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1_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第1課時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試題 (新版)北師大版
《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1_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第1課時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試題 (新版)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1_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第1課時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試題 (新版)北師大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第1課時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 基礎(chǔ)題 知識點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 1.如圖,直線CD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P為直線CD上的一點,已知線段PA=3 cm,則線段PB的長為(D) A.6 cm B.5 cm C.4 cm D.3 cm 2.如圖,AB是CD的垂直平分線,若AC=2.3 cm,BD=1.6 cm,則四邊形ACBD的周長是(B) A.3.9 cm B.7.8 cm C.4 cm D.4.6 cm 3.(臨沂中考)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為E,下列結(jié)論不一定成立的是(C) A.AB=AD B.AC平分∠BCD C.AB=BD D.△BEC≌△DEC 4.如圖,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ED=3,則CE的長為6. 5.(梅州中考)如圖,在Rt△ABC中,∠B=90,分別以A、C為圓心,大于AC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于點M,N,連接MN,與AC,BC分別交于點D,E,連接AE,則: (1)∠ADE=90_; (2)AE=EC;(填“=”“>”或“<”) (3)當AB=3,AC=5時,△ABE的周長=7. 6.如圖所示,已知DE為△ABC的邊AB的垂直平分線,D為垂足,DE交BC于點E,且AC=5,BC=8,求△AEC的周長. 解:∵DE為△ABC的邊AB的垂直平分線, ∴AE=BE. ∴△AEC的周長為:AC+CE+AE=AC+CE+BE=AC+BC=13. 知識點2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判定 7.如圖,AC=AD,BC=BD,則有(A)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與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ACB 8.如圖,D是△ABC的邊BC的延長線上一點,且BD=BC+AC,則點C在線段AD的垂直平分線上. 9.如圖,在△ABC中,∠C=90,∠A=30,BD平分∠ABC交AC于點D.求證:點D在AB的垂直平分線上. 證明:∵∠C=90 ,∠A=30 , ∴∠ABC=90 -30 =60 . ∵BD平分∠ABC, ∴∠ABD=∠ABC =60 =30 . ∴∠A=∠ABD. ∴DA=DB. ∴點D在AB的垂直平分線上. 中檔題 10.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3),B(-1,-1).下列四個點中,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是(B) A.(0,2) B.(-3,1) C.(1,2) D.(1,0) 11.(欽州中考)如圖,在△ABC中,∠A=40,AB的垂直平分線MN交AC于點D,∠DBC=30,若AB=m,BC=n,則△DBC的周長為m+n. 12.(義烏中考)如圖,AD⊥BC于點D,D為BC的中點,連接AB,∠ABC的平分線交AD于點O,連接OC,若∠AOC=125,則∠ABC=70_. 13.如圖,在Rt△ABC中,∠BAC=90,AD⊥BC于點D,將AB邊沿AD折疊,發(fā)現(xiàn)B點的對應(yīng)點E正好在AC的垂直平分線上,則∠C=30_. 14.如圖,在△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線DE交BC于點D,交AB于點E.求證:BD=DC. 證明:∵在△ABC中,AB=AC,∠BAC=120 , ∴∠B=∠C=30 . ∵DE垂直平分AB, ∴BD=DA. ∴∠BAD=∠B=30 . ∴∠DAC=90 . 又∵∠C=30 , ∴DA=DC. ∴BD=DC. 15.如圖,在△ABC中,∠ACB=90 ,D是BC延長線上一點,E是BD垂直平分線與AB的交點,DE交AC于點F.求證:點E在AF的垂直平分線上. 證明:∵E是BD的垂直平分線上的一點, ∴EB=ED. ∴∠B=∠D. 又∵∠ACB=90 , ∴∠A=90 -∠B,∠CFD=90 -∠D. ∵∠B=∠D, ∴∠CFD=∠A. 又∵∠AFE=∠CFD, ∴∠AFE=∠A. ∴EF=EA. ∴點E在AF的垂直平分線上. 綜合題 16.(1)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點N,交直線BC于點M,∠A=40,求∠NMB的大?。? (2)如果將(1)中的∠A的度數(shù)改為70,其余條件不變,再求∠NMB的大?。?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試證明; (4)將(1)中的∠A改為鈍角,則對這個問題的規(guī)律性認識是否需要修改. 解:(1)∵∠B=(180 -∠A)=70 , ∴∠NMB=90 -∠B=20 . (2)同理得∠NMB=35 . (3)規(guī)律是∠NMB=∠A. 證明:設(shè)∠A=α,則有∠B=(180 -α). ∴∠NMB=90 -∠B=90 -(180 -α)=α=∠A. (4)完整的敘述上述規(guī)律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垂直平分線與底邊或底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成的銳角等于頂角的一半. 4-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1_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第1課時 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試題 新版北師大版 年級 數(shù)學(xué) 下冊 _3 線段 垂直平分線 課時 性質(zhì) 判定 試題 新版 北師大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1176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