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礎》案例集附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經濟學基礎》案例集附答案.doc(7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經濟學基礎》
案例集
(附答案)
目錄
第一單元 走近經濟 1
第二單元 學會消費 2
第三單元 創(chuàng)造財富 4
第四單元 發(fā)現價格 20
第五單元 認識市場 38
第六單元 調整預期 44
參考答案 48
《經濟學基礎》案例集
第一單元 走近經濟
案例:英阿“黑金”之爭再起馬島
馬島之戰(zhàn)后,英國實際上占領了馬島,但阿根廷方面一直沒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聲稱。但是兩國也能夠相安無事多年,直到1998年馬島附件發(fā)現較大石油儲藏。但是,當時實施勘探的殼牌石油公司在當年就停止了在馬島附近海域的勘探。中止勘探并非出于阿根廷政治壓力,而是因為當時國際油價降到每桶12美元,開采新油田已得不償失。
根據英國地理協會的評估,馬島附近海域的石油儲量高達600億桶,相當于英國北海油田的石油總儲量。此外,馬島海域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若得到充分開發(fā),可確保英國25年的能源供應。今非昔比的國際油價是促使英國公司再次進軍馬島的主要原因。迪塞爾石油公司的發(fā)言人本羅姆尼更是直言不諱地說:“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世界各地都在勘探和開發(fā)新的油田,迪塞爾的勘探和開發(fā)工作在商業(yè)上也就更加可行了。”目前,英國迪塞爾石油公司已在馬島北部約160公里的海域安裝好海上鉆井平臺,并在馬島外海展開鉆探。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鉆井目標深度約為3500米,鉆井作業(yè)預計持續(xù)約30天?!?
馬島當前在英國的實際控制之下。所以,從國際法的角度講,阿根廷處在下風。但阿根廷沒有放棄在外交上的努力。阿根廷已向英國提出強烈抗議和交涉。
問題:分析資源稀缺性對經濟的影響,英國和阿根廷政府為什么展開馬島主權之爭?
第二單元 學會消費
案例一:人生價值
資料1:大學生張華和熊佳維見義勇為的故事
大學生張華跳入化糞池救人犧牲:
25年前,一個大學生為搶救掏糞落池的老農民,毅然跳進糞坑救出老人,自己光榮獻身。他就是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學生張華。
張華1979年考入第四軍醫(yī)大學空軍醫(yī)學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11日,張華路過西安康復路口時,聽見馬路對面的公共廁所里傳來“快來救人”的呼喊聲,于是飛奔過去。張華看見69歲老漢魏志德在疏通廁所糞便時被沼氣熏倒,落入糞池,便迅速脫下軍裝,攔住一位正要下池的老師傅,搶先沿著竹梯下到3米深的糞池救人。張華左手緊握梯子,伸出右臂,從一米外的糞水中拽過魏老漢,又一把抱在腰間,朝池口的人們喊道:“人還活著,快放繩子。”話音剛落,張華也被強烈的沼氣熏昏,倒入糞池。
當群眾把張華救出來送進醫(yī)院時,他因嚴重中毒窒息時間過長,年輕的心臟再也沒有恢復跳動,犧牲時年僅24歲。
張華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古城西安,傳遍祖國大地。他被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獻身的優(yōu)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資料2:兩個寓言故事
《兩個漢子和兩個袋子》。說的是在一片沙漠中有兩個袋子,一個袋子里裝著金子,一個袋子裝著食物,讓兩個漢子去選擇,第一個漢子選擇了金子,結果他和那袋金子永遠留在了沙漠里,第二個漢子不得不選擇了食物,結果第二個漢子則到達了綠洲。
中國也有一則寓言故事,即《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子》。說的是一個父親給他的兩個兒子留下了兩樣財產,一樣是家產,一樣是手藝,父親臨死前讓兩個選擇。大兒子選擇了家產,二兒子繼承了手藝。結果大兒子坐吃山空,最后餓死,二兒子靠手藝養(yǎng)家,生活的幸福美滿。
點評:
1.提問:大家認為值不值?---教師總結:價值包括:物質的、精神的;
2.教師引申點評:價值判斷有主觀性—效用的主觀性。并舉例說明:
資料3:《莊子秋水》--效用的主觀性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儵魚游得多么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鼻f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第77頁 共79頁
第三單元 創(chuàng)造財富
案例一:歌星演唱會的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的實現
2004年秋季,上海某演出公司策劃一場歌星演唱會,演唱會擬定在上海萬人體育館內舉行。演唱會一旦舉行,成本開支幾乎是完全可以預算的:歌星及樂隊的出場費、招待費(包括餐飲、住宿、交通等開支)、場地租借費、安保費、工作人員加班費等。
演出公司估計,盡管到時市里有韓國電影周等活動,但憑所請幾位歌星的影響力,出票數有望至少達到6000張。當然,場內位置不同,票價也不同,但按平均票價計算,出票數達到4800張便正好與演唱會的成本持平。因此,演唱會盈利是很有把握的。
剛到演出公司實習的經濟系大學生周星看了演出策劃書后有些困惑:每增加一個觀眾的票價收入是公司的邊際收益,這時的邊際成本是多少呢?按照MR=MC的原則,理想的觀眾人數是多少呢?周星回校向微觀經濟學的教師求救,教師的一番話解開了周星的困惑。
問題:該教師應該是怎樣分析的呢?
案例二:機床銷售決策的失誤 –停止營業(yè)點的確定
某機床生產公司以每臺3500元的價格將生產的KX—10型機床出售給某電器集團公司。經試用一段時期后,電器集團公司提出訂貨100臺,但只肯出價2900元。機床公司銷售部經向生產管理部和財務部了解后,得知這種機床每臺的平均成本為3150元,認為售價低于平均成本,將是明顯的得不償失。因此,在取得公司總裁同意后,在談判中采取了強硬態(tài)度,要求每臺售價不得低于3250元。這樣,談判未能使雙方達成銷售協議。
事過半年后,機床公司的控股公司來進行財務核查,得到有關這種機床生產的幾個成本指標數據,即每臺的平均成本為3150元,其中,每臺的平均固定成本為1520元,平均可變成本為1630元,再了解到前述的談判內容后,認為機床公司是明顯的決策失誤。
由于沒有接受這批訂貨,機床公司閑置了一部分生產能力。如果當初接受了這批訂貨,由于P
AVC,不僅可以收回全部的可變成本,還可以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收回部分為:(2900-1630)100臺=127,000元,這即是說,機床公司的決策失誤使本可收回的127,000元化為泡影。
問題:
1.析機床銷售決策失誤的原因;
2.應該如何決策?為什么?
案例三:鞋業(yè)的發(fā)展—最佳規(guī)模的確定
一、中國鞋業(yè)集群式發(fā)展
制鞋行業(yè)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從全球化的視野來看,這個行業(yè)的產能總是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qū)遷移。從歷史上來看,世界制鞋業(yè)的重心從意大利、西班牙轉移到日本、臺灣、韓國,再轉移到中國大陸。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
中國鞋類市場可細分為四大部分:皮鞋、膠鞋、布鞋及塑料鞋。除各細分市場對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趨轉變外,各類鞋的消費結構也有變化。皮鞋的銷售比重由早期9%已上升至目前的35%。消費群也由原來的城市擴展至農村地區(qū),產品也開始由低級次向中高級次發(fā)展。站在世界鞋類市場,中國生產鞋類以中低檔為主。皮鞋年產量約24億雙,占全球皮鞋總產量的40%,中低檔次皮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5%。
目前的中國鞋業(yè)已經呈現產業(yè)集群式發(fā)展狀態(tài)??偟膩碚f,有四大產業(yè)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yè)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yè)基地,主要是生產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yè)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yè)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
二、晉江鞋業(yè)發(fā)展現狀
上世紀80年代初,以合成革制鞋和塑料涼鞋聞名的晉江鞋業(yè)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為主,生產和經營方式粗放、市場效益低下。今天,晉江已成了全國重要的制鞋基地和世界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據不完全 統(tǒng)計,晉江市共有制鞋企業(yè)3000多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有1000多家,從業(yè)人員50多萬人。日產各類男女時裝皮鞋、靴、戶外休閑鞋、運動鞋、工作鞋、布面膠鞋、沙灘拖鞋、涼鞋、各類童鞋和傳統(tǒng)繡花鞋等鞋類近百萬雙,占世界運動鞋、旅游鞋生產量近1/5,擠身全國五大制鞋基地行列,產品遠銷歐洲、美洲、亞洲及中東地區(qū)。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晉江制鞋企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技術更新速度不斷加強,產品檔次得到較快的提高,晉江制鞋業(yè)已逐漸達到規(guī)?;?、規(guī)范化、集團化、科技化的發(fā)展水平。誕生了安踏、361度、特步、鴻星爾克、亞禮得、德爾惠、喜得龍等知名品牌。被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yè)研究所等4家機構聯合命名為“中國鞋都”。 同時,制鞋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相關配套工業(yè)的發(fā)展。目前晉江從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機直至數字模在區(qū)域內都有專業(yè)廠家為成品鞋企業(yè)從事配套生產。晉江鞋業(yè)在重鎮(zhèn)陳埭形成了長達數公里的“鞋材一條街”,吸引國內各省市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客商,交易額超20億元,是華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鞋材市場之一,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并稱為全國三大制鞋業(yè)原輔材料市場。
目前,絕大部分的泉州制鞋企業(yè)都建起寬敞明亮的廠房,蘊含自己獨特企業(yè)文化的現代化工業(yè)園;先后引進國內外先進流水線高達1000多臺,PU生產線70多條,移膜革生產線20多條,擁有單、雙三色TPR注塑機超千臺,先進的EVA射出成型機40余臺。再加上數以萬計的各式制鞋設備的投入,給晉江制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同時,晉江鞋材配套廠家能獨立生產TPR鞋底、PU鞋底、EVA發(fā)泡片材、PU牛二層貼膜革、高級移膜革、小牛皮、油光革、鞋材、樹脂、PU軟氣墊和EVA、MODLE鞋底等鞋材及鞋機、化工、五金配件。
2007年,中國鞋業(yè)最大的特征就是吹響了上市的進程。百麗國際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為鞋業(yè)公司的上市征程吹響了號角。隨后,晉江鞋企也上演著積極準備上市的一幕?!?007年7月10日,福建安踏集團以安踏體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08年5月,特步也已完成了在香港上市。目前,喜得龍、德爾惠、361度、喬丹等知名鞋企正已經把上市提上了日程。由此可見,晉江鞋企已把品牌地位放入了國際市場,上市也是為了更快的打進國際市場。
晉江是全國重要的體育用品制造基地,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產業(yè)基地于2007年12月18日落戶福建晉江。這是繼深圳、成都之后,第三個獲此稱號的城市。在晉江以體育用品制造業(yè)為主的體育產品占全市GDP的一成八,擁有體育用品生產企業(yè)3000多家,42個國家級體育品牌,體育上市公司3家。此外,贊助中國羽毛球隊、體操隊等16支國家運動隊和CBA、全國排球聯賽等17項重大體育賽事,聘76名體育明星為企業(yè)形象代言人,投入金額超過10億元。作為中國重要的體育用品制造基地,晉江擁有國家級體育產業(yè)品牌37枚;晉江市政府也提出了“把晉江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體育產業(yè)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體育城市”的目標。
2008年年初,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新勞動法實施、出退口稅調整等,鞋行業(yè)進入了整合年。大量鞋企倒閉或轉型。晉江鞋企無疑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晉江鞋企或轉型或外遷,已步入正常的發(fā)展渠道。據統(tǒng)計,1—5月,晉江外貿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出口商品總值十八點一九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十六點二五。其中,鞋類出口一億九千六百八十二萬雙,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六億二千九百九十三萬美元出口貨值,卻比增了百分之十二點五。除此之外,6月23日,晉江市擔保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為中小企業(yè)的融資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晉江的鞋企也將在有利的環(huán)境下日益壯大。
三、意大利鞋業(yè)的制勝之道
意大利的制鞋業(yè)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早在中世紀,對皮和鞋進行加工就已經成為意大利的傳統(tǒng)工藝。意大利制鞋業(yè)呈工業(yè)化發(fā)展起始于上世紀50年代,由于其超凡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優(yōu)良的原材料、熟練的工藝及特別的品味使得意大利的鞋子充滿活力,并得以暢銷世界。意大利制鞋行業(yè)的興盛對我國制鞋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
目前意大利鞋制品的生產主要集中在馬爾凱、威內托、托斯卡那、倫巴第、普利亞、坎帕尼亞和愛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由于歷史上意大利的制鞋業(yè)就呈地域性發(fā)展,因此,目前各大區(qū)、各制鞋企業(yè)均擁有獨特的、高超的制鞋工藝??梢哉f,意大利的制鞋業(yè)在世界上絕對處于領先地位。
(一)努力降低生產成本
制鞋業(yè)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由于占用勞力多,工資水平居高不氣下,發(fā)達國家生產的皮鞋成本相對較高如在意大利,產品成本中勞動力費用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這使得意大利制鞋企業(yè)在與工資水平低的地區(qū)在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地位。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意大利主要采取了以下對策;一是把當代高新技術——計算機和機器人應用到生產中去,盡可能實現自動化,以節(jié)省人工,減少工資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從鞋楦設計、楦型刻制、幫樣設計、裁斷以及制底等都由計算機程序控制設備操作,這種全方位、多工種引入自動化設備的做法不僅使產品制作精度大為提高,而且極大地減少了勞動力,原先幾個人操作一臺設備現在則變?yōu)橐粋€人操縱幾臺設備。二是采取了國外加工,國內出口的方式,即將鞋的大部分,如鞋面剪裁和縫邊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工序,在人力成本較低的發(fā)展中國家進行。以一雙鞋面為例,意大利企業(yè)在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等國加工一雙的費用只有90美分,而在意大利本土的加工費則高達1.78-3.25美元,意大利企業(yè)再運回國內完成最后工序,然后貼上“意人利制造”標簽出口,這樣既保證了質量,又節(jié)省了國內高額的人工費,還免除了征稅。2000年制鞋企業(yè)生產的3.9億雙鞋中,有1/2以上是在境外加工的。
(二)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日本、中國、韓國等國家從意大利進口不少制革、制鞋設備,生產的皮鞋充斥國際市場,搶走了不少原屬于意大利的中、低檔皮鞋市場份額。對此,意大利人不是像我國一些企業(yè)那樣,一味靠降價來鞏固現有市場,而是通過不斷發(fā)明、大量使用世界一流設備,制造出科技含量相當高的高檔皮鞋,從而使得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目前,意大利在國際市場上中、低檔皮鞋市場份額雖有所減少,但高檔皮鞋銷量卻逐年增加,令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如制作高檔皮鞋首先要將生皮加工成優(yōu)質的皮革,意大利的剖皮機可以將生皮切成數十層,這在我國制鞋企業(yè)是無法想象的,意大利企業(yè)不但做到了,而且還將生皮里層制成薄如絲綢的皮襯衣。如今這一產品主要是運往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十分暢銷,且價格十分昂貴。再如皮革印染是加工優(yōu)質皮革的關鍵之一,意大利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皮革印染技術,能印染上千種顏色的皮革,而且皮革使用后不褪色,光彩依歸,令人叫絕。筆者在位于托斯卜那地區(qū)皮革加工中心的幾家皮革加工廠,看到幾乎已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和技術加上過的水牛皮,看上去又厚又重,但用手一抓,幾乎像棉花一樣柔軟,若不是親手試過,真難以置信。
(三)品質質量無可挑剔
意大利皮鞋十分強調“真、輕、軟”?!罢妗本褪且蟛捎谜嫫ぶ谱?,突出高貴感,“輕”:就是要求成鞋重量輕,突出輕松感;“軟”就是要求幫材及底材軟,突出舒適感;為了追求“真”,意大利不惜花大價錢從澳大利亞、非洲一些國家進口既薄又軟的皮革,目前意大利皮革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為了追求“輕”挖空心思想辦法,千方百計減輕皮鞋重量,如用木頭做鞋跟、:陣鞋跟挖空等;為了追求“軟”,投巨資進行設備研制和技術開發(fā),我們考察的幾家制鞋企業(yè)都有專門的機電工程師、化學工程師,負責研制生產新機器和技術攻關。意大利企業(yè)在拓展市場的過程中還發(fā)現,不同國家的人因受種族、性別、自然環(huán)境等影響,腳型看似相同,實際上差別很大,不同腳型的人穿上相同的皮鞋往往不合腳、不舒適。因此,意大利很多制鞋廠家都對各國消費者的腳型進行過調查,按照人腳彎曲的不同程度進行設計,以使皮鞋穿著合腳、舒適。此外,一只鞋的生產要經過放樣、切割、鑲邊、點綴、鞋尖和鞋跟韻制作以及整只鞋的組裝等10多道工序,為了明確職責、分清責任,在意大利企業(yè)里,每個工人只負責一、兩道工序,這樣,鞋的哪個部位上了問題,很容易找到責任人。因此,工人們無不精心制作、一絲不茍。
(四)重視設計隊伍建設
一般來說,評價一雙皮鞋的檔次主要有二個指標,即皮革質量、設計造型和制造水平在當今皮革式樣千變萬化的市場上,設計造型對于皮鞋的銷售和售價的影響越來越大。意大利皮鞋之所以能夠暢銷國際市場,正是與他們高度重視設計人員的培養(yǎng)和使用是分不開的。意大利現有三所較大的制鞋設計培訓中心,學制一般為三年,學生畢業(yè)后,即可從事皮鞋設計制作、制鞋設計培訓中心教育學生的方法非常特別,一位意大利教師對我們說,他們從不教給學生具體的設計方法而是教給學生的是一種“思想”即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這些培訓中心,老師經常帶著學生到博物館、名勝古跡、甚至到著名的咖啡館去上課,通過介紹歷史、介紹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繪畫圖案,以及不同風格的建筑形式,讓學生通過觀看、臨摹,將其精華應用到自己的皮鞋創(chuàng)作和設計上去,意大利皮鞋之所以能領導潮流,這也許是關鍵之一吧。目前,意大利各制鞋企業(yè)均有一支經專門培訓的高水設計隊伍,許多企業(yè)視設計室為生命線,這些設計部門掌握著流行款式、產銷行情等最新情報,以保持自己的產品永遠新穎別致,立于不敗之地。據了解,在意大利一般小工廠每年要推出100多個新品種,大工廠每年可推出上千新品種??梢哉f,意大利推出的皮鞋新品種、新式樣之多,速度之快,是世界上二獨一無二的。
(五)實行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審美觀念的不斷提高,穿著也越來越趨向于追求新穎感及個忙化、特別是在當今國際市場上,皮鞋品種眾多,變化非??欤偁幃惓<ち?,一般陳列的商品,短則幾個星期,長則幾個月便需要更換,否則就無人問津。面對這種消費趨勢意大利企業(yè)越來越注意多品種、小批量的經營,以快速度、多品種取勝?,F在,意大利一些企業(yè)皮鞋的批發(fā)少至11雙就可以成交,且交貨期僅為4-6天,優(yōu)勢是其他國家無法匹敵的。如在意大利羅比亞市有一家擁有100員的小公司――羅維德公司年產皮鞋只有12萬雙,款式卻達到500種,也就是每種式樣平均只生產不到300雙,該公司接到一位客戶要參加一個時尚款型的發(fā)布和展示會,需要產品樣本20種,每種只生產30雙,羅維德公司快速反應,五天內便設計出全部鞋款,并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給客戶,同時告之下游廠商如鞋楦廠、鞋底廠,經過客戶修改并認可后,下面的事更是非常簡便了,楦頭在4小時內即可到達公司。鞋底則在24內可以收到,公司再經過組裝,只用了10天便完成了從獲取客戶方設計草案到新款樣品送至客戶的全部工作,效率高得驚人。
(六)十分注意品牌宣傳
一是利用博覽會進行宣傳,通過博覽會推銷自己的產品是意大利皮鞋廠商打品牌的主要途徑之一,意大利每年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和商品展覽會達600多個,全國80%以上的中小企業(yè)通過博覽會推銷自己的商品,意大利幾乎所有的博覽會都可以展銷皮鞋,最著名的博覽會有米蘭博覽會、波羅尼亞商品博覽會、羅馬商品博覽會等。這些博覽會都會邀請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團去參觀,作為意大利主要行業(yè)協會之一——外貿協在每次展覽會期間,都會廣泛征求外商意見,并安排他們與國內廠商會面、洽談,意在強化他們對意大利產品的認識,為以后的產品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意大利人還主動參加世界各地舉行的博覽會,推銷白己的商品。二是力求廣告取得最佳效果,且不說由意大利制鞋廠商搞的形形色色廣告畫冊,光制鞋行業(yè)定期出版的商業(yè)性推銷雜志就有10多種,這些雜志印刷精美,圖文并茂,大多數雜志還有多種文字對照,這些雜志有很大一部分是無償贈送世界各地有關客商的,它為將意大利的產品行銷世界、提高意大利廠商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二是利用互聯網絡宣傳,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絡的興起,意大利90%以上的皮鞋生產廠都在網上注冊,為了易于查找,企業(yè)的網址一般都設在著名的行業(yè)網站或相關產業(yè)的搜索引擎上與有些企業(yè)不同,意人利廠商十分重視后續(xù)服務,如對消費者提出的各種問題,企業(yè)設專人通過電子郵件快速回答,并將相同問題歸類,通過電子布告欄或在線聊天室統(tǒng)一作答,注重培養(yǎng)忠實客戶,在網上提供各種免費咨詢。從過去一味宣傳產品的優(yōu)點轉而指點消費者對產品的全面客觀認識,滿足消費者的求知欲等等。
(七)海外市場開拓很有講究
意大利皮鞋廠商十分重視開拓國外市場,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意大利廠商非常愿意向其他國家轉讓自己的制革、制鞋技術或設備,但一般不到國外舉辦合資企業(yè)。其中原因是,意大利制革、制鞋技術或設備5-10年更新換代一次,等國外廠商購買他廠的技術或設備正式投產時,該技術或設備在意大利已基本上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當然生產出來的皮鞋也就不可能危及意大利廠商的市場,從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人確實精明,一方面既可以通過賣技術或設備賺錢,另一方面又能始終保持自己領先市場潮流。意大利廠商不到國外投資辦廠,主要就是擔心自己最新的生產技術被泄漏,影響他們在制革和制鞋方面的技術領先位置而且合資企業(yè)的東道主往往會要求將大部分產品返銷回意大利,這樣就很有可能影響到他們在本國的市場利益。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為了更好地開拓國外市場,不少意大利廠商開始在其他國家建立合資企業(yè)。但這些合資企業(yè)大多只是制造中心,關鍵的兩頭即造型設計和市場仍被意大利一方牢牢控制。
(八)分工相當專業(yè)明確
意大利擁有基礎雄厚、配套齊全的制鞋工業(yè)體系,其中包括制鞋機械制造、模具制造、鞋楦制造、鞋配件及鞋用五金制造等,各個廠家分工明確、專業(yè)化程度很高,如將生皮加工成優(yōu)質的皮革,就需要擠水機、去肉機、凈面機、剖層機、烘干機等一系列的專用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基本都是由不同的專業(yè)廠商生產的,在意大利,鞋用工具廠專門生產各種沖子、刀模和鉆頭等:而為鞋廠配套的化工廠則專門生產鞋用聚氨酯、聚氯乙烯及其它熱塑材料,經常保持若上千種樣本、色卡和配方,供鞋廠選用;制鞋廠則在生產流水線上,采用先進設備將自己設計的鞋幫和其他廠生產的部件組裝成皮鞋。廠與廠之間都是相輔相成、互相協作的從企業(yè)規(guī)模來看,稍大規(guī)模的制鞋廠主要是從事款式設計、接收訂單、組織規(guī)模生產等項工作:而許多小企業(yè)則擔負著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半成品生產,為大企業(yè)提供必要的生產配什,這種獨立的合作關系,形成一種相互銜接、相互依存的生產結構,它所帶來的好處一是信息快,新設計和新型材料很快就能用于生產,可以有效避免企業(yè)小造成的信息不足的弱點,同時,—條龍作業(yè)的生產方式也便于小企業(yè)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
意大利鞋業(yè)的發(fā)展起伏
盡管意大利鞋產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意大利制鞋業(yè)近十年的發(fā)展比較低迷。據意大利國家制鞋協會的統(tǒng)計,1994-2003年共有1300家制鞋企業(yè)倒閉,16000名員工失去工作崗位,產量從4.71億雙下降到3.03億雙。主要原因是近些年來意大利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增長較快,經濟發(fā)展不景氣,且歐元的持續(xù)強勁給其出口帶來很大壓力,同時由于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競爭,使得意大利鞋產品無論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在國內市場上均逐漸失去份額,10年來出口減少了26.4%,為本國市場的生產量減少了37.4%。
2000年,意大利制鞋業(yè)剛剛擺脫1997-1999年世界范圍經濟危機的影響,并出現了一些恢復的勢頭,但2001年下半年開始,由于“9.11”事件等因素引起世界性的經濟衰退,直接影響了意大利鞋類產品的生產數量、價格走勢和市場占有率。歐洲大陸經濟的不景氣,也造成國內外對鞋類產品消費的停滯;同時,歐元的強勁惡化了意大利與美國的貿易量,遠東國家的危機也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復蘇,使這個80%的營業(yè)額來自國外市場的行業(yè)遭到了嚴重打擊。
這些負面因素一直影響了2002年全年,2002年意大利共生產各類鞋33500萬雙,比2001年減少10.7%;生產總值為817.1萬歐元,同比減少5.8%。幾乎各種類型的鞋產量都出現縮減,特別是用皮或革做鞋面的鞋,2002年的產量為22660萬雙,同比減少了11.9%。
鞋產品的出口同樣出現了大幅度下滑,2002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同比下降12.8%,盡管下半年的出口下跌有所緩和,但全年出口總量的減少已無可挽回。2002年的出口總量從2001年的353.7萬雙減少到322.3萬雙,出口總額下跌至67.81億歐元,同比分別下降8.9%和6.2%。意大利制鞋行業(yè)在2002年的貿易順差達45.39億歐元,比2001年下降了11.8%。
從國內的情況看,2002年意大利全國共消費各類鞋1.88億雙,比上年增長1.8%,但國內消費的小量增長已無法扭轉低迷的態(tài)勢,生產和出口的不景氣嚴重影響了制鞋行業(yè)的就業(yè)形勢,2002年全行業(yè)就業(yè)人數減少了4642人,另有10萬待崗。同時,一些亞洲鞋業(yè)大國的競爭使意大利企業(yè)逐漸喪失了部分國內市場。2003年意大利鞋類出口美國的跌幅超過13%。2005年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鞋類制品和2001年相比增長了10倍。意大利有數百家小規(guī)模的公司因此停業(yè),國內減少了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
意大利的制鞋企業(yè)開始重新定位,需要走向多元化,變得更加國際化,他們的視野,要著眼于更高層次的市場;企業(yè)把精力集中于設計和材料的創(chuàng)新,使意大利鞋類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獨特的優(yōu)勢。
2006年1-8月,意大利鞋的出口量下降3.3%,但出口額增加了3.7%。其中對德國、法國、美國和英國的出口分別下降了13.4%、7.3%、10.5%和8.5%,而對瑞士、希臘、西班牙和俄羅斯的出口量分別增長5.2%、8.1%、22.6%和10.7%。2007年1-8個月意大利的鞋類產品出口總額為48億歐元,比06年同期增長了9.6%,共出口了1.78億雙鞋,比06年同期增長了2.85個百分點,每雙鞋平均價格上漲了6.6%。不過,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因為在此期間對美國的出口額又下降了15%。但意大利正在成功開拓新的市場,例如,俄羅斯現在已成為意大利鞋類的第十大出口市場,比06年同期增長了26%。 2007年對意大利制鞋工業(y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持續(xù)5年的下滑之后,有止跌回暖的跡象。意大利方面認為這主要歸功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歐盟的反傾銷保護措施,二是意大利制鞋工業(yè)為開發(fā)新興市場和走高檔鞋路線進行轉型。
意大利鞋業(yè)制造商協會2008年2月26日對外公布,僅在2002年至2005年間,意大利制鞋行業(yè)產品產量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下跌,四年里共減產約1/3。直到2006年,產量的遞減速度首度放緩到-7.5%。歐盟對華制鞋企業(yè)反傾銷政策在狹長的亞平寧半島上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到了2007年這種多年持續(xù)下滑的局面終于得到了遏制,與2006年上年同期比較產量僅減少了-0.6%。
意大利鞋業(yè)制造商協會認為,在經歷了五年的持續(xù)不景氣后,意大利制鞋行業(yè)在2007年獲得了喘息的機會,2007年全行業(yè)的設備開工率約為86%,并有望保持到2008年上半年。許多基本數據與上年持平,甚至有上行跡象。
反傾銷的兩年過渡期,也讓意大利制鞋企業(yè)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在此之下,他們更多的是通過開發(fā)新興市場,迅速取得成功。2007年前10個月,意大利共計出口鞋制品2.168億雙,出口貿易總額約60.564億歐元,貿易額順差達32億多歐元,相對于2006年2.2%的貿易額順差增幅,2007年同期增幅達到了14.7%。其中德國和法國仍然是意大利鞋最重要的出口國,美國第三,俄羅斯超過英國成為意大利第四大鞋類出口貿易國。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出口價格為27.94歐元/雙,其中皮鞋為35.16歐元/雙,占出口總量的66.5%,出口總額的83.7%;合成革鞋為12.0歐元/雙,占出口總量的18.17%,出口總額的7.8%。
問題:
1.分析中國和意大利鞋業(yè)成敗的不同原因;
2.給企業(yè)決策什么樣的啟示 ,應該如何確定企業(yè)的最佳規(guī)模?
案例四:分析新穎服裝廠的經營決策
周穎的媽媽李女士是小鎮(zhèn)出名的裁縫,她做的衣服款式新穎、價格優(yōu)惠,生意做的很不錯。
2004年三月,周穎媽媽以1000元購買了一臺專門用于做衣服的縫紉機在自己家里做起了服裝加工生意,(周穎家正好面對街道,可以作為店面使用),自己裁剪、自己縫紉,平均每月能收入一萬五千元。
周穎今年已經成為一名高中一年級的女生,天生麗質。加上周穎人長得漂亮,成了媽媽天然的模特,每次周穎的媽媽給周穎做一件新衣服,她的同學都羨慕不已。很多同學都拜托周穎媽媽給她做一模一樣的款式和顏色的衣服。李女士覺得一個人有點忙不過來了。
2005年3月,李女士雇用了三名縫紉工人,每人月工資500元。又購置了三臺縫紉機,每臺價格1000元,仍在自己家里經營服裝加工生意??鄢p紉機的3000元成本,和工人的工資共計18000元,李女士算了一下,每年能收入3萬元,她覺得自己的生意越做越成功。
2007年,鎮(zhèn)上有一名服裝商人非常看好李女士的手藝,就定期從李女士處訂貨,李女士更忙了,在周穎的動員下,服裝加工改為:新穎服裝廠。李女士租了一件30平米的店面,年租金1萬元,雇用了十名工人,換用了兩臺更先進的機器,十名工人分工在流水線上工作,租金加上工人工資和各種原材料成本,每年總成本為4.2萬元,但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由于服裝供不應求,李女士又增加了兩臺機器,十名工人,但是店面十分擁擠,導致工作效率并沒有成倍的增加,2007年銷售額為15萬元。
2008年,由于經濟不景氣,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新穎服裝廠面臨著兩難的決策:如果新穎服裝廠目前服裝產量為1000件,平均每件服裝的市場價格為150元,生產一件服裝的可變成本為141元,固定總成本為10000元,則新穎服裝廠要不要繼續(xù)生產,如果由于工人工資上漲,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平均每件服裝投入的可變成本提升為151元,李氏服裝廠要不要繼續(xù)生產?
2008年三月。三年過去了,周穎也成為某商業(yè)學院的一名大學生了,入學的第一天,她就下決心,要把母親的服裝生意做大。第一學期學校就開設了經濟學課程,周穎非常喜歡,令她覺得吃驚的是,根據經濟學的觀點,她媽媽的生意并沒有她原來想象的那么樂觀。
第一:成本的核算有問題;(未計入隱性成本:媽媽的工資、自己房間的租金)
第二:利潤的核算也不科學;(不是經濟利潤而是會計利潤)
第三:店面十分擁擠,導致效率并沒有成比例增加。(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
問題:
1.新穎服裝廠的長期和短期周期如何劃分?
2.新穎服裝廠的生產要素有哪些?
3.新穎服裝廠的成本和利潤計算是否合理?如果2005年李女士給別人管理公司一年可以收入5萬元,則2005年新穎服裝廠的成本和利潤各為多少?
4.2007年,企業(yè)的收益沒有隨著投入同比例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李氏服裝加工廠的2007年對GDP的貢獻是多少?
2:小的也是美好的----梁小民: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小的也是美好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創(chuàng)業(yè)者當志存高遠,但是一般而言,都要從小做起。小企業(yè)有什么樣的特點和優(yōu)勢,怎樣做好小企業(yè)?本期特邀請梁小民先生,以經濟學家的視角對此進行分析,相信會給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畢業(yè)生許多啟迪。
——編者 ■梁小民
我有一位朋友,在廣東經營一家小企業(yè),為冰箱廠生產配套的磁性材料。生產技術、管理、市場都相當規(guī)范,穩(wěn)定而有生氣。他的日子也過得十分悠閑。有一次他聽有“臺灣德魯克”之稱的某位專家演講,該專家說要做就要做行業(yè)老大,頂多當老二,否則不要做。這位專家講課極富煽動性,他被煽動起來后問我,如何把他的企業(yè)做大。他常到香港,我就講了香港一家鞋廠的例子。
香港有一家皮鞋作坊(還稱不上工廠),父子倆經營,廠店合一,手工定做皮鞋。他們制作的皮鞋極為精致,根據每個人的腳型制作,穿著極為舒適。價格和名氣都遠遠超過“老人頭”之類的世界名牌。李嘉誠、金庸這些名人都穿這家店的鞋。類似這樣的鞋廠,世界上還不少,如倫敦的Lobb。即使制鞋大國意大利,60%的名牌鞋都出自小廠,有80%的這種小廠工人在20人以下。這樣的企業(yè)有必要成為鞋業(yè)老大嗎?
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認為,只有做大才能做強,這是一種誤解。世界上的企業(yè)有大而強的,也有小而強的。如果每家企業(yè)都要當行業(yè)老大,每個企業(yè)豈不都成壟斷了嗎?有些行業(yè)的企業(yè)(如鋼鐵、汽車、化工、家電等),只有做大,才能做強。但有些行業(yè)的企業(yè),小的也是強的。有些企業(yè)沒有必要做大,甚至也不可能做大。在美國這樣發(fā)達的市場經濟中,固然有幾百家大企業(y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小企業(yè)也有近2000萬家。沒有這些小企業(yè),大企業(yè)不可能生存,經濟也無法繁榮。對經濟來說,小企業(yè)不可或缺;對個人來說,小企業(yè)同樣可以做好做強。什么企業(yè)都追求大,是目前一些企業(yè)家的誤區(qū),許多企業(yè)正是在做大的過程中破產的。
大企業(yè)固然有大的優(yōu)勢,卻由于管理復雜,協調困難,易于出現大企業(yè)病。小企業(yè)固然有小的劣勢,卻有大企業(yè)不具有的優(yōu)勢。
首先,小企業(yè)的產權形式是單人業(yè)主制,即由一個人擁有并經營。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同一個人,責權利統(tǒng)一在這個人身上。小企業(yè)的老板既是所有者(委托人),又是經營者(代理人),一身二任,不存在大企業(yè)那種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也不會有機會主義行為(正如自己不會偷自己的車子一樣)。這種產權形式是效率最高的。
其次,小企業(yè)內部組織機構簡單,管理效率高,從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許多小企業(yè)都是所有者(老板)從事各種管理協調工作,即使大一點的企業(yè)雇傭的管理人員也很少,沒有大企業(yè)那樣龐大的機構,也就沒有大企業(yè)病。小企業(yè)信息溝通快捷、準確,作出經營與管理決策的過程簡單而有效,激勵—約束機制的設計也簡單,員工之間更容易溝通和協作,管理效率遠遠高于大企業(yè)。
再其次,小企業(yè)船小好掉頭,可以迅速適應市場需求的千變萬化,經營靈活。美國有許多小旅行社,他們在旅游旺季組織客源,雇傭導游、汽車,服務規(guī)范,效率高價格低,在淡季則自動歇業(yè)。這種靈活的經營方式是他們生存的基本條件。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大企業(yè)如同巨型航空母艦,大固然大,卻不靈活,小企業(yè)如同小舢板,來去自由,逐市場潮流而動,敏捷而迅速。
因此,小企業(yè)是可以實現高效率的。
對整個經濟而言,小企業(yè)還有三種大企業(yè)無法代替的優(yōu)點。一是小企業(yè)需要的資金少,進入容易,投資回報快,是有效利用資金的一種好方法。二是小企業(yè)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有利于就業(yè)的增加。對于我們這種勞動力豐富、就業(yè)壓力大的國家,這一點更有意義。三是小企業(yè)有利于整個經濟穩(wěn)定。就個別小企業(yè)而言,抗風險能力弱,其生也快,其死也快。但作為一個整體,小企業(yè)有生有死,總體上是穩(wěn)定的。小企業(yè)不會引起經濟過熱(它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會是經濟衰退的禍首。1997年亞洲金融風波中,我國臺灣地區(qū)受的沖擊最小,而韓國受的沖擊相當大。一些專家認為,其原因之一是臺灣以中小企業(yè)為主,而韓國是以大企業(yè)為主。
20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寫了一本名為《小的是美好的》的書,批評了以大為好的思想。他主張發(fā)展中國家采用中間型技術和發(fā)展中小企業(yè)。他形象地把中間型技術稱為“介于鐮刀和拖拉機之間,或者介于非洲砍刀與聯合收割機之間的技術”。這種技術所用的設備與技能簡單易學,人員容易培訓,對市場適應性強,適于發(fā)展中國家采用。與這種中間型技術相對應,要重視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因為這種技術最適于中小企業(yè)采用。這種觀點現在對我們仍然是有意義的。
這種小企業(yè)通常是在農業(yè)、服務業(yè)、輕工業(yè)等行業(yè)中。比如農業(yè)中的家庭農場、服務業(yè)中的餐飲、商業(yè)等,以及玩具、服裝這類輕工業(yè)。還有一些小企業(yè)是為大企業(yè)生產配件、零部件的,比如我那位朋友的企業(yè)就是。我們往往只知道通用電氣、通用汽車、微軟這些大公司,卻忘了有多少小企業(yè)為他們服務。我們只聽說過沃爾瑪、家樂福,但不知道同樣還有遍及美國的夫妻店。這些小企業(yè)成為一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從這樣的小企業(yè)做起,成功率才會高,從媒體報道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小企業(yè)如何做強呢?
我們知道,小企業(yè)主要集中在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行業(yè)中。完全競爭中的小企業(yè)難以有特色,但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大量小企業(yè),都可以憑自己的特色做強。一個企業(yè)要在市場上具有壟斷力,靠的是產品數量與特色。小企業(yè)不可能靠數量具有壟斷力,卻可以靠特色具有壟斷力。無論規(guī)模多小,只要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有特色的產品,壟斷一部分消費者,對一個小企業(yè)來說,哪怕這個消費群體再小,也夠他們用了。我們講的香港那家鞋店和倫敦的Lobb鞋店,不就靠為極少數名人、富人服務而活得很好嗎?他們能壟斷這少數人,靠的正是精工細作的特點。我朋友的那個小工廠也由于產品質量好、交貨及時、講信用,而被大冰箱廠選中,這就是他賴以生存的特色。當小企業(yè)以自己的特色對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具有壟斷力,使這些消費者即使花錢也要買他們的產品時,就有了穩(wěn)定的市場,就能做強了。企業(yè)的強在于市場競爭力,小企業(yè)的這種競爭力不在于規(guī)模大降低了成本,而在于以別人無法替代的特色在競爭中取勝。小企業(yè)的生命力在于產品特色創(chuàng)新。而且這種創(chuàng)新并不需要大投入,也沒有什么風險。
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嚴峻,社會各界為破解這一難題出謀劃策,倡導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以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是一個不錯的思路。目前各地方、各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幫助高校畢業(yè)生創(chuàng)業(yè)起步,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為小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許多國家都有中小企業(yè)管理局,其任務實際上不是管小企業(yè),而是幫助他們發(fā)展。例如為中小企業(yè)提供貸款擔保,使他們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小額資金。許多國家對中小企業(yè)實行一次納稅,而大企業(yè)要雙重納稅。這就是說中小企業(yè)沒有公司所得稅,利潤只按業(yè)主個人收入納稅,而大公司的利潤先要交公司所得稅,分給個人之后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也是對中小企業(yè)的稅收優(yōu)惠。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第四單元 發(fā)現價格
案例一:真實供給的的辨別---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到底是多少?
一、開發(fā)商四月猛推1.1萬套商品房市場供大于求
2009年5月11日 編者按:前段時間,有些開發(fā)商故意推遲商品房的上市,蓄意減少供給,造成購房者的恐慌心理,這也讓一些人質疑武漢市商品房存量數據的真假:如果真的像傳說中的那么多,那么市場上怎么還會出現供不應求呢?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億房研究中心核實了目前市場上的在售房源量,本文進一步通過新增上市量情況,說明了武漢市商品房供給量充足的事實,而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是“供不應求”的真正原因。
二、對武漢市存量房數據的質疑
對于存量房問題,去年信息網沒有改版前,曾有相關數據顯示武漢市2008年底存量房有14萬套,但是,今年信息網改版后,存量房數據隨之消失,不再對外公布。
今年以來,樓市銷售情況好轉,一些開發(fā)商也試探著漲價,因此,有人就問了:武漢市存量房壓力這么大,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為何開發(fā)商仍然敢逆勢漲價?去年底的14萬套存量房數據是否可信?目前,武漢市到底有多少存量房?
為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上個月中旬,億房研究中心統(tǒng)計了武漢市城區(qū)所有可以出售的備案商品房,共計有5萬多套房源,具體見文章:
三、武漢主城區(qū)可售商品房達5萬余套,開發(fā)商壓力可控
1、商品房供給量統(tǒng)計難度大
數據出來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與去年的出入很大。大家注意,這個數據只是備案的可銷售商品房,而且只是主城區(qū)的,不包含郊區(qū)。存量房數據之所以受到重視,因為它反應了市場的供給量,但是,要真正弄清市場可供給量,除了可售的存量房以外,還要考慮到近期的上市情況,這恰恰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
首先,樓盤的建設周期比較長,工期可以根據需要延后或者提前,外界不好預測樓盤的具體上市時間。其次,樓盤只要封頂就可以銷售,開發(fā)商可以選擇備案時間,而且備案要經過很多道程序,各個環(huán)節(jié)里面都有漏洞,使得最終得到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出入,其中,不乏一些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刻意隱瞞或謊報數據。
2、4月新房上市1.1萬套,狐貍終究露會出了尾巴
雖然我們不好統(tǒng)計武漢市商品房真正的供給量數據,信息網也不公布存量房數據了,但是,丑媳婦總要見公婆的,是狐貍就終究會露出尾巴,武漢市可供給量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4月份的推盤量可以明顯的看出來。
根據武漢市開發(fā)辦網站公布的數據,2009年4月份全市主城區(qū)商品房備案項目增加了12個,共57棟,約有1.1萬套商品房,新增總建筑面積165.55萬平方米,比上月新增總建筑面積增加了94.23萬平方米,上漲了一倍多。
武漢市主城區(qū)可售存量房一共才5萬多套,但是,一個月就可以上市1.1萬套新房,可見開發(fā)商后備很充足啊!
具體如下圖:
武漢市商品房每月新增供給情況(單位:萬平方米)
上圖是武漢市每月商品房新增情況,可以看的出:今年以來,隨著樓市有所好轉,市場供給量明顯的增加。結合研究中心對市場的監(jiān)控情況來看,在2,3月樓市初步“回暖”的時候,開發(fā)商大多是試探性的增加供給,采取“少量多推”的方法,吸引購房者,迫使他們出手,而到了4月份,隨著這波需求的逐步釋放完畢,開發(fā)商已經考慮不了那么多,只好盡快將手里的房子加緊推向市場。
其實,這幾個月推出的房子,很多去年就可以上市了,只是去年市場的低迷,使得開發(fā)商有意將工期延后到了現在,甚至有的樓盤本來就在去年封盤了,只是等到今年才開盤而已。
由于商品房的特殊屬性,而且開發(fā)周期較長,市場供給量的主動權還是在開發(fā)商手里,也就是市場供給有一定的可控性。
市場供給與需求錯位
這一輪市場好轉,主要是去年積累的需求,多以首次置業(yè)的青年人為主,投資性需求比較少。目前,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也主要還是以首次置業(yè)的人群為主,投資需求不見起色,因此,商品房需求的主體類型還是12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對大戶型需求不多。
但是,來看看4月武漢市新增商品房戶型供給情況,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竟然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如下圖:
9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只占新增上市量的27.88%,而120-140平方米的商品房占到了新增上市量的31.9%。市場高端需求下降,但是,供給依舊,這恐怕不是開發(fā)商愿意看到的,但是,想必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為房地產開發(fā)周期太長,從投資開發(fā)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天的供給類型,今天的局面,到底是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對市場把握的不夠,還是市場過熱時候的不冷靜呢?供給的類型不符合需求,而且,雖然房地產市場經過了一年時間的調整,價格仍然偏高,不知道他們會想什么辦法賣出這些房子呢?!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雖然商品房市場可售房源這么多,總體供給是充足的,但是很多消費者還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因為多數商品房供給的類型并不符合他們的實際需求!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對武漢房地產行業(yè)感興趣的朋友加入研究群(65775706)討論
案例資料二:-------供給是可以控制的
---這種可控性,往往成為廠商追求利潤的一種手段
囤積房源,用銷售技巧誘惑簽約
主要體現在銷售過程中,很多開發(fā)商或代理機構在開盤時率先對外推出的都是那些位置相對較差的樓層和朝向采光不太好的房子,提前把戶型、朝向、樓層較好的單位提前封存(貼上已經售出的小紅旗),差的房子出手之后,開發(fā)商就沒有后顧之憂,不擔心自己的房子賣不出去,而囤積下好的房子等待漲價。這時候介入的買房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是,這棟樓已經賣完了,或者只有兩三套可供選擇,人為造成樓盤火爆搶手的局面,這樣在售樓小姐危言聳聽的“恐嚇”之下,消費者把握不住匆忙簽約,之后才發(fā)現項目房屋根本無人搶購……諸如此類的事件,在武漢的房地產投訴案例中屢見不鮮。有些項目到到現在賣了兩三年了,消費者再去買房子,反倒能買到最好的房子,為什么呢?因為他囤積房屋沒有成本,不用多納稅,而且開發(fā)商用的錢是消費者的錢和銀行的錢,銀行的利率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目前來說,之所以能夠囤積房屋,核心原因在于他囤積房屋的成本太小,風險太小,而囤積房屋的收益非常大,所以每個開發(fā)商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他一定會這么做。
案例資料三:無錫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狀況調查
2009年無錫商品房消費群體調查報告
2007年以來樓市經歷了一輪大起大落,商品房銷售峰點分別在07年的9、10月份以及09年3月份至今,而低谷則主要在08年下半年。一方面,2008由于股市觸底致使整個宏觀經濟環(huán)境低迷;另一方面,國內為抑制房價不理性上漲,政府出臺宏觀經濟政策對房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08年底政府做出相應政策刺激過度下行的樓市,使得09年房地產市場未像預期那樣步入較長時間的調整期,需求方即時走出觀望,08年積壓的銷售潛力迅速推動樓市進入新一輪銷售高峰,房價出現回調。
自2008年下半年起,多數房地產開發(fā)商為了推動商品房的銷售,采取帶看房團看房的方式而非像07年商品房銷售火爆時期一樣坐等購房者前去案場,此后多家房地產媒介開通了看房直通車,拉攏大批量的客戶集中到樓盤案場看房并且起到明顯的引導效應,以此激發(fā)客戶的購房信心。那么消費者需求情況究竟如何?對此,筆者采集了自08年9月份至09年6月份錫城某看房團的部分消費者需求調查問卷,并對此進行了分析。
為了更實際的體現目前無錫購房主體的需求情況,筆者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共采集有效樣本251份,調查對象全部為準購房客戶,購房目的包括購買婚房、改善性住房、投資性購房(出租、轉售)等,并且根據無錫商品房網上信息發(fā)布平臺有關商品房成交數據,從供需兩方面來說明無錫商品房市場購買群體現狀。
第一部分 調查報告主體內容分析
①看房群體年齡段
②月收入情況
從看房群體年齡段來看,主要為24-30的青年,其次為30-40歲的中青年,從收入情況來看主要為平均月收入分布在3000-5000元的人群為看房主體,其次為平均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人群;從年齡與收入交互表上得到的結果是24-30歲看房人群收入水平接近3000-5000元/月、27-32歲看房人
③購房目的
④是否首次置業(yè)
總體來看,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份看房人群屬首次置業(yè)的占比為72.5%,非首次置業(yè)的占25.5%。置業(yè)目的劃分基本可以劃分為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剛性需求)、改善居住環(huán)境以及投資(包括出租、轉售等)。其中婚房及自住需求的占比達到60.78%、改善型購房占比為32.94%、投資購房占5.88%,其他占比低于0.5%,由此可見婚房需求有所膨脹。
⑤希望購買何種建筑形式的房屋
由調查結果可得,傾向購買高層的人群占大多數,多意向選擇的情況下,選擇購買高層占比65.7%;其次為層數在5-7層的多層,占比為55.4%;而小高層較少,占比17.1%;看房直通車看房人群中意向購買別墅項目的群體占比最低,僅為3.2%。
⑥戶型與面積
看房者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12742960.html