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23 京劇趣談人教部編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23 京劇趣談人教部編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 京劇趣談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京劇的藝術特色。
2.通過自讀自悟,體會表達的條理性與趣味性。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京劇的藝術之美。
重點
通過自讀自悟,體會表達的條理性與趣味性。
難點
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京劇的藝術之美。
1.生詞教學
通過查閱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近義詞、反義詞等方法理解詞語。如:“馳騁”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唯恐”可借助近義詞“恐怕”加以理解;“風雨不透”“無窮無盡”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尷尬”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并由此體會馬鞭的獨特作用。
2.閱讀理解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質(zhì)疑能力。在默讀課文后,
2、請學生提出對文本產(chǎn)生的疑問,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課文寫了關于京劇的哪幾種藝術特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京劇之趣、文本之趣?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學習了閱讀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還能更好地體會表達的趣味性。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表演,體會京劇的藝術之美。
3.興趣培養(yǎng)
京劇雖為我國的國粹,但因社會發(fā)展的變化,許多小學生在此領域較為薄弱。學習本文,通過了解京劇的藝術特色,使學生對京劇產(chǎn)生興趣;學習作者的趣味表達,讓學生體會京劇的藝術之美。從而使學生主動去了解京劇,觀看京劇,愛上京劇。
1.預習提綱
(1)
3、通過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馳騁”“尷尬”“無窮無盡”等新詞。
(2)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
(3)借助查閱的資料初步了解京劇。
2.多媒體課件
3.京劇表演視頻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激趣導入,初知京劇
1.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京劇表演。談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視頻結束,學生交流。
師根據(jù)學生說的內(nèi)容在黑板上畫京劇人物簡筆畫。(板書內(nèi)容)
課件出示:
3.師: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頭?
生答:京劇。
4.師:除了同學們看到的這些,京劇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在徐城北的帶領下,一睹京劇之趣。
板書課題:京劇趣談
【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
4、是最好的老師?!币胱寣W生體會京劇之趣,就必須讓學生對京劇感興趣。在導入中,我將本地三小的京劇表演視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直觀上,情感上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興趣,也為接下來的課堂表演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默讀課文,通過借助資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在默讀的過程中,請學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內(nèi)容,試著提出質(zhì)疑。
【設計意圖】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質(zhì)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因此,課堂上讓學生樂于提問,可以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3.理解詞語。
(1)認識新詞。
課件出示:
馳
5、騁 尷尬 虛擬 唯恐 無窮無盡 風雨不透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①“馳騁”: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②“唯恐”:借助近義詞“恐怕”加以理解;
③“風雨不透”“無窮無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
④“尷尬”“虛擬”: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件出示:
馳騁:騎馬奔跑、奔馳。
尷尬: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形容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虛擬: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實的虛擬的情況。
唯恐:唯獨害怕(擔心)只怕某一事物。
無窮無盡: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風雨不透:風刮不進,雨水透不過。形容封閉或包圍得十分緊密。
【設計意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
6、法理解詞語,不僅復習了三年級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教學內(nèi)容,也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自主理解、運用詞語。
4.整體感知。
(1)男生讀《馬鞭》部分,女生讀《亮相》部分,師相機正音。
預設:“徹底”讀作“chè dǐ”;“绱鞋底”讀作“shànɡ xié dǐ”。
(2)概括《馬鞭》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馬鞭》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產(chǎn)生、作用,以及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介紹了京劇道具的妙處。
課件出示:
《馬鞭》介紹了京劇中“馬鞭”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產(chǎn)生、作用,以及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介紹了京劇中道具的妙處。
(3)概括《亮相》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預設:學生匯
7、報。
課件出示:
《亮相》介紹了京劇中“亮相”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以及它的獨特魅力。
5.交流提問。
過渡:通過同學們的交流,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介紹的就是“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與獨特魅力。對于課文的整體內(nèi)容我們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對課文內(nèi)容有哪些疑問呢?
預設:
生答:(1)京劇向來給人嚴肅的感覺,為什么題目叫作“趣談”?
(2)馬鞭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3)京劇里有雜技,那是不是就和雜技一樣了呢?
……
(提示: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隨文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6.師總結。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nèi)ヌ接?,其中有位同學講到了課題中的一個“趣”字,那我們趕緊進入課文,
8、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板書“趣”)
(板書內(nèi)容)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
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指出“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應起到理解內(nèi)容、明確主旨的作用”。本文由兩個小標題組成,分別介紹了“馬鞭”和“亮相”這兩個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概括每部分內(nèi)容,而后由教師總結出課文內(nèi)容,將由部分到整體的學習方法于無形中教予學生。
三、析詞入心,三品京劇之趣
(一)探討“趣談”。
1.生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你讀出了哪些“趣”?
2.生交流。
預設:
生:道具有趣;京劇的表演非常有趣。
(提示:師可引導學生回憶導入中的京劇表演,從而想到“表演之趣”
9、)
(板書內(nèi)容)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
文章介紹的是京劇的表演形式。京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博大精深而又充滿美感的舞臺藝術,學生們平時接觸很少,對于很多專業(yè)術語更是無從談起,也不明白這種藝術形式的美學內(nèi)涵。加之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劇理論家、戲曲研究員,對京劇頗有研究,其文筆不僅老練,對于藝術的闡釋也能通俗幽默、深入淺出。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從題眼中的“趣”入手,將文章的“趣”剖析在眼前。如此,拉近了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也讓學生對文章更感興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體驗“表演之趣”。
1.過渡:同學們總結得可真有趣,原來這就是題目中寫的“趣談”。可你是從哪里看
10、出這些“趣”的呢?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將你的想法寫在旁邊。
2.學生交流。
A.預設:生匯報交流內(nèi)容之一(課件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京劇繼承、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表現(xiàn)手法,終于戰(zhàn)勝了這種尷尬——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
生:我覺得這個句子很有趣,一根馬鞭有這么大的作用,將問題徹底解決了,還解決得非常漂亮。
(1)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
“馬鞭”的出現(xiàn)不僅完全解決了騎馬沒辦法在舞臺上表現(xiàn)的尷尬,而且極具藝術的美感,這種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國的美學。
(2)“馬鞭”這種表現(xiàn)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提示:引導學生結合前
11、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
(作用:巨大的馬匹被整個省略,但騎馬人那種特定和優(yōu)美的姿態(tài)卻鮮明地顯現(xiàn)出來。)
(魅力: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馬鞭本身具備一種裝飾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馬鞭時,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法。)
(3)老師拿出準備好的道具馬鞭,在課堂上手持馬鞭表演,演繹“上馬”和“騎馬”的動作。
(4)請學生上臺模仿老師的表演進行展示。
(提示:當學生用京劇道具馬鞭來表演“上馬”和“騎馬”的動作時,可以讓學生一邊回憶老師剛剛的表演,一邊用說明性的語言概括動作的過程,一邊拿著馬鞭進行模仿表
12、演。這個過程需要學生運用一連串準確的動作,如“牽”“撫”“按”“蹬”“跨”“揚”等,把語文因素和京劇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
【設計意圖】
《京劇趣談》中有關馬鞭使用的內(nèi)容糅合著京劇藝術。對于“馬鞭”,學生了解甚少,在講到“馬鞭”時,教師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馬鞭進行表演,使該藝術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并且“趣”味十足,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歡笑聲此起彼伏。B.預設:生匯報交流內(nèi)容之二(課件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京劇一般是不把飯碗搬上舞臺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戲”。
預設:(1)“做戲”“狠狠”是什么意思?
(“做戲”是“表演”之意,而“狠狠”寫出了表演的到位,
13、“狠狠做戲”就是盡力地展現(xiàn)京劇表演藝術的魅力。)
(2)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展示了京劇的獨特藝術。
(3)再一次讀“馬鞭”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體會京劇道具的“趣”,感受這一獨特的表演形式。
C.預設:生匯報交流內(nèi)容之三(課件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雙方臉對著臉,眼睛對著眼睛,兵器對著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種定身術給制服了!
預設:這句話通過三次“對著”這個詞語的運用,把舞臺上這種面面相覷的趣味性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又用了“定身術”這個術語讓讀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藝高強之人點穴定身,瞬間能在腦海中呈現(xiàn)形象化的畫面,使人覺得趣在其中。
(1)圈出語句中的“對著”,并想象畫面。
14、
(三次“對著”,讓人看到了舞臺上這種面面相覷的趣味性;又用了“定身術”這個術語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到武俠片中武藝高強之人點穴定身,有趣極了。)
(2)師小結:通過有趣的文字我們看到了有趣的畫面,這真是藝術的魅力。
(板書內(nèi)容)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
“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通過對三個“對著”的指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一幅有趣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藝術之美。
D.預設:生匯報交流內(nèi)容之四(課件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一方被打敗,跑下去了。可勝利一方不緊追,反而留在原地,掄圓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槍)耍了個風雨不透
15、。
預設:“掄”起胳膊已經(jīng)表現(xiàn)一種勇力了,“掄圓”比“掄”起胳膊還要勇猛?!八!北砻嫔鲜请S意玩玩的,可是背后卻是武藝高強的表現(xiàn)。演員手中的棍棒刀槍被耍起來,似乎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風的墻,這速度,這力量,這技巧,簡直是絕了!
(1)體會“掄圓”“耍”“密不透風”。
(“掄圓”體現(xiàn)了勝利方的勇猛,“耍”看似玩玩,實則是武藝高強的表現(xiàn),這力量和技巧仿佛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風的墻。)
(2)請學生表演“掄圓胳膊”等動作。
(預設:學生表演精湛,演出了勝利方的英雄氣概。)
【設計意圖】
作者的用詞別具匠心,他的文字功底高深熟稔,同時,表達無一不體現(xiàn)出語言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本文時,緊抓一個“趣”
16、字,體會“文字之趣”,體驗“表演之趣”,如此,方能讓學生對京劇產(chǎn)生興趣。
四、升華入情,四嘆京劇之趣
1.師: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馬鞭”和“亮相”這兩種京劇表現(xiàn)形式,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京劇的知識呢?
生結合課前資料的收集,自由交流。
預設:
生:我知道京劇嗩吶;
生:我知道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生:我知道京劇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主色一般象征某個人物的品質(zhì),性格,氣度;
……
(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師無需加以干涉,讓學生交流準備好的資料。)
2.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課后看看京劇,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
文本是“趣談”
17、,教師要“趣教”,這樣才是一種相互呼應,才是一種一舉兩得。因為孩子們的日常認知與這種藝術形式比較遙遠,語文課堂可以通過這一類文章,尤其是通過語言的因素讓學生去了解京劇文化,拉近其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距離,這可以說是一種實現(xiàn)雙贏的有效嘗試。
《京劇趣談》介紹了我國京劇藝術中的“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這些奧秘娓娓道來,不僅介紹了關于京劇的知識,也流露了作者對于京劇的喜愛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京劇相對比較陌生,所以,我緊抓一個“趣”字進行教學:
1.多種方式“激趣”。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
18、課堂導入部分,我嘗試播放了一段本地小學生表演的《七律·贊京劇·說唱臉譜》片段,因為很多同學看過現(xiàn)場的表演,還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再次播放這個視頻,可以很快讓學生拉近與京劇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在說到“馬鞭”這種實在道具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感知,讓學生親身體驗京劇道具,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道具“馬鞭”,并且在課堂上表演了手持馬鞭演繹“上馬”和“騎馬”的動作。當學生們看到老師親自演繹京劇動作,課堂氣氛頓時再次活躍了起來,對京劇的喜愛之火也就慢慢燃起。
2.賞析文本“品趣”。從文本來看,之所以叫“趣談”,是因為作者通俗幽默的語言和文本原生價值中的京劇元素。如果說,通俗幽默的文本語言更
19、加能體現(xiàn)語文要素,那么,文本原生價值的京劇元素中的“趣”就可以通過教師在文本中的讀、賞、演、模等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不是就是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呢?
3.課堂模仿“演趣”?!胺哺挥趧?chuàng)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決不能創(chuàng)造?!闭n堂表演無疑是學生最歡呼雀躍的環(huán)節(jié)。“馬鞭”的教學中,我通過表演讓課堂充滿活力,同時,我還請學生模仿表演,體會“馬鞭”的獨特藝術。當然,這種表演不是單純的為演而演,在教學設計上,完全可以很好地滲透進語文教學因素。比如,當學生用京劇道具馬鞭來表演“上馬”和“騎馬”的動作時,可以讓學生一邊回憶老師剛剛的表演,一邊用說明性的語言概括動作的過程,一邊拿著馬鞭類文鏈接進行模仿表演。這個過程需要學生運用一連串準確的動作,如“牽”“撫”“按”“蹬”“跨”“揚”等,把語文因素和京劇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