈)夾角):0°≤β≤23°26′,其大小決定了太陽直射點緯度(δ)。
角α(
3、晨昏線(圈)與緯線(圈)夾角):66°34′≤α≤90°,其大小決定了極晝極夜的緯度范圍(θ)。
③晨昏線(圈)與晝長、夜長的關系:
a→b為晝?。簳冮L=晝弧所跨經(jīng)度/15°+4分鐘/1°
b→a為夜?。阂归L=夜弧所跨經(jīng)度/15°+4分鐘/1°
注:利用如上圖所示原理,日出、日落、晝長、夜長四個中任知一個,可求出其他三個。
④晨昏線(圈)與太陽高度的關系:
夏至日全球等太陽高度線
晨昏線(圈)是平分地球的大圓,任何時間它都平分地球為晝半球和夜半球。晝半球太陽高度≥0°,晨昏線上太陽高度=0°,太陽直射點上,太陽高度=90°。由太陽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的線,叫等太陽高度
4、線。等太陽高度線圖上,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處向四周逐漸降低(如夏至日全球太陽高度等值線圖)。
(2)時間計算——地方時、區(qū)時、日期的計算。
①基本原理: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用“+”;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邊,則用“-”。
②基本方法——畫數(shù)軸法(“-”表示西時區(qū))。
A:求區(qū)時,畫圖如下:
時區(qū)
B:求地方時,畫圖如下:
C:求日期,利用上述圖,找出0時所在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0時經(jīng)線對應的經(jīng)度往東(或右)→180°之間的范圍,為今天;0時經(jīng)線對應的經(jīng)度往西(或左)→180°之間的范圍,為昨天。
(3)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赤道無。
①地轉偏向力由赤道→兩
5、極逐漸增大,赤道附近無熱帶氣旋(臺風)活動,溫帶多氣旋活動;
②對水流影響:面河流流向而站,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反之;(注:河流凹岸、凸岸不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凹岸侵蝕、凸岸沉積)
③對氣流影響:北半球的高空,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近地面,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前方,南半球反之;
④對洋流影響:副熱帶海區(qū)的洋流,北半球呈順時針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流動。
2.地球公轉地理意義。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運用對稱規(guī)律:
①求同一緯度,不同時間的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
例如:哪一天與4月22日的晝夜長短(或日出、日
6、落時間)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相同?(8月23日或22日)
②求同一時間,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
例如:6月22日,與40°N正午太陽高度相等的另一緯度是多少?(6°52′N)
③求同一時間,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變化。
例如:6月22日,40°N的晝長為14小時51分,則40°S的夜長為14小時51分。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φ-δ︱(注:φ、δ處在同一半球)
(H)=90°-︱φ+δ︱(注:φ、δ處在不同半球)
②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H)=太陽直射的地理緯度(δ)
③太陽直射點與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
A:季節(jié)變化:就某
7、地而言,直射點移來,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移去則逐漸減小。
B:緯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總是從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與直射點的緯度差越大,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3)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赤道全年晝夜平分,3月21日與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②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動態(tài)——太陽直射點向北(南)移動,則北(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長(即太陽直射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則哪個半球晝逐漸增長),黑夜逐漸變短;另一半球相反。
靜態(tài)——太陽直射點在哪一個半球,則該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且緯度越高,極晝天數(shù)越多;另一半球相反。
③赤道晝夜變化幅
8、度最小(0小時),極圈內(nèi)晝夜變化幅度最大(24小時),即由極圈內(nèi)→赤道晝夜變化幅度減小。
(4)光照圖的判讀。
全圖
1/2圖
1/4圖
局部圖
極
點
俯
視
圖
側
視
圖
圓
柱
影
圖
步驟與要領:
①辨別日照圖是由哪種地球地圖演變過來的(如上圖所示情形);
②觀察北(南)極圈內(nèi)的晝夜長短狀況(或晨昏線與緯線相切狀況、或晨昏線與經(jīng)線夾角狀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確定半球季節(jié);
③確定圖中已知時間(通常有四個時間)——算出太陽直射點所在經(jīng)度。
晨線與赤道交點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為18∶00;平分夜半球的經(jīng)線為24∶00或0∶00;平分晝半球的經(jīng)線為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