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12 科學與藝術教案 (新版)語文版
-
資源ID:11904313
資源大?。?span id="24d9guoke414" class="font-tahoma">121KB
全文頁數: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九年級語文下冊 12 科學與藝術教案 (新版)語文版
12科學與藝術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發(fā)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他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經過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還是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的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了解作者的有關知識;識記、積累文中的生字詞。(重點)理解科學與藝術的異同;學習本文提出論點后分層展開闡述的寫法;品味本文精辟的語言。(重點、難點)培養(yǎng)辯證的認識事物、科學地看待問題的觀念;樹立科學的藝術觀。一、新課導入古埃及人為了解釋日出于東而落于西,夏天炎熱而冬天寒冷編就了一個故事"太陽神乘坐的太陽船每天在宇宙之河的支流尼羅河上,在靠近大地的一側自東向西航行而過。夏天尼羅河泛濫,河水高漲,于是太陽船就離我們近,天氣就熱。這故事本身就是一幅很有詩意的圖畫。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了嫦娥奔月,月亮里有吳剛、桂樹和白兔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實例。那么科學和藝術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1.生字注音2.生詞注解共鳴:思想上或感情上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鑒賞:對文物、藝術品等的鑒定和欣賞。意境:文藝作品借助形象傳達出的意蘊和境界。意識: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其中的思維是人類特有的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潛意識:又稱下意識。心理學上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抽象:從許多事物中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自然定律:自然科學對某種客觀規(guī)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系。3.作者名片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1954年發(fā)表了著名的量子場論中的“李模型”理論。1956年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定律”。1962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帶電矢量介子電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著作有李政道科學論文選物理的挑戰(zhàn)等。4.背景追溯本文選自散文(海外版(2001年第5期。標題有改動。本文是作者為科學與藝術一書作的序??茖W和藝術是意識形態(tài)相對的兩大門類,歷來談異、談區(qū)別者多,談相同者少。作者偏要談同,而且找準了科學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這兩點,真是獨具慧眼。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一)整體感知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1.本文論述的是什么問題?【交流點撥】論述的是科學與藝術的關系的問題。2.什么是文章的論點?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窘涣鼽c撥】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3.段落層次分析?!窘涣鼽c撥】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第二部分(第26段):談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第三部分(第710段):講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第四部分(第11、12段):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二)深層理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指導學生抓住文本,注意在書中圈畫評點,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1.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交流點撥】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創(chuàng)造性地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2.請分別找出點明科學與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交流點撥】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是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科學的普遍性: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改變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藝術“真理的普遍性”: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及它們的關系?!窘涣鼽c撥】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茖W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4.說說“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的表現?!窘涣鼽c撥】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fā)揮、發(fā)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三)走進語言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一是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二是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三是從文章中心思想人手,理解句子的含義等等。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交流點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要推“人類創(chuàng)造的力”和“真理的普遍性”這兩個關鍵詞,從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聯系上下文分析。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創(chuàng)造性地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因此,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所謂“真理的普遍性”,對藝術來說,超過時空限制,接受和欣賞的人越多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對科學來說,解釋的對象越多,應用得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四)走進寫法議一議本文運用的舉例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教師先幫助學生回顧學過的論證方法,主要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增強文章說服力,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找文中的觀點?!窘涣鼽c撥】本文第2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月和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的例子,證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這就是藝術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藝術的“真理的普遍性”)。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的事例來論證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五)走進主題再讀課文,理解主題。【交流點撥】科學與藝術是意識形態(tài)相對的兩大門類,作者獨具慧眼,學力超人,談到了藝術與科學的兩大相同點:基礎都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進行了具體的論證。四、板書設計五、拓展延伸走近李政道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抗戰(zhàn)時期在國立浙江大學(當時在貴州省)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1946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1950年獲博士學位。李政道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