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 點到直線的距離》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 點到直線的距離》課件(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點到直線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21221221)y(y)x(x|PP|解方程組:解方程組:求直線求直線B x1-Ay1-Bx0+Ay0=0與與Ax1+By1+C=0 B x1-Ay1-Bx0+Ay0=0Ax1+By1+C=0 的交點(的交點(,(X1 Y1 )xyOP 過點過點 作直線作直線 的的垂線,垂足為垂線,垂足為 點,線點,線段段 的長度叫做點的長度叫做點 到直線到直線 的距離的距離PPQQlPlQ一、點到直線的距離一、點到直線的距離新課探究新課探究問題問題1 當當A=0A=0或或B=0B=0時時,直線為直線為y=yy=y1 1或或x=xx=x1 1的形式的形式.如何求點到直線的距離?如
2、何求點到直線的距離?QQxyox=x1P(x0,y0)10yyPQ-10 xxPQ-y=y1yoxP(x0,y0)(x0,y1)(x1,y0)問題問題 如何求點如何求點 到直線到直線 的距離?的距離?(2,0)P0 xy2,0PxyO:0l xy方法方法 利用定義利用定義 過點過點 作直線的垂線作直線的垂線 ,垂足為垂足為 ,求點,求點 坐標,再坐標,再求求 PPQQQPQQ問題問題 如何求點如何求點 到直線到直線 :的距離?的距離?220AxByCAB 0l(當(當A0A0或或B0B0時)時)過點過點P作作l1l,垂足為垂足為Q,則則|P|就是點就是點P 到到 直線直線l 的距離的距離.00
3、,yxp:0l AxByCxyO 00,yxpQAx1+By1+C=0 B x1-Ay1-Bx0+Ay0=0Q(x1,y1)滿足滿足:22001BABCByABxy220021BAACAByxBx所以所以l1:Bx-Ay-Bx0+Ay0=0因為因為B x0-Ay0D=0210210)()(|PQ|yyxx 依題意設依題意設 l1:B x-AyD=0 xyO:0l AxByCP0(x0,y0)QA(x1-x0)+B(y1-y0)=-Ax0-By0-C-B(x1-x0)A(y1-y0)=0 -2+2:(A2+B2)(x1-x0)2+(y1-y0)2=(Ax0+By0+C)2 Ax1+By1+C=0
4、 B x1-Ay1-Bx0+Ay0=02200201201|)()(|PQ|BACByAxyyxxd 思路二思路二 構造直角三角形求其高。構造直角三角形求其高。SRQxyP(x0,y0)OL:Ax+By+C=0BCAxy02ACByx01|ACByAx|xx|PS|0010|BCByAx|yy|PR|0020|CByAx|AB|BAPRPS|RS|0022222200BA|CByAx|RS|PS|PR|PQ|d2200BA|CByAx|d|B|CBy|BCy|d002200BA|CByAx|d|A|CAx|ACx|d002200BA|CByAx|d點點P(x0,y0)到直線到直線 l:Ax+B
5、y+C=0的距離為的距離為:點到直線距離公式點到直線距離公式2.此公式是在此公式是在A、B0的前提下推導的;的前提下推導的;3.如果如果A=0或或B=0,此公式也成立;,此公式也成立;但如果但如果A=0或或B=0,一般不用此公式;,一般不用此公式;1.用此公式時直線要先化成一般式。用此公式時直線要先化成一般式。2200|BACByAxd 例例1 求點求點P(-1,2)到直線到直線2x+y=;3x=2的距離。的距離。解:解:根據(jù)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根據(jù)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 5125211222 d如圖,直線如圖,直線3x=2平行于平行于y軸,軸,Oyxl:3x=2P(-1,2)35)1(32
6、 d用公式驗證,結果怎樣?用公式驗證,結果怎樣?(1)(1)點點P(-1,2)P(-1,2)到直線到直線x=2x=2的距離是的距離是_._.(2)點點P(-1,2)P(-1,2)到直線到直線3y=23y=2的距離是的距離是_._.334練習練習2 求原點到下列直線的距離:求原點到下列直線的距離:(1)3x+2y-26=0 (2)y=x練習練習3 ()()A(-2,3)到直線到直線 3x+4y+3=0的距離為的距離為_.()()B(-3,5)到直線到直線 2y+8=0的距離的距離為為_.959132 0 2222|(m2)x(1m)(1)(64m)|d(m2)(1m)|m3|(m2)(1m)已知點已知點 到直線到直線 的距離為的距離為1,求,求 的值;的值;已知點已知點 到直線到直線 的距離為的距離為1,求,求 的值。的值。2,3A 1yaxa2,3A yx a a練習練習3例例3 3 已知點已知點A(0,3),B(2,1),C(-2,0)A(0,3),B(2,1),C(-2,0),求求 的面積的面積ABC x xy yO OA AB BC Ch h小結小結1、思維方法從特殊到一般。2、數(shù)學方法構造法。3、公式特征分子、分母的組成。4、公式適用范圍任何情況都適用。用公式時要化成一般式。但直線斜率不存在或為0時一般不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