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二】第2節(jié)-滑輪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設計二】第2節(jié)-滑輪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2節(jié) 滑輪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钡男吕砟?。因此這節(jié)課采取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中了解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特點,認清它們的本質(zhì),并能在實際生活問題中應用它們來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是在學習了二力平衡、功和功率、杠桿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功和功率學習的延續(xù),是對簡單機械學習的深化,它為機械效率的學習奠定基礎,是本章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jù)要求使用
2、和組裝滑輪組。
(4)了解其他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jīng)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chǎn)中有關滑輪、輪軸、斜面的實際使用。
(2)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難點:滑輪組的組裝及作用。
[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以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為主,整節(jié)課的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采用邊實驗邊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問題鏈的引導下
3、讓學生在興趣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問題的困惑中引領探究,在觀察、比較、 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
[儀器材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演示用組裝好的定滑輪、動滑輪。
學生分組器材:滑輪2個、細線、鉤碼若干,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夾子。
[教學流程設計]
一、 熱身運動引入新課
由“想想議議”漫畫的引入引發(fā)學生對滑輪的使用提出猜想:
(1)、小男孩為什么被吊上去了?
(2)、滑輪怎么用呢?這個滑輪的使用省力嗎?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滑輪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用漫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滑輪使用的欲望。)
二、 探究:滑輪
探究(一):認識滑輪
4、
動手組裝和研究滑輪使用,提出初步活動要求:
(1)、只用一個滑輪、細繩、用多種組裝方法將兩個鉤碼豎直提高?
(2)、仔細拉動比較觀察:使用各種滑輪提升鉤碼時有哪些不同之處?
(3)、你認為不同滑輪在使用時可能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認識滑輪,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和比較能力,同時根據(jù)學生對是否省力、省距離的的猜想提出下一個探究目的。)
探究(二):定、動滑輪的特點:(是否省力、省距離)
(1)、出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a、要探究是否省力需要比較哪兩個力?吧、b、用什么器材?怎樣組裝?c、用什么器材?
5、d /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師生共同展示:明確實驗方案、編制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
(3)、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正確完成實驗、展示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jié)論。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交流信息的能力,編制表格的能力,與其他同學協(xié)同合作的意識。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探究(三):了解定、動滑輪的實質(zhì)
(1) 教師提出:定、動滑輪具有上面你探究出的的特點是因為它們都是一個杠桿,請你找出杠桿的五要素嗎?
(2) 展示課件中“定滑輪是一個等臂杠桿,”“動滑輪”也是一個杠桿,并分析動滑輪的支點、動力臂、阻力臂,進一步得出動滑輪的
6、實質(zhì)。
(3) 挑戰(zhàn)大力士活動:
(4)
(5)
(6)
(7)
(設計意圖:首先復習回顧杠桿的五要素,延后用課件幫學生認清定、動滑輪的實質(zhì)。)
探究( 四):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利用兩個滑輪組裝滑輪組提升重物,分析所組裝滑輪組繩子稱重情況和省力情況,并進行實驗驗證。要求:
(1)、用兩個滑輪組成滑輪組來提升鉤碼?
(2)、組內(nèi)共同分析,你們組裝的滑輪有幾段繩子承擔重物?
(3)、拉力應該是物重的多少?測量物重和拉力,驗證你們的分析?
引導學生交流,展示不同的組裝方法并分析出各自有哪些優(yōu)點。歸納得出滑輪組的省力情況與吊著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探究,
7、動手練習組裝,實驗來驗證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探究( 五):輪軸和斜面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課本。
(1)、你認為簡單機械省力或費力、省距離和費距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圖片,你帶著問題“輪軸和斜面”的使用也遵循省力必定費距離的規(guī)律嗎?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得出簡單機械共有的特點:使用簡單機械,省力必定費距離,費力必定省距離。)
三、拓展應用
總結(jié)定、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特點,斜面、輪軸的特點?
( 設計意圖:學生對質(zhì)量和體積已經(jīng)有了全面的認識,明白了密度含義的基礎上,讓他們應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五、
8、板書設計
(1)定滑輪
定滑輪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
定滑輪的特點?: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動滑輪
動滑輪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
(3)、滑輪組:既能省力也能改變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一、教學特點: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shù)據(jù),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
9、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層層追問,探究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結(jié)論自然呈現(xiàn)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jié)論之后,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shù)做了鋪墊.通過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不足之處
1,?引入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盡管用三幅科學漫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但缺乏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不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如果結(jié)合杠桿的知識引入新課,
10、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為"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做鋪墊.
2,低估了學生的日常經(jīng)驗和自學能力
像滑輪的結(jié)構(gòu)及能否改變力的方向, 學生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自學課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要把一節(jié)課上好,把學生自主求知潛在動力調(diào)動起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重要.
3,忽視了經(jīng)驗知識,更需要理論驗證.
定,動滑輪的作用,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這種直接經(jīng)歷探究過程固然重要,但學生需要的是更為理性的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作用呢?而恰恰這點被忽視了.如果能夠聯(lián)系杠桿及杠桿平衡條件,通過做圖,從理論上分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輪的實質(zhì),這將對加速經(jīng)驗知識的內(nèi)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1、 以上是我對執(zhí)教《滑輪》這節(jié)課的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為我在今后的教學上積累經(jīng)驗,使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最終達到高效。
(8)
(設計意圖:首先復習回顧杠桿的五要素,延后用課件幫學生認清定、動滑輪的實質(zhì)。)
探究( 四):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利用兩個滑輪組裝滑輪組提升重物,分析所組裝滑輪組繩子稱重情況和省力情況,并進行實驗驗證。要求:
(1)、用兩個滑輪組成滑輪組來提升鉤碼?
(2)、組內(nèi)共同分析,你們組裝的滑輪有幾段繩子承擔重物?
(3)、拉力應該是物重的多少?測量物重和拉力,驗證你們的分析?
引導學生交流,展示不同的組裝方法并分析出各自有哪些優(yōu)點。歸納得出滑輪
12、組的省力情況與吊著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探究,動手練習組裝,實驗來驗證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探究( 五):輪軸和斜面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課本。
(1)、你認為簡單機械省力或費力、省距離和費距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圖片,你帶著問題“輪軸和斜面”的使用也遵循省力必定費距離的規(guī)律嗎?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得出簡單機械共有的特點:使用簡單機械,省力必定費距離,費力必定省距離。)
三、拓展應用
總結(jié)定、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特點,斜面、輪軸的特點?
( 設計意圖:學生對質(zhì)量和體積已經(jīng)有了全面的認識,明白了密度含義的
13、基礎上,讓他們應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1)定滑輪
定滑輪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
定滑輪的特點?: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動滑輪
動滑輪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
(3)、滑輪組:既能省力也能改變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一、教學特點: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
14、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shù)據(jù),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層層追問,探究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結(jié)論自然呈現(xiàn)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jié)論之后,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shù)做了鋪墊.通過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不足之處
1,?引入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盡管用三幅科學漫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但缺乏新舊
15、知識的自然銜接,不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如果結(jié)合杠桿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為"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做鋪墊.
2,低估了學生的日常經(jīng)驗和自學能力
像滑輪的結(jié)構(gòu)及能否改變力的方向, 學生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自學課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要把一節(jié)課上好,把學生自主求知潛在動力調(diào)動起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重要.
3,忽視了經(jīng)驗知識,更需要理論驗證.
定,動滑輪的作用,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這種直接經(jīng)歷探究過程固然重要,但學生需要的是更為理性的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作用呢?而恰恰這點被忽視了.如果能夠聯(lián)系杠桿及杠桿平衡條件,通過做圖,從理論上分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輪的實質(zhì),這將對加速經(jīng)驗知識的內(nèi)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以上是我對執(zhí)教《滑輪》這節(jié)課的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為我在今后的教學上積累經(jīng)驗,使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最終達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