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全冊 第4章 多彩的光學案 (新版)滬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全冊 第4章 多彩的光學案 (新版)滬科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八年級物理全冊 第4章 多彩的光學案 (新版)滬科版
一、知識梳理
1.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② 應用 ③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2.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②原理 ③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3.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規(guī)律 ②原理的應用
4.光的色散
比較光的三原色與顏料三原色 ②物體的顏色
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探究光的折射 ②凸透鏡與凹透鏡的區(qū)別 ③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④ 應用
6.神奇的“眼睛”
生活中的“眼睛”
二、題型、技巧歸納
1.平面鏡成像特點: 。
2.光的色散現(xiàn)象本質(zhì)是發(fā)生了
2、,其中紫光
3.下列光現(xiàn)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的是( ?。?
A. B.
手影游戲 錯位的鉛筆
C. D.
鏡中的像 雨后的彩虹
4.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著一個平面鏡,桌面上有一個小球向鏡面滾去.要使平面鏡中小球的像沿豎直方向下落,則鏡面與桌面間的夾角α為( ?。?
A.30° B.45° C.60° D.90°
5.汽車夜間行駛時,一般車內(nèi)不開燈,這是因為( ?。?
A.要節(jié)約用電
3、
B.車內(nèi)開燈形成漫反射,光線刺眼,影響司機開車
C.車內(nèi)開燈,司機前面的玻璃會反射車內(nèi)物體的像,妨礙司機開車
D.車內(nèi)開燈,光射到車外后視鏡上,反射到司機眼中,妨礙司機開車
歸納小結
1.光的反射
(1)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zhì)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條件:反射面平滑。
☆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
4、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②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fā)生漫反射的緣故。
☆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利與弊。
1)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shù)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2)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教室中間的桌子是因為光在桌子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2.平面鏡成像
(1)成像特點: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
5、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會做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 ?
(3)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4).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實像光屏能夠接收到。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虛像光屏不能接收到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nèi)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
6、是:使車內(nèi)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
3.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兩線分居,兩角不等,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cè)。
③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④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
⑤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zhì)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應用:
從空氣看水中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物體看到的是物
7、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像,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4.光的色散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光的色散現(xiàn)象本質(zhì)是發(fā)生了光的折射,其中紫光偏折最大
(2)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白光=紅光+綠光+藍光 黑顏料=紅顏料+黃顏料+藍顏料
(3)物體的顏色:
①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②不透明的顏色:由反射的色光
8、決定。
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
(4)光譜:把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按這個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5)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任何物體都能產(chǎn)生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產(chǎn)生的紅外線越強。只有高溫炙熱的物體才能產(chǎn)生紫外線。
注意
?我們能看見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發(fā)出的光進入了眼睛。
②我們能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眼睛。
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1)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它有2個實焦點。焦點用F發(fā)表示,焦距用f表示。經(jīng)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A、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
B、
9、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C、通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物 距(u)
成像的性質(zhì)
像物
位置
像 距( v )
應 用
u > 2f
縮小、倒立、實像
異測
f < v<2f
照相機、攝像機
u = 2f
等大、倒立、實像
異測
v= 2f
精確測焦儀
f < u <2f
放大、倒立、實像
異測
v > 2f
幻燈機、電影、投影儀
u = f
不成像
強光聚焦手電筒
u < f
放大、正立、虛像
同測
v >u
放大鏡
U表示物距 v表示像距 f表示焦距
10、
口訣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物近焦點像變大, 物遠焦點像變小
注: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說平行光源通過透鏡匯聚到主光軸的那一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也可直接稱為焦距;兩倍焦距就是指該距離的兩倍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cè)和異側(cè)的分界點。
②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③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
④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⑤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
⑥如果凸透鏡被遮擋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進光,凸透鏡對光的作用不變,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變暗了。
“倒立的
11、實像”是相對于物來說的,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4)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分散作用,它有2個虛焦點。
典型光路
6.神奇的“眼睛”
(1)認識顯微鏡
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楊森父子所首創(chuàng).現(xiàn)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微米。
(2)望遠鏡的介紹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凹透鏡和凸透鏡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并會聚成像
12、,再經(jīng)過一個放大目鏡而被看到.又稱“千里鏡”.望遠鏡的第一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jié).望遠鏡第二個作用是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
1608年荷蘭人漢斯?利伯希發(fā)明了第一部望遠鏡.1609年意大利佛羅倫薩人伽利略?伽利雷發(fā)明了40倍雙鏡望遠鏡,這是第一部投入科學應用的實用望遠鏡.
(3)照相機
照相機的結構:鏡頭一般由幾個透鏡組成,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膠卷相當于光屏,用來接收像. 機殼相當于暗室,膠卷上涂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zhì). 調(diào)焦環(huán)可以調(diào)節(jié)鏡頭到膠卷的距離,在膠卷上形成清晰地像. 光圈可以控制從鏡頭射入的光線的多少,光圈上的數(shù)字越小,光圈就越大,進入鏡頭的光就越多. 快門可以控制曝光時間,數(shù)字表示秒的倒數(shù).
(4)投影儀
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于凸透鏡的鏡頭,來自投影片上圖案(物體)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圖案的像. 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物體位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與一倍焦距之間(2f>μ>f)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物體與實像大小比較實像大于物體(像大).物距與像距大小比較像距大于物距(像距大)。
參考答案
二、題型、技巧歸納
1.【答案】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2. 【答案】.光的折射 偏折最大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