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漢隸 莊重典雅之美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隸書的產生v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 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v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是時(指秦始皇時)始造隸書矣,起于官獄多事,茍趨省易,施之于徒隸也?!眝唐張懷瓘書斷:“按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 云夢睡虎地秦簡v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秦系文字資料來看,戰(zhàn)國晚期是隸書形成的時期?!眝又稱“古隸”、“秦隸”,仍留有大量的篆書圓筆中鋒的筆法,但掠筆、波挑、不同形態(tài)點的筆法等在簡中都已出現(xiàn),部分簡上還有明顯的連筆意識。與石刻文字相比,此簡更直接體現(xiàn)了毛筆運動的豐富性。是研究隸書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資料。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4隸書的通行v隸書在漢代成為通行文字。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5v清以前發(fā)現(xiàn)的西漢石刻甚少,據(jù)宋尤袤硯北雜記說:“聞自新莽惡稱漢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嚴其禁。”趙明誠金石錄僅著錄居攝兩墳壇、五鳳刻石兩種。今藏于曲阜孔廟的居攝兩墳壇刻石篆書彌為珍貴。 v清方朔評此刻書法“篆法古婉曲折,筆畫多寡隨勢為之,不拘于縱橫方格也。相其手筆,在漢篆中超出嵩岳少室、開母二石銘之上,周鼓秦刻而后此為后勁”。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6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7v五鳳刻石。刻石長71.5厘米,左高38厘米,右高40厘米,厚43厘米,石灰?guī)r質。共十三字,曰:“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3行,隸書,仍帶有篆書筆意,簡質古樸。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8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9v阜陽漢簡為西漢初期簡冊。1977年在阜陽縣雙古堆1號漢墓中發(fā)掘出土。墓主夏侯灶,為西漢第二代汝陰侯,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子,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因此,阜陽漢簡為漢初遺物.從1980年9月開始,由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和阜陽地區(qū)博物館聯(lián)合組成了阜陽漢簡整理組,對這批漢簡進行整理,發(fā)現(xiàn)包括竹簡,木簡,木牘3類簡文計有11種古籍。西漢墨跡留傳于世的極少,該簡冊的出土,對于考察西漢的歷史,語言,文字及2000多年來書法藝術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0v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包括戰(zhàn)國策縱橫家書、老子甲本和乙本等,它是研究西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v 馬王堆帛書用筆沉著、遒健,給人以含蘊、圓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獨具特色,既不同于簡書,也不同于石刻,縱有行、橫無格,長度非常自由。有強烈的跳躍節(jié)奏感。總體反映了由篆至隸的隸變階段的文字特征。v 馬王堆帛書非一人一時所書,風格各異,有的秀美婉約,字體和成熟的漢隸相近,大約屬晚期作品,有的古拙老辣,字體篆意濃厚,行距較清晰,字或大或小,平正或欹斜,呈現(xiàn)一種灑脫自如的意趣。由此可見漢隸從篆向隸演變軌跡。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1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2東漢隸書v東漢隸書爐火純青。彼時樹碑之風甚烈,加之寫手層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隸書面目豐富多樣。v代表碑刻有:張遷碑、曹全碑、鮮于璜碑、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衡方碑、石門頌、西狹頌、西岳華山廟碑、封龍山頌、韓仁銘等等,或樸拙或秀巧,或方剛或圓柔,或含蓄或張揚,各臻妙絕。這些隸書雖然都是以稱作“蠶頭燕尾”的波筆捺腳為主要造型標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開距離,這不能不令人驚嘆于漢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v僅就隸書書體而言,在東漢獲得了中國書法史上空前絕后的鼎盛期。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3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4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5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6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7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8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19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0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1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2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3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4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5唐代隸書v唐人擅篆隸者,有李陽冰、韓擇木、徐浩、史惟則、尹元凱、李隆基等。 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6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7清代碑學v書法史稱乾隆以前為“帖學期”,其后為“碑學期”。學帖之習由來已久,至清,康熙好董其昌書法,而乾隆好趙孟頫,上行下效,帖學之風熾熱矣。尤其因科舉書法講究“黑、圓、光”,遂形成所謂“館閣體”。 v碑學的出現(xiàn)及其迅速興盛,與時代風氣之浸染有關,與碑版實的大批出土和金石文字學、考古學的興起有關,更與書家學者們的極力鼓吹有關。前有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后有包世臣藝舟雙楫,再后有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具體而微地剖析碑書之客觀價值,既而在書壇上掀起尊碑浪潮,于是,自嘉道而至咸同,書家結社,竟習碑版,又成一種風氣。v 碑派代表書家甚夥,前有鄭簠、金農;后有鄧石如篆隸雙美、沉著雄厚;伊秉綬隸書面目獨特,樸拙敦實。何紹基、趙之謙、沈曾植、曾熙、李瑞清等,均師法漢隸,形成自己書法面貌。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8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29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0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1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2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3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4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5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6書法教學之3隸書莊重典雅之美課件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